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局
文化体育
市文化局
市文化局
【概况】 2005年,鸡西市文化局按照全省文化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根据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和全市中心工作,理清思路,找准位置,扎实推进,特色工作有突破,整体工作上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一是品牌性群众文化活动有新发展。组织参加了全省“城市之光”文化活动、蒲公英杯黑龙江省青少年艺术新人选拔赛、东北3省少儿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举办了全市首届“人寿杯”中老年文艺调演等文艺活动;积极开展“金色田野”文化活动,全市经常性的“文化下乡”活动近 500场;采取文企联姻等多种方式,推动剧团、艺术馆进社区、进企事业单位演出200多场次。全市的 18支中老年业余队伍、银河艺术团和少儿民族乐团等文艺团体,坚持活动经常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全市大型活动的重要力量。各地分别组织开展了秧歌汇演、彩灯展览和焰火晚会,活动水平大幅度提高。
二是少数民族文化活动有新突破。组织参加了全省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共获得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优秀创作奖6个,鸡西市代表团还获得了最佳组织奖。组织选手参加了第三届“洪达敏杯”全国朝鲜族少儿文化艺术节,共获得4银、5铜的好成绩,所获奖项在全国参赛城市中名列前茅。在有11 个地市参赛的全省朝鲜族曲艺比赛中,获二等奖2 个、三等奖1个、优秀组织奖1个。举办了第二届“凤舞杯”全市少数民族文艺比赛。共有400余人演出了声乐、舞蹈、器乐等86个节目。鸡东县在全省第二届朝鲜族老年协会文艺汇演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扩大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交流,市朝艺馆与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延边艺术学校共同成立了鸡西校外艺能培训中心。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全面提高了少数民族文化活动水平,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和发展。2005年 5月27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鸡西市文化局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全省共17个单位获奖。这个荣誉是鸡西市文化局获得的最高荣誉之一。
三是服务全市中心工作水平有了新提高。年初开始,按照市委关于第二届中俄文化交流周要全面提升水平的要求,组织和调动了全市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 2 000多人次参加交流周的各类演出活动。取得了阵容大、形式新、质量高的效果,基本达到了市委的要求,做到了让组织满意。该局还完成了国际和平论坛、兴凯湖汽车拉力赛等全市性大型活动的文艺演出任务,组织了元旦、春节、元宵节等文艺晚会。为满足该市接待上级领导和来宾的需要,全市文艺工作者排练了数量充足、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接待性演出任务。到目前为止,共进行这类演出40多场次。充分发挥文化部门特有的服务功能,配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市博物馆举办了“郑培民事迹图片展”及“反腐倡廉图片展”,接待观众2万余人。并排练了先进性教育专场文艺节目到有关单位巡回演出,受到广泛欢迎。
【文化设施建设】 一是继续完善市博物馆的布展工作,对先期布展的3个展厅进一步充实、完善、提高,自然资源展厅的布展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增强了图书馆的配套功能。投资50多万元建设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鸡西分中心,对220平方米业务用房改造装修,配备30台高档次液晶电脑,成为全省一流的电子阅览室。三是对鸡西煤矿展览馆进行科学定位,做好修复展馆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馆合的维修工作进展顺利,已经完成了房屋的防水改造。
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开展了农村文化阵地状况调查和文化工作者队伍调查,制定了适应文化事业发展需要、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具体措施。形成了统一部署、分级投入、社会支持、全民参与、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目前全市有社区文化活动阵地 154个。其中,大型文化活动阵地9个,中型文化阵地 20多处,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供了必要条件。全市大部分乡镇配备了专兼职文化干部,乡文化站、村活动室建设取得新进展,文化网络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文化产业稳步发展】 牢固树立经营文化的理念,根据国家有关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吸引、鼓励、支持域外资本、个人资本投入文化产业,使全市的文化产业呈现出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多业发展的格局。
一是艺术品生产营销力度不断加大。成立了市书画院,推进文化产品和市场的有效对接,在大连设立了销售点,以网络、展会和店铺为交易平台,努力促进鸡西市文化产品的商品化进程。鸡西市的艺术品已经有规模地亮相哈洽会,打入首届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共销售版画等艺术品500余件。在2005年6月21日召开的黑龙江版画家代表大会上,鸡西市版画创作群体被省文联、省美协授予“黑龙江省优秀版画群体”。
二是艺术教育业稳步发展。在生源趋紧的情况下,艺校加大宣传力度,完成招生31人,学校规模位于全省第二,学员已经成为全市大型文化活动的骨干,2005年还参加了省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为宣传鸡西、提高鸡西知名度起到了积极作用。鼓励、扶持多种形式的艺术培训工作,全市声乐、器乐、美术、舞蹈培训班100多个,学员达3 000多人。
