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八五三农场

八五三农场

八五三农场



  【领导人】
  一、八五三农场
  党委书记:张福玉
  党委副书记:何环祥
  党委副书记:王建军
  场  长:张福玉
  工会主席:陆军
  副场长:王龙
  二、八五三分公司
  总 经 理:何环祥
  副总经理:刘彦坤
       佘国远
       梁桂林
       刘建龙
  三、社区管理委员会
  主  任:张福玉
  【概况】 八五三农场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东部,完达山北麓的挠力河平原。全场土地总面积118 17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53 826公顷,林地23 959公顷,水域 20 532公顷。总人口33 185人。家庭总户数14 197户,现有职工9 654人。年内出生人口138人,死亡 15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
  八五三农场是集贸农工、科研教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跨地区、跨所有制、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雁窝岛”品牌精致米、白酒、乳品、陈醋等九大系列 100多个品种的农副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大豆、大米、白酒、红小豆、白瓜籽等 9个农副产品已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质量认证。雁窝岛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八五三农场国家级生态示范场的建立,为其经济大发展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发展空间,使其成为了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年粮食生产能力36万吨,商品率达90%。国民生产总值9.08亿元,人均收入10 180元,同比增长27%。
  【种植业】 全场农作物总播面积5.38万公顷。其中:水稻2.80万公顷,大豆1.20万公顷,玉米0.90万公顷,其它作物0.48万公顷。总产36.64万吨,平均亩产475.7公斤,经济作物亩均效益 260元以上。实现了粮豆总产、单产、品质、总产值、利润“五超历史”的好成绩。农业生产提前三年实现 “十一五”的规划目标。
  全场规模型家庭农场已达3684个,规模型家庭农场经营面积4.93万公顷。2007年共发放粮食直补1 027万元,综合补贴1 138万元,种子补贴618万元。员工基本田面积 0.44万公顷,规模田4.67万公顷。全年投资4560.3万元进行了农业综合开发、农机装备更新、优质粮产业工程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扩大了高产、高效的粮食作物水稻和玉米面积,优质品种种植面积100%,优质品种覆盖率100%的目标。全年实现种植业增加值4.5亿元,纯收益2.2亿元。
  【农机】 全年共投入农机更新资金2 190.18万元,购置农业机械689台套,装备了2个现代化农机试验区,完成了12个作业站的“三库一场”建设;建成了面积达 0.23万公顷6个现代化农机试验区。农机标准化作业培训达 1 797人次。全年实现旱田、水田作业机械化率 98%和90.5%,同比分别提高1%和5.5%,水旱田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3.5%,同比提高1.5%。全年实现农机节本增效1 235.12万元。农机跨区作业1.33万公顷,同比增加了 0.8万公顷。建立了“三库一场”基金80.1万元。农场农机管理被总局评为标兵单位。
  【科技】 2007年,全场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8个,科技示范带 6条,示范面积达到0.2万公顷,培育科技示范户700个,辐射面积达1.33万公顷。重点推广了 0.71万公顷的玉米原垄卡种大豆技术、0.23万公顷的应用白角瓜籽覆膜技术、2.6万公顷的气吸精点播种、1.2万公顷的稻壳育秧等37项农业新技术以及12项农机标准化技术。其中:白角瓜籽覆膜技术实现亩产90多公斤,亩均效益350多元。重点实施了种子质量、农产品加工、农机作业、管理服务等9项农业标准化管理,建立了农业、植保、种子 3条农业科技服务热线,全年共举办各类农业科学技术培训班61次,培训人员 4 000多人次。当年还承担了黑龙江省“玉米综合高产配套技术推广”、农垦总局重大科技推广项目“SOD模拟物 (SODM)、利果美及调节剂在主要作物上的示范与推广”项目6项,
  【林业】 全场现有自然林21915公顷,人工林3 000多公顷,木材蓄积量 230万立方米。完成造林面积130.40公顷,栽植绿化树3.3万株,种植草坪2万平方米,种植绿篱50万株。规模家庭林场280户,生产食用菌50万袋,实现林业经济产值1 035万元,职工人均收入 8 200元,同比增长10%。
