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管理
教育
教育综合管理
教育综合管理
【概况】 2005年,鸡西市有中小学499所,在校生243 735万余人,教职工1.8万人。其中,小学310 所(农村小学277所),初中125所(农村初中60所),高中30所,职业中学31所(公办学校11所,民办学校20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中小学校舍总面积1 445万平方米(农村校合总面积64.7万平方米),新扩建校舍24 400平方米。中小学专任教师1 5 382 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7 468人,学历达标率100%;中学教师7 914人,学历达标率98%;职业学校教师776人,学历达标率85%;特殊学校专任教师76人,学历达标率100%。现有特级教师56名,高级教师1 603名,中级教师7 526名,初级教师5 449名。中小学在校生243 735人,其中小学生在校生103 369 人,初中在校生100 36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29 759 人,职业高中在校生10 000余人,特殊学校在校生247人。幼儿园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其中新上省级示范、一类、二类、三类幼儿园57所,4~6周岁幼儿园入园率达85.2%。小学四率(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普及率)均超省规定标准,三残儿童入学率为98%。2005年,毕业生及格率为97%。高中会考通过率为 71.3%。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总体水平明显提高,报考人数9 769人,录取人数6 711人(其中本科录取2 602人,专科录取4 109人),录取率为68.69%。农村成人中专招生 500余人,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563期,培训青壮年农民15万人次,推广新品种和项目85项,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1.1万人次,企事业单位职工1.2万人次,下岗失业人员8 000人次,再就业率达到 60%以上。在国家、省申请立项专项危改项目23个,计划总投资1 947万元,建筑面积为 24 400平方米,危改项目基本完成。2005 年,鸡冠区顺利通过国家“双高”普九检查。
【教育综合改革】 2005年,鸡西市教育局坚持“强化一个落实,突出三个重点,抓好四个牵动,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工作思路,着力推进了8项重点工作:
一是强化教育战线思想理论建设。围绕转变行业作风,实践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稀发展,通过几个层面的教育改革发展论坛、专家讲学和专题培训,进一步加强了教育全员思想引领。全市先后选派46 名骨干校长和260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家和省组织的学习培训,聘请教育专家和省、市学科教研人员进行多次专题讲座,提升了教师专业化水平。4 月份,中央教科所邀请鸡西市政府副秘书长、教育局局长杨鸿语在“全国专家型骨干校长培训班”上作了题为《实践教育公平的思考》专题讲座,鸡西市提出“遵循教育规律,融入市场经济理念,实施产业经营,实现社会公共服务,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教育经营理念和办学思想得到了国内教育专家的支持和认可,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一步得到了印证和推广。二是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高中及早引入新课程理念。艺术、体育、心理卫生和健康教育得到应有的重视,并收到良好成效。5 月份,省厅专家组对鸡西市课改工作进行了全面评估,并给予充分肯定。初、高中通过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初步形成了“4+X ”和以“立足基础,彰显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为办学理念的办学模式。同时组织开展了第三届全市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大赛。2005年,获全省高考文科状元,取得历史性突破。4 月份,全省目标责任制考评,鸡西市小学辍学率为零;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26%,低于省指标0.14个百分点;高中毛入学率达到 54.5%,高出全省近15个百分点。10月份顺利通过省政府“双高普九”督导评估检查和省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总成绩在全省各地市中排第三位。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专业化教师群体。在师德师风建设上,突出抓了“师德行为十不准”规定和“校风评议”等规范制度的落实,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做人民满意教师”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围绕10个专题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研讨,召开了模范教师事迹报告公,提高了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师德师风明显好转。完成了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公开招聘、竞争择优、合同管理的方式,在全市选聘校长561名,学校中层干部907人,精简教职工3 853 人,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四是加大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力度。3 月份,对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及省厅领导的高度重视。4 月份《黑龙江教育周刊》进行全文刊发,引起了省内外关注,先后有10多个市县来鸡西市参观学习。2005年,全市区调整撤并中小学 110所,《新华社内参》刊发了鸡西市集中办学经验,《中国审计报》以“让农村孩子享受城里的教育”为题,对鸡西实施农村集中办学工作经验进行了专题报道。危改工作共完成36个项目,改造面积 3.4万平方米。同时完成了28所企办学校的接收工作。五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鸡西市出台了《关于初中毕业生升入职业学校的补充意见》,明确了国家级职业学校与省重点高中录取政策,扩大了生源。职业学校招生达3 150人,比上年增加377人。升入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达472 人,比上年增加 195人,其中升人本科院校学生46 人,是上年的3倍。在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有 94 名学生获奖,获奖人数位居全省前列。先后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563期,培训青壮年农民 15万人次。