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地方税务局
市地方税务局
市地方税务局
【概况】 2005年,鸡西市各级地税部门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新时期全省地税系统依法治局思想的总体要求,突出“强化税收管理”这条主线,以组织税费收入为中心,以加强班子队伍建设为前提,以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为重点,以深化“两风”建设为保障,依法治税,从严治队,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出的成果,税费总收入首次突破8亿元大关,实现8.524亿元,为促进鸡西地方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5年,全市各级地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局工作部署,面对诸多减收因素,特别是上半年税收收入增幅偏低的局面,通过开展基准税负测算、集中开展税收检查、加强重点税源控管等有力措施,加大组织收入力度,使税收收入逐月大幅度增长,提前完成了税收任务。共组织地方税收收入4.605亿元,为省局年初计划的119.60%,比计划超收7 552万元,同比增长23.10%,增收8 634万元,为促进全市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强大的财力保障。
【收入特点及税源分析】 2005年,鸡西市地方税收总量达到 4.605亿元,再度实现超收。据统计,主体税种营业税总量达到1.902亿元,同比增长 17.60%;个人所得税仍保持比较快的增长势头,总量达到1.011亿元,同比增长 44.20%。2005年税费收入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全市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为税收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煤炭为代表的全市采矿经济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二是重点税源大户企业税收收入大幅增加。伴随着全市经济的快发展,全市155户年纳税额在 2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大户入库税收都有了大幄度增长。三是税收征管质量显著提高。2005年,市地税局在税收征管精细化上下功夫,加强了对重点行业、重点税种和个体户的征收管理,为税收增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组织收入措施】 一是开展基准税负测算。组织力量,对县(市)、区进行了基准税负测算,各县(市)、区局对重点税源企业进行纳税评估,摸清税源底数,对税负明显偏低的企业进行稽查,有效地提高了组织收入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二是集中开展地方税收检查。从9月份开始,利用4个月时间,集中开展了地方税收检查。按照省局决定,以全市建安、房地产、金融、餐饮等7个行业为重点,开展拉网式的清理检查,对个体“双未户”开展了“清漏风暴”,共检查纳税户12 482户,其中有问题户1 369户,清理“双未户”782户,查补税款1 340万元,加收滞纳金83万元,罚款 98万元,从根本上规范了全市各行各业的税收秩序,有效堵塞了税收征管漏洞。三是大力清缴欠税。进一步摸清了欠税底数,通过欠税公告、税收保全、强制执行等手段,共清缴欠税672万元。四是加强各税种管理。切实加强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资源税等重点税源管理,努力提高征管水平。五是加强税收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县(市)、区局数据集中处理,开展了数据质量考核,提高了税源监控水平。六是加强组织收入督促检查。加强对收入工作的领导,层层落实组织收入责任制,把税收任务落实到科、股,落实到人头。领导干部分工包片,深入基层,深入征管一线检查指导,推动工作落实。由于措施得力,较快扭转了税收收入增幅偏低的局面。
【社保费征缴工作】 社保局坚持依法征缴,通过完善征缴制度,规范征管工作,强化费源管理,努力清缴欠费,加大工作力度等措施,积极组织社保费入库,超额完成了社保费征缴任务。基本养老保险费实现3.161亿元,为年计划的166.4%,超收1.261亿元,同比增收1.778亿元;失业保险费实现4 735万元,为年计划的193%,超收2 283万元,同比增收2 258万元。
同时还组织征收教育费附加2 794万元,文化事业建设费41万元,分别比同期增长18.30%和17.10%,为支持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依法治税】 按照省局要求,鸡西市各级地税部门深入开展税收宣传月活动,在全市形成报纸有字、电视有影、广播有声、街头有画的立体宣传。开展以“服务纳税人,优化老工业基地,振兴税收环境”为主题的集中宣传日活动,发送了3种宣传单(《致广大市民朋友们的一封信》、《鸡西市地税局征收主要税种简介》、《鸡西市地税局现执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简介》)12 000份,并在全市移动、联通、小灵通手机用户上发送了“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的宣传短信,各基层单位于4月下旬分别召开了“依法诚信纳税,振兴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与当地纳税人座谈依法诚信纳税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依法诚信纳税。同时在市电视台一套节目黄金时段和市广播电台分别播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录制的公益广告,在市电视台二套黄金时段播放了标有税收宣传口号的滚动字幕,并由局长林彦春在市电视台作了专题讲话,效果良好。直属分局、鸡东县局利用移动公司“彩铃”、联通公司“炫铃”业务来进行税收宣传,问候语为“情暖纳税人,满意在地税,依法治税,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每月可以进行近6 000人次的有效宣传。全社会的税收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
