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文化局 【领导人】
局 长:髙吉来(10月离任)
商敏杰(10月到任)
副 局 长:刘小聃
孙卫东
【概况】 宝清县文化局是直属县政府的正科级行政机构,编制 7人。内设机构有办公室、文化股、文物股、产业办。下设单位有图书馆、文化馆、宝清龙江剧院、文物管理所、文化市场稽查队、新华影院。职工总数91人,其中党政机关11人,文化市场管理14人,群众文化13人,专业艺术27人,图书管理11人,文物管理6人,离退休职工9人。
【专业文艺团体演出】 宝清县龙江剧院是佳木斯东部地区唯一的综合性文艺团体。2006年演出超百场,演出场次多于往年;承担了接待省委书记钱运录、国家环保总局领导、林业部动物检疫局领导、市委拉练检查团来到宝清视察 4次重要接待性演出;参与集贤安邦啤酒有限公司在宝清县人民广场演出、长林岛广场消夏文艺演出评比、五九七第二十九作业站广场演出、代表八五二农场管委会参加建场50周年大庆、代表八五二农场第六管理区参加建场50周年大庆等5次商服性演出,广场消夏文艺演出(共3场)、军民联谊会演出、纪委“唱响正气歌”专场演出、代表公路站赴双鸭山市演出、代表县国税局赴双鸭山市演出、县春节联欢晚会演出等 6次大型演出活动,开展了赴靑原镇庆东村、宝清镇劝农村、七星泡镇义和村送戏下乡活动。
2006年元宵节秧歌汇演
2006年宝清县艺术团演出情况一览表
表文卫类—7 单位:场、个
2006年宝清县艺术团创作剧目情况表
表文卫类—8
【群众文化工作】 2006年,县文化馆积极培训群众文化骨干,建立群众文化工作指导队,在创作、辅导、培训方面取得较好的工作业绩。百灵艺校招收文娱、书法、美术等学员 120多人。通过文化辅导员进社区培训群众文化骨干队伍,有效提高了基层群众业余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以集中培养为手段,深入挖掘,广泛发动,狠抓群众文艺创作,搜集和整理了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建立健全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全年举行大型群众文艺演出10多场,其中春晚、财贸联谊会、消夏文艺晚会、庆“七一”热电专场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文化馆曹晓瑜老师编导的舞蹈《山里娃》在省台《咱村也有文艺人》栏目中得到了省台专家的首肯。举办美术、书法、摄影展览2次,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小朋友的喜爱。
2006年宝清县书法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及展出情况一览表
表文卫类—9
少数民族活动(民俗节日)表
表文卫类—10 单位:人、天、次
2006年县(区)文化馆基本情况表
表文卫类—11 单位:人、平方米、人次、场
2006年宝清县人民广场文化活动情况统计表
表文卫类—12 单位:天、人、次
【电影市场】 县电影院上半年放映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5场,下半年电影院被列为重大安全防火隐患单位而停映,其职工等待出台改制相关政策。
【“三下乡”活动】 参加了县委、县政府组织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为农民朋友演出文艺节目30场,放映科技影片30场,培养乡村文艺骨干100名。
【文物保护工作】 利用馆藏文物宣传宝清的历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人民思想道德、文化艺术素质的提高,努力创建文物保护成就窗口。2006年,完成了雁窝岛古城和青龙山城址第六批省级保护单位的档案制作、国保和省保公告牌的埋设工作及“十一五”项目补报工作。
【遗址简介】
一、炮台山古城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宝清县七星泡镇平安村东北 2.5公里处,是国务院2001年6月 25日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三江平原汉魏时期遗址群中最大的山城址。地理坐标为东经131°50′10″,北纬46°35′27″,海拔高度119.7米。山顶城中的“北斗七星祭坛”是目前我国发现的以天文星象为城市核心建筑布局的首例,同时也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七星祭坛。炮台山古城遗址是三江平原汉魏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炮台山古城建制特殊,结构复杂,八垣九重,城坛结合。该遗址平面呈椭圆形,城垣系掘土堆筑,分上、中、下 3层。下层为外城,即廓城;还有拱卫廓城的月城、壅门、城壕以及城内地表坑等。中层为山腰城,即内城。上层为山顶城,即壝城。
二、大脑袋山遗址群位于宝清县七星泡镇七星河中游南岸,由 6处文化遗存组成,是三江平原汉魏时期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脑袋山遗址群年代单一,均处在汉魏时期,大约在距今2 200~1 700年之间。自汉魏繁荣之后,沉寂了近 1 500年,直到清代开禁才又开始拓荒。
七星泡镇永利村东南山祭坛的小山山体被修整成台阶状,大体分成 3层。山顶层周长约70米,台外侧高1米,台内有地表坑 1个,平面呈圆形,直径6米,坑深0.5米。山腰层周长约155米,台外高1~4米;山脚层周长约290米,台外侧高 2~6米。在山腰层和山脚层之间的东侧有一缓台,平面略呈条形,周长136米,台外侧高0.5米。山脚层的外侧东南有一近长方形台,周长约60米,外有1个地表坑。平面呈圆形,直径10米,深约0.8米。山脚层的外侧东面还有 1个地表坑,直径5米,深约0.3米。城址面积约10 000平方米。地表采集14片陶片,为夹砂黄褐、灰褐陶,素面。
