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 卫生教育局教育局 【领导人】
党委书记:孙荣利(10月离任)
王继贤(10月到任)
副 书 记:韩云秀
局 长:孙荣利
副 局 长:王丽华(女,10月离任)
督导室主任:崔修平
纪检书记:娄文泽
【概况】 县教育局是县政府的直属主管全县教育的行政部门。现有行政编制26个,与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合署办公,内设党群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人事股、中等教育股、初等教育股、职业教育股与成人教育股 7个股办。下属事业单位34个,分别为招生办、幼儿教育中心、仪器站、校企、农建校、电大、进修、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一高、二高、职高、特教、煤矿、城镇教育办、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小、七小,以及宝清镇、七星泡、七星河、青原、万金山、尖山子、朝阳、夹信子、龙头、小城子中心校。实有教职工2 828名(干部2 814名,工人14名),其中退养652名,离退休、退职1 400名。
2006年,全县共有中小学校120所,其中高中3所,初中17所,小学9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小学2所。全县共有中小学生40 033人,其中高中5 954人,初中12 953人,小学20 522人,特殊教育89人,民办学校415人。全县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69%,学前一年入园率达100%。小学生巩固率为99. 8%,初中生巩固率为99.0%,高中毛入学率为54.8%,每万人在校中学生 642人。2006年是实施教育“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全县教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大网点布局调整力度,巩固提高“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成果,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全县教育事业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发展,呈现出了新气象。
2006年全县高考人数和录取人数情况表
表文卫类—1 单位:人
2006年中小学杂费收缴总额表
表文卫类—2 单位:万元
2006年砖木结构平房学校数和面积
表文卫类—3 单位:个、㎡
2006年楼房学校数和面积
表文卫类—4 单位:㎡
2006年校舍新建、改建、扩建维修情况
表文卫类—5 单位:㎡、万元
2006年教学设备购置情况
表文卫类—6 单位:万元
【学前教育】 全县有幼儿园74所,其中一类园3所,二类园21所,三类园29所,等外园2所;幼儿数2 812人,教师126人。全县共有学前班84个,在班人数3 091人,入班幼儿占6周岁儿童99.5%,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4.4%。县教育局加大了对幼儿园(班)的管理力度,制定了《宝清县教育局关于幼儿园(班)教育教学行为的若干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幼儿园(班)的教育教学行为,把幼儿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与整个教育同步规化,对幼儿园(班)的建设、教师培训等工作都做了统筹安排。通过深入基层检查听课指导,举办一系列教育活动,使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推动了全县幼儿素质教育的开展。其中蓝天、博大、宏伟幼儿园被确定为县级示范幼儿园。
【义务教育】 全县共有小学92所,其中民办2所,教学班743个,在校生19 24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99.8%,毕业生合格率为100%。
统筹规化,加强薄弱学校改造。根据黑教财[2006] 3号文件要求,省、县政府共投资818.5万元,对原十八里中学、万金山中学、尖山子中学和夹信子中学的校舍进行扩建改造,扩建总面积10 830平方米,改造面积2 547平方米。对万金山、尖山子、夹信子、十八里4个乡镇小学实行集中办学,既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又消灭了全县所有D级危房。
全县共有初级中学17所,另有“帽中” (即设初中班的小学,俗称“戴帽中学”)5所,共240个教学班,11 718名学生,毛入学率99.01%,合格率 99.26%,巩固率99%。 共有初中毕业生4 406人,接受高中教育的为2 414人。高中毛入学率54.8%,同比提高了6.8个百分点,全市排位第一。共投入1 054.8万元资金对二中、三中、四中进行扩建,扩建总面积6 329平方米。将宝清镇、尖山子、万金山、夹信子的乡镇初中撤并到县城,整合了教育资源,优化了教师队伍,改善了办学条件。争取省现代远程教育专项资金293.5万元,县政府匹配97万元,为 40所中小学校安装了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整合,全县中小学布局趋于合理,办学水平逐步提高,有力地推进了城乡教育的和谐发展。10月中旬,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团在宝清县检查过程中,对宝清近几年来在改善办学条件上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高中教育】
2006年,全县有高中3所,学生5 954人,其中职高普高班 578人。年内高考再创历史新高,达到本科分数线的有844人,比上年多127人,其中重点本科 126人。第二高中李爽被北京大学录取,并摘取双鸭山市文科状元。高考升学率为83%,全市排位第一。
2006年5月,第一高级中学开始新建食堂、宿舍楼,计划建设7 555平方米,投资 1 170万元。6月,开工平整扩建操场30 000平方米、围墙400延长米。两项工程计划2007年末投入使用。
2006年1月,第二高级中学维修水暖及下水改造投入12 123元~6月,安装多媒体教室遮光窗帘、维修门窗投入5 866元。6月,进行供电设施改造投入4 215元。8月,平整操场、花坛投入10 657元。9月,宝清第二高中艺术体育馆开工建设,当年投入130万元;建室外宣传橱窗投入1.2万元。
