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业委员会 【领导人】
党委书记:王贵生(3月离任)
段洪祥(3月到任)
副 书 记:乔 伟
纪检书记:栗在泽
工会主席:谢庆利
主 任:段洪祥(3月离任)
商敏杰(3月到任)
副 主 任:隋德胜
刘庆琥
高延生(3月到任)
【概况】 2007年,县农业委员会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了全县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2007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58.5万吨,同比增长5%;农业总产值实现35亿元,同比增长44%;畜牧业产值实现17.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9.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 799元,与2006年相比增长20%;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1万人,创收2.47亿元。
【农业生产】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07年,全县耕地总播种面积 16万公顷(大豆6.67万公顷,小麦86公顷,玉米3.88万公顷,水稻1.73万公顷,烤烟1 733公顷,甜菜2 000公顷,白瓜1.73万公顷,红小豆1 867公顷,蔬菜2 467公顷)。其中,粮食作物 0.87万公顷,经济作物2.78万公顷,饲料饲草1 867公顷。粮经饲比例为81:18:1。全县共落实绿色食品种植基地面积14.45万公顷,产值达11.9亿元。其中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
生产基地及园区建设。2007年,全县主攻三大基地建设。建立优质粮生产基地 12.28万公顷,绿特经济生产基地2.55万公顷,蔬菜生产基地 2 067公顷。坚持科技兴农战略,实施以园区带动农业发展。全县建立示范园区31个,总面积1 000公顷,其中标准化示范园区 11个,面积367公顷;科技合作共建示范园区10个,面积 367公顷;标志性示范园区10个,面积367万公顷;科技示范园区10个,面积367公顷。
农业产业化进程。2007年,全县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企业有 29家,资产总额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税金1 000万元,利润 400万元。其中,销售收入3 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企业12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龙头企业集群带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省委书记钱运录(左一)到宝清县检查农业生产
【农业技术】 一、推广农业新技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绿色产品生产提档升级、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农业和农民实际需要为导向,以推广农业先进技术为手段,组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推广农业技术。2007年,先后推广了大豆行间覆膜、深窄密、水稻钵体育秧栽培、甜菜纸筒育苗、大豆“小垄密”、水稻高产栽培、玉米高产栽培、白瓜高产栽培、水稻大中棚超稀植、水稻节水增效配套技术等。
二、新项目示范。2007年是宝清县被确定为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的第二年,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工作人员采集土样4500份,落实第二批测土配方施肥2.67公顷,为农业增产、增效奠定了基础。
三、农业科技培训。2007年,全县共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481期,培训人数达5.8万人次。其中县级培训班 5期,培训人数680人次;乡级培训班38期,培训人数5 660人次;村级培训班432期,培训人数3.2万人次;省农业职业技术专家讲座6次,培训人数820人次;另举办科技大集5期,电视讲座5期。通过各类培训使广大农民增强了科技技能,推进了科学种田。
【农村经济管理】 2007年,县农经管理总站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目标,针对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的实际,加强了农村典型记帐户的落实和检查指导。2007年,全县共落实典型记帐户5 000户,为年终填制农经报表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数据。
一、民主理财、审计监督。2007年,全县实行了各乡镇经济办主任帐前审计负责制度,杜绝不合理开支的发生。对全县 145个行政村,209个基本核算单位3年来的资产运营和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审计资金总额35 661.8万元,对财务管理不规范的16个村进行清理整顿,处罚村干部12人,为村集体挽回经济损失23 520元。