  【畜牧】 全场畜牧业快速增长,实现畜牧业增加值1.06亿元,同比增长 20.4%。年末奶牛存栏2 512头,肉牛存栏16 491头,出栏6 369头;生猪存栏6 5104头,出栏 104 317头;畜禽存栏44万只,出栏180.9万只;肉类总产量14 100吨,禽蛋产量1 335吨,鲜奶 6 188吨,肉、蛋、奶同比增长分别为7%、5.8%、8.8%。当年投资259.2万元,新建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1个,改建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7个。有5520头能繁母猪加入保险,共发放补贴 27.6万元。家庭牧场发展到720户,其中肉牛养殖30头以上的规模家庭牧场132个。
  【水利】 全年完成水利投资2 273.2万元,其中:完成大水投资800万元;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资100万元;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投资652.6万元;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工程投资534.3万元、农业消水费工程投资79.9万元;人畜饮水安全工程投资50万元。其资金来源有中央水利基金30万元、分公司自筹水利投资26.4万元。完成工程土方 101.6万立方米,沟渠、田间路及育秧带89.8公里;输变电线路45公里;泵站1座,桥、涵、闸162座,水费维修15项,小清河护岸工程135米。工程合格率达100%。全年防汛抗旱工作通过了上级业务部门的验收。
  【农业综合开发】 全年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总投资882万元。改造中低产田 0.11万公顷,改良土壤0.02万公顷;修复机电井40眼;建设高压线路32公里、低压线路13公路、购置变压器40台;挖排灌渠89.8万公里,修建桥涵、闸36座;建设水泥晒场 5 000平方米,购置农业机械11台,新建大棚100栋。项目完成后,改善灌溉面积1万?,增产粮食 2 601吨,新增产值533.2万元,新增利税316.7万元,农户新增收入总额194.7万元。
  【农业风险互助】 全年种植业参保面积4 908.13万公顷,总保费6 654 298.93元,其中:职工缴款4 325 294.31元,分公司补贴998 144.84元。当年农业主要遭受了春涝、雹灾、旱灾等灾害,受灾面积32 793.53万公顷,成灾面积为 23 187.67万公顷,理赔金额342万元。全年增雨防雹作业6次,发射增雨防雹炮弹1287发,增雨保护目标区16.12万公顷,降雨68.8毫米,增雨量3 697.1万吨,增效1 478.8万元;防雹保护区13.47万公顷,减损1 640万元,减灾总额达3 118.8万元
  【经营管理】 农场加强了会计核算、资金控制、费用管理等工作,坚持预算管理、货币资金集中管理等制度,货币资金集中管理达到100%,仅统筹安排货币资金,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就为农场节约资金上百万元。清理回收欠款815万元,完成计划的 244.2%,当年应收款回收率达到100%,农场被分局评为清欠工作先进单位。全年完成审计32项目,审计金额16 837.4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8万,提出审计建议38条。签订土地承包合同3 684份。农场加强项目管理,落实招投标制度,全年累计完成招投标金额6 023.71万元,节约资金 611.99万元,节支率9.22%;累计完成比质比价采购金额1432.1万元,节约资金68万元,节支率6.9%。农场严格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和监理制度,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 80%以上。全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9.7亿元,增长15%;企业利润5895万元;人均纯收入9877元,同比增长 26%,高于垦区平均增长水平。社会保险、就业和再就业等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拓面工作成效显著,接续和新参保人数600人,接续补缴医疗保险 1 300人。采取多种形式吸纳和安置就业650人,利用就业和再就业政策为1 500名灵活就业人员申请社保补助资金141余万元。
  【经贸】 2007年4月11日至4月15日参加了农垦总局在上海举行的北大荒绿色特色展销会。展出了雁窝岛系列大米、黑木耳、红小豆、白角瓜籽等10多个品种。展会上八五三农场清河米业有限公司与上海清清粮油有限公司签订了2万吨的雁窝岛精制米的销售合同,签约额5 400万元。全年共销售粮食341 857吨,其中大豆 28 600吨,水稻241 808吨,玉米 65 325吨,杂豆6 124吨。 粮食销售的主要渠道是清河粮库、北大荒米业、北京、大连等地。外经贸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绩。完成进出口总额814.32万美元,引进资金 3 220万元,向境外输出劳动力56人次。