【特殊教育】 2006年初,宝清县特殊教育中心共有11个教学班,89名在校生,其中聋生36人,智障生53人。当年有 7名毕业生,2人参加社会劳动,其余5人到佳市特殊教育中心进行高中阶段学习。县特教中心坚持“一切为了特殊孩子,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了聋生“文化+特长+技能”、培智生“文化+特长+自理”的教学模式。除文化课学习外,还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开展了书法、绘画、乒乓球等课外活动,培养了学生多方面能力。2006年 7月,县特教中心赵红婷在全国第四届特奥会乒乓球比赛中,分别获得女单、女双两个项目的银牌和混双铜牌。县特教中心获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职业教育】 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是国家级重点学校。2006年在校生共 800人,其中计算机专业243人,学前教育专业103人,“1+1”联合办学75人,“2+2”联合办学50人,供用电技术40人,普通高中班289人。当年毕业生203人,其中,升入各类一级学校121人,升学率为59.6%;到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就业的73人,占毕业生数的36%;从事个体经营 10人,占毕业生数的0.5%。在办学上,以办学形式多样化、专业设置市场化、学制弹性化、实验教学技能化、培养目标立体化为办学特色,开展了“成功教育”,实施了“爱心工程”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课程改革等系列教研活动,使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扩大职教中心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2006年争取中央、省职业教育专项资金250万元,县政府匹配200万元,新建 5 000平方米的职业技术实训综合楼1栋。
【成人教育】
宝清电大是成人教育学校。2006年,宝清县广播电视大学在编17人,在岗16人。全年招生347人,毕业282人。年末在校学员共632人。
宝清电大2006年开设的本科专业有英语、会计、法学、数学、汉语言文学、计算机、水利水电、金融、行政管理 9个专业;专科有小学教育、金融、法学、计算机、护理、药学、会计、英语、水利水电、行政管理10个专业。同时,增开了网络学院师范类本科的物理、化学、生物、体育、音乐、美术和非师范类的市场营销、农业经济管理、农业区域发展、交通运输、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通过多渠道办学,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落地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
【德育教育】 2006年,县教育局依据《双鸭山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常规管理考核细则》制定了《宝清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常规管理考核细则》,加大了德育工作力度。从组织领导、队伍建设、德育内容等 6大项、17小项内容上对德育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具体的量化指导和规范。认真开展主题教育,通过各项活动加强对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全县179名骨干教师进行了《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培训讲座,提高了骨干教师的职业道德。为加强学习基地建设,全县建立社会实践基地40个、科技示范园12个。全县中小学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召开了千名学生、家长及教师参加的中小学感恩事迹报告会,推选感恩教育典型学校 6个,表彰感恩教育突出事例26件。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大中小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扎扎实实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了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邀请哈尔滨市希望工程讲学团对全县两千余名家长、教师、学生进行了10场4学时“赏识教育”讲座。加强了各校的德育教育阵地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2006年,县教育局被评为“双鸭山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素质教育】
2006年,县教育局为了深化素质教育,颁布了《宝清县中小学特长生培养实施方案》,先后举办了第二十八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小学生象棋、围棋赛,中小学生乒乓球赛,中学生篮球赛,高中生排球赛,中小学生足球赛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体生活,培养了兴趣和爱好,而且使中小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展示,推动了素质教育健康发展。
全县各校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意人文艺术熏陶,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全县共有音、体、美特长兴趣小组350个,参与学生2万人次。其中以宝清县第二高中、宝清县第二中学、宝清县第四小学为代表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得最具有特色。同时开展了“关注自我、体验成功”系列活动,提高了学生校园生活品位,让学生乐在其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2006年,全县中考招收音、体、美特长生31人,高考中共有50人升入体艺类院校。
