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质量技术监督局

质量技术监督局



  【领导人】
  局  长:刘 利
  副 局 长:李爱国
       李玉宝
       张春海
  纪检组长:韩洪军
  【概况】 2007年,宝清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县质监局)着力抓好“两个安全”,全力支持经济发展,各项经济指标有了新突破。共查处行政案件 25起,计量器具检定3 650台件,产品检验603批次,特种设备检测495台次,产品标准登记注册22个,食品标签注册登记11项,复审标准123项,制订标准4个。在媒体发表专题报道56篇,完成内部工作简报12期。检测中心试行新的管理体制增强了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自筹资金26万元,购置气相色谱仪等仪器设备16台套,对煤炭产品检验设备完成了更新改造。
  【计量检定】 全年完成计量器具检定3650台件,其中大型衡器66 台次,台案秤2 000台,加油机114台,天平砝码360台件,血压计167台,压力表164块,里程表800个,受检率达92%。对化肥、水泥、食品、瓶装液化石油气等55家生产经销企业的80个批次定量包装商品进行了抽查,批次合格率67.5%。



           甜菜种植加工标准化示范区甜菜收购现场
  【标准化管理】
  一、产品执行标准管理。全年办理工业产品执行标准注册登记企业22家,制订、修订企业标准3项,完成了省局制订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籽粒苋生产技术规程》任务,为企业提供标准189份,发放《毛葱生产技术规程》120份,食品标签注册登记11项,年审企业标准 123项;免费举办新标准宣贯班2期,参加人数53人次;办理(更换)组织机构代码236家,年检 274个,全部实行网上管理;开展商品条形码执法检查,对冒用条形码的3家企业依法进行了行政处理。
  二、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年内,县质监局组织申报了挠力河毛葱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落实了 5个县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国家级《甜菜种植加工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经过3年运作,甜菜产量年递增8%,质量平均提高一个等级。2007年 10月,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国家标准委组织专家来示范区进行现场检查后,顺利通过了专家组考核验收。
  三、地理标志保护。 8月,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绿办共同组织黑龙江和兴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宝清县北疆经贸有限责任公司、宝清县宝石河毛葱协会赴京参加了《2007年中国质量万里行启动仪式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展示活动》会议。会上,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向宝清县与会 3家企业颁发了荣誉证书,对宝清红小豆、宝清大白板、宝清毛葱定为地理标志保护项目。10月,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黑龙江省代表,参加了国家标准委主办的“中国农业标准化食品安全发展论坛”三北地区峰会。县质监局副局长李爱国在会上放映了介绍宝清县农业标准化工作开展进程的幻灯片,做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的专题发言,宝清县的工作举措得到国家标准委领导的肯定。



           检衡车在为企业电子汽车衡进行计量性能检定
  
  【质量管理】 年内,县质监局进行产品质量检验603批次,其中检验食品230批次,煤质276批次,建材97批次。取缔无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企业5家,关闭不符合生产条件的食品企业7家。在专项治理工作中,检查建筑工地10家,抽样检验各类钢筋、建筑扣件、阻燃管 26批次。对检验不合格的7种建筑材料的使用单位及生产企业依法进行了处理。检查玩具经销企业5家,肥料、水泥生产企业6家,对严重不合格企业依法进行了查处。
  在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工作中,对全县所有食品生产企业普查建档。共登记133家,填写《企业质量数据分析调查表》89份,全面掌握了各类生产加工企业的资质、经营状况、产品质量现状;与企业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68份,其中获证企业43家,小作坊25家。获证企业中,大米加工企业14家,白酒厂11家,面粉厂3家,纯净水厂3家,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2家,酱油、食醋加工厂2家,乳制品厂1家,淀粉加工厂1家,白糖加工企业 1家,炒货加工厂1家,肉制品厂1家,蜂产品加工厂1家,酱类产品加工厂1家,速冻食品加工厂 1家。获证企业全部录入省局统一编制的电子档案,对15家使用食品添加剂企业进行了登记备案。对允许有条件存在的小作坊确定产品目录,限制销售区域,签定《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督促小作坊业主张贴、公示了《承诺书》,公开承诺。为健全食品安全综合整治网络,建立了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依据证照、地理位置、风险情况、销售范围及诚信等情况对食品企业分类,实施重点监管和一般监管。同时,聘请 133名行政村的村委会主任为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义务监督员,扩大了行政执法和食品安全综合整治网络的覆盖范围。在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中,对复合肥、水泥、建筑门窗等19家企业实施了持证入市制度。在创优免检工作中,北大荒米业的“溢香禾”牌大米、天龙米业的“闯”牌大米获得黑龙江名牌产品的称号,北大荒米业获得黑龙江免检产品的称号。认证认可工作中,协助省局对县环保监测站、兴达机动车检测站等技术机构进行了实验室资质认定复审。
  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检测中心,实行了独立核算、费用包干、定岗定员、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增强了中心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2007年,自筹资金26万元,购置气相色谱仪、T6紫外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超净工作台等设备16台套,执法检测车 1台,并对煤炭检验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