  【非公有经济】 全场民营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当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67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利润总额2 300万元,同比增长 20.4%。清河油脂饲料有限责任公司、雁窝岛乳业公司、水泥厂、植保机械厂、林源食品速冻有限责任公司在综合开发、技术创新、企业联营等方面贡献突出。全年个体私营业户达到5 300余户,从业人数达1.7万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9亿元,同比增长14.6%。
  【教育卫生】 全场有中小学5所,其中初中1所,小学4所,幼儿园 15所。当年中小学在校生3 241人,教职工420人。全年实现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94.5%。投入资金480万元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稳步发展,“双高普九”扎实推进。全年在各类竞赛中,有99名学生获国家、省、总局级奖,有60名教师获得国家级论文奖,58名教师获得省级优秀论文奖。农场投入20多万元,改善了成人教育的办学条件。成职教育取得成效,承办了首届为期 1年的股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共培训学员21人;职业高中共招新生931人,职工中专共招新生383人。
  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健全。现有1所二级乙等职工医院,8所分场卫生院,60所甲级卫生所。甲级卫生所达标率为100%。加大了对职工群众疾病防控的投入,投资15万元,为疾控中心购置红外线扫描仪等设备,为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 60个队级卫生所配置了冷藏箱;建立了计划免疫冷链系统,保证了疫苗质量。为56名肺结核患者提供免费治疗。已婚育龄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普查率达98%。卫生系统在行风评定中,职工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投资2 628.7万元新建通村公路及场区水泥路27公里;完善了 3.2公里路灯、边沟、花池等配套工程;投资320万元完成了小清河带状公园的二期工程和10余万平方米的护坡工程;融资120万元,建设彩色植物园8.67公顷;投资近百万元实施“三绿”工程,地区绿化达标率100%,基层作业站绿化达标率56%;投资7411.51万元新建居民生活住宅楼房 3.31万平方米,180户居民喜迁新居;投资104.6万元,维修改造自来水22处;投资46万元新建、改建标准公厕18座;投资 74.5万元,对13个作业站办公场所进行了维修翻新,改善了办公条件。户用沼气工程已经立项批复,通讯、电力、广播电视设施进一步加强。
  【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 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为核心,全面推进了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完善了任用干部票决制度和干部交流制度,对18名新提拔的副科级以上干部进行了票决,对14名副科级以上干部进行了交流。42个基层党支部进行了“两推一选”换届选举工作。“五个好”党支部和标准化党支部创建率分别达到78%和66%,党员占各先进典型总数的 30%以上。基层党委党政班子一类达标率均为100%。全面贯彻落实《实施纲要》,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的制度建设和源头治理,重点治理了粮食销售和农资采购中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使招投标工作向农资领域延伸。促进了党风和政风建设,职工群众对农场党风廉政建设满意率达98.6%,场务公开满意率达95%以上。各类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发案率分别比上年下降42%和41%。农场被分局评为信访、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广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取得实效,全场共建成省级文明村 1个,总局文明单位标兵9个,分局级文明单位22个,农场文明单位(标兵)69个,全场有1.4万居民参加 “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全场星级文明户已达80%,其中十星级文明户已达总户数的26%。新创建7个千册图书阅览室。全场开展大型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10次。
                             供 稿 来淑梅 臧兆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