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岭农场
红旗岭农场
红旗岭农场
【领导人】
党委书记:张晶华
党委副书记:葛怀安
董佰军
场 长:葛怀安
副 场 长:崔建华
安柏悦
党委委员:刘清玉
陈一兵
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董佰军
【自然及经济发展概况】 红旗岭农场位于黑龙江东部的完达山下,横跨饶河、宝清两县,北南分别与富锦、虎林两市相邻;场部设在饶河县境内,隶属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分局。现有人口1.5万人,职工3 600名,控地面积4.23万公顷,其中耕地1.83万公顷、森林0.87万公顷、湿地0.40万公顷、宜牧草原0.33万公顷、水域0.08万公顷;是一个以经营农业、加工业、畜牧业为主的综合性大型国有农场。
农场境内有一湖四河,分别为五星湖和挠力河、七里沁河、越岭河、大牙克河,依饶水泥公路穿场而过,日新月异的山城园林美景已成为红旗岭农场发展旅游、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农场1.83万公顷耕地完全实现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1.47万公顷水田年生产绿色优质水稻12万吨;农场“五星湖”牌大米远销全国各地和出口俄罗斯;规模发展的林业经济项目主要包括:林下参、五味子、地栽木耳及黑蜂、林下鸡、猪等立体生态养殖;利用0.33万公顷宜牧草原已建设起5个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肉牛存栏达6246头。2007年,全场实现社会总产值5.8亿元、人均收入1.5万元。
【农业】 红旗岭农场1.83万公顷耕地平坦连片,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适宜粮食作物生长。经过多年的种植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实现了以水稻种植为主,经济作物及青贮饲料为辅的格局,农场建有完善的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体系;建有高标准科技示范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带、作物良种展示区;建有科技实验站两处,良种加工厂、粮食处理中心各一座。水稻统一种植空育131品种,平均亩产550公斤。红旗岭农场农业机械装备先进,拥有目前世界最为先进的美国约翰·迪尔大马力联合整地机车,粮食生产机械化程度高。现农业机械保有量3 637台套,农机总动力76 861千瓦,平均每万亩耕地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 858千瓦,已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2007年,农场农业生产出现了粮食产量、质量、效益三超历史的好局面。粮豆总产13.8万吨,农业产值2.1亿元。
【林业】 红旗岭农场位于国家黑蜂自然保护区内,境内森林面积0.88万公顷,其中天然林0.7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89%,林木蓄积量96万立方米,已成为农场职工的“绿色银行”和保障农业稳产高产的“绿色屏障”。依托森林而存在的珍贵动植物资源有:人参、党参、五味子、剌五加等 100余种名贵中草药;猴头、木耳、蘑菇、薇菜、蕨菜等真菌及植物类产品;鹿、狍、貂、麝鼠、山鸡等名贵动物;蜂产品年生产能力已达30万斤,地栽木耳及林下参种植项目年创效230万元;2007年,农场投入绿化资金60多万元,栽植各类苗木5万余株,花卉18万余株,其中场部3万余株。新增草坪16 500平方米,新增五味子面积66.67公顷。
【畜牧业】 全场年产农作物秸秆20万吨,有大量粮食和秸秆可转化成饲料。全场现有宜牧草原0.33万公顷,发展肉牛、生猪、禽类等畜牧经济有较大的空间。目前,农场建成高标准肉牛养殖小区5处,肉牛存栏6 246头;拥有高标准畜牧兽医站、饲料青贮站及完善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场内肉牛均已实现科学化、标准化饲养管理,初步形成肉牛养殖良种产业化。特色养殖是农场畜牧业的一大亮点,年内狐狸、貉等出栏62 406只,存栏 12 813只。产值达1 400万元。
【加工业】 依托1.33万公顷水稻种植基地及丰富的林业资源,全场以稻米、木材加工为主的民营加工业不断壮大、牵动能力不断增强,“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已经形成。农场已有的 17个木材、木器加工厂年加工量达12 050立方米。创产值2 100万元。依托优质水稻生产基地而建的8个稻米加工企业拥有先进大米生产线10条,年创产值1.8亿元,其中“五星湖”牌大米畅销全国各地、出口俄罗斯。“张记水上漂”、“皇冠”汤圆畅销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年创产值近百万元。全年内农场实现工业产值 2.05亿元,工业增加值5 690万元,利润450万元。
【小城镇建设】 红旗岭农场按照“科学规划、现代设计、多元投资、场民共建”的小城镇发展构想,本着“打开场门、放开经营、市场运行、借力发展”的城镇建设运行思路;大力度、超常规推进农场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农场现有城镇人口 4 253人,城镇住宅总面积为93 566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22平方米;给排水管线总长36公里,自来水普及率100%,电话普及率95%,有线电视普及率97%,集中供热率55%,绿化覆盖率30%。农场小城镇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以及固体废物处理、污水处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均超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二类地区标准。
“十一五”时期,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主要结合农场独特的地形地貌和独有的山、水资源;重点发展东部城区,在场区南部海拨最低处建一座集蓄水灌溉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明月湖”;在场区北部山峰最高处,修建一座集纪念、观光和防火瞭望为一体、象征农场经济腾飞、具有红旗岭特征的标志性建筑——“红塔”;同时,还要在场区西部规划出商业、教育、文化娱乐、工业和卫生五大园区;形成“南湖、北塔、东城、西园”的生态园林格局。最终,将农场场部建成一个依山而建、错落有序、别致优雅、风景独特;拥有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红瓦绿树、环境清馨的园林城镇。
【公路建设】 依饶公路八五三农场至红旗岭农场段,5月开工到 10月29日正式通车。路面为二级,宽7米,总里程42.99公里,支线1.567公里。总投资1.27亿元。
2007年,农场完成通村公路35.7公里。主要工程项目:依饶公路红旗岭路段主干公路部分路段;场部至第十作业站、第十六作业站路段;第一管理区水泥路,第一管理区至第二管理区路段,加宽东风岭至第二作业站通村公路;场部水泥路建设。场内 70%以上的作业站实现了路面硬化。
【教育】 在近半个世纪的开发建设进程中,红旗岭农场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于九十年代初即实现中、小学校集中办学,现已全面实现校舍楼房化;两所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 416名,教职工142人,专任教育学历达标100%。学校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环境幽雅,建有各类实验室、活动室、多媒体教育等现代化教学辅助设施。红旗岭农场先后被评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单位、教育工作先进场、“双高”普九单位,两所学校均为黑龙江省级示范校。
【卫生】 红旗岭农场现已建立健全了医疗卫生监督、服务和预防保健体系,形成了完整的医疗卫生网络。拥有职工医院1座,社区门诊2个,基层卫生所23个,卫生所覆盖率达100%,甲级卫生所达100%;农场职工医院医疗卫生用房面积5164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 457万元;现有单螺旋CT机、500毫安X光机、彩超及牙科综合治疗机等医疗设备30余台件,住院床位50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7人,医务人员中取得中级以上职称27人,大专以上学历18人。近几年,通过选送优秀医务人员赴省级以上单位深造学习及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使得农场医疗技术水平有显著提高,完全满足了农场职工医疗、预防及保健需求。
供 稿 焦新秋 李志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