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宝清县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局)中共宝清县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局) 中共宝清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监察局)
【中共宝清县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人】
书 记:许德东
副 书 记:王宪军(3月离任)
李玉海(7月离任)
马瑞富(7月到任)
常 委:王 春
李富春
沙 闯(4月离任)
【监察局领导人】
局 长:王宪军(3月离任)
副 局 长:王 春
【概况】 宝清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以下简称县纪检委)与县监察局合署办公。定员编制30人(实有人员34人,其中借调4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2人,常委4人;内设11个办公室。全县共有基层纪委(纪检组)36个,县直纪委(纪检组)26个,纪检监察干部31人;乡镇纪委10个,纪检监察干部13人。
2007年,县纪委监察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突出重点,创新思维,锐意进取,狠抓落实,努力保障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使全县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新成效。2007年 6月,县纪委第四次被评为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 2007年,县纪委监察局以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全力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遵循“活化载体抓教育、细化项目建制度、强化措施促监督”的工作思路,采取专题推进、定期督办、巡回检查等有效措施,认真抓好《实施纲要》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得到了省委《实施纲要》检查组的高度赞扬。二是开展了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召开了廉洁过 “两节”警示教育大会;举办了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警示教育培训班;在全县 31个党委(总支)开展了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专题巡演,受教育党员干部达 2 000多人;举办了“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廉洁从政”专场文艺演出;组织全县纪检监察干部学习了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的先进事迹;组织开展了2007年度典型案件通报会,通报了6起案件,深刻剖析了3起案件;全面开展了廉政文化“六进五上”活动,依托人民广场建设了廉政文化广场,制作廉政灯箱76个;建立了反腐倡廉网页;建设了朝阳乡(灯塔村)、青原镇(庆东村)等 4个廉政文化进农村试点乡(村)。三是严格落实了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将全县 532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住房情况、配偶子女从业情况和领导干部公务用车情况及时录入领导干部电子廉政档案;组织132名乡(科)级主要领导干部进行了廉政承诺,发布廉政提示信息5 000余条;认真执行了“三必谈”、“三必做”制度,对49名领导干部进行了廉政谈话,对 8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落实了党员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有73名党员干部主动向县纪委和本单位党委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出台了“六项规定”,严禁党员干部编造、散布政治谣言;查处了22个公车私用问题,为 372台公务用车建立了电子档案;开展了“党政机关干部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百日专项整治”行动,对 4名违反规定的党员干部进行了处罚并全县曝光,狠刹了“五宴”歪风;认真落实了中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对国家公职人员拖欠信用社贷款问题进行了全面清理,共收缴欠款本息合计80余万元。四是实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五卡”监督。探索实施了“廉情监督卡”、“亲情规劝卡”、“友情提示卡”、“实情报告卡”、“民情联系卡”,对领导干部实施全方位监督,促进了领导干部作风转变。“五卡”监督工作在全省纪检监察工作调研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廉洁过“两节”警示教育会议
【查办违法违纪案件】 2007年,县纪委监察局在实行原有办案制度的基础上,又健全完善了案件联系、协调、统审、责任追究等一些新的执纪办案工作制度,特别是在办案方式、办案管理、巩固办案成果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一是实行“三联”,整合办案资源。调整了单一的办案工作思路,实行了部门联合、上下联组、内部联手的办案方式,充分发挥“大纪检”优势。二是实行“三卡”,强化办案监督。运用“办案监督卡”、“权力义务告知卡”、“征求意见卡”加强了对办案人员的监督,切实提高了依纪依法办案水平。三是实行“三制”,巩固办案成果。实行了案件调查行为回访制、查否案件审查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进一步规范了查办案件工作。2007年,县纪委继续坚持把查办大要案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工作,不断加大惩治腐败工作力度,严肃查处了廉向昕等人的违纪问题。全年,县纪委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218件(次),查办违纪案件 32件,其中,大要案14件,共处分违纪人员32人,其中副科级以上干部 8人,在受处分的违纪人员中,受党纪处分32人,其中,开除党籍12人,撤销党内职务1人,党内严重警告8人,党内警告11人,受党政纪双重处分 1人。通过查办案件,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市纪委副书记于广凡(左)到宝清县检查工作
