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资源优势 加强招商引联
宝清县领导人发表的重要文章
发挥资源优势 加强招商引联
发挥资源优势 加强招商引联
中共宝清县委员会 宝清县人民政府
范凤阳 张 野
近年来,我们依托特有的资源优势,坚持全县抓招商,突出上项目,推动县域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005年,我县的综合实力由2003年的全省37名,跃升到第15名,前移了22位。
一、认清县情,科学选择加快发展的战略突破口
一是内清家底挖潜力。我们在政府投资、自主勘探的基础上,采取市场化手段,引进大集团进行风险勘探,对全县的优势资源,基本做到了心中有数。我们县已探明的地下矿藏多达52种,其中煤炭资源最为丰富,远景储量将近100亿吨;耕地近600万亩,每年粮食产量近百万吨,优势资源的潜在价值超过3万亿元。通过清家底,初步解决了 “有宝不清”的问题。二是外比先进看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宝清与周边一些县(市)的差距逐渐拉大,根源就在于,一直捧着金饭碗要饭吃,躺在资源上睡大觉,没有找到一条切合县情的科学发展路径,没有做到域内优势资源,与县外强势资本的有效结合,没有培育形成立县的支柱产业及名牌产品。三是转变思维换角色。我们感到,只有以优势资源冲击市场,靠大项目提升发展层次,县域经济才能跳出“二级角色”的圈子,加速由“配套”经济,向“主体”经济的转变。为此,我们明晰了“以优势资源综合开发为突破口,以大项目建设为总抓手,培育壮大煤炭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两大支柱产业,拉动经济结构升级转型”的工作思路,并确立了“三年内进入全省前20名”的赶超目标。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2002年分别增长75%、110%、182%和83%。
二、创新举措,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层次水平
1.突出招商重点。一是“招大”,注重招引立县大项目。三年来,我们共引进生产性项目100项,其中投资超过5 000万元的33项,投资超过亿元的9项。总投资 700亿元、一期投资248亿元的鲁能宝清煤电化项目,仅一期工程达产以后,就可以实现销售收入 100亿元、税金10亿元。目前,这个项目作为我们省东部煤电化基地的核心项目,总体规划已经被国家发改委核准,并被列为省级的重点推进项目。二是“联强”,注重招引战略投资伙伴。我们先后与山东鲁能、唐山建龙、四川新希望、国电集团等30多家大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积蓄了强劲的后发优势。三是“提质”,注重引进民营型、财源型、科技型项目。在新上项目中,生产加工型、财源型项目占60%以上,县外民营资本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了80%以上。四是“引外”,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香港富临门稻谷深加工项目的引进,实现了我县利用外资零的突破。目前,已经有14户企业取得了进出口经营权。今年上半年,全县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了50%。
2.创新招商方式。一是专题定向招商。每年,我们都组成煤炭、农副产品、北药等专题招商组,由县主要领导带队,用走千山万水、想千方百计、道千言万语、破千难万阻的精神,实施大招商,引进大项目。三年来,通过专题定向招商,共引进83个项目,其中有19个实现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建设,并有12个当年投产见效。二是开展以商招商。宝利碳化物公司的老总赵可欣先生,经常以自己的创业经历,宣传宝清的投资环境。我们通过他的介绍,成功地引进了辽宁金刚砂开发公司,投资建设碳化硅三期工程,这个项目建成以后,将使我县成为全国最大的碳化硅生产及出口创汇基地。三是坚持理性招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抓大项目决不能有短期行为,像抓鲁能煤电化这样的大项目,绝非一日之功,不可能马上见效,需要几届班子的不懈努力。但是,为了宝清的长远发展、百姓的根本利益,我们这届班子甘当铺路石。同时,我们始终坚持“三符合、两不给”的基本原则。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即使短期有利,也坚决不上。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决不能一任领导创辉煌,子孙后代没福享。
3.强化招商机制。一是领导集体决策制。县委规定,在大项目建设上,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要及时提请县委常委会,集体研究解决。为了留住乌苏里江药业,县委责成林业部门专门为其成立了原料基地,使企业新增投资5 000万,进行了技改扩建,目前,年产1亿支的口服液项目,已经投产达效。二是分工负责制。县党政主要领导抓全县的招商引资、项目开发,其他班子成员具体抓本战线招商引资、项目开发,形成了党政齐抓、上下联动、领导带头、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三是绩效考核制。对每个重点项目,从立项审批、招商融资、开工建设,直到投产达效,都量化到人,专题包保,倒计时推进。县委全委会每半年检查一次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的落实情况,并由全体委员现场评议打分,票决出优良中差,作为推荐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有效地激发了各级领导干部抓招商、上项目的主动性。
三、扶大做强,加速推进招商项目提档升级
我们重点抓了“三化”。一是项目集群化。新建了两个工业园区,积极引导招商项目入园发展,放大产业集聚能力,发挥资源整合效应,初步形成了园区引领、项目牵动、产业支撑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目前,有17户企业进入园区,累计完成投资5.2亿元,已经有 10户企业正式运营。二是产业链条化。为了加速推进鲁能宝清煤电化项目,我们提出了“以化带煤、以煤促电”的工作思路,先加快 180万吨煤制甲醇、60万吨烯烃、90万吨二甲醚的工作进程,以此带动1 400万吨露天煤矿、240万千瓦坑口电站的建设。在省、市领导的共同努力,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这个项目的前期工作,至少缩短了 3年。三是产品配套化。我们引进了新世纪水泥厂和煤矸石,生产水泥制品和空心砖,同时,水泥、空心砖,用于鲁能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生态的有效保护。
四、倾心服务,全力打造适宜创业的优良环境
一是优化政策环境。确保政策优惠不封顶,奖励让利不心疼。今年,我们对建龙集团跃进山铁矿等,纳税超过千万元的招商企业,奖励了高档轿车。二是优化服务环境。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全免费的“四全”服务。为了加快鲁能项目的前期工研报告的编制,并多次到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帮助办理各种审批手续。特别是需要县里出具的20多个文件,正常情况下至少需要1个月,但我们特事特办,仅用了5天时间就全部完成。三是优化人文环境。我们给外来客商颁发了《客商证》,向招商企业派驻了公安、纪检特派员,挂牌保护,安商护商。对重点招商项目,大到办公场所、公务用车,小到家庭住房、孩子就学,我们都千方百计,妥善帮助解决。每年,我们还邀请投资商的家属来宝清探亲,四大班子领导全程陪同,使客商及其家属,真正感受到了宝清的一片亲情。四是优化硬件环境。我们筹集资金 5亿多元,修建了依饶、宝勃两条高等级公路,改扩建了城市给排水、供电、供热、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全力打造拴心留人、干事创业的投资热土。
我们要以建设新兴工业城为目标,努力把宝清打造成为全省的煤电化工基地、绿色食品之乡、龙江东部名城。确保“十一五”期间,县城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前十强,为龙江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注:此文于2006年10月刊登《活力》杂志(第32~33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