三是加大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力度。积极开展文化旅游资源调查、归类,摸清底数。对锅盔山等文物遗址进行调查,举办了麒麟山文化节,建立了麒麟山剿匪展览馆,申报刀背山、虎头要塞遗址晋升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努力构建红色文化、古色文化、生态文化旅游格局。文化旅游不断升温,发挥了文化对旅游的推动力。
四是加大演出市场开发力度。重新组建了演出公司,与外地10多家演出公司建立了协作关系,与俄罗斯滨海边区的3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搭建平台,内引外联,全面活跃了鸡西演出市场。强化文化的商品意识,充分发挥文化经纪人的作用,2005 年,成功组织了俄罗斯、朝鲜等艺术团能为零点乐队等到鸡西商演,观众达数万人,培育了鸡西文化消费市场。同时,积极开辟外埠演出市场,市人民艺术剧院歌舞团与宁波演出公司签订演出协议,派出16名演员与其合作演出,收效良好。
五是不断拓展影视业发展空间。发挥影视群体优势,培养输送该市的影视人才参与影视剧的拍摄工作。积极开发影视产业,组建鸡西电视剧制作中心,筹备拍摄反映该市绿色食品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电视连续剧。
六是民营文化经济发展迅猛。积极做好引导服务工作,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发展文化产业。在保证社会效益、不违背法规的前提下,降低准入门槛;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文化经营项目,使网吧、电子游戏、歌舞厅、印刷和音像等民营文化经营单位总量快速增加,一批实力较强、经营规范的文化企业迅速成长。民营文化企业不仅适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也成为文化产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专业文化建设】围绕“出人出戏”两大目标,整合资源,强化管理,增加投入,苦练内功,提高素质,专业剧团的社会形象和竞争力逐步提高。
一是多种渠道、多种办法抓好人才培养工作。为了解决人才匮乏问题,先后送出17人赴北京等省内外单位学习深造,初步缓解了人才尤其是主创人员缺乏的矛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通过演出实践提高队伍,以马绍信、高强为代表的40多人参加了一批在国内外都很有影响的影视作品拍摄。2005 年央视播放的《杨靖宇将军》,鸡西籍的参演人员占30以上,形成了一个优秀稳定的影视群体。
二是专业剧团推出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艺术作品。市人民艺术剧院整合资源,合并为 3个专业剧团,优化结构,突出特色,调动了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编、排、演等专业艺术水平的提高。话剧《少年邓小平的故事》继续在省外演出,已在全国8个省(区)巡回商演1 000多场,创下了单一剧目演出的最高纪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京剧艺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京剧团排演的折子戏《十八罗汉斗悟空》赴上海参加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获表演铜奖,参加此次高层次、大规模的文艺赛事,在鸡西市京剧团史上尚属首次。京剧团倾力打造的现代京剧《托起明天的太阳》试演成功,将赴北京、南京、无锡等地进行商演。
三是文艺创作方面取得了新成果。2005年第一届国际亚太战争文学征文奖揭晓,全球共有7 位作家获奖,鸡西市作家李玉华创作的电影剧本《裸红》获第二名。在省纪委、省监察厅、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局联合举办的“廉歌飞扬”反腐倡廉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中,密山市纪委选送的《纪检监察之歌》获得一等奖。全市共有22首歌曲获得各类奖项。其中,一等奖1 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优秀奖13个。文化局获得最佳组织奖,是全省各地市获奖最多的。
【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管理】 一是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文化市场发展。把繁荣发展文化市场做为重要任务,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少审批手续,从调整文化市场结构人手,引导文化市场主体走集约经营的文化产业道路。大力扶持招商引资项目,在网络、音像、娱乐市场推广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等现代经营模式,重点扶持黑龙江省电信公司网吧连锁店、钱柜、新汉城等量贩式歌厅,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了绿色网吧创建活动,巩固网络文化市场整顿成果,引导网吧业主守法经营、文明经营,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二是加强对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的管理。以净化文化市场为重点,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严批、严管、严控、严打的原则,坚持集中治理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开展了整顿网络文化市场、电子游戏场所及打击非法出版物等专项治理行动,认真解决影响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整治了图书、音像、电子游戏、互联网上网服务、歌舞娱乐等文化经营秩序。2005年,对各类文化经营场所进行地毯式检查2次以上,受理举报案件 36件,检查“网吧”337家,取缔黑网吧!7家,扣押电脑主机287 台,对86家存在违法接待未成年人、超时营业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文化场所进行了查处;处理扰民歌厅6 家,取缔黑歌厅 9家;取缔黑电子游戏厅4家。在“扫黄打非”专项治理工作中,共检查出版物经营网点195家,查缴非法书报刊8 000多册、光盘10 210张,查处教辅盗版案件6起。积极处理群众举报,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文化场所进行了严肃处理。
三是建立文化、新闻出版市场长效管理机制。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了日常稽查制度,健全了部门协作机制,实行了社会义务监督员制度,加强了行业自律和培训。全市共聘请义务监督员127名,成立了网吧行业协会和印刷行业协会。
(刘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