【纠正不正之风工作】 2007年,县纪委监察局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一是重点加强了对教育、医疗、涉农等行业不正之风的治理。对教师乱办班、乱收费问题进行了两次专项检查,共取缔52家违规补课办班点。取消了学校代收费、服务性收费项目,减轻农村中小学生家庭负担300多万元;组织县直3家医院进行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采购金额达650万元,药品价格下降幅度达20%。开展了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专项检查,共查出违规问题22个,取缔了 2家非法诊所;对农资市场进行了专项检查,收缴假冒伪劣农产品价值5.1万元,查处售假窝点3个,严厉打击了坑农害农行为。二是认真抓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开展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专项检查,查出执法部门存在的问题13个,并限期进行了整改。对加重基层和企业负担的评比表彰项目进行了专项清理,叫停了12项不符合要求的评比达标活动。出台了《宝清县“五清理、五纠正”活动方案》,减负工作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三是抓了“行风热线”和“行风评议”工作。2007年,共直播“行风热线”节目27期,受理群众反映的问题438个,其中,现场解答307个,事后调查解决131个,已办结128个,办结率达到98%。认真开展了“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最佳最差单位评议活动。对全县 56个参评部门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了检查、听证、评议,评选出20个“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最佳单位和3个政风行风建设特殊贡献单位。
【源头治腐工作】 2007年,县纪委监察局严格监督检查,深入推进源头治腐工作。一是深入推进“四项制度”改革和“四项制度”落实。对县直11个部门和单位的11个副科级领导职位实行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任前公示率、离任审计面达到100%;全面实行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加大了对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行为的查处力度,收缴违规资金 226万元。全县新建政府投资工程项目13项,投资总额 6 941万元,均采用了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实现了“阳光操作”;认真执行《宝清县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竞价出售标的物19处,实现国有资产变价收入10 176万元。二是加大了专项执法监察工作力度。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国有资产处置、企业改制和清产核资、税费清缴等工作进行了专项执法监察,共开展执法监察活动43次,从而,使各项工作的规范有序、行政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有了新的提高。执法监察工作在全市执法监察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三是加大了效能监察工作力度。建立健全效能投诉监督、综合评议和责任追究体系,开展了“行政效能提升年”活动,对党政机关干部迟到早退、离岗脱岗、上班时间打电脑游戏、玩扑克等问题进行了专项检查,通报了16名违反工作纪律的机关工作人员。四是加大了“三重一大”的贯彻落实力度。对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重要干部任免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严格执行集体讨论决策,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五是创新源头治腐监管模式。制定并实施了干部人事、司法、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财政财务管理、社会保障、工程建设、土地出让和资源开发、产权交易、医药购销和产品经销、政府采购等十大领域源头治腐“树状图”,从易发环节部位、易发问题、手段途径和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遏制腐败,取得了较好效果,“树状图”工作经验被省、市借鉴采用,被《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认真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共清理出容易引发商业贿赂问题的漏洞和环节60余处,制定相关预防措施30余项。六是开展了交通环境专项整治。与交通、交警、环保、质监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活动,共查处违法违规出租车辆582台,责令306台不符合要求的营运车辆停止了营运,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县纪委2007年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巡回演播
【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加大推进落实力度,确保工作任务高效完成。实行了重点工作月推进、常规工作周督办等工作制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2007年,县纪委各项工作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名列前茅。二是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基层纪委工作上水平。实行了工作汇报交流、年终工作考核、重点工作督办等六项制度,切实提高了基层纪委(纪检组)的工作水平和成效。三是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综合素质。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选送了 7名干部赴中纪委举办的培训班学习,切实提高了纪检监察干部的理论水平;制定了《纪检监察机关加强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了“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纪检干部的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四是加大干部交流使用力度,促进纪检干部多岗位锻炼。2007年,县委加大了对纪检监察干部的交流使用力度,10名乡镇纪委书记和县直多名纪检干部被交流提拔到重要岗位任职,纪委机关交流、提拔、重用人员11人,优化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结构。
供 稿 谭桂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