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局
医疗卫生
市卫生局
市卫生局
【概况】 鸡西市的卫生工作,紧紧围绕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创建省卫生城、开展医院质量管理年、法制政府启动年、以及行风建设等10 项中心工作展开。
2005年,鸡西市共发生急性乙类传染病11种,年报告发病率(含3县)为298.04/10万,市本级(市辖6区)为368.53/10万,无脊髓灰质炎发生,计划免疫“五苗”覆盖率为96.85%。经监测,保持了消除碘缺乏病水平,无大骨节病新患发生。婴儿死亡率1.2‰,孕产妇死亡率为24.03/10万。
医疗机构完成年门诊量2 104 338人次,出院人数为188 197人,病床使用率为68.37%,病床周转次数为32.39,治愈率为79.78%,好转率为17.72%,每门诊人次收费为97.54元。其中,药费为41.82元,每床日平均收费为209.17元,其中药费为96.51。
公共卫生体系的体制改革已经相继到位,鸡西市所辖6区、3县(市)均成立了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鸡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 653平方米的综合楼竣工投入使用。其中,1 600平方米的实验室按国家卫生部发布的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要求建成,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组审核验收并投入运行,鸡西市急救中心1 700平方米的综合楼建成并投入使用。
【医院质量管理】 按照国家卫生部及省卫生厅的部署,制订了《鸡西市医院质量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下发了《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中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市卫生局从依法监督为切人点进行宏观调控和评价。总结5家医院开展质量管理年活动的经验,用典型引路促进活动的开展。他们的共同经验坚持以质量为核心, 法治与科学管理为手段,在医疗机构还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大环境下,努力提供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医疗服务。市人民医院深入开展医院文化建设,运用IS0900 1:2000质量体系,树立质量新概念,使医疗服务模式由注重医疗,向注重病人满意度转变,打造“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医疗服务新品牌;市妇幼保健院、市传染病医院努力改变医疗服务中供求双方信息不平衡的现象,做到尊重患者权利,开展“告知”服务、诚信服务、温馨服务,在市妇幼保健院,患者可参与选择治疗方案、用药、医护人员、分娩方式、特需服务。市中医院提出“病人看不到的、想不到的、做不到的,要替病人想到、做到”的超越患者期望的服务标准。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搭建了一个医患联合共同防御医疗风险的平台,社会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稳步提高;鸡西矿业总医院在医疗质量管理上,突出整章建制,突出质量和安全,突出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在医疗服务上,强化行为规范,强化服务过程改进,强化便民措施落实;恒山中心医院以市场为导向,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着眼于解决“看病贵”的社会问题,实行“病种、手术最低限价”,用“诚信、质量、安全、经济”打造服务品牌,增强了同大医院抢占医疗市场的能力。
2005年,市卫生局对辖区内(含3县)32家医院进行了全面督导,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有8家医院(县、区级及企业医院)没有开展或没有认真开展质量管理年活动;二是有87%的医院对医疗考核落实不到位;三是有50%的医院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不到位;四是县区级医院、个别局直医疗单位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不到位;五是有12.5%的医院配血方法不规范,部份医院输血记录不健全、不规范,输血前常规检测项目不全;六是在护理方面,部份医院有未经执业注册的护士上岗,个别医院基础护理不到位,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有16%的医院未使用新的护理文件;七是多数医院的医技科室的报告单未实行双人复核制;八是部分医院在依法管理医疗废物方面存在问题;九是仍有个别医院存在对外承包科室。对这些问题市卫生局下发了文件,通报全市,提出了改进意见。
在护理工作上,以推进整体护理、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危重病专科护理能力等3个中心环节为主,全面推进护理质量管理。市卫生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通知》,按卫生部制订的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进行了监督检查、指导;举办ICU护理人员培训班,有209人参加,有202人达到预期要求,合格率为97%。鸡西市护理学会受市卫生局委托,对17 所医院的整体护理工作进行了检查评估,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在市级医院(含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县级医院达到了92%,在区级医院、矿医院仅为73%。临床护士病床比例达到0.4:1的医院仅有3家。
