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 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突出重点 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突出重点 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市长助理、宝清县县长 张 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现在,我国已经到了彻底改变农村面貌的重要时期,中央制定的“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目标指向2020年,也就是要用15年的时间,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步提高。为此,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探索思路,创新方法,开好头、起好步,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按照“规划指导、典型示范、政策扶持、组织保障”的总体要求,突出工作重点,力争使我县新农村建设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科学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在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中既要坚持高标准,描绘好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又要把最低标准规划到位,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使农村生产生活面貌产生实质性改变。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主要是编制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在制定中一定要结合当地资源、产业基础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体现当地特色,科学规划,确保农村经济在今后一个时期能有一个较快较好的发展。因为,建设新农村生产发展是核心,是第一要务,如果经济基础上不去,新农村建设也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各乡村一定要编制好经济发展规划,能发展加工业的发展加工业,能搞商贸流通的发展商贸流通业,能搞规模种植的发展优质高效生产基地,能搞牧业养殖的发展规模养殖专业村镇,能搞果蔬生产的就大力发展林果业,能搞劳务输出的就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让农民走出田园,到广阔的市场经济中去淘金,去发展,最终让走出去的农民都能发展成为老板。与此同时,要把创建农产品加工业做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引导和鼓励农民投资入股经商办企业,在政策扶持上,投资不分内外,政策一律平等,力争用3~5年时间,在全县乡村打造一批经济实力雄厚、产品特色鲜明、充分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乡村建设规划在编制中也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自然基础和条件,制定好本乡村的建设规划,必要时在村民广泛讨论的基础上,聘请规划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协助搞好规划,力争使规划科学、合理、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试点先行,分类指导。乡村的基础条件不同,建设的内容和标准也不同。我们在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时要把全县农村分成不同的类型,然后分类指导,分步实施。要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1个示范乡 (镇)和10个试点村的建设标准一定要高,要能起到带头带动示范作用。对于经济基础比较雄厚、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和资源、产业有明显优势的村屯,要确定高层次的建设目标和要求,通过扶持引导,加快发展步伐,努力达到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标准。对于具备加快发展基础的村屯,要确定高层次的建设目标和要求,加大扶持力度,发动农民积极参加建设,促使其通过产业开发、规模发展,实现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有完美的基础设施、有优美的村容村貌。对于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和尚未脱贫的村屯要先规划到位,可以暂缓进行实质性操作,继续养猪、养羊、发展庭院经济,种植瓜果蔬菜、发展特色经济产业,按原来的套路走,具备条件的户,可按规划建设。总之,各类型的村屯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一定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不强求一律,能办哪步办哪步,具备什么条件,进行到什么程度,能发展生产,就发展生产,能加强村民民主管理,就加强村民民主管理,能环境整治,就环境整治。每年办成一两件过硬的实事,积累式前进,积小胜为大胜,由量变促质变。
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投入到位。今年国家将把建设资金的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在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和国债、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上都要高于往年,小组财政支农资金也将比往年大量增加,重点用于支持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我们要吃透精神,把握政策,找准信息,用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毅力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在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时,要把重点转向新农村建设上来。无论是争取到的项目资金、上级投入的专项资金,还是投入的扶持资金,都要统筹安排,整合资金,捆绑使用。县财政要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全力支持农村基础建设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同时,各乡镇要引导农民增加投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奖励制度,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党的事业,是全体农民的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各行各业、各部门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要广泛进行参与。要建立县直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包村制度,实行定点帮建。每个示范村要确定 3个有实力的部门包扶,帮助完成建设项目。各包扶单位要做好项目,争取资金,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确保包扶工作取得实效。同时,要集中力量,整合资源,举全县之力建设1~2个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争取达到全省新农村建设样板村,以此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切实把新农村建设这件好事办好,大事办实。要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建立延伸制度,动员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部门,开展强校对农村弱校的对口帮扶,县城大医院对乡村医院的技术帮扶,以及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活动等,促使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加快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集中力量,扎实推进,用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艰苦不懈的努力,真正把我县的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注:此文刊载于《双鸭山日报》2006年3月28日新农村建设论苑第二版栏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