【教师培训】 创新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培训质量。2006年,出台了《宝清县中小学专任教师培训方案》。以新课程培训为核心,以校本培训为基础,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校本研修为主的全员培训。县教育局下乡授课210课时,对全县2 487名专任教师进行了集中培训,其中小学教师1 405人,中学教师1 082人。对新聘任的55名教师和新分配的34名教师进行了岗前培训;对初一、小学一年级 223名专任教师进行了新教材培训;每周利用半天时间,聘请外籍教师对全县267名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英语口语轮训。目前,有90%的中小学教师能够驾驭新教材。同时,开展了创建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四中、一小被评为市级校本培训示范校。
【教育科研】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大对课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力度。2006年,先后两次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深入到课改前沿地区参观学习;在教研工作中确定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课堂教学模式。全县各学校围绕这一教学模式,开展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共召开教研座谈会70余次。课堂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举办了由326名业务领导和教师参加的全县小学二年级大型研讨活动,举办了由 96名教师参加的学洋思经验赛课活动,选取 18名优秀教师承担了学洋思经验示范课。 中教部、小教部下乡听课达1 761节,指导教师1 542人次。教研活动的扎实开展,有效地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升了教学质量。全县初中教师课堂教学优秀率达40.8%,小学达34.1%,比去年分别提高了 1.1和2.9个百分点。
【爱心助学】 县教育局以“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为目标,共筹措助学资金260.4万元,其中省对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即免杂费、免课本费,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学生44 130人次(减免书费 22 100人次,杂费22 030人次),金额182.1万元(教科书补助112.6万元,杂费补助 69.5万元);寄宿生生活补助 3 104人次,金额39.9万元;社会各届捐赠金额19.9万元(其中资助贫困中小学生共1 606人次,金额13.7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51人次,金额6.2万元),学校自行减免916人次,金额 18.5万元;县精神文明办通过各种形式共筹措西部助学资金2万元。年内全县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党建工作】 县教育党委为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教师、干部理论学习的通知》、《政治理论学习计划》等文件。深入扎实、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活动。制定并下发了《教育系统预防职业犯罪和商业贿赂实施方案》,下发了《宝清县教育系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通知》和 《宝清县教育局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实施方案》, 制定了《宝清县教育局中小学财务管理规定》、《宝清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在岗教师举办食宿班和招收住宿生的补充规定》和《宝清县教育系统政(校)务公开实施方案》等文件。通过采取目标责任制,强化宣传教育,加强监督约束机制,加大查处力度等有效措施,使教育系统违规违纪案件明显下降。一年来,共处理违规案件 2起,调查处理违纪案件率达100%,处理违规教师5人,社会满意率达到95%,使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将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展示于社会。2006年,县直各校支部(总支)共发展新党员24名,其中学生党员5名;县直各校支部党员占教师总数的32.8%。七一表彰奖励了先进党支部 5个,优秀党务工作者5人,优秀共产党员58人。
【精神文明建设】 2006年,县教育党委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开展了党章集中学习活动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感恩教育、“丙戌行动”、青少年维权岗、“红色之旅”主题读书、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三八”红旗手评选、“五好”文明家庭、好母亲评选、“春蕾行动”等活动。在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全年有25个单位被评为市级师德先进集体,85名教师被评为市级师德先进个人,教育局被授予市级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市文明单位、县级“创百佳”、“四进”社区先进集体、县“端正政风行风、优先发展环境”优胜单位、省党风廉政先进集体、市基层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供稿 苗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