           质检所技术人员对煤炭样品做气相色谱分析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特种设备检测495台次,其中锅炉64台(套)、压力容器121台套、安全阀130只。锅炉水质分析抽检180批次。制定了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和应急救援预案,成立了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应急指挥部,对指挥部成员单位进行了职责分工,把部门行为提升成为政府行为。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先后举办了2次司炉工培训班,有105人取得上岗资格。共检查使用单位特种设备70家,锅炉35家,压力容器14家,电梯 2家,起重机械10家。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下发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限期整改。对 3家未整改单位依法进行了处理。
  【行政执法】 在“两节”市场检查行动中,查处假冒伪劣产品价值 11.38万元,铲除制假黑窝点3处。在食品专项检查行动中,检查各类食品生产企业120家,食品批发市场和超市商场32家,查获假冒伪劣食品货值3.6万元,端掉涂改名优饮料生产日期的制假窝点2处,销毁假冒伪劣食品 1 000公斤。农资打假行动中,整顿和规范了两个农机产品批发市场,受理解决农民群众投诉,挽回经济损失 1.1万元。全年监督检查食品化肥、燃油、螺纹钢筋、白酒等重要商品224批次;立案查处质量违法案件25起,其中质量违法案件16起,计量违法案件1起,标准化违法案件5起,特种设备违法案件3起。



               执法人员在生产企业进行检查
  【春雷行动】 3月,按照省局质监护农“春雷行动”部署,县质监局组建了3支突击队、4个行动组,设立了首问责任制服务台和技术咨询台,设立了 24小时值班电话;配备“春雷行动”宣传车1辆,执法行动车6辆,录像机3部,照相机4部。两个月间,共出动执法人员 800人次;车辆220台次。在全县 10个乡镇、145个行政村,设立联络员294名。为农民提供宣传资料9 018份,提供技术资料5 098份,产品标准资料520份;免费进行化肥抽样25批次,种子6批次,免减费用达7千元;免费检查计量器具353台件,免检费用达 8.9千元;免费为农村中小学生检查视力3250名。培训农民标准化技术员33人,受理技术咨询服务 116人次;推广农业标准化种植面积3.8万公顷,建立示范户档案32户。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8个,受理农民投诉、举报、咨询105件次,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4万元;查处案件 20起,检查涉农产品生产中、小型企业54家。捣毁制假窝点3个,取缔未经计量认证对外出具检验数据的土肥研究所1个。
  “春雷行动”期间报送市局政务信息83篇,在双鸭山快报发表60篇,在省“春雷行动”网站发表信息20篇,制作春雷行动专题片、光盘26份。在各级新闻媒体,发表专题报道56篇,其中《中国品牌》与《防伪杂志》5篇、《黑龙江日报》发表信息报道1篇,省电视台播报 1期,《双鸭山日报》5篇,双鸭山电视台播报 2篇,《双鸭山资讯》1篇,县电视台“春雷行动”专栏播报节目26篇,在各类网站发表17篇,完成单位内部工作简报12期。
  【基层建设】 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县质监局对所有行政案卷进行了详细审查,确保每个案件都能办成铁案。对检测中心的检验报告、检定证书、原始记录、抽样单据等进行了自查,杜绝和纠正检验检定工作和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购买了《干部法律知识读本》35本,《公民法律知识读本》14本,并组织了学习与培训;开展了《保密法》、《技术监督法律知识》考试,将技术监督工作与“五五”普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聘请了县委党校教师、纪检监察人员做了专题讲课;用先进典型、启迪和激励广大党员,用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2007年,县质监局被省局授予“春雷行动先进集体”、“农业标准化先进集体”、“全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先进单位”、“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能源计量工作先进集体”、“财务工作先进单位”、“计量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评为县级“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目标考核先进单位”、“最佳服务先进单位”。



           “春雷行动”指挥部成员在接受农民咨询
                                 供稿人 韩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