二、建立机构,依法仲裁。为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首先构建了一级仲裁三级调解的工作体制,一年来共受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55起,全部审理结束,无一起出现反复。
三、筹资筹劳,化解债务。2007年,宝清县共有1 38个村屯以“一事一议”的方式,筹资和集体出资 275.6万元。按照《宝清县2007年村级减债工程实施方案》的部署和要求,多措并举,积极工作,全年共化解村级不良债务528.8万元。
四、试点示范,科学管理。选取了40家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带动力较强的合作组织作为规范化工作的试点单位。通过试点单位的示范作
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数量上增加,规模上扩大,层次上提高,管理上规范。截止2007年末,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207家。
市长滕喜魁(右一)检查农资市场
【种子、化肥、农药销售与管理】 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是种子、化肥、农药的综合管理职能部门。2007年,该大队为打假扶优,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害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加强法规宣传。按照农业部《关于开展2007年“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的要求和省农委的具体安排,开展了以“放心农资下乡,维护农民权益”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结合科技下乡,在 7个重点乡镇举办了现场会,宣传农资打假常识,普及农业法律法规,介绍农资识假辨假常识,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
二、开展专项治理。根据近年来出现的问题和实际情况,对种子、农药、肥料进行了重点整治。一方面针对种子芽率、纯度及以次充好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重点检查,另一方面对未经审定、未经检疫、标签不规范、生产经营档案不规范等问题进行了查处。全年对种子样品抽样检测182份,立案6起,扣押没收不合格种子8 000公斤。在打假过程中出动执法人员1 660人次,检查经营户数1 450户,立案处理案件6起,罚款2.98万元。给经营假冒伪劣的农资经营者以严厉的打击,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和农业生产安全。
【农业科技培育】 宝清县农广校是全县唯一一所农民教育培训学校。现有教职工12人。2007年顺利实现了对中央农广校远程教育信号的接收工作。在校中专班2个,共计201人,大专班2个,共计192人。县农广校组织了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农业经济管理、农村政策法规等方面的40名专业教师送科技进村屯,共讲课 521场次、培训20 840人次。其中,劳动力转移培训301人次。科技直通车深入30余个村屯,行程3 250公里,为农民增收、农业增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劳动力转移】 在劳务输出工作中,首先抓劳动者技能培训,全县培训农民工29 423人(其中引导性培训 25 578人,职业技能培训3 845人)。其次,抓劳务市场开发。大力开发县内外、省内外、国内外劳务市场,辟建劳务输出基地12个、劳务服务站20个;利用电视发布用工信息70余次,提供就业岗位7582个。全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61 270人,其中县内转移28 309人,县外省内转移12 598人,省外国内转移19 989人,国外转移374人。
宝清县外出务工人员欢送大会
【农业灾害】 2007年,全县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农业受害灾面积达 12.84万公顷,其中玉米3.2万公顷,大豆5.53万公顷,其它4.07万公顷。成灾面积达5.11万公顷,其中玉米1万公顷,大豆3.98万公顷,其它0.13万公顷。绝产面积达0.40万公顷,其中大豆0.07万公顷,其它0.07万公顷。受灾后,县委、县政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上下一心,齐力抗灾,并通过农业损失副业补的形式,大力发展劳动力转移、运输业、养殖业、编织业等来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基础建设】 一、基础建设。为增强农业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农业发展后劲,2007年县政府投资 269万元,用于秋季三项重点工作补贴,充分调动乡村及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其中完成大中棚育秧20万平方米;水利工程土石方 150万立方米;秋整地6.2万公顷,其中深松整地3.47万公顷。
