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银行鸡西市分行
农业发展银行鸡西市分行
农业发展银行鸡西市分行
【概况】 2005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鸡西市分行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几次全省行长会议精神,围绕改革与发展这个主题,全方位调动职工积极性,继续推进和提高各项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转变观念,全面提高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一年来,全行职工团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上级行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支持“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省行和地方党政对鸡西市农发分行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
2005年,鸡西市农发分行盈利11 483万元,超计划1 179万元,人均利润 89万元,利润总额和人均创利均居全省首位;全年收回考核范围内不良贷款977 万元,同省行任务相比,超收772万元,完成率476.60%;年末按对外披露口径的不良贷款比例为5.7%,比年初下降25.2个百分点;实现旬平均存款余额26 999万元、人均存款211万元,分别超计划2 977万元和34万元;全年中间业务收入17万元,人均中间业务收入1 328元,分别超额完成10万元和828元。
【规范化建设】 随着粮油市场的放开,农发行信贷业务呈现出政策性贷款和商业性贷款同时并存的局面,管理模式应发生重大调整。为适应形势变化,在发展同时有效规避风险,市分行坚持抓好各项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特别是省行新的市级分行规范化管理考核办法和标准出台后,市分行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会议,结合实际,研究落实。各专业科室借鉴省行对市地分行的考核办法,结合基层行的工作特点,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县级支行考核办法和标准,并做好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前后衔接。同时,市分行要求各专业和各基层行不能为了应付考核而进行规范化建设,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它作为Et常工作,持之以恒,使之成为保证全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一把“标尺”和坚实的“厚盾”。今年是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的第三年,此项工作已深入人心,并已初见成效,各项经营考核指标连续几年全省排列前位,各项工作开展扎实有序。
【储备和流转贷款供应】 2005年,粮食收购呈现出收购主体多元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仍占主导地位;粮食收购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由于取消农业税,政府对粮食企业收粮的推动力有所下降;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后人员大幅减少,在收购方式上基本以坐库收购为主的新特点。为适应粮食市场和粮食体制的新变化,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市农发分行积极筹划,保证政策性粮食收购的信贷资金及时足额供应。对中央储备粮的增储和轮入所需收购资金,按政策规定保证及时足额供应,全年共发放储备粮贷款8 181 万元,支持企业收购粮食21.9万吨,形成库存值9 216万元。
为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提高市场竞争力,市农发分行和企业一同积极认真做好“老粮、老账”的账务划转准备工作。鸡西全辖拟划转22亿元,将彻底解决企业的历史包袱,使企业轻装上阵,提高应对市场竞争环境的能力。
本着“市场定价、企业自主”的原则把握贷款支持的价格政策,积极发放粮食流转贷款。在做好贷款资格认定工作的前提下,准确把握贷款条件,严格提出粮食收购的自有资金比例、企业经营风险准备金比例的要求,因企制宜,不搞“一刀切”。全年累计发放流转贷款46 431万元,支持企业收购粮食31.7 万吨,形成库存值48 829万元。在积极支持企业发展的同时,加强贷款使用的监督,继续坚持出库报告和定期查库制度。对新收购的粮食采取按贷款种类分品种、分仓垛单独保管、单独核算。按照上级行的要求,开展了“四查四看”专项工作,对企业库存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稳步拓展中间业务】 鸡西市农发分行的中间业务虽然目前只有代理保险和柜台结算两项,但代理保险业务比上年同期已有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通过积极扩大合作伙伴,代理对象已由上年的太保公司一家增加到太保、人保 2家,随着新老客户的加入和竞争,保险公司对市分行的服务态度和观念也有了较大转变,代理手续费标准得到提高,特别是车险和非车险的手续费标准由原来的10%和15%提高到15%和20%,业务量大幅度增加,全年共办理代理保险业务77笔,同比增加56笔;保险金额近4亿元,同比增加3.6亿元;保费82万元,同比增加63万元;手续费收入15万元,同比增加13万元。
【有效发展新业务】 目前,鸡西市具有贷款资格的企业共有54户。其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44户,新取得贷款资格企业10户。针对业务发展的现状和新业务的特点,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成功一个”的原则,积极审慎地提供信贷资金支持。2005年,为黑龙江清河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发放加工企业贷款1 300万元,支持企业收购水稻7 790吨。同时采取委托收购、联营收购等灵活多样的信贷投放形式间接支持加工企业收购粮食19 260吨,价款 5 740万元。对于潜在的客户,先做调查了解,建立潜在客户档案库,待条件成熟再争取开户,给予信贷支持,以期达到业务的可持续性发展。
【风险防范与效益增长】 市农发分行从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的高度出发,始终把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作为全行工作的重中之重。树立全员风险意识,整合风险管理制度,严格贷款审查,规范操作程序,合理确定贷款审批权限。明确、细化贷款报批流程,提高办贷效率。指导有审批权限的县支行规范贷款审批委员会的人员配备和分工。在具体工作中,适时下达风险提示,及时传达贷款审查应引起重视的信息。
在信贷资产质量监控方面,实行按月监测,按月通报,对重点机构和客户直接监测的方式,全年共向县支行发出风险提示 2次,避免了可能形成的不良贷款风险。在信贷资产保全方面,完善抵押担保贷款手续,确保抵押合法有效,重点纠正抵押登记不合规问题;加强改制企业债权管理,防止企业借改制之机变卖、毁损、低价出让抵押物。
严密的风险防范措施确保信贷资产安全的同时,并没有影响经济效益的增长,相反为效益增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005年,全行的利润计划是在企业全面改制、财政补贴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完成的。年初,在全省各项经营指标任务尚未确定时,市分行就意识到各项经营绩效任务完成的艰巨性,必须从年初扎实抓起,统筹规划。市分行先后几次召开行长办公会,重点部署收息和执行利润计划工作,并责成计划和会计部门与省行专业处室联系,了解掌握利润计划和收息率等测算指标,要求资金计划科积极同财政部门沟通,准确预计粮食风险基金到位情况。特别是在粮食销售市场行情不确定的情况下,为把握工作主动,打破原有的财政补贴分割比例的界限,加大风险基金收息比例,在保证企业保粮的最低需要前提下,做到应收尽收。2005年,从企业回笼货款中收息2 934万元,从企业财政补贴中收息 30 305万元,全年财政补贴实际分割比例达到70.17%,利息综合回收率106.82%,位居全省前列。
【财务会计工作】 2005年,鸡西分行按照上级行要求,结合综合业务系统上线,全行进行固定资产清理,对原有资产的属性、类别、数量、金额等进行账实核对,做到了账实相符,保证了资产有效使用。下半年,各行还对前期基建的档案资料按照基建管理补充办法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年末,各营业机构基建档案经省行审核全部合格。
2005年,会计决算工作是建行以来工作量最大、面临问题最多的一年。综合业务正式上线,相关的业务操作没有现成的经验,领导重视,认真贯彻总、省行的决算工作精神,及早协调和落实各岗位工作职责,保证了综合业务系统正常运行。当年,还对审计认定的贷款进行了清理和贷款调整,对呆账贷款进行了认定和核销。在粮食风险基金集中到位的情况下,积极与计划部门测算,及时准确地将应收利息全部入账,保证了利润计划的圆满完成。
(杨建军 张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