推广新品种和项目85项,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 1.1万人次,企事业单位职工 1.2万人次,下岗失业人员 8 000人次,再就业率达到 60%以上。鸡西市职教中心电子电工等实习实训项目,通过了省厅验收并已上报国家待批。8月份,省厅在鸡西市召开了全省职成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鸡西市职业教育得到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六是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初步建设扶贫助学工作长效机制。加大了教育扶贫助学力度,为 1.3万名贫困学生建立了电子档案、帮扶对子,落实了特困生学杂费减免制度;在全市教育系统建立了手拉手帮扶、爱心捐助、勤工俭学、减免费用、教师帮扶、校长奖励等6项常规助学机制。2005年,全市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助学资金1 001.5万元,资助特困家庭学生10.1万人次。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518.9万元,资助贫困生7万余人次,各中小学校为1.7万余名特困生减免学杂费105.95万元,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解决1.2万名贫困中小学生就学任务。8 月22日,召开了全市扶贫助学仪式,在全社会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七是加强行风建设,规范办学行为。在全市教育系统全面实施教育收费、考试招生工作“阳光工程”,深入开展“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最佳最差单位评议活动,并在《鸡西日报》和行风热线公布了教育专项治理工作承诺,构建了“两风”建设责任体系。9 月份,省政府义务教育学校“一费制”收费和公用经费投入保障情况检查组和全国人大代表先后到鸡西进行检查、调研,对鸡西市基础教育和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八是加大了教育筹、融资力度。鸡西市先后向上争取资金3 111万元,招商引资580万元,有效改善了办学条件。
【教育经费】 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增加教育经费,确保每年财政拨款实现三个增长,保证“普九”教育经费。2005年,全市教育部门经费总投入61 565.2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54 306.9万元,社会捐、集资办学经费41.5万元,学杂费6 790.7万元,其他426.1万元。
【改善办学条件】 2005年,加大了教育筹、融资力度。依靠国家和省里的大力支持,先后向上争取到资金3 111万元,招商引资580万元,有效改善了办学条件。
主要是对23个国家、省危改项目办理了立项手续,总投资 1 947万元,建筑面积24 400平方米,国家、省专项资金1 482万元全部到位,危改项目基本完成。8月份,市教育局上报了《鸡西市农村中小学校危房情况核查情况表》,全市共上报147所,D级危房面积有16.2万平方米,其中3县(市)100所,D级危房面积93 223平方米(鸡东县26所,D级危房面积27 093平方米;虎林市24所,D级危房面积20 938平方米;密山市50所,D级危房面积45 192平方米),6区47所,D级危房面积69 009平方米(鸡冠区19所,D级危房面积 37 875平方米;恒山区6所,D级危房面积4 120平方米;滴道区3所,D级危房面积1 935平方米;梨树区4所,D级危房面积4 525 平方米;城子河区9所,D级危房面积16 319平方米;麻山区6所,D级危房面积4 235平方米)。
【师资队伍建设】 2005年,以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校长培训工程”和推进全市语言文字工作为重点,在教师培训、校长培训、语言文字以及教师资格认定等4领域开展工作。
全市教师人均接受师德教育培训80学时,培训面达100%。有近 3 500名教师参加了现代信息技术中级培训,230多名教师参加现代信息技术高级培训,并选送 15名骨干教师参加了省组织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组织60名骨干教师参加市级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共有 1 200多名现岗达标学历的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学历和学校提高培训,全市具有高一层次学历的中小学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1.8%。全市有300多名中小学班主任参加了以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为主要内容的心育培训。有34名英语骨干教师参加了省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并选派 3名英语骨干教师出国学习。2005年,鸡西市教育局被省教育厅评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先进集体,并在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依托信息技术全面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经验介绍。选拔30名骨干校长和教育行政干部参加国家组织的校长高级研修班;组织了 9名省级骨干校长和45名市级骨干校长参加省组织的骨干校长培训;对全市 225名区县级骨干校长进行了以专题研讨为重点的实践能力提升培训。对全市 160名新任职的中小学校长进行了以提高网上学习和参加网上培训能力为重点的网络应用能力培训;抽调了 7名校长到上海等地名校进行挂职锻炼。出台了20多个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和行业管理制度,对全市60多位语言文字工作干部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培训。组织了3 400 名国家公务员、大中专院校学生、教师、新闻工作者和公共服务行业窗口人员的普通话培训测试。共治理市区主要街道不规范用字 2 000多例。建立了鸡西市语言文字网,在市区主要繁华街道设立永久性语言文字宣传标语牌,开展了以“推广普通话,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推普周活动。2005年,鸡西市共认定各级各类教师资格人员2 136人,基本上实现了教师持证上岗,教师资格制度得到全面实施。