二、植树造林。全县完成造林面积946.33公顷。其中集体造林146.33公顷(四旁绿化115.72公顷,护堤护岸林5.18公顷,“两荒”造林25.4公顷),国营造林800公顷(“两荒”造林200公顷,迹地更新600公顷);义务植树77万株,育苗5.18公顷,栽花2 800平方米,种草2 200平方米,植绿篱 5 100米。由于加大了荒山治理力度和退耕还林力度,加强了荒山造林、超坡地还林、护堤林、护村林进度,使全县水土流失、侵蚀沟严重地段得到了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三、农田水利。全县新增水田面积3 107公顷,改善除涝面积5 333公顷,新增水土保持面积1 333公顷,治理侵蚀沟23条,打灌溉机电井915眼,人饮安全深井12眼,新建水利构造物261座,完成水利土石方180.2万立方米。落实防汛抢险队伍人数5 850人,准备了防汛抢险编织袋3万条,木杆30立方米,铁线3吨,彩布条40万平方米。
四、农业机械化。2007年秋收中,全县出动收割机750台;完成机械化收获面积12.70万公顷,占计划的 101%;在秋整地中,共投入机车513台套,完成整地6.02万公顷,占计划的103%,其中深松3.51万公顷;水田翻旋5 400公顷,达待播状态5.11万公顷,标准化整地 5.19万公顷。针对开展农业标准化作业、农机化新技术等进行技术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4期,培训人数达8 312人次。
【县属“两场”】 2007年,果树场扩建了山葡萄汁加工厂,为职工创收60余万元;嫁接果树苗木40万株,出售各种水果50万斤,出售果树苗木35万株。新铺设砂石路 3公里,挖排水渠3 000米,清水沟400延长米。经济总收入为1 280万元,同比增长 10%;粮食总产量为2 250吨,同比增长8%。
2007年,良种场挖排水沟4 000多米,铺田间道约3 000米,秋整地 333余公顷。对一、二分场街道、巷道进行了清理、铺修;投资3.8万元,对集体房屋进行了改造。经济总收入为576万元,同比增长为12%;粮食总产量为1 600吨,同比增长8%。
【新农村建设】 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委员会。2007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县共投入建设资金10 936.4万元,其中上级投入3 021.3万元,县级投入2 583.7万元,村级投入2 331.4万元,农民自筹300万元,农民投工投劳 2.4万个标准工作日,出车工2.8万个。
一、加强了村容村貌治理。农村环境得到改善,共清理垃圾18 000立方米,粪便12 000立方米,柴草7 000处,路障8 000处,清挖边沟54万延长米,全县栽绿化树70公顷,11.7万株,香化面积5万平方米。
二、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末,全县已安装自来水91个村2 7497户,其中,当年新安装自来水14个村5497户。全县已安装有线电视 124个村37 679户,其中,当年新安装有线电视 12个村2 540户。完成了5个村10.4公里硬化公路铺装;有6个村铺装硬质边沟19 600延长米,全县硬质边沟总长达30 900延长米;有53个村铺装了村内巷道砂石路264.5公里;有3个村新建了体育健身广场;有10个村新购了健身路径10套;有 3个村进行了综合活动室维修。全县已建“六位一体”办公室21所,其中新建办公室15所。
三、省级试点村10项工作目标已100%完成。2007年,全县 1个省级试点镇、11个省级试点村,全部完成了省提出的通乡通村公路硬化、镇村主街硬化、引用自来水、农村中小学 D级危房改造、乡镇卫生院达标建设、村卫生所建设、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广播电视和通讯网络建设、商业网点建设、四旁绿化建设等10项工作目标。
四、民进省委帮扶劝农村新农村建设。11月21日,民进省委副主委、省人大常委康凤英带领民进省委委员、民营企业家到宝清县为新农村建设捐赠帮扶款。在帮扶捐赠仪式上,民进省委常委、省政协委员、黑龙江大庄园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希宾代表集团公司向劝农村捐赠了帮建资金20万元用于村路建设。哈尔滨市政协委员、市民进常委、黑龙江明达企业集团董事长董俊明代表集团公司计划在2008年为劝农村建设一栋二层 350平米的村委会综合办公楼。民进省委委员、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张佩芳代表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计划在2008年为劝农村帮扶价值 5万元的林果农药。康凤英希望宝清县利用好这次民营企业家深入农村实施帮扶工作的有利契机,充分调动农民建设自己家园的信心和决心,真正把新农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省长张左已(右一)到宝清县检查新农
【党的建设】 一是认真工作,真抓实干。以加强作风建设为主题坚持经常性的班子民主生活会,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七次会议上的讲话,要求每一位党政班子成员和基层党政领导每人撰写思想政治建设理论文章至少一篇。使全系统3个党支总支、25个党支部、389名党员普遍受到了教育。二是扎实工作,不走过场。先后组织培训、检查、指导10余次,同时组织党员参观烈士陵园、观看警示教育片、访问贫困户、捐款捐物等活动。三是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共建立了四项制度,即:周一工作例会制度、每周考勤通报制度、督查制度、联络员制度。四是加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农业党委下发了《党建工作考核方案》、《农业党委党建工作要求》、《农业系统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全力服务“三农”,坚持党建工作服务带动中心工作。党政工作实行双向考核,使党建与行政工作紧密结合。坚持开展活动树立新风,开展了“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扶灾救灾”、“党员送温暖”活动,党员干部集资2次,捐款3 000多元,衣物 1 000多件,通过这些活动,拉近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距离。