【疾病预防与控制】 鸡西市政府重视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教育和健康教育工作,市领导发表了专题讲话,市卫生局长就《传染病防治法》举行答记者问;继续实施《鸡西市预防疾病健康教育1 248工程实施方案》,使健康教育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在“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4.25计划免疫宣传日”、“12.1艾滋病宣传日”均组织有各级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社区、新闻媒体等参与的面向社会群众零距离接触的、全市性的宣传教育活动。
在防治传染病的执法检查中,全年立案90起,罚款31 200元,下达整改意见书140份;鸡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综合楼已竣工,形成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以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枢纽,以县(市)、区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为依托,以社区卫生服务,村卫生所为网底的4级疫情报告体系,以及县级以上(含县级)医院实行疫情网络直报和重大疫情监测零报告制度,在预防禽流感期间,该体系实行了24小时值班。
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挑选420名医疗、防疫人员组成了45支疫区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队伍,备有349张床位。其中,市级备有197张床位,以及相应的医务人员和设备的收治传染病人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网络。开通了以鸡西市急救中心为主体的医疗应急绿色通道。
坚持财政投入,强化目标和规范化管理,以及监督指导,确保计划免疫工作的顺利实施,构筑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人群免疫屏障。市财政局每年列8.5万元的计划免疫专项经费,年内又下拨2万元,用于疫区的应急预防接种。市卫生局将计划免疫工作目标纳入全年工作目标体系,疾控、监督、医疗等各类各级卫生机构,均把计划免疫工作纳入工作目标体系运行。鸡西市卫生局下发了《关于加强预防性免疫接种工作管理的紧急通知》,在全市的预防接种门诊中,有59个达到了规范、合格的接种门诊。
在艾滋病防治工作方面,鸡西市政府下发((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成立了鸡西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鸡西市疾控中心成立了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对5 855名重点人群进行了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成立了重危行为干预工作队,培训了39名工作人员,举办了鸡西地区艾滋病抗体、检测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免费对仅有的2名艾滋病人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
【卫生监督】 在法制宣传方面,于11月1~7日开展了食品卫生宣传周活动,设展台44处、咨询台19 处,接待300余人次法律咨询,检查500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行政立案处理2起。4月24日开展了《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设咨询台 18处,咨询法律及职业病知识共692人次。市卫生局举办《行政许可法》及卫生监督文书培训班共有109名卫生监督人员参加,对246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以《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为主要内容的放射防护培训。在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方面,以全面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为重点,开展8个专项(卫生许可证、散装食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婴幼儿配方奶粉、餐饮业、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整顿治理,3个节日、3项活动(第二届中俄文化交流周、“高考”期间、全国汽车拉力赛) 的食品卫生监督,以及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对化妆品进行专项检查,立案24起,罚款 7 300元。对17所中小学的教学环境进行监测,结果教室后墙反射系数不达标的有8所学校,占47%;教室人均面积不达标的有3所学校,占18%;噪声超标的有7所学校,占41%;教室黑板反射系数有4所学校不达票,占24%;灯桌间距有 1所学校不达标,占6%。在职业卫生监督方面,(不含鸡西矿业集团)共有煤炭、化工、轻工等职业病多发行业66家,开展了职业危害审核、调查工作,均建立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下发了《鸡西市卫生局关于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通知》。全市共有放射诊断工作单位68家,电脑辐射警示设置率为98.5%,防护用品配备率为85.3%,对放射控制与防护不合格的6家医疗单位限期改进达标。
【妇幼保健】 坚持以贯彻《母婴保健法》为中心,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加大执法力度,促进母婴保健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管理。市卫生局对辖区内的医疗助产、儿科、各级母婴保健“三网监测”人员,以及托儿所的保健人员举办7次共910余人参加的培训班;于4月7日、6月1日、 9月26日在市、县、区层层举办了以“珍爱每一位母亲和儿童”为主题的多种形式宣传、义诊、咨询宣传活动。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在((鸡西日报))的“卫生监督在线”栏目公示了母婴保健法执行情况、市妇幼保健院在鸡西电视台的“你我他”、“新闻播报”等专题栏目宣传母婴保健法相关知识。
