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青原镇

青原镇

青原镇



  【领导人】
  镇党委书记:王继贤(10月离任)
        王恩利(10月到任)
  镇党委副书记:王恩利(10月离任)
         朱业海(10月到任)
         张元林(10月离任)
         孙艳杰(10月离任)
         李晓光(10月到任)
  镇    长:王恩利(10月离任)
         朱业海(10月到任)
  副 镇 长:李晓光(10月离任)
         吴福贵(10月离任)
         连秀艳(女,10月到任)
         张树山(10月到任)
  纪检书记:潘廷会(10月离任)
       李晓光(10月到任兼职)
  【概况】 青原镇政府位于宝清县城东北部 20公里处,下辖 14个行政村、22个自然屯、1个省直属原种场、1个镇直属农牧场,行政区域面积 29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 440公顷。全镇总户数6 875户,其中农业户数6 556户;总人口27 860人,其中农业人口25 294人。共有劳动力15 057个。全镇设有25个党支部,其中农村15个,机关企事业10个,党员 601名,其中农民党员439名。
  青原镇政府内设综合办公室(9人)、农村经济管理办公室(5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16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14人)4个职能机构。行政编制 26人(实有21人),事业编制28人(实有32人),行政退休退养12人,事业退职退养23人。
  2006年,青原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围绕年初确定的“科技强镇、畜牧兴村、绿色富民、多业并进”的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全镇人民改革创新、拼搏奋进,使农业生产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镇域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全镇粮食总产量达54 971吨,农业总产值实现 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 310元,比上年增长11%,位于全县10个乡镇上游。
  【农村改革】 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明显。全镇落实“一免两补”政策,农民负担平均下降20%。机关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乡镇机构由原来的 “七站八所”精减为“两办”、“两中心”、“一站所”。劳务输出力度加大。2006年,镇成立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2 236人。全年共转移劳动力7 615人,农民人均增收600多元。农民专业协会发展迅猛。全镇共有各类协会13个,具有代表性的有新城绿宝高油大豆协会和青山联丰水稻协会。
  【农业和农村经济】
  一、优质高效农业。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6年,绿色食品种植面积由 2005年的3 000公顷,发展到5 333公顷;良种繁育基地面积达到 18.47公顷,新技术推广面积1 800公顷,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85%。落实了高油大豆 1 000公顷,水稻3 000公顷,玉米3 000公顷,烤烟467公顷,甜菜200公顷,蔬菜瓜果2 000公顷,杂粮 1 333公顷。农业布局日趋合理。通过抓基地建设和标准化生产,扩大优势,壮大主导产业,各村走上了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道路,形成了南烟 (永乐、永红、东富是镇烤烟专业村)、北豆(卫东、本北、新城、兴业村是镇高油大豆典型村)、中水稻(青山、兴东、庆东、兴旺村是镇水稻榜样村)的种植格局。当年共建立标准化示范园区8个,建水稻育秧大棚125栋6万平方米,其中庆东村吕世柱院县共建科技示范园区于9月 22日代表全市接受省委钱运录书记检查,受到高度评价。完成了龙头桥水库下游东岗段征地工作,农田水利条件得到改善。修复前进灌区挠力河坝工程,修筑标准硬质沙石路3.5公里,新增水田面积1 400公顷,新增除涝面积 467公顷,新建农田水利构造物28座,新增灌溉机电井35眼,完成水利土石方18万立方米,全年自筹水利资金 200万元。
  二、畜牧业和林业生产。2006年,全镇奶牛存栏512头,肉牛4 076头,羊35 048只,生猪72 854头,家禽13 700余只;养鱼水面60公顷。林业生产取得较好成果。全年完成造林 320公顷,其中退耕还林14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5.9%,比2005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
  三、民营企业。2006年,全镇米业加工厂、淀粉加工厂、小型酒厂、粮油加工厂已发展到102家,个体私营业户已发展到520户。民营经济已成为镇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扶贫工程。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在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同时,采取“科技扶贫”、“开发扶贫”、“开放扶贫”、“项目扶贫”相结合的措施,加大了以特困村屯为重点的扶贫力度。当年民政发放救济金8万余元,镇机关干部捐款 5万多元,共有237户贫困户摆脱了贫困,全镇贫困户减少到365户,比上一年减少了2个百分点。
  五、农村公益事业。在全县率先完成总长24.6公里的宝建线通乡公路建设,两年间先后完成总长9.47公里的青山、新城、庆东、兴东 4条通村白色路面建设,庆东、兴东、本北和东发村人畜饮水工程已动工兴建。
  【招商引资工作】 通过招商引资建立了“三米一蔬”立镇项目,即环球米业、继丰米业、铭源米业和腾达果蔬保鲜项目,其中腾达果蔬保鲜项目填补了全县空白。总投资 1 000万元的兴东土地整理项目已在国家资源部立项;总投资 1 500万元的德峰马铃薯淀粉深加工项目一期工程已经结束,二期工程正在实施,总投资 1 500万元的同诚稻草板加工项目厂房正在建设中,年末将完成一期建设工程。
  【新农村建设】 2006年,新建庆东村、兴东村两条通村白色路面3.97公里。全镇自来水入户率达34%。庆东村建成40多平方米的综合文化活动室和288平方米的体育休闲广场;镇政府筹资123万元,建成了 500多平方米的镇级综合文化站,8月份接受省、市检查验收受到了好评月1日,庆东村的帮扶单位县农业开发办出资600余万元帮助村里实施了水稻育秧大棚、村屯绿化、白色路面、自来水工程、改厕、办公室维修、灯光球场建设、村路整治、硬质边沟和水利工程十大项目,并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建设任务。 9月份,庆东村代表全县迎接省市新农村建设检查,受到省委书记钱运录和市委书记王晓明、市长滕喜奎等领导的一致好评。
  【社会事业】 教育工作位居全县前列,中考升学率连续 3年在全县名列前茅。2006年镇中学和镇直属中心校被评为市级“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市农村教育工作现场会于2006年 9月20日在青原镇中心小学召开,标志着青原镇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计划生育工作向深层次发展,计划生育率达到97.8%,人口自然生长率控制在4.2‰,比2005年减少 2个千分点;独生子女奖励费足额发放。投资 300万元,完成镇医院楼房改造和医疗设备更新,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计划免疫初级卫生保健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文化、体育、广播事业健康协调发展。2006年 8月份,县委宣传部组织的“咱村也有文艺人”文艺汇演中,青原镇荣获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党建工作】 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三个代表”学习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集中培训、选树典型、对照先进查找不足等方法,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真正实现了“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标。青原镇党委多次代表全县迎接省、市先进性教育检查,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党建工作的新途径,认真落实市委“一建两带三帮四创”工程和县委“先锋工程、扩源工程、领航工程”。以开展“六个好”乡镇党委和“五个好”村党支部创建活动为目标,以发挥“三个作用”为重点,加强了镇党委、村支部、党员队伍建设。
             2006年青原镇基本情况统计表
  表乡镇—3                 单位:户、人、公顷、吨、万元、元/人  






                                   供稿 张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