【农业信息网建设】 县农业信息中心于2001年组建,经过 6年的工作,现已实现了省、市、县、乡联网,全县建立了 200多人的农业信息员队伍。2006年信息中心利用省网中心平台,建立了 10个乡镇农业信息网站,9个涉农单位的农业信息网站。在网页上开辟了新农村建设、农业科技、市场行情等40多个专栏。
在县信息中心的支持下,农民购销信息协会、农民信息协会、村极信息服务等多形式多渠道利用网络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组织应运而生。2007年初,县经管站吸收了 145名村助理会计为信息员,组建了宝清县农经信息服务协会,形成了以农经部门和北方农网为依托的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体系,目前已发展会员100名。
全县多数村实现了联网,并通过网络传播的农业信息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夹信子村是县内毛葱生产大村,灯塔村依靠网络不仅实现了农民不用出村便可上大学的梦想。村民还利用信息网络查阅下载农业技术,市场供求信息1215条,培训农民 485人,使许多农民都成了种田的明白人。
农民购销信息协会是一个农民自发组织成立的以培训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为使命,以培训农民电脑网络和期货农业知识,提供市场信息和农业技术培训,组织农民购买生产、生活资料,组织农民销售农副产品为服务范围的民营组织。协会自成立以来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截止2007年末,他们已在全县建立了100个乡村服务站,70%实现了电脑联网,吸纳协会会员3 124人,团体会员24家。帮助会员购买金额 370.7万元,直接和间接给农民补帖超过18.5万元。为农民提供信息帮助是协会的一个重要服务项目,红新村村民刘坤通过协会网络发布的预测信息而多收入了 2万多元钱。购销互助也是协会服务农民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购销互助,就是指帮助会员在网络上发布销售信息,协会通过和厂家或大销售商大宗订货,再将种子、化肥、农药及农机、家电等生产、生活用品按市场同等价位销售给农民会员后,而将其中的利润按一定的百分比返还给会员。巨宝村村民李全利拿到了返款近 3百元。协会还提供技术培训等一系列服务。巨宝村村民周广明在种植甜葫芦项目上就得到协会很多帮助。农民购销信息协会在全县 145个村全部建立了信息服务站。宝清县农业信息工作虽然有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农民拥有电脑的人口比例相对较低、农民对信息的重视普遍不够、电脑的使用质量不高等因素仍制约和影响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有关部门大力扶持和引导。
【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仍有些村屯水利工程不配套,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正常进行。
二、产业化发展缓慢。目前,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受资金、原料和市场等方面制约,多数企业规模不大,生产的产品多为初级加工产品,档次不高,缺少知名品牌;龙头企业与基地,基地与农户间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农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加工转化和增值率较低,资源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三、化解债务困难较大,村集体采取了以资抵债、降息减债、节支减债,清查土地等减债措施化解债务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目前这些措施无法继续使用。
四、新农村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一)农民增收渠道狭窄,主要靠种植业,没有真正建立起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二)缺乏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全县没有债务的村只有十几个,薄弱的村级经济根本没有能力对新农村建设进行投入,县级财政也十分紧张,筹措新农村建设资金十分困难。
各乡镇人均纯收入
表经济—14 单位:元
2007年宝清县基本情况统计表一
表经济—15 单位:元
2007年宝清县基本情况统计表二
表经济—16 单位:个、户、人、万元
供 稿 李光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