【教育科研】 2005年,是“十五”课题研究结题年,也是“十一五”课题开局之年。鸡西市“十五”期间承担的省级78项课题,其中省教育学会课题52 项(重点15项、一般37项),省科学规划办课题26 项(重点4项、一般22项),均顺利通过黑龙江省结题验收并获奖。鸡西市教育科研所《开拓创新实现区域性教育跨越式发展》、鸡西市和平小学《坚持校本培训,不断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鸡西市师范附小《整体优化、全面育人》、鸡冠区鸡西小学承担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滴道区教育局承担的《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发展》获黑龙江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鸡西市实验中学承担的《构建思想政治学科“发现式”教学模式探究》、鸡西市鸡冠区东风小学承担的《以师生发展为本,实现校本培训特色化》、虎林市逸夫中学承担的《以科学研究为先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研究报告》、鸡东县四中承担的《拓宽教育渠道,培养创新能力实验研究报告》、鸡东县实验幼儿园承担的《关于“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人格”课题研究报告》、鸡西市园丁小学承担的《实施“引趣、融情、创思、尝乐”教学模式研究报告》、鸡东县第二中学承担的《关于构建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创新教育体系的研究报告》、鸡西市第一中学承担的《关于中学生学风学历建设与评价的研究》、鸡西市树梁中学承担的《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鸡东县第一中学承担的《提高创新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实验报告》获黑龙江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杨鸿语、胡忆平、许光勇、朱孟祥、韩新君、范一军、郝景岐、马永惠、张素坤、王启航、焦玉萍、韩义、曹兴吉、刘艳芬、姜育孝、姜丽艳、王少芬、焦玉秋共18人获“优秀教育科研工作者”奖;鸡西市教育局、密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鸡东县教育科学研究所、虎林市教育局、鸡西市第四中学校、鸡西市和平小学校获黑龙江省“十五”期间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全市教育系统承担的260项课题也顺利结题,评选出鸡西市优秀教育科研单位80个,优秀教育科研工作者341人。
【教育督导】 按照《2005年鸡西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工作要点》精神,全市教育督导以“两免一补”为重点,在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国家“双高”普九工作以及对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推进了工作进程,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是年初教育督导室与市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等单位联合成立督导检查组,到6区、3县(市)进行“两免一补”及公用经费专项检查,全市做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扶贫助学1.3万人。二是在10月份,密山市代表黑龙江省接受国家教育督导团“两免一补”、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双高”普九工作专项督导检查。国家教育督导团对密山市的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尤其对农村中小学集中办学给予了高度赞扬并对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积极建议。三是加大对中小学校评估工作的力度,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建设。重点评估学校德育、安全工作,规范办学行为,整顿办学秩序,强化学校内涵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四是加快“双高”普九工作推进力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针对全市“双高”普九进程不均衡的现状,督导小组深入到县(市)、区研究制定“双高”普九工作目标,结合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督促县(市)、区政府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落实“以县为主”的原则,并组织各级政府领导和教育局学习密山市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加快了“双高”普九进程。
【法制建设】 2005年,全市教育系统“四五”普法和依法治校工作,以提高干部、教师法律意识和依法治教能力,依法保障教育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和中小学生法律素质全面提高为目标,全面推进教育系统民主法制建设,加愉依法治校进程,积极构建健康、和谐、法制化的教育发展环境,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努力创办人民满意教育奠定了法制基础。
年初,下发了《鸡西市教育局“四五”普法实施方案》和《市教育局依法治校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制定了详细的考评方案,建立健全了普法和依法治校工作制度和教育行政机关公务员、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学法培训教试制度。教育行政机关公务员参加法律培训和自学法律时间每年累计40余学时,有近25%左右的校长参加了各种法律培训,有95%的学校校长接受了培训。4月份,组织全市20所重点中小学校长参加了全国专家型校长培训班,进行了系统的教育法律知识学习。根据全局“四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校工作计划,组织了2次教育法规知识和普法考试,应试面98%,合格率100%。同时创设载体,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活动、青少年“两法”知识主题教育活动、中小学生“争做遵纪守法小公民”征文活动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警钟行动”,增强了法制教育的实效性。举办了“法在我心中”读书演讲等活动,普法面达到100%;城子河区代表队在全省法律知识竞赛中获三等奖。全市共有 6万余名中小学生参观了“警钟长鸣”青少年法制教育展览,为青少年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制定了《全市教育系统民主评议行风实施方案》、《集中治理中小学乱收费问题工作意见》、《鸡西市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专项检查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和实施方案;出台了《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十不准规定”》等12个规范性文件。全面清理教育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加强了学生用书管理,清理了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问题,整顿了办学秩序,规范了招考行为,对中小学收费实施了“一栏公布、一卡收费、一票为据、一状定责、一票否决、一查到底”的“六个一”工程。
当年,争取到省“两免一补”专项资金518.9万元,为2.9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减免杂费215.3万元,为3.2万名学生减免教科书费162.9万元,为8 441 名寄宿生补助140.7万元(其中市财政补贴42.2万元)。2005年12月,鸡西教育局被授予全省“四五”普法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