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山子乡尖山子乡 【领导人】
党委书记:任建民
副 书 记:刘方国
王绪清政府乡长:刘方国
副 乡 长:林凤友
刘志义
纪检书记:王绪清(兼任)
【概况】 2007年,尖山子乡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农村改革为动力,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年初预定目标。粮食总产量49 942吨,农村经济总收入10 49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8 468万元,牧业收入1 45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 607元,比上年增长9.35%。
【农村改革】 认真落实“一免两补”政策,全乡共落实粮食直补资金 838万元,良种补贴资金11万元,拉动农民人均增收 498元。开展了农民负担专项治理,使农民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强化了耕地保护,开展了农村土地规范化管理。劳动力转移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全乡共举办培训15次,输出劳动力6 300余人次,累计增收210万元。加强了对农民专业组织工作指导,新成立1个高油大豆协会、1个绒山羊协会。
【农业生产】 2007年,全乡乡内耕地17876公顷,外包耕地 15 200公顷。乡内耕地播种大豆15 923公顷,小麦12公顷,水稻440公顷,玉米1 464公顷。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强了科技园区建设。全乡主要科技示范区有西瓜香瓜高产栽培示范区、大豆行间覆膜高产栽培示范区、甜菜行间覆膜高产栽培示范区、高油大豆示范区、白瓜行间覆膜高产栽培示范区。为提高农民种植技术,举办了病虫防治、施肥、除草和深松浅翻等农技培训。实施了大豆“垄三”栽培、大豆小垄密植、玉米通透栽培等新技术;全乡田间机械化作业率 100%,化学除草面积96%以上,大豆“垄三”栽培100%,小拱棚甜瓜、地膜西瓜技术全面应用,深松浅翻工作年年代表全县通过省市验收。坚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水利工程完成土方量26万立方米,挖掘清淤排水沟渠30条5万延长米,维修桥涵等构造物40多座,新增除涝面积1 000公顷;农机力量得到加强,全乡共有大中型农机1710台,小型农机1 000台,农具35 00套,农机化作业率达 95%以上。坚持健全完善农业服务体系,为农业和农民提供各种服务。上述措施的实施,使全乡农业各项指标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畜牧养殖】 2007年,尖山子乡已初步形成了以黄牛繁殖、育肥为主,以绒山羊、小尾寒山羊、绵羊、生猪、蛋鸡全面发展的新局面。当年建成万只蛋鸡养殖场 1个,千只笨鸡养殖场2个,畜牧小区8个。截止年底,全乡大牲畜存栏 10 510头(其中奶牛存栏 621头。生猪存栏3 8925头)、山绵羊存栏32475只,家禽存栏15.3万只,兔3 500只。实现畜牧产值 14 11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6.16%,比上年增长50.90%。
【植树造林】 2007年,尖山子乡以村屯绿化和两荒造林为主,以堤防造林为辅,大力植树造林。全年共造林31公顷,其中村屯绿化7公顷,“两荒”造林23公顷,堤防造林1公顷。超额完成了县下达的造林任务。
【教育卫生】 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巩固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活动,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使困难家庭学生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全乡有小学4所,在校学生670人,入学率98%,小学升初中率 100%。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提高乡镇卫生技术水平,切实解决看病难问题。全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口总数为15 778人,参保率达到98%以上。
【招商工作】 2007年,投资170万元新建粮食烘干塔2座,解决了全乡玉米、水稻等粮食烘干问题。三道林子建设生物肥厂1座,完成投资 400万元。五常县村民杜长江7月份在东方村投资70多万元兴建了“欣雨制鞋厂”,每天生产皮鞋100多双,每月利润可达3万元左右。
【新农村建设】 尖山子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采取国家补贴一部分、村集体出一部分、农民筹资一部分的办法,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工程,并取得重大成果。
自来水工程。乡政府为东青村争取国家政策扶持资金10万元,村集体出资25万元,安装了自来水。县水务局免费打了自来水井并免费投入水泵等配套设备。工程于6月25日开工,7月10日完工,使全村 236户农民都吃上了自来水,解决了历史以来由于水质原因造成的痴、呆、傻人员比例大的问题。尖东村集体投资73万元,工程于8月20日动工,10月20日完工,全村523户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东风村集体投资46万元,为原先没吃上自来水的 400户安装了自来水,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了100%。截止年末,全乡共有9个村 12 000多人吃上自来水,占全乡总人口73.5%。
环境治理工程。县水务局为东红村修道路桥涵9座,共投资3万元。村集体出资 4.5万元为每户门前铺设了3米涵管。争取上级免费提供树苗,每户门前栽绿化树2棵,完成了村屯四旁绿化院。村集体投资1.5万元,农户出义务工1 650个,对路障、柴草垛进行彻底清除,共清运垃圾3 000多立方米,清路障160余处,全村达到了路面平整、边沟整齐、村容整洁。村干部鼓励农户在自家门前种花,美化环境,并大力争取上级支持,对村办公室进行维修,将原草房盖换成彩钢瓦。
县物价局为包扶的东风村、索东村出资 1.5万元,送去涵管40节;县城建处为二道林子村东旭屯送去的涵管,价值1.5万元;县煤炭局为乡中心小学购置了7 000多元办公用品。
【信访工作】 尖山子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切实做到了“四个到位”。一是领导重视到位。乡领导班子每周五定期研究信访工作,包片领导经常地向主要领导汇报信访工作,每周一乡党委书记都到县信访办接访,乡长在乡信访办接访;通过领导接待日、领导下访、领导包案等多种形式保持与群众的经常性联系。二是队伍建设到位。全乡14个行政村划分成三大片,每片由一名副科级领导负责,并调配了14位作风正、懂法律、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的干部为信访包村包案人员,村设专职调访员21个,信访工作信息员14个,形成了信访工作网络。三是制度落实到位。结合实际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尖山子乡信访调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尖山子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办法》等一系列信访工作规章制度;坚决执行“责任追究制”,加大考核力度。四是后勤保障到位。为了切实提高信访工作效率和质量,调动信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优先落实办案经费和下访用车,更新了信访办公设施。
【党的建设】 2007年,尖山子乡政府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尖山子乡被评为市级文明乡镇。索东村、东明村、头道林子村先后荣获市级“五好”村党支部;东方村、索东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标兵。全乡共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 521户,好婆媳42人,好邻居70人。县电影院免费为东红、东方、东青、尖东、东风、东明、头道林子、二道林子等村放映电影 8场次;东明村凤舞剧团代表尖山子乡参加了全县“咱村也有文艺人”活动演出;三道林子村秧歌队和尖东村秧歌对代表尖山子乡参加了全县元宵节秧歌汇演,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全乡形成了良好社会新风尚,无法轮功练习者,人民安居乐业,生产生活水平稳中有升。
2007年尖山子乡基本情况统计表一
表社区乡镇—18 单位:户、人、公顷、吨、万元、元/人
2007年尖山子乡基本情况统计表二
表社区乡镇—19 单位:个、户、人、万元
供 稿 王世新 厉景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