加强了市、县、区、乡村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网,以及市、县、区的妇幼保健技术保障体系。启动了全省统一布置的“降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工作。
2005年,鸡西市(不含3县)孕产妇管理率为59.98%,高危产妇管理率为100%,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7.21%,高危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39%,农村消毒接生率97.28%,孕产妇死亡率为24.03/10 万,新生儿破伤风没有发生。儿童保健管理率为52.91%,母乳喂养率为88.9%,婴儿死亡率为1.2%。
妇女病普查,实查50 056人,普查率为45.62%,检出有妇科病的人数占实查人数的27.89%,其中滴虫性阴道炎患病率为10.80%,92.30%的病人得到了治疗,宫颈糜烂患病率为10.87%,89.98%的病人得到了治疗,淋病检出275例,尖锐湿疣检出39例,宫颈癌检出12例,乳腺癌检出14例,卵巢癌检出3例。
【农村卫生】 在虎林市进行了新型合作医疗的试点工作。共有56 328名农民参加,“参合率”为90.2%,共筹集合作医疗资金1 169 324元。其中,农民上缴1 126 360元,政府财政配套37 968元,全年报销697 781元,平均报销比例为20.40%。
在全市(含3县)49个乡(镇)459个行政村的883个村卫生所进行整顿,取缔238家不符合《鸡西市农村卫生所设置基本标准》和不承担防保工作的村卫生所,则令143名不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离岗。整顿后设置村卫生所433家,卫生室157个。鸡西市卫生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医疗机构对口支农工作的紧急通知》,在开展万名医师支农活动,中,有40名城市医师到农村,城市医疗机构与被支援农村医疗机构、结成12个支农对子。
11月3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乡(镇)卫生院建设会议,提出了加强农村乡(镇)卫生院的设想。经过积极工作,争取到58.8万元的国债资金用于增添乡(镇)卫生院的常备设备;45万元用于“219595 工程”,培训农村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 252人。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对鸡西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积极扶持,在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方面,预计投入医疗设备款900万元,市、县配套了300万元,投入29万人普查上消化道疾病的药具;在北京召开了鸡西市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研讨会。
【爱国卫生】 2005年,鸡西市在全省爱国卫生检查评比中,获省卫生城称号,鸡冠区、恒山区获省级卫生先进区,市检察院等32个单位获省级卫生先进单位,鸡冠区向阳办事处园林社区等8个社区获省级健康促进社区。取得这些成绩得益于该市把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作为构建和谐鸡西的基础工程来抓,纳入“十项利民行动”之中,作为市长工作目标;通过强化“四个机制”(领导组织指挥、目标责任、长效管理、监督检查)确保了爱国卫生工作有序展开;坚持“三个结合”(集中宣传与经常宣传,专业队伍与广泛发动群众,重点教育与普遍教育)提高全民参与意识、卫生意识和健康观念,达到动员全民参与创建“省卫生城”工作;加大投入完善城市卫生设施,共投入1.38亿元进行“两河一沟治理”、“主次干道维修”、“美化、绿化、亮化工程”、“供水排水改造”、“垃圾卫生管理和无害化工程”等5项城市卫生设施建设;把城市管理、环卫、工商、环保、卫生、爱卫等各相关行政执法监督管理部门纳入创建省卫生城的监督管理体系,确保创建目标的实现。这是该市取得爱国卫生工作成果的四大支柱,也是爱国卫生惠济于民的保障。
【行风建设】 鸡西市卫生局在抓行风建设方面,坚持以“六个规范”为主线,继续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行风保证金制、行风重点问题一票否决制,建立全市卫生系统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六个规范”是进一步规范行风工作组织体系,规章制度和监督约束机制,宣传教育、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对在医疗服务活动中出现的收提成、红包,医药费购销中收回扣,不按规定参加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出现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全市卫生行业各级干部签订目标责任状2 750份,交纳行风保证金 7.23万元,在行风建设工作上,紧紧以“医德医风示范医院”、“百姓放心医院”、“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最佳最差单位评议等3 项活载体,使行风建设落到实处;落实《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财务部门管理职能,规范经济核算与分配管理的规定》,规范医疗机构经济运行体系和机制,从深层次解决不正之风产生的源头;在卫生行政上减化和强顺审批程序,实行“一站式”服务,政务阳光工程,积极参加“行风热线”,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在对28家医院的 1 188名患者调查中,对服务质量满意率为96.9%,对服务态度满意率为98%,在卫生执法方面,抽取 265个业户调查, 满意率为100%。
(迟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