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技师学院
黑龙江技师学院
黑龙江技师学院
【概况】 黑龙江技师学院是2005年7月经黑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在整合鸡西矿业高级技工学校和鸡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技工学校基础上成立的。创建黑龙江技师学院是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有效途径,是促进省经济陕速发展的需要。学院以培养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人才为主,形成了以高技能人才优先发展,同时开展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再就业培训、新生劳动力就业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残疾人技能培训于一体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目前省东南部地区办学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学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合格技术人才为己任,为地方企业培养输送了数以万计优秀技能和管理人才。学校先后晋升和荣获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国家级高级技工学校、黑龙江省示范性高级技工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学院建有2个校区,一校区位于鸡西市鸡冠区文化路29号,二校区位于鸡西市鸡冠区南山路135号,总占地面积为26.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1.6万平方米,建有3栋教学楼、1栋实验楼、2栋实训楼、7 栋学生公寓、1栋图书馆、报告厅、室内体育馆及1个标准环形跑道运动场等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学院现有教职工39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人,在读硕士2人,专职教师278人,高级讲师86人,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学校外聘教师56人。学院开设专业有机械化采煤、矿山机修、矿山测量、井下电气、井下电钳、液压支架、机电一体化、钳工、幼儿教育、计算机英语、煤质化验、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与模具、焊接技术等专业。其中机电一体化专业被黑龙江省劳动厅命名为名牌专业。达到了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合理布局,高技能人才优先发展的技工教育新模式。学院目前在校生5 000 人,学制按要求2~4年不等。
【招生与就业】 学院坚持以招生工作为龙头,制定合理的招生方案,加大招生工作力度,招生工作在全省职业教育系统中始终名列前茅。2005年计划招生2 000人,实际招生2 210人,名列全省技工院校系统第一名。学院以全国职业教育招生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创新招生工作举措,努力拼搏,客观宣传学校办学优势,突出学院地理优势、办学特色,始终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出发点,针对企业用人的兴奋点和社会的热点,进行宣传招生,采取对准企业设专业,对准专业开课程的办学措施,把招生工作由鸡西拓展到了全省各地。
学院始终坚持“出口通、入口畅”的就业工作方针,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2005年先后在全市各企业安排毕业生960人,就业率达98%以上。在全省技工教育系统就业工作中排在首位。为进一步做好学生就业安置工作,学院加大就业投入,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主动迎接市场的挑战,积极走校校联合、校企合作之路,把就业触角延伸到全国的四面八方,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突破口。与此同时,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待遇问题,对就业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考查,对就业学生进行定期回访,2005年学院毕业生的工资待遇、专业对口程度与往年相比均有显著提高。
【教学工作】 2005年,学院为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实训教学工作。共发表论文66篇,其中省级46篇,国家级20篇;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在新形势下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编制教学计划,怎样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使之更加注重实用性;对原有各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并制订了新增专业的教学计划。使之更加注重实效性;积极做好名牌专业申报工作。学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被评为省级名牌专业。名牌专业的设置使学校与其他同类院校相比更加具有竞争性;紧紧围绕以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突破口,在学校广大青年教师中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基中4名教师被评为省优质课教师,8名教师被评为市级优质课教师,15名教师被评为校级优质课教师。通过本次活动使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使教师的基本功更加扎实,特别是年轻教师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为教学发展奠定基础;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习、培训。为了提高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派 3名教师到大连等地学习,同时聘请技术过硬的老技术工人为年轻教师进行指导;以各个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公开课教学活动。活动中每一名教师,都能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制作课件,教学效果特别显著;以考风带学风,组织开展了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召开了学生、教师座谈会,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能力。严格考试管理,进一步规范监考和考试巡视工作。
【技能鉴定与培训工作】 2005年,学院以全省职业培训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充分做好职业鉴定、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再就业培训、农民工培训等培训工作,全年共完成技能鉴定4 224人,再就业培训2 487 人,创业培训670人,分别完成计划的214%、149%、135%。学院充分发挥多层次、多功能、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功能,充分挖掘鸡西矿业集团所属的矿(厂、处)和市各企业在职职工培训潜力、积极主动地推进此项工作,不仅超额完成预定培训与鉴定任务、提高了企业员工职业技能水平,同时还为学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学生管理工作】 2005年,学校在学生管理上下功夫,形成了学生日常管理军事化、班主任队伍专职化、德育工作网络化的“三化式”学生管理,彰显着学校学生管理的鲜明特色。在迎接全省技工学校改革发展经验交流会代表来学校参观之时,学校的“小战士”们,在雨中表演了精彩的分列式,展示出真正的军人本色,也表现出了学校军事化管理取得的显著成绩;专职班主任是一支年轻富有朝气而不失责任感的队伍,一年来,学生管理井井有条,以每个班级为单位,重点在“五率”上下功夫:到课率达95%以上;违纪率控制在5%以下;及格率达到80%以上;流失率小于3%;学生毕业就业率达到95%以上。通过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措施学院2005年各项活动开展的井然有序,学生成绩普遍得到提高。 6月27日,学校德育网总结暨表彰大会在学校五楼会议室隆重召开,会上总结了学校德育网工作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学校的德育工作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真正的把学校“德育网”工作做成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性德育工作。
【基础设施建设】 2005年,学校协调各有关部门支持,及自筹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共计筹措到1 035 万元,使学校整体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学院现拥有大、中型实训设备 658套,其中建有数控加工中心、数控模拟中心,钳工、电工、焊工、机加等实训车间,共1 200个实习工位,可同时满足1 200名学生进行实习教学,学院还拥有1个多媒体教室,2个微机室共500多台微机,1个琴房,1个舞蹈室,并建有电工、电子、物理、化学 4个实验室,教学挂图和教学模具等,满足了教学需要。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为加强学院思想政治建设,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促进学院健康、和谐、稳步发展,学院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党建工作,使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进一步提升。学院新班子用发展战略眼光提出,领导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坚持“七象”。一象“钢钉”,无论钉在哪,必须牢靠,体现着干部的一种执着和敬业精神,关键时刻挺得住,站得稳,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二象“航标”,给教职工指明前进方向,这是领导干部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能力的体现;三象“织布机”,把剪不断、理还乱的事物织成“精品”,体现领导干部应对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把思想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四象“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梁”,永不弯腰,这是要求干部养成自信、坚毅,刚直不阿的品格,能承载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克服各种困难,勇敢地战胜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五象“发动机”,给教职工前进的动力;六象“播种机”,向教职工播撒希望;七象“房屋”,给教职工遮风挡雨。这是领导干部的为人之道,为政之道,通过领导干部表现出的政绩、形象、德行取信于民,努力做一名让组织放心,让教职工信赖的好公仆,好干部。学院还通过“三会一课”、学生业余党校培训班等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德育网”工作的良好开展,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增进了师生感情,使全院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