【税政管理】 在房地产税收管理上,认真落实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办法,大力推广“信息对比、税源监控、以票控税、集中征收”的做法,做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通道和传递制度;在建筑业税收管理上,要进一步推广“以票控税、信息比对、税源监控、分类管理”的做法,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和创新管理手段,积极推行全市建筑业网络化和专业化税收管理;在煤炭行业税收管理上,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采取行之有效的征管措施,注重联合煤管部门在煤炭的生产销售环节把好产量关和运量关,堵塞漏洞,防止出现虚假申报造成税收流失,确保煤炭行业税收实现大幅度增长;减免严管理,就是要认真落实省地税局、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贯彻再就业优惠政策认真做好减免税清理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全面检查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情况,对不符合减免条件的纳税人,坚决取消税收减免优惠。
【税收执法】 2005年积极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认真修改了《考核评议办法》和《过错责任追究办法》,使其更贴切实际,更便于操作。大力开展了税收执法检查和案卷评查,做到了真追实究、究责到位;积极开展税收理论研讨,代表省局向总局选送论文1篇,向省税务学会选送论文25篇;坚持重大税务案件由审理委员会集体审理,审理重大税务案件7件;认真履行规范性文件会签制度,会签文件3件,全年未发生税务行政复议、应诉案件。
加大稽查和专项检查力度,充分发挥税务涉税案件举报中心的作用,打击各种偷、逃税行为,共查处案件48件,其中大要案3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税案件1件,入库税款347万元,结案率达100%。有效堵塞了税收征管漏洞。
【征收管理工作】 按照省局《关于认真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通知》、《关于抓好税收管理员责任落实工作的通知》和《税收管理员工作规范(试行)》要求,对税收管理员工作制度进行了细化、规范,建立了按户(片)落实、明确岗责、加强考核的工作机制,明确了税收管理员“五清”、“四及时”、“三到位”“六不准”的工作职责,制定了相应责任落实保障机制。
按照省局要求,在全系统继续开展征管质量考核。共考核19项指标,下发了考核方案,于年终由主管领导带队,组成考核组对全市各基层单位进行了严格考核,经过考核各项指标均达到省局要求。
按照省局《饮食业征收管理办法》、《饮食业纳税人电脑定税暂行办法》、《饮食业发票刮奖摇奖管理暂行办法》、《饮食业有奖发票违法举报查处和奖惩管理暂行办法》和《新版饮食业有奖发票实施方案》要求,明确了饮食业征收管理方式,在饮食业全面推行了电脑定税,实施了有奖发票改版,规范了发票违法举报奖惩办法,加大了发票管理的科技含量。
完成了计算机网络升级工作;加大了“税银一体化”工作进程,个体工商户都可以到工商银行储蓄网点交税,并自行开发了车船使用税征收软件,运行稳定,使用效果良好;狠抓了税收数据质量工作,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达到了省局要求的标准;对现有计算机机房进行了初步改造,保证了网络的安全运行;加强了计算机网络软硬件维护和培训应用工作,促进了税收征管信息化进程。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并按照省局提出的“四型”班子和铁军建设要求,切实加强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上,突出政治理论学习,并加强了各级班子勤政廉政考核;开展了“四型”班子建设调查,研究制定了《全市地税系统“四型”班子建设实施方案》;开展了直属单位、市属区局副局长职位竞争上岗工作,得到了广大干部的拥护和支持,经过层层考核,5名干部脱颖而出,充实配强了基层领导班子。
继续认真执行《鸡西市地税系统思想政治工作方案》,把思想政治工作抓在前头,明确“一个主题”,即明确紧紧围绕省局提出的“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目标,扎实抓好思想政治工作这一主题;突出“两个结合”,即紧紧与组织收入、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提出“三个创新”,即在思想上、内容上和方法上创新,通过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开展“文明创优评比活动”和“文明科股室评比活动”,全系统形成了人人学先进、赶先进、争一流、站排头的良好氛围。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完善了《地税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分期分批地举办了税收法律法规、《行政许可法》、计算机办公自动化,重点开展了初任干部培训和会统培训工作。
