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概况】 2005年,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创建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活动为核心,以违法生育清理清查工作为重点,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为依托,圆满地完成了与省政府签订的责任状指标。全市出生人口总数11 933 人,出生率控制在6.45‰以下,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39‰以下,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 97.3%。密山市创建省级优质服务县;鸡冠区获全国婚育新风近万家活动先进集体;鸡西市先后在全省关爱女孩现场经验交流会上作系列经验介绍;在全省综合改革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密山市服务站在全省作经验介绍;鸡冠区流动人口维权工作在全省作书面交流;虎林市和 2个乡镇的计划生育服务站受到省人口计生委的表彰,市人口计生委连续3年获全省科普之冬先进单位。
【优质服务】 按照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活动方案,分类指导,循序渐进,2005年在基层基础建设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全市开展了市、县、乡创建“四优一满意”服务站三级联创活动。各级政府在继续保持服务站机构和人员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一是认真落实人头经费;二是免费服务经费据实报账下拨,真正做到专款专用,真正落实免费服务;三是加强技术服务装备的投入,改善服务条件。鸡东县11个乡镇全部购置了新8超,恒山等5个乡服务站配置了显微镜、离心机等检验设备。密山市技术服务站投资45万元引进前列腺治疗仪、酶标仪、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等全套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设备。全市3县6区城乡计划生育基础建设投入达到200余万元,其中技术服务设备投入近100万元,全市46个乡镇,有24个乡更换了新B超,改造服务面积310平方米。各级计生服务站广泛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免费发放药品价值 7万余元。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与中国红十字会联合开展了“生殖健康援助活动”,利用电子数码检测设备为城市育龄妇女提供服务,受到了广大城市育龄群众的欢迎。2005年,全市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普查率达90%,治疗率达67.3%。
【新型生育文化建设】 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载体,以加强网底建设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对广大育龄人群实施教育。2005年,在关爱女孩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努力建立科学化、制度化、信息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的关爱女孩“春苗成长网”、“春苗成长信息库”,实施“春苗成长计划”,在改善女孩的生存状况上做了有益尝试,对女孩健康成长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7月28~30日,全省关爱女孩现场会议在鸡西市召开,省和兄弟地市的人口计生委领导 160人参加了会议。鸡西市政府和相关部门作了系列经验介绍,并观看了鸡冠区、滴道区、市妇幼保健院等现场。这次现场会得到了省人口计生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全省与会人员的好评,取得了圆满成功,为全省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创造了宝贵的学习经验,营造了全社会关爱女孩的良好社会氛围。
【行政执法工作】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人口法》和《黑龙江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准确掌握全市的违法生育情况和出生底数,2005年利用半年时间,对全市的违法生育情况进行清理清查,并建立了有奖举报制度。通过清理清查,清理出1996年以来全市违法生育 3 818人,根据清理清查结果,对所有违法生育人员立案,下达征收社会抚养费决定书,使全市的生育环境得到了全面净化。
全面贯彻《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鸡冠地区为每位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建立了生殖健康档案和育龄妇女生殖健康跟踪服务卡,并以鸡冠区为试点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维权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鸡冠区的做法得到了省人口计生委的肯定,并在全省得到推广。
【奖励扶助】 2005年,市计生委为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好国家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的奖励扶助政策,深入全市3县(市)和6区的900余户农民家庭宣传政策,与群众和符合奖励扶助的农民群众座谈,并深入到每一位受奖励扶助对象的家中了解情况,确保奖励扶助对象不漏报、不错报。经过深入细致的工作,确定了首批897名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7月13日,经省人口计生委和市政府批准,在凤凰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奖励扶助首发仪式,迅速准确地以“直通车”的形式将首批奖励扶助金发放到符合条件的群众手中,这项“阳光工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进一步转变了群众的生育观念。
【统计规划】 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基础工作水平,市计生委组织 3次大规模的统计质量检查和评估。在检查中,采用入户访谈、抄录防疫卡、核对医疗部门接产记录等多种调查手段,加大了检查的准确性。仅市计生委就对60多个行政村的基础工作进行了检查,入户走访达到5 000户以上,有效地督促了基层自觉搞准搞实统计数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对2000 年以来的出生人口进行了回顾性调查。重新核实了《计划生育家庭户卡》,更新了统计基础数据,掌握了基层的真实工作情况,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基础工作的落实。信息化建设方面稳步推进,全市通过开展清理清查工作,重新核实了全市的人口基本情况,为全市全面升级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打好基础。
【协会建设】 2005年,协会工作的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协会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机制建设和能力建设上。按照省计生协下发的《村(居)协会工作评估标准》,对一类协会重点帮助、总结提高,制定新的发展规划,对作用一般的二类协会集中解决了“五有”问题,对三类协会分期分批进行整改,并对基层协会网络进行了调整。目前,全市基层会员小组已经达到6 310个,大量吸收了村(居)中的大、中专毕业生及有特长的能人,使会员队伍有了明显改善,全市95%的村(居)协会配齐配强了协会理事会班子,基本达到了组织落实到位,任务落实到位,服务落实到位。基层协会队伍在“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落实奖励扶助政策等活动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作用;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项目运作良好,虎林市计生协在杨岗村建立省级“幸福工程”项目救助贫困母亲示范区,建牛舍 1 350平方米,使一部分独生子女家庭的经济收入初见成效。
(关丽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