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广播电视局
市广播电视局
市广播电视局
【宣传工作积极创新】 2005年,市、县(市)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积极创新,佳作纷呈,实现了量丰质优的新突破。鸡西电台、电视台新闻节目发稿(片) 8 100条。其中,基层报道5 250条,现场报道210 条,连续(系列)报道36条,反映市委“1234510工程”的重点稿(片)154条,形成了舆论强势。围绕中心,重大报道氛围浓厚。市、县(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声画并茂、生动形象的特点,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新的方式、新的角度、新的事例,集中精力抓好重大主题报道,呈现出四大亮点:1、 中俄文化交流周宣传有声有色。鸡西电视台在交流周期间共播发报道73条,专题 6期。按照市委书记邱玉泉的要求,开办《跟我学俄语》专栏,邀请俄罗斯教师讲授13常用语,介绍风土人情和礼仪常识。录制播出了中俄文化交流周开幕式盛况和4 台文艺演出。公共频道播出了20部前苏联优秀影片。鸡西电台出色地完成了开幕式的双频现场直播。2、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宣传厚重、思辨。鸡西电台、电视台从5月开始进行前期采访。7月,电视台在((新闻联播》推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专题报道,《新闻聚焦》推出《穆棱河作证》、《日伪时期矿工血泪》等5 期节目,再现了历史真相。鸡西电台发挥比较优势,除新闻节目搞好重点录音报道外,还专门把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中国电影百年放歌》和中国优秀电视剧广播版配合播出,形成立体宣传格局。3、 哈洽会宣传力度大、时效性强。市、县(市)局共派出了12名记者随团采访报道,根据各自媒体特点,紧跟展团各项活动,共发新闻稿44条。鸡西电视台精心制作了《中国——鸡西》和《新发展、新形象、新鸡西》2部宣传片在展会现场播放。4、全省“看项目、议发展、谋振兴”鸡西现场会宣传周密、成功。会议召开前,市局组织2 台采制播发了大量反映新思路、新举措、新成就、新形象的报道,有力地配合了会议的召开。鸡西电台为保证建台以来第一次随团流动直播安全可靠,两赴省城落实直播设备,并专程去双鸭山、七台河进行工作连接,沿省领导考察路线 2次全程调试设备,确认效果,制定紧急情况应急预案,确保万无一失,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打造品牌栏目】 2005年是广播电视量丰优质年、打造名牌精品年。鸡西电视台为提升《新闻联播》的社会影响力。做到周密策划,深入采访,精心制作。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煤矿安全生产、“1234510工程”的报道生动有力,发稿(片)140余条,全年发当13新闻 350多条,使《新闻联播》成为广大受众必看的节目。鸡西电台《行风热线》节目质量稳步提升。2005年播出124期,有74个职能部门走进直播间,受理群众问题3 580件,解决问题 2 970件,再度被评为全省广播社教“十佳栏目”。交通广播台推出《汽车门诊》、《话说饮食》两档新栏目,深受听众欢迎。新闻获奖量大幅攀升。在2005年全省广播台电视奖和黑龙江新闻奖、广播电视文艺奖评比中共获18项一等奖和12项二等奖。尤其是有3件作品获黑龙江新闻奖一等奖。
【《走遍中国——走进鸡西》成功拍摄】 2005年,与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的成功合作,成为外宣史上的巅峰之作。为使《走遍中国》顺利走进鸡西,准确把握《走遍中国》栏目定位,精心策划预案,得到了央视((走遍中国》栏目制片人的充分肯定,当即决定拍摄 7~8集,并派出资深编导、摄像,对鸡西的历史、经济、人文、地理及风土人隋进行空前的挖掘。《走遍中国——走进鸡西》专辑播出后反响强烈,不仅成为鸡西百姓街头巷议的热门话题,而且引起了国内外有关媒体和友人的关注。省广播电视报在2006年第一期转载了《航校轶事》这期节目的全部内容。老航校学员、原空军司令员王海通过秘书与《走遍中国》栏目联系,表示今年是老航校建校60周年,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可以进一步挖掘。