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突出素质化管理,率先有序开展了先进性教育及其“回头看”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显著增强,广大党员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明显提高;广泛开展了“五奖五罚”和“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做学习型人才”活动,为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创造了条件。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监督和制约,反腐败3项工作任务得到全面落实;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逐步深入;拓宽工作思路,对干部的执法行为进行超前防范和重点监察,有效地防止了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召开了专门会议,在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严格实行目标管理的基础上,把《四条禁令》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作为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主线,研究制定了实施意见,分阶段、分步骤、分重点地把《四条禁令》落到实处,对违反《四条禁令》的7名干部进行了警示谈话,并按照规定期限调离了执法岗位。同时健全党组统一领导、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实行“一岗两责”,对系统内出现的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倾向性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使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和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自觉性有了进一步加强。
按照省局和市纪委的工作部署,全年2次结合税收工作开展了专项执法监察工作,重点检查了全市地税系统各基层单位的税收票证,认真纠正了税收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违纪问题。全年没有发生乱收费、乱罚款和严重的税收执法违纪问题;为规范干部执法行为,确保机关服务优质高效,组织监察人员对基层单位办税服务厅文明办税情况进行了2次明察暗访。对明查暗访出来的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有7 名干部受到行政处分,并进行了责任追究。
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狠抓政务公开的深化和落实工作,拓宽了政务公开实施面,使政务公开由税务机关向事业单位延伸,向县(市)、区局基层税务所(分局)延伸。各级在重点抓好政务公开内容拓展和“一条龙”服务窗口建设的同时,加强了对政务公开推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涌现了一批文明窗口和文明单位,促进了全系统政务公开规范有序地开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审批制度改革的部署,把落实审批制度改革作为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减少审批环节,极大地方便群众办事,转变了工作作风,树立了地税部门的良好形象。
2005年,市局在“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最佳最差单位评议活动中,被评为了最佳单位。
【政务规范化管理】 自2002年全省地税系统开展创建“规范化办公室”活动以来,全市各级地税办公部门都能按照“主动、耐心、细致、规范、高效”10字室风的总体要求,切实为局领导、市局机关和基层提供优质服务,并结合部门实际,积极研究制定了《鸡西市地方税务局机关工作百项制度手册》,以岗定责,按责奖罚,形成了依制度从政、按制度执法、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政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基本上达到了“五项要求”。
认真开展“安全工作活动年”活动,以“六防”为重点,出台10项制度,采取“七到位”措施,取得阶段性成果,得到省局检查组的好评。加强经费管理,严格控制支出,对各委办局摊派的任务力争在源头上节制,统一购置办公用品,统一安装了电话,实行包月管理,压缩了电话、邮政、印刷费支出,控制私人借款。加强车辆管理,印制了《车辆基本情况表》、《季度车辆检查情况表》等,实行单车里程定额,加强了司机岗位职责教育和纪律教育,全年没有出现一次交通事故。在卫生管理工作上,切实加强了楼内卫生工作,做到了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每月一次突击清扫,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改善了市局机关的办公环境。
进一步落实办税“八公开”,推行“阳光作业”,在窗口单位积极推行首问负责制等 6项制度,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服务环境。建立联系企业制度,开展为企业送税收政策活动,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真诚为企业排忧解难。2005年共为13户企业减免所得税814 万元,为755户个体户减免税款185万元,免收税务登记证工本费2.6万元,出台了“外来投资人办理税务登记免收各项费用,并在一日内办结”的政策,赢得了纳税人的赞誉。
(毕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