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市地震局

市地震局

市地震局



  【概况】 2005年,市地震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地震局的大力指导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荣获了全国“四五”普法先进单位,并在全省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评比中荣获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优秀奖和法制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05年,市地震局坚持以宣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修改了鸡西市地震局“四五”普法工作方案。印发了《鸡西市地震局2005年度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方案》。重点检查考核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以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情况;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制定以及“建设法制政府启动年”活动落实情况;行政执法与监督队伍法律素质情况、建设情况及必要的执法与监督保障情况;行政执法行为合法性和适当性;社会各界评价当地法制环境及部门执法形象。确保了目标层层落实。
  【灾害防御】 2005年,市地震局制定了《鸡西市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奋斗目标是:2015年鸡西市区(含6区)和鸡东县达到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2020年其它县(市)达到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并从全面提升地震监测预报能力、不断提高城乡建筑工程抗御地震灾害能力、进一步做好地震应急工作等“预”、“防”、“救”这三大工作体系,确定了鸡西市防震减灾工作今后5年发展方向。加强了抗震设防管理和地震安全眭评价工作,协助省局有关部门对密山发电厂、鸡西青龙山水库、鸡西热电厂等工程进行了地震安评工作。对全市40个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管理,管理面达到100%,管理效果达到95%。该局还利用“3.1”和“7.28”防震减灾宣传日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宣传。
  【地震应急和救援】 为进一步完善鸡西地区灾害应急工作,在市地震局指导下,鸡西煤矿机械有限公司、鸡西北方制钢有限公司2户大企业也完成了本单位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工作的制定。市地震局协助鸡西电业局、火车站、建设局、卫生局、气象局、鸡西军分区、鸡西武警支队等有关部门制定了地震应急预案(包括电业局《电力抗震救灾应急处理预案》,火车站《破坏性地震铁路应急反应实施方案》,建设局《破坏性地震城市居民饮用水管网断裂应急预案》、《破坏性地震城市燃气保障应急预案》,卫生局《破坏性地震医疗防疫应急预案》、《破坏性地震医疗救护、抢救防疫应急预案》,气象局《破坏性地震气象预报应急预案》,军分区《鸡西军分区抗震救灾应急处理预案》,武警支队《市武警支队抗震救灾应急处理预案》)。
  10月31日,在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举办了首期地震应急紧急救援队培训班。聘请了中国工程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国际救援专家孙柏涛教授授课,重点讲授了地震应急与紧急救援方面的知识。县(市)、区地震管理部门和全市紧急救援队的领导及技术骨干共计40余人参加了这次培训。
  【监测预报工作】 加强了地震观测数据的管理工作,制定了地震观测数据的上报管理制度,要求各观测点在信件报送的同时,要以电子文档报送。在抓好各县(市)观测资料的汇总、整理、分析,确保数据的连续准确的同时,组织密山市地震局水位井和鸡东县地震局水氡观测资料参加了全省资料评比工作,获得较好的成绩。对密山地震观测站水位井的数字化改造全面进行指导。完成了密山水位观测项目数字化技术改造的工程设计,并与省地震局签订了“十五”数字化改造项目合同书,向密山市政府申请6万元资金用于井房的土建改造。
  2005年,市地震局完成了“鸡西区域新构造运动及地震危险性研究”的科研课题,并获得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研究填补了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地震研究的一项空白,为鸡西市的地震遥测台网选址、开展震情会商、中长期地震预报、确定鸡西市重点监视防御区和为全市工程建设抗震设防、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同时“我省东部区域新构造运动及地震危险性研究”课题在省科技厅正式立项,并申请到科研经费3万元。本项目的实施及成果将有力地促进区域内各项地震工作的进行,为各项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2005年,鸡西市不断有地震谣言发生,特别是谣传鸡东县东海矿将在11月10~12日左右发生 7级以上地震。为平息谣言,市地震局迅速采取措施:一是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分析、研究,确认此次谣言原因。二是安排专人接听群众电话,耐心解释。三是安排了乡(镇)助理员到现场进行解说,使大多数群众稳定了情绪。四是召开各县、区地震局长会议,通报谣传情况,贯彻省地震局要求,要求各县、区高度重视,抓紧部署相关工作,确保谣传不再继续蔓延。
  【地震三网一员建设】 2005年,市地震局着重进行了全市地震“三网一员”的建设,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地震“三网一员”体系。每个县(市)、区的乡镇,都至少有1个地震宏观观测点,共建宏观观测站点53 个,各观测点有专(兼)职观测员,各乡(镇)区有助理员,形成了鸡西地区组织完善、联络通畅的地震宏观观测网络。
  其中,局直属动物异常观测站1个,同时也是市地震局的科普基地,饲养了鸡、鸭、兔等多种动物,每天进行记录,遇有异常随时报告;其它52个是利用现有动物养殖场、水库等建立的义务观测点,都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并与市地震局保持着经常眭的联系,遇有异常随时报告。
                                     (梁长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