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
市民政局
市民政局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2005年,全市低保人数稳定在14.2万人左右,向上争取低保资金7 025 万元。积极落实地方匹配资金,认真开展了分类施保,人均补差标准有较大幅度提高。加强动态管理,及时调整了家庭收入发生变化低保人员的救助标准。建立和规范了过错追究、新增低保对象入户核查等多项管理制度。探索出低保金由市财政直接拨付到发放银行,低保对象凭证直接领取的发放办法,缩减了中间环节,解决了低保资金管理发放等诸多问题。综合性社会救助政策逐步完善。针对城市低保对象在法律援助、用电、供热、教育、住房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分别制定了各项社会救助政策。鸡冠区就有73户低保对象得到了热费减免,减免供热费1.6万元。为符合住房补贴条件的210户发放补贴资金17万元;为 1.3万余名贫困学生发放教育救助金200余万元;为5万余户低保家庭发放了用电补贴,解决了贫困家庭实际困难。
【救灾救济】 2005年,鸡西市共争取上级救灾款313万元,各级政府共投入救灾资金270万元,为40 706名灾民解决了生产生活困难。探索实施了农村大病医疗救助试点工作。下发了《鸡西市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和《鸡西市市区农村医疗救助实施细则》,在鸡冠区开展了试点工作。全年共纳入救助范围的有12 419人,救助患大病贫困群众1 666人,发放救助金132万元。
【农村五保供养】 创新了农村五保供养方式。利用全市教育结构调整后闲置出的资产,建成了占地面积129 34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2 000平方米的农村老年福利中心。目前共统一集中供养市区农村五保人员 305人,切实解决了税费改革后农村五保供养资金被挤占、敬老院设施条件差、分散供养人员比例高、五保老人大病医疗难等诸多难题,走出一条适应新形势发展,充分体现人性关怀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之路,为全省乃至全国创新改革五保供养方式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基层政权和乡、村两公开】 全市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选民参选率达到95.3%,一次选举成功率达到85.4%。召开了全市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密山现场会,总结推广了以密山市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经验,推进了村务公开进一步深化。制定出台了《村务公开操作检查标准》、《村民会议议事规则》、《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才小组工作规则》,促进了村务公开规范化建设。全市“乡村两公开”面达到100%,规范化率达到 85%以上。 【社区建设】 巩固了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成果,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召开了全市社区居委会建设虎林现场会。社区普遍建立了居民代表会议制度,规范了各项工作制度和程序。鸡冠区被评为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区。鸡东县投资635万元新建七处社区办公用房,面积均达到800平方米;滴道区建设了综合性社区服务大厅;虎林市购置了社区办公软件系统,建立了社区信息数据库,实现了区域内网络化办公,走在了全省前列。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服务网点遍布全市,文体活动和楼道文化丰富多彩,社区治安明显好转,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双拥优抚安置】 新时期双拥形式不断创新。市委召开了常委议军会议,下发了《鸡西市“军民心连心,合力筑长城”第三个 3年(2005~2007年)规划》和《鸡西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任务分解表》。指导成立了鸡西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拥军优属协会,引导“两新”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双拥共建活动,免费为驻鸡部队提供各种服务、培训及慰问品折款共计30余万元,承建开通了全省首家双拥网站——鸡西双拥网,经验和做法在全省得到了推广。多形式、立体化双拥活动广泛开展。春节和“八一”节期间全市共组成各类慰问团 620余个,为驻鸡部队官兵和重点优抚对象、“三户一院”送去慰问金90.2万余元,各类物资折款143.9万元,解决实际困难近千件。各项抚恤补助标准全面提高。鸡西市在乡老复员军人年定补达到2 384元,高出省规定标准204元。城镇、农村“三属”月平均标准分别达到417.8元、284.7元,分别比上年提高21.88%、 6.91%。在抗美援朝老战士医疗补助费和城乡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全部按标准兑现。全市优抚伤残证换发工作顺利完成。巡役兵安置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全市共接收符合安置条件的城镇退役士兵526人,安置521人,安置率达 99%。有偿转移安置、委托安置、自谋职业等安置方式比重明显增加。市本级有70人选择自谋职业,发放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偿金78.15万元,自谋职业率达到了41.7%,大大超过省规定24%的要求。贯彻落实国务院 23号文件,将1998年以来符合条件的141名未安置的退役士兵全部妥善安置,解决了多年来遗留的安置难题。
【福利彩票销售】 全年新增173台投注机,使全市投注站达到339个。加强了销售管理培训和宣传工作。制定了《鸡西市福利彩票销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了投注站点销售款上缴情况监督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堵塞了福彩销售资金管理漏洞。全年销售彩票1.39亿元,比2004年增加9 295.9万元,增长率为201.75%,筹集了大量的福利资金。
【行政区划地名管理】 全市街路标志设置基本结束,覆盖率达 90%,新门牌号码的编制工作已完成。制定了《鸡西市近、中、远期行政区划调整总体规划》,初期完成了市中心区两个乡的撤并工作。鸡西市和虎林市被评为全省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先进城市。
【民政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近千万元改扩建了市农村老年福利中心,得到了省、市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市社会福利院投资383万元兴建了建筑面积 3 015 平方米,面向社会老年人服务的市福利院公寓部及附属工程,提高了国有福利机构档次;市殡管处实施了敬亲园二期工程建设,完成了建筑面积900平方米的附属设施及庭院美化工程;市烈士陵园投资 40万元建设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碑前1 000平方米祭奠广场,绿化了陵园;鸡东县建设了842平方米的殡仪服务中心,取消了鸡东镇内各医院太平间;滴道区对烈士陵园和祭祀堂重新进行了修缮;虎林市殡仪馆主体建设工程基本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