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业 商务局商务局 【领导人】
书 记:杨忠阁
副 书 记:李宝库
局 长:高云龙
副 局 长:于 民
张元江
纪检书记:李宝森
工会主席:范洪涛
【概况】 宝清县商务局于2005年11月12日正式成立,由原县商业局、县医药局、县物资局、县外贸局 4个局级单位组成。承担着同级政府区域经济运行发展中的内贸、外贸、物流,餐饮服务业的监控、规范、规划、管理与服务等职责。内设 8个科室,下设酒类专卖管理局和畜禽屠宰管理所两个事业单位。实有职工50人。
【内贸经济】 为加强内贸经济,搞活商品流通。依据国家商务部《关于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全县实际,制定了全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发展规划,按照宝政发[2006]18号文件中试点乡村建设农家店试点工作覆盖 50%以上的要求,全县试点村镇确定为13家。到年底,建成连锁农家店13家,完成了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任务。为繁荣宝清酒类市场,县商务局引进了由伊春市忠芝大山王酒类有限公司生产的大山王系列酒和贵州茅台集团生产的系列不老酒。
【外贸经济】 县商务局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进外贸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协助硕达、长富、裕田等3家企业办理了外贸经营权备案手续,使全县有进出口权的企业达到了 17家。积极落实鼓励扩大农副产品的优惠政策,大力打造“名企名牌”,重点推进“宝清大白板”和“宝青红”等农副产品出口,逐步扩大农副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2006年,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任务882万美元,完成市政府年初计划的126.00%,同比增长了46.64%,完成县政府年初计划的122.50%,同比增长46.64%,创历史新高。县对外贸易在全市四县四区排名第二,一般贸易在四县四区排名第一。
【体制改革】 2006年,县商务局成立了企改办,妥善解决了原商业、物资、外贸、医药改革遗留问题并收到成效。截止到2006年底,商务系统参加并轨企业 22家,并轨职工1 873人。商务系统以资抵保企业7家,解决了1 000多名职工的参加养老保险问题。县商务局共有国有企业26家、非国有企业 3家,这些企业大多负债经营。为解决企业债务问题,县商务局采取把企业部分资产抵押给银行的办法,解决了拖欠银行债务问题,与此同时又以职工集资等方式,用少量资金把不良资产债权购买回来。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化解企业债务总额达 8 000余万元。
【市场整顿治理】 以《酒类流通管理办法》为依据,净化酒类市场。对酒类流通管理实行登记备案制和溯源制,县酒类专卖局全体工作人员经过两个多月的工作,对全县酒类批发、生产业户进行了生产、销售、数量的查实和统计,并做到登记、备案、管理,使酒类生产业户备案登记率达到100%,批发经营业户登记率达到100%,镇内零售网点登记率达到 85%以上,农村零售网点登记率达到95%以上。截至2006年末,全县登记酒类经营业户1 800余家。对未办理备案登记的30家业户进行了处罚;查获山西假酒两起,并对其进行了严肃处理和公开销毁。同时向各酒类经营网点发放《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酒类商品》的警世牌1 782张,覆盖率达99%。以《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为依据,打击私屠滥宰,保障市场供应。为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县政府[2006]39次常务会议决定新建宏发畜禽屠宰厂,厂地造建于挠力河大桥东,谷丰鹅业北侧,县工业园区内。该项目建设经县发改委[2006]6号文件批准,于2006年7月 1日正式开工建设,年末已正式投产使用。完成了宏发畜禽屠宰厂退城进郊工作。屠管所工作人员每周对屠宰企业和肉类销售摊点进行检查2~3次,对违反《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企业和摊点进行了处罚,有效地杜绝了私屠滥宰现象的发生。全年查处私屠滥宰肉500多公斤。
【招商引资】 2006年,县商务局通过招商引资建立了宝清中国白瓜子交易大市场。该市场地址在宝清镇连丰村内北段。工程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建设用地面积 30万平方米,第一期工程规划用地1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投资在6 000万元以上;第二期工程占地约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10万平方米,投资6 000万元以上。该项目建成投资达标后,不仅可带动全县农副产品生产,打造宝清品牌,而且利于转移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可解决 5 000多名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预计实现年销售白瓜籽4万吨以上,年销售额在4亿元左右,实现利税千万元以上。
2006年1~12月份宝清县进出口完成情况表
表商贸类—1 单位:万美元
供稿 陈 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