【事业建设全面丰收】 2005年,市广播电视局以保障党的喉舌功能和全市百姓看上看好电视为出发点,稳步推进光缆化、数字化建设和技术创新管理。一是连接乡镇、村屯的光缆网建设投入大、推进快。2005年全市新建光缆、电缆分别为1 112公里和 757 公里,全市光缆总里程达到3 566公里。全市乡镇光缆联通率9%,光缆村通率96%,光缆屯通率84%。鸡西~麻山65公里光缆传输干线开通运行,市直5区全部实现光缆联网。麻山有线电视城域网开通11个光节点,受益用户2 000户,从根本上解决了偏远地区收视难问题。密山光缆里程达1 600公里,居全省县级局第一,乡镇光缆联通率、光缆村通率、光缆屯通率达到100%。虎林局光缆进村进乡工程稳步推进,开通2个乡镇、19个行政村、共73个光节点,使4 600户农村用户看上了高质量的电视节目。鸡东局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加大力度推进“双联”工程,完成到兴农乡光缆传输电路工程,全县11个乡镇实现了光缆联网。二是城域网改造基本完成。为了节省资金,市网络公司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积极协调各方关系,克服种种困难,历经 3载寒暑,被列入市政府重点工程的鸡西市广播电视宽带综合业务信息网 108个光节点已全部开通运行,节省建设资金300 余万元。密山局在加快农网升级改造的同时,积极推进城域网改造,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虎林局在全省率先实现县级局互联网介入,已发展用户1 000 户,整体网络运行良好。鸡东局城域网改造完成并通过省局验收。三是设备更新步伐加快。继2003、2004 年连续2年的高投入后,2005年全局又投入202万元,新上 2套硬盘播出系统,新增2套多媒体视音频非线性编辑系统,2台组合编辑台以及5台广播电视专业采录设备,使广播电视采、编、制、播数字化率均达到100%。四是坚持严格管理和技术创新。坚持市、县(市)局平时防范和节假日重点防范相结合,防范“法轮功”破坏,保证了阵地安全。严格广播电视设备值机、值班制、维护保养制,全局设备完好率达到100%,广播电视设备运行指标甲级率达到 100%。微波站3部全固态发射机冷却系统改造成功。完成了发射台搬迁,实现了中波10KW等级的双频共塔。22篇科技论文在省广电系统获奖。
【产业经营创出新水平】 坚持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思路,一手拓展产业抓创收,一手降低成本抓管理,积聚财力,保障发展。2005年全局预算外总收入同比增长 30%。网络产业通过开发用户市场,提供文明、便捷、优质服务,产业大幅提高。网络公司抓住新建楼房开发建设的有利时机,提前介入,新增用户3 254户,新楼预埋3 574户,改造旧网3 011户。恒山网络中心在有线电视用户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自我加码,新增982户,改造旧网1 000户。滴道网络中心把农村散户作为重点,新增600户,改造旧网 3 000户。梨树网络中心新增500 户,改造旧网800户。城子河网络中心新增608户,改造旧网 1 500户。市网络公司和 5区网络中心在开辟用户市场的同时,增加收费网点、强化服务、加大稽查、狠抓收费,网络公司收视费收入同比增长11%,恒山、滴道、城子河、梨树分别同比增长1.8%、38%、43%、17%。2005年是广告产业最为艰难的一年,国家11部委联合开展的“打虚假、树诚信”活动,使广告产业面临着无法自我掌控的两难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全体广告从业人员,一方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加大自我约束,一方面加大主观努力赢得主动,实现了稳中有升的目标。并荣获全国广告行业精神文明单位、全省十佳广告诚信单位和全省广告行业文明单位光荣称号。成本理念深入人心,各项支出得到有效控制。2005年,按企业模式对一切有创收和成本支出指标的单位,实行量化管理,责任到人。各签状部门和单位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成本核算,认真执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财务三审制度、器材采购供应管理制度,做到创收超、支出减,保证事业、产业发展资金。全年共投入网络、设备资金202万元。新置网络公司1 365平方米办公楼1座,梨树、城子河网络中心办公楼2座。工资、奖金、福利所有支出一分不欠,并有所增加。
(王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