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七星泡镇

七星泡镇

七星泡镇



  【领导人】
  党委书记:徐顶国(10月离任)
       于海河(10月到任)
  党委副书记:于海河(10月离任)
        刘金业(10月到任)
        刘庆琥(10月离任)
        于志军(10月离任)
        倪孝春(女,10月到任)
  镇  长:于海河(10月离任)
       刘金业(10月到任)
  副 镇 长:李增友(10月离任)
       倪孝春(女,10月离任)
       臧兆禄(10月到任)
       刘兴华(10月到任)
       刘文强(10月到任)
  人大副主席:刘继福
  留守处副主任:刘玉庆
  【概况】 七星泡镇地处三江平原腹地,距宝清县城46公里,与友谊县、双鸭山市、桦南县、勃力县、小城子镇、七星河乡相毗邻,辖区面积1 189平方公里。下辖 28个行政村和12个自然屯;总人口62 451人,其中农业人口54 884人;农户总户数14 190户。耕地面积28 258公顷。镇政府内设综合办公室、农村经济办公室、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村技术服务中心和计划生育服务站5个职能机构。行政编制47人,政府工勤人员编制6人。行政区内有双阳煤矿、老柞山金矿采矿区等大中型企业。
  2006年,七星泡镇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总体目标,认真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在粮食和农副产品加工上下功夫,在增加农民收入做文章,使全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各业有了较大进步。全年粮食总产量108 674吨。实现社会总产值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农业总产值3.6亿元;畜牧产值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工业总产值1.7亿元,比上年增长10%。人均纯收入3 269元,比上年增加 242元。镇政府被评为“双鸭山市2006年度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2006年度全省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先进集体”,获县委、县政府2006年度“秋季三项重点工作优秀乡镇”及“2006年度劳动力转移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农村改革】 一是继续调整农业种植和农业经济结构。经济作物面积 7 860公顷,其中烤烟733公顷,甜菜900公顷,白瓜4 000公顷,向日葵 200公顷;粮经比达到7:3,订单农业面积3 367公顷。二是认真落实“一免两补”政策,发放粮食补贴款5 083 572元,综合补贴2 747 877元。三是加快劳力输出。2006年,全镇共举办各类实用技能培训班 11期,培训665人次,转移劳动力13 502人。四是加强农民专业协会建设。2006年共形成烤烟、大豆、玉米、白瓜、信息、农机联合体、中草药、毛葱、果业等各类专业协会36个。
  【农业生产】
  一、农业生产基地和园区建设不断加快。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建起了水稻、高油大豆、白瓜、甜菜4个产业带。
  二、农田基本建设得到加强。2006年,采取向上级争取扶持资金和多渠道鼓励农民出资等方式筹措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内涝及受山洪威胁地块的综合治理;完成了七星河堤防5 600延长米22 000立方米的加高培厚工程,修建了灌区进水间1座,新建构造物18座,治理侵蚀沟3条,打井26眼,人畜饮用井4眼。
  【畜牧养殖业】 2006年,全镇以发展生猪、山羊、绵羊为重点,不断规划建设畜牧小区,实行规模发展。全镇新增畜牧小区 5个,即民富绒山羊养殖小区、双北肉牛育肥小区、新发生猪养殖小区、永胜生猪养殖小区和胜利肉鸡养殖小区。年末黄牛存栏87 640头,出栏64 000头,同比增长38.4%;生猪存栏87 640头,出栏64 000头,同比增长38.4%;山绵羊存栏52 161只,出栏36 500只,同比增长21%;獭兔存栏24 800只,出栏46 000只,同比增长86%。
  【林业】 围绕年初规划,重点突出了河渠绿化、生态家园、农田防护林网三大工程建设;推广了“谁承包、谁栽种、谁管护、谁所有”的产权体制,调动了农民和农村集体造林积极性。2006年,全年共完成规模造林2.33公顷,村屯绿化林13.33公顷,护堤林4公顷,退耕还林17.33公顷,成活率达到85%以上。
  【乡镇企业】 2006年,坚持工业兴镇方略,强化协调服务,加大投入,使全镇工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85亿元,实现工业应税销售3.15亿元。民营企业 340户,工业户数161户,从事第三产业人数2 235人,完成产值23 861万元,民营经济增长值实现5 315万元,5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24家。农村个体经济快速发展,全镇28个行政村农民根据各自特点和优势自主形成建筑工程队43个,年创收100余万元;个体客运运输业主已达 12户,个体货运运输业500余户。
  【招商引资】 2006年,全镇招商引资1 357万元,新上引资项目3个,分别是永泉村矿泉水规模扩大和再生产引资项目、编织袋颗粒厂项目和碎石加工厂。
  【社会事业】 一、教育事业。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对 4所小学进行了修缮和美化;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51.4万元,为3所中学、4所小学安装了远程教育接收装置,并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设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生巩固率为100%,小学六年级完学率为100%。中考升入县重点高中147人,占全县所有乡镇升学总人数的50%。二、卫生工作。在强化免疫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了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 95%;医疗管理逐步规范,医疗设备和医疗条件逐步改善。三、文化、体育事业。全年举办 3次农民篮球赛友谊邀请赛;义合村、双北村等村屯搞了春季运动会及篮球、乒乓球等球类比赛;春节期间,全镇各村均积极自发的组织秧歌队,并参加了全县的秧歌汇演。
  【党的建设】 一、党委自身建设。提高班子成员自身理论素质和工作能力,建立“逢十”学习制度,加强理论、政策和文化学习。严格执行以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制度,规范了党内组织生活。二、农村支部班子建设。结合“三建三巩固”与“一好四新”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农村基层支部班子建设;加强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积极分子 114人,发展新党员32人。建立健全了后备干部选拔机制。2006年,全镇共有农村后备干部 115名,有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 112人。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以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先进性教育,结合为民代理工作的落实,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06年,全镇有 500名无职党员上岗履责;设为民代理服务点28个,为群众办理大小事情 500余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党员参与宣传新农村建设3 000人次,提出合理化建设200余条,义务出工3 000人次,共铺设道路6 000延长米,清垃圾10 000立方米,下涵管500余节;帮贫扶困300多人。通过作用的发挥,树立了党员新形象,改善了党群关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新农村建设】 全镇新农村建设共投入资金430余万元,其中国家和县政府帮建投入44.3万元,村民自筹53.85万元,村级投入331.85万元。双北、永安、兴华3个村安装了自来水,全镇28个行政村整体落实了市委提出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精神文明建设】 七星泡镇是国家和省的小城镇建设重点镇。2006年,重点加强了20户节能房试点项目建设;上下水项目完成规划;城镇整体建设规划已由省建设厅组织专家审查,中央大街的改造项目已正式报省厅,计划2007年开始施工建设。
  【社会综合治理】 平安建设工作取得明显社会效果。2006年,共发生各类刑事案件31起,比上年下降9%;破获各类案件15起,破获率同比增长5%;发生治安案件 60起,比上年下降10%,查结率 97%。全年没发生带有政治色彩的群众闹事示威、游行事件,没发生特大伤害事故,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实现了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工作目标。
             2006年七星泡镇基本情况统计表
  表乡镇—2                 单位:户、人、公顷、吨、万元、元/人






                                   供稿 周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