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二农场
驻县场矿
八五二农场
八五二农场
【领导人】
党委书记:崔永和
场 长:陈德恩
【组织结构】 八五二农场为三级建制。下辖8个农业管理区、74个作业站、6个分公司、1个机械厂、2个林场、1个畜牧站、1所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9所小学,场部设有管委会。另有14个驻场机构。2002年 6月成立了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五二分公司,分公司设6部、1办、5站。即分公司办公室;6部即财务部、审计部、企业发展部、人力资源部、生产技术部、市场部; 5站即物资经营服务站、水稻技术服务站、粮贸经销服务站、农业气象服务站、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站。分公司下辖8个农业管理区和74个作业站。
2007年12月,红兴隆热电厂行政归属八五二农场,成立和平社区,共计11个社区。南横林子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设 4个居委会、4个直辖小区(即南林直辖小区,铁厂直辖小区、物资直辖小区、转运站直辖小区)。
【人口】 2007年,境内有18 709户,人口总数40 699人,出生人口140人,死亡22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2%。在校生:小学生为1 762人,初中生为1 777 ,高中生为 880人,流动人口为2135人。
【经济状况】 2007年,全场实现生产总值14.99亿元,人均收入12 017元,实现双层经营利润4.3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1.3%、12.3%和22.9%。
【农业】 全年,全场实现粮豆总产47.3万吨,平均亩产501公斤,平均亩利润323元,家庭农场人均收入14 5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9%、、15.3%和18.8%。
【农机】 全年八五二农场、分公司共更新各类农机具19 978台(套),其中世界最先进的凯斯拖拉机12台,200~280马力收割机15台。更新总动力8.8万千瓦时,总投资1.42亿元。
【水利】 2007年八五二农场、分公司抓住“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建设的机遇,投入资金465万元,完成土方31.3万方,台班172个,建筑物53座,维修水库4座,改善人畜饮水环境2处。新增小麦0.14万公顷,新增水田0.07万公顷,改善水田0.27万公顷。解决了5 000名居民的饮水安全。
在第四管理区科研站水稻试验区进行水稻节水控制灌溉试验。2007年,水稻节水试验实现了亩节水75立方米,节水率22.2%;亩增产70.9公斤,增产率13%的好成绩。
【畜牧渔业】 年末,全场肉牛存栏0.97万头,其中母牛存栏 0.6万头,上交北大荒牛业育肥牛9 000头;生猪存栏4.1万头,出栏12万头;生产商品鱼1 123.7吨,自然鱼苗1 600万尾,秋片鱼种73 000千克;大鹅5 400羽,鸭7 310羽,貂、狐6 000余只。稻田养鱼 17.8公顷,产河蟹2.3吨。开展池塘、水库生态综合养殖面积733.33公顷,推广生物越冬面积 2 666.67公顷。检验渔业船舶54条,普查辖区水域面积3 333.33公顷,对 112户养殖场户进行水产技术指导,建立养殖规划区12个。
【林业】 2007年,全场完成采伐作业面积110.9公顷,出材1 900立方米。造林补植47万株,退耕还林补植20万株,重点防护林补植2.3万株;营区高标准绿化建设 24个,栽植各种乔灌木26万株,全民义务植树18余万株。育苗6.67公顷,产苗 150万株,完成了分局下达的造林绿化指标。全面落实森林管护责任制,管护经营面积达1.91万公顷。发展家庭林场 439个,种植林下参20公顷,种植棚参20公顷,刺嫩芽66.67公顷,刺五加和五味子 333.33公顷,林下蕨菜13.33公顷;生产食用菌300万袋,生产黑木耳菌椴30万段;生产刺五加茶 4吨;饲养狍子、野猪等野生动物500多头,山鸡、野鸭、林蛙等2万多只。全场共计打烧防火线 175公里,点烧113.33公顷,分别完成分局下达任务指标的117%和228%;营造生物防火林带13.7公里,完成分局下达任务指标的109%;全年发生林政案件49起,结案47起,结案率99%。
【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 2007年省财政厅下达的粮食直补面积为 16.49万公顷,财政补贴资金到位总额3 547万元,平均每公顷补贴546.53元,其中粮食直补资金1 485万元,粮食综合直补资金1 647万元,水稻良种补贴 225万元,高油豆补贴190万元。当年实际发放粮食补贴面积为6.88万公顷,发放人数5 102人,发放资金3547万元(财政拨款 3 547万元,分公司补贴摊薄不超过6%),其中粮食直补亩均14.4元,粮食综合直补亩均15.98元,水稻良种补贴亩均15元。分公司种植户亩均受益34.24元,劳均受益1 871元。在实施惠农政策过程中,八五二农场、分公司按照上级的要求,经过公示、发放《直补通知书》等程序,将各项惠农粮食直补资金于6月25日前全部发放到种植户手中。