三、青龙山城址位于黑龙江省宝清县小城子镇青龙山村东南 1公里处的青龙山上,该城址的形状独特,依山势顶端山梁往东而建。城内无居住址,有 3个圆形的瞭望台。瞭望台的海拨高度273.6米,根据考古专家鉴定,属于瞭望址。在城址的北坡岗梁上也建有3处瞭望址,居住址建在城南山坡的漫坡上约百余米处。
四、蛤蟆通河南古城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宝清县八五〖PS宝清图片—30〗二农场一分场七队东南1公里处的蛤蟆通河上游,东经132°21′,北纬46°32′。古城东西呈长方形,三垣双壕,外缘城垣周长3 800米,垣高1米,壕深0.5米,各道城垣之间宽10米。古城南侧中间位置有1个瓮门。在古城内东侧距东城垣30米、距南城垣 150米处,发现一香炉遗址,城址内外覆盖有30公分的树叶堆积,因此未发现任何文物。
五、雁窝岛城址位于黑龙江省宝清县八五三农场第四管理区,城址平面为方形。根据地表采集的遗物初步判断,雁窝岛城址为隋唐时期历史遗存,保存完好,属平原城址。城址面积约为40 000平方米。城址平面为方形,周长 841米,墙体土筑,双垣双壕,城墙高约 1米,基宽各13米,顶宽各3米。墙外有壕,深约0.8米,宽 2.5米。南北各有一瓮门址。雁窝岛城址南侧百米之外开垦为耕地,北侧是雁窝岛湿地自然保护区。地表采集有素面夹砂黄褐陶片等。雁窝岛城址北30~100米处的墓葬分布区面积约1万平方米。墓葬被破坏后,曾进行清理,墓主人为男性,陪葬品有细泥质黑色陶罐、骨匕、骨扣饰、铁刀、铁扣饰、石刮削器、完整的猪头骨。
县文化局领导与工作人员考察炮台山古城
考察大脑袋山遗址群
考察蛤蟆通南古城
考查雁窝岛古城
【文化市场管理】
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重点,逐步规范工作程序,突出工作重点,加强日常监管。
开展专项治理。1月15日~2月15日,为确保春节期间全县的安全与稳定,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在全县开展“迎新春,保平安”专项活动,严厉查处游戏厅赌博活动。对全县所有文化经营单位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的清理整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共查缴非法出版物 524本,关停了3家游戏厅和2家网吧。
2006年专项整治网吧和游戏厅情况统计表
表文卫类—13 单位:次、人次、个、台、件
在“扫黄、打非”工作中,根据《关于开展2006年春季扫黄打非集中行动的通知》精神成立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扫黄打非”行动方案及具体实施计划。以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为重点,扫除淫秽色情出版物,打击盗版盗印教材、教学辅导读物和其它非法出版物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正版音像制品市场占有率,有步骤地解决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时段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净化了文化市场月1日~4月15日,共开展专项整治检查20多次,收缴盗版、淫秽、色情音像制品974本,非法书刊1 291册。净化了社会文化环境,有效地保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贯彻落实《宝清县集中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创建“平安校园”为目标,以解决影响学生安全感和校园周边突出的治安问题为重点,针对第一小学、宝清二中、宝清一高校园周边地区非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音像书刊点影响学生安全和校园治安问题,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具体调查,此问题已得到了较好解决。
组织实施黑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丙戌行动”检查。从5月 20日~9月30日, 按照宝清县“丙戌行动”专项整顿方案的部署,开展了 4个多月的专项整治工作。组织抽调专人,并积极配合县政法委和相关部门调查摸底,开展了突击检查、联合检查30多次,出动检查人员 120多人次。查处违法违规经营网吧2家,罚款5 000元;关停了8家电子游戏厅;召开了3次网吧业主会;制做3块宣传警示板,印发宣传单1万份;在全县音响制品、计算机软件经营场所张贴《公告》,并签订了经营责任状。
【图书馆】 宝清县图书馆是综合性图书馆,履行搜集、加工、存储、研究、利用和传播知识信息的职责。职工编制数11人,承担着为全县机关和重点科研、教育、生产单位及社会公众服务的任务。截止2006年底,馆藏文献已达到24 575册,报刊24种,总流通人次 5 109人,举办读者活动2次,总人次达90余人,累计发放读者证 120个。5月份,县图书馆开展“城对乡赠书工程”,捐赠图书2万册充实了七星泡镇和小城子镇两个乡镇图书室。6月份,县图书馆积极组织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统一规划,分头实施。青原镇图书室已经达到了农村图书室国家标准。
2006年宝清县图书馆藏书及读者借阅情况表
表文卫类—14 单位:册、人
供稿 孙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