您的当前位置:

鸡西银监分局

金融

鸡西银监分局

鸡西银监分局



  【概况】 2005年,鸡西银监分局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银行业监管工作,紧紧围绕年初分局确定的“强素质,全面提升监督管理能力;防风险,确保银行机构稳健运行”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保障监管工作有效开展,加大监管力度,着力推进银行业改革,履行银行业监管职责,维护辖区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促进了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银行业风险状况有较大改善,整体资产质量明显上升。截至2005年12月末,辖内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减少29 2042万元,不良率下降13.72个百分点;城市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减少1 628万元,不良率下降10.2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减少31 661万元,不良率下降22.08个百分点。
  银行业改革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工商银行鸡西市分行股份制改造工作有序进行,全面完成了财务重组和不良资产剥离工作。农村信用社改革稳步推进,获得中央银行票据28 104万元。虎林农村信用联社组建合作银行获准正式筹建,召开了创立大会。哈商行收购鸡西梨树城市信用社达成收购意向协议,步入申报、审批阶段。
  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不断增强,操作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内控制度趋于完备,制度执行力度明显加强,员工案件风险防范意识普遍提高,案件成功堵截能力增强。
  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非现场监管的预警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对现场检查的指导作用进一步增强,风险提示得到充分利用。现场检查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所提高,注重检查质量和效果,实行持续监管,跟踪问效。行政许可进一步规范,监管透明度进一步提高。
  【市场准入】 2005年,鸡西银监分局审查机构变更72项,机构新建 1个,机构撤销24个。审核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26人,取消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 2人。实行高管人员上岗考试制度,对全市支行级以上国有银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了2004年度任职情况考核。加强对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核,对 1名不符合任职条件的农村信用社副主任,提出了不宜任职的监管意见。加强对高管人员的业务监管和行为考核,针对现场检查工作中发现的市农行梨树支行冒名贷款和贷后检查流于形式等违规问题,责成市农行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共处理该支行违规责任人9人。
  【现场检查】 2005年,根据不同时期省局安排和分局自主立项,组织对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各项现场检查工作,共派出检查组40个,检查机构220 家,查出违规金额44 320万元,提出整改意见235 条,处理高管人员29名。
  开展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专项检查及后续检查4次。重点检查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部门的检查效率和效果、基层高管人员的履职情况、领导责任制落实情况等,共查出包括岗位责任制不完善、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制度不落实、对账不及时等34项违规违纪问题,提出监管建议16条。
  开展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偏离度现场检查。经检查认定,有3家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分类均存在偏差。其中,工行、农行、中行隐性不良贷款分别为2 626万元、39万元、50万元,贷款分类偏离度分别为1.18%、0.60%、0.52%。
  开展了邮政储蓄中间业务专项检查。检查发现了代理业务未严格按规定进行专户管理、落实,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制度不够到位,代理业务资金划拨授权制度失效等10个方面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下发了整改意见书,提出了4条整改意见。
  开展了农村信用社关系人贷款现场检查。通过检查发现了3个环节存在漏洞,共8笔贷款,金额23万元。责令被查机构限期整改。
  开展了城市信用社专项检查,共查出城市信用社各类问题19项,提出整改意见11条。
  对全市252个农村信用社代办站进行了全面检查,针对查出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
  【非现场监管】 加强了监管统计信息工作的基础建设,规范了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监管统计报表的报送工作。全年共编制各类报表32册。适时增加监管统计对象,将连珠山建行纳入统计范围之内,提高了监管统计的全面性和可比性。加强了“急用先行”、“大额授信”、贷款质量迁徙等监管统计制度及报表的推广应用工作。