【粮贸】 2007年,八五二农场、分公司收购利费大豆7225吨,全部达到出口标准。年销售库存大豆14 992吨。
【科技】 2007年,全场在重点完善和实施好“十大“栽培模式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了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秋整地、秋起垄、秋施肥(药)、航化作业、测土配方施肥、水稻叶龄诊断等十二项先进实用技术,尤其是秋起大垄(即:将过去 65厘米的垄距改为130厘米的大垄)和农作物行间覆膜技术的大面积应用,为抗春涝、防夏旱夺高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以八五二农业科研站为建设重点,建成农业部(大豆)标准化示范核心区133.34公顷,辐射区1.34万公顷,创建农垦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140 093.34公顷,示范区2.34万公顷,辐射区6.87万公顷。
【新农村建设】 一、通乡公路建设。2007年新建通乡公路两条,第一管理区至第二管理区12.70公里,三、四路口至第七管理区14.00公里,总投资2 200万元。
二、小城镇建设。(一)2007年,全场新建居民楼4.4万平方米,其中场部地区3.4万平方米,第三管理区0.5万平方米,第七管理区0.5万平方米。总投资 4 000万元。(二)农场场部地区新建水泥路2.74公里,路灯设置76盏,铺设浆砌石路沟及混凝土U槽5.48公里,总投资328万元;第一管理区区部新建水泥路1.2公里,路灯50盏,路沟2.4公里,总投资 165万元;第二管理区区部新建水泥路1.1公里,路灯44盏,路沟2.2公里,总投资 155万元;第七管理区区部新修水泥路0.8公里,设置路灯36盏,路沟1.6公里,投资70万元。(三)农场新建医院住院部 3 000平方米,投资300万元。(四)新建场部地区供热站一座,1 100平方米,投资1500万元。(五)第五管理区修建休闲广场10 800平方米,投资56万元。(六)第三、第四管理区安全饮用水改造工程2处,投资77万元,使4 000余人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七)试点管理区拆除泥草房 1 660平方米。
【工业】 2007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6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 1.88亿元,实现利润2 700万元,实现粮食深加工18万吨,分别比2006年增长了 9.1%、9.0%、8.9%。实现招商引资8 000万元,比2006年增长了310%。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007年, 全场综治工作紧紧围绕发展与稳定这个中心, 以创建“平安农场”为重点,全力维护了社会治安持续的稳定,人民群众对农场社会治安持续满意率达到98.5%。
一、刑事案件。全年发生刑事案件38起,比上年同期42起下降9.5%。破案30起,综合破案率79%,与2006年同期相比上升19.9%。共抓获犯罪嫌疑人 14人(其中投案1人)。二、治安案件。全年共受理各类治安案件76起,与上年同期79起相比下降3.8%。查结治安案件49起,案件查结率64.4%,与上年持平;处罚各类违反治安管理人员25人,比上年同期44人下降43.1%。
三、交通事故。场道事故3起(一般事故1起,重大事故2起)比上年同期6起下降 50%,直接经济损失8 000元。
【文教卫生】 2007年,实现了集中办学,结束了各管理区办学的历史。完成了教师队伍的组建,教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卫生医疗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农场职工医院住院部3 071平方米,设备投资达220余万元,农场职工医院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服务态度明显改观。门诊住院达2.1万人次,出院病人3 040人次,床位使用率达90%,年创收1 223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40%、31%、38.7%、45.2%。
【精神文明建设】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弘扬北大荒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精神文明建设千分考核制度;开展了以“素质工程、凝聚工程”等六大工程的文明单位达标竞赛活动。加大了宣传队伍的建设,强化了宣传报导,外宣上稿达 1 100篇,较上年增长35%。为展示八五二人的风采,编纂出版了5本反映农场精神面貌、勤劳智慧、无私奉献的书籍。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供 稿 王宝林 张秀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