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气象局
市气象局
市气象局
【概况】 2005年,市气象局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三大理念,努力提高气象灾害预警和防灾减灾能力,全面完成了台站综改工作任务,各项业务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
汛期前建立了暴雨、高温、大风等8项灾害天气预案,建立了严格的预警机制。完成了711数字化雷达的安装工作。
2005年,市气象局整体搬迁到文化路西侧,网络运行良好。重大活动期间,市气象局积极组织技术力量,进行了全程的跟踪服务,受到了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好评。全年共向市委、市政府上报《重要气象报告》5期,发布预警信息8次,常规气象信息75期,重大社会活动服务信息以及不定期服务信息共30期,上报雨情近百次,制作全市雨量分布图55期,上报灾情14次。
【气象决策服务】 2005年初,市气象局发布《2005年气候预测及年景分析》,并对春季旱涝情况作出预测。在2005年农业信息发布会上,发布了《2005年农业气象形势分析》。春耕开始后,由于西部旱情明显、东部涝象严重,市气象局及时发布了墒情分析以及对春播期间的气候预测,使政府布置今春生产有了科学依据。4 月下旬以后,全市低温多雨天气连续出现,5月上旬更是出现了历史罕见的低温天气,对全市春播工作造成极大影响。气象局及时发布2期重要气象情报和多期气象信息,为省领导和市领导决策指挥春播、抗灾提供了优质服务。进入8 月份,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峻考验,市气象局密切监视天气的变化,准确地预报出8月1日和8月17日的2次较大降水过程。按照省气象局的要求,向市委宣传部提交了关于发布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请示,得到批复后与市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一起建立了预警信号发布流程。2005年,向社会发布雪灾、道路结冰和大风灾害天气预警信号 8次。对全市雨情和灾情及时收集上报,全年共向省气象局和市委、市政府上报雨情近百次、灾情14次。在第二届中俄文化交流周、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中央领导到鸡西考察、兴凯湖和平论坛等重大活动期间,市气象局积极组织技术力量,进行了全程的跟踪服务,共提供专题服务材料20余份。
【加强基础业务建设】 根据全市气象部门基础业务建设情况,年初市气象局制定下发了全区的年度业务学习计划,认真组织业务人员学习,每季度考核 1次,提高了业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组织编印了《鸡西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作业技术培训教材》,汇编了中国气象局、省气象局和市局的有关规定——《预报、服务管理性文件汇编》,为全市气象部门全面完成人工影响天气和汛期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全市气象部门都能够严格执行《黑龙江省业务运行规定》,按要求完成自动站双轨运行任务,制定了业务技能练功方案。与此同时,市气象局及时收集和解决全区自动站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确保自动站业务运行正常,全年测报业务共创百班9个、250班4 个。2005年,全市气象部门的测报、农气和预报质量都达到省气象局制定的目标。市气象局的711 数字化雷达安装完毕,整体业务平台搬迁工作和网络调试全部完成,且运行良好。鸡西国家基准气候站、气象台、专业气象台的业务用电实现了双路保障,初步形成了测报、预报两大业务平台的规范化运行机制。
【人工影响天气】 2005年,全市共有人工增雨火箭5部,人工增雨、防雹高炮16门。年初,市气象局依据省降雨办制定的工作目标,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全市的人影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将目标责任制分解到各县(市)降雨办。举办了全市人影作业人员培训班,培训前编制印刷了培训教材,培训过程中进行了实习操作,全市人影管理和作业人员共70余人参加了培训。在《鸡西日报》上刊登了《鸡西市人民政府关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通告》,并将200张印刷品张贴在作业点附近。市气象局对全市的人影作业装置进行了维护和年检,完成了作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2005年,还对作业人员、作业装置、弹药、经费等进行系统管理,建立了管理档案,完成了全市人影综合信息系统的录入和运行工作。鸡西地区全年共进行人工增雨防雹作业33次,共用炮弹938发,火箭弹38枚,总经济效益为952万元。其中增雨作业19炮次,受益面积510平方公里,增雨547.7万吨,经济效益555万元;防雹作业14炮次,保护面积86平方公里,防雹效益397万元。
【自动答询系统和气象短信】 为做好“121”、手机气象短信的宣传推广工作,在全市开展了现场订制短信赠送精美台历、对新老客户拨打“121”和订制短信抽奖、科普下乡发放宣传卡(宣传单)、制作宣传条幅、手机短信群发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深入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71家,发放宣传品3 000余份。分别在市联通公司和网通公司举行了抽奖仪式,市电视台、《鸡西日报》、交通广播电台等宣传媒体对活动情况进行了报道。按照全省“121”升位和整合联通气象短信工作的总体部署,及时与所属县局、各通信公司沟通并同“121”设备厂家联系,升级了有关软件,录制语音词条,按时完成了“121”号码切换和整合工作。“121”升位后,鸡东县、密山市的气象信息自动答询系统由市气象局的“12121”平台统一管理。市气象局还开通了铁通和中国电信“12121”业务,使全市“12121”答询业务在各通信公司全面开通。市气象局组建突发灾害性天气手机短信预警服务网正式开通,汛期市气象局利用该网发布预警信息8次。由于手机短信预警服务网覆盖了全市各行业,增强了气象信息的时效性,提高了突发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能力。气象信息自动答询系统由于受号码升位的影响,2005年拨达量为130万次,比上年略有下降。手机气象短信由于具有实效性强、灵活性高等特点,2005年定制用户发展迅速,到年底共发展手机气象短信用户4.5万户,比2004年底增加1.5万户。
【加强宣传。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 为切实提高气象部门的依法行政水平,市气象局加大力度作好此项工作。一是加强宣传。市气象局在鸡西市区、城子河区、滴道区和恒山区中心地带通过设置宣传台、悬挂宣传横幅、散发宣传单和宣传卡等形式向社会各界介绍气象工作、宣传气象部门法律法规。气象局充分利用各新闻媒体采访之机,向公众宣传气象工作,为百姓提供保健、旅游等气象服务信息。另外,还采取台站开放、科技下乡、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广大市民宣传气象知识、提供气象服务。二是完善制度。先后制定了《行政许可受理制度》、《行政许可告知制度》、《行政许可审查与决定制度》等22项行政许可制度,设立了行政许可办公室,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办理行政许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文件精神,制定了《鸡西市气象局科学民主决策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了气象行政管理决策程序,切实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三是作好依法行政工作。气象行政执法人员到矿业集团总医院、园林路、广益城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执法活动,共处理4起违法出售氢气球事件,没收手持氢气球200余个。《鸡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雷电安全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文件下发后,市气象局与市安全生产监督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市雷电安全重点防护单位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没有按要求安装防雷设施和进行防雷设施周期检测的单位,当场下达了5份“限期整改通知书”。
(秦四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