  强化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月分析、季考核”工作,高度关注资产质量的真实性和拔备情况。在贷款监测考核中引入五级分类法,对5 000万元以上及前10名大户贷款、关联企业贷款和消费信贷进行持续监测,加强监测分析的针对性。全年撰写并上报不良贷款(资产)月(季)度分析报告80份。
  创建了银行业风险点分析例会,按季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及盈亏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长期风险点和短期风险点,拟定化解风险落实意见并分步实施化解措施,前瞻性地实施风险早期预警,做到了非现场监管与现场监管的有机结合。
  【风险预警和处置】 严格执行城乡两社监管目标实施方案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备付率低于6%及不良贷款出现突增的城乡信用社实行专事专报制度,狠抓防范支付风险工作。完善了适时监控、一社一策、重点社实行“人盯社”的监管网络制度,监管员每半个月进行现场调查1次,做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防范。根据约见谈话制度,分局领导亲自到高风险社解决问题4次,约见城乡信用社高管人员谈话10次,下达风险提示书12份。
  根据天勤证券经纪有限公司拟参与鸡西市城市信用社改制情况,及时向市政府提出了分局的监管意见,并与市政府领导一道向省局作了专题汇报,制止了天勤证券的行为。协助市政府撤销市区城市信用社联社筹备组,适时提出“大社帮小社”的建议被政府采纳,在城市信用社管理上形成城市信用社之间互助机制,有效防范风险。
  【不良资产监管】 积极督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减轻不良资产重负,狠抓“双降”。一是采取引入量化考核,对不良贷款“双降”实施目标监控。二是积极引导各机构充分抓住改革契机,如实暴露不良资产底数,争取政策及时消化历史包袱,快速提升资产质量。三是按照分局出台的《鸡西市国有银行、城乡信用社降低不良资产考核办法》,把“双降”目标完成情况与高管人员经营业绩考核挂钩,严格实行黄红牌警告制度。四是积极督促各机构拓宽不良贷款清收渠道,加大清收工作力度,做到责任清收、依法清收,最大限度地清收。五是适时督导各机构有效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强化内控机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严防新增不良风险。
  【案件专项治理】 召开了全市银行业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会议,建立了案件专项治理的组织体系,制定了《全市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组织开展自查工作,切实加大案件查防力度。
  成立了“鸡西市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督导组”,有重点地进行了案件专项治理的督导工作。组织开展以内控制度检查为主的案件专项检查11次,派出检查组10个,投入工作日102个,检查出违规问题69 个,提出整改意见56条。
  对鸡东县平阳农村信用社寇雁飞案件、东海农村信用社刘玉文案件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共查处案件有关责任人员14人,其中移交司法机关2人,开除3人,开除留用2人,记大过1人,记过1人,警告6人,取消高管人员任职资格1人,并在全辖进行了通报。结合2起案件,督导鸡东农村信用联社开展了警示教育活动。
  召开了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大会,聘请了市检察院赫崇新副检察长讲法制课,全辖300多人参加了会议。
  【内部管理】 强化干部职工学习培训。举办各类培训讲座21次,累计课时 110小时。健全考核评比体系,实行工作人员年度工作考核制度和绩效工资半年、年度考核制度,完善了工作认定和激励机制。成立“集优创新组”,集分局优秀人才搞创新工作,优化整合了人力资源,使一批优秀的青年职工脱颖而出,成为工作的骨干力量。
  主动开展调查研究。成立了鸡西银行业风险防控调研中心,构建了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内的大调研工作体系。编发各类信息调研134期,被上级采用93篇。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民主治局”的民主管理工作方针,召开了分局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参加的建局以来第二次“谏言献策”民主治局大会。加强工会工作,召开了一届一次职工暨工会会员大会。积极做好团的工作,开展了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分局监管一科荣获省局级“青年文明号”,1名青年被评为省局系统“十佳”青年,1名青年团员被评为省局“优秀团干部”。在银监会举办的“青年论坛”活动中,有2名员工分别获省局系统一、二等奖。
  加强廉政建设。开展了信访举报核查、案件查防和反腐败抓源头工作。开展了以“四承诺”、“三树立”、“两禁止”为主要内容的党风廉政建设活动。采取学、省、督 3种方式,严格执行“约法三章”。印制了“约法三章监督卡”,在被监管机构中聘请了11名廉政监督员,制定了《市区检查工作不准在被检单位就餐的规定》,加强对监管人员的监督。
  狠抓文明单位创建工作,通过各种活动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向实效化、系统化推进。举办了“庆七·一党旗在我心中”歌咏会等系列文艺活动14次,“踏兴凯湖之浪”等系列体育活动 5次。2名职工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入选省局,1名职工的美术作品在银监会获二等奖。省局首届职工乒乓球赛中,获得团体第2 名和个人第3名、第4名的好成绩。加强监管文化建设,丰富文明单位内涵。一方面着力构建具有鸡西银监分局特色的监管文化软件环境,另一方面以建设“职工之家”为契机,全面规划和建设包括走廊、荣誉室、阅览室、活动室等在内的监管文化硬件环境。
                                      (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