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实施“六大工程”加快文化名县建设

实施“六大工程”加快文化名县建设

实施“六大工程”加快文化名县建设



             中共宝清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姚玉红
  宝清县建县90多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事业发展,按照“抓住重点,突显特点,打造亮点”的总体思路,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坚持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继承发扬和改革创新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扎实推进“六大工程”,加快文化名县建设,实现文化内涵快速提升,对外知名度显著提高,群众精神文化日益丰富,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
  实施文化设施建设“基础工程”
  文化基础设施是城市个性化品位的表现,也是文化事业发展的具体体现。宝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对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中,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高起点建设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品位高雅、风格鲜明的文化基础设施。投资1 570万元建设了建设面积9 100平方米,集文艺、广播、电视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场馆——广电文化大厦;兴建了文化健身场所——人民广场;投资 3 200万元建设的面积 9 113平方米,集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棋类等一体的综合体育馆—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正在建设中;幸福公园、宝石河公园已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重要场所。同时加强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以 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45个村级文化大院为主要阵地的文化活动场所。
  实施文化艺术“精品工程”
  大力推进文化内容创新,加强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几年来,宝清县始终把实施精品工程作为专业艺术剧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制订出台了《宝清县艺术精品工程实施方案》,龙江剧院宝清分院及各艺术协会围绕实施“精品工程”战略,着力打造艺术精品,全面推动了文艺创作和演出的繁荣。一是一批有影响的精品力作展示在省内外艺术舞台上。宝清县在参加我省组织的地方戏文艺调演及“白淑贤”龙江剧创作演出活动中,参赛的《婆婆也是妈》、《东西两院》、《租妻》、《争指标》等折子戏荣获大奖。今年 5月,两名青年演员获得全国推荐文艺新人黑龙江赛区戏曲类金奖。具有浓厚地方气息的《挠力河》杂志日趋成熟,社会影响力逐年加大,发行范围不断扩大。二是文艺创作在精品工程的推动下全面展开。几年来,龙江剧院宝清分院及各艺术协会共创作、排演了20多台新戏及一大批曲艺、舞蹈、歌曲、美术、雕塑、小说、书法、散文等作品。据统计,共获国家级奖项15个、省级奖项100余个、市级奖项30个。
  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工程”
  根据形式发展的要求,着眼于开创文化事业的新局面,按照积极稳妥、逐步推进的原则,积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对宝清县龙江剧院进行了体制改革,一是改革创新人事编制管理机制,下放人事选聘管理权,实行人事编制备案制;二是创新人事管理模式,实行全员聘用制;三是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实行人事动态管理。同时加大工资经费的物质投入力度。对剧院核定的45人编制进行全额拨款;纳入社会公益管理,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待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演出条件。积极鼓励市场化社会化运作,大力支持剧院实行市场化运作,开拓市场化演出,多渠道创收增收,近几年在北京等地演出50余场;鼓励剧院建立和实行全县演艺人才联系制度,积极把县内外具有一定演艺水平的人才联系起来、组织起来,调动社会演艺力量加盟演出,不断提高演艺效果和效益;积极与省内外演艺媒体进行联合,不断提高市场化演出的运作水平。
  实施文化旅游“品牌工程”
  宝清县是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县,国家级湿地——星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省级湿地——雁窝岛湿地自然保护区、炮台山东夷民族风情园、珍宝岛革命烈士陵园、龙湖风景区、梨花山庄、蛤蟆通水库风景区、红新水库风景区等景区各具特色。根据各景区不同特点,充分展示以文化为内容的特色景点,如天府公园的文化长廊,宝石河公园的大型浮雕,红新水库的民俗风情园等,吸收了众多游客,促进了旅游业发展。一是整合资源,开发项目。先后开展了珍宝岛烈士陵园和抗联密营遗址等红色旅游项目;龙湖森林公园和七星河湿地等绿色旅游项目;炮台山古城遗址和民富遗址等黄色旅游项目;青原镇月牙山休闲农庄农家乐旅游项目。二是加强宣传,扩大知名度。在宝清第四届农民科技节上,发放旅游宣传品3000余份;参加了在浙江省宁波市举办的2007中国旅游投资洽谈会,准备了翔实的文字、图像资料,展示了宝清县历史悠久、地域广大、资源富集、景色优美的形象。全年共接待游客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80万元,其中接待入境游客2.5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5.5万人次。
  实施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工程”
  深入推进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工作,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天府之声”系列文化活动为龙头,进一步活跃繁荣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农村文化、广场文化。一是重大节庆日庆祝活动精彩纷呈。每年举办新春文艺晚会、元宵节秧歌汇演、元宵节焰火晚会、庆七一、庆八一、庆十一等大型节日庆祝活动。二是群众性演出好戏连台。社区青年歌手大奖赛、青少年器乐表演赛、农民艺术节等赛事好戏连台。“金色田野”、为期一周的“消夏晚会”等演出深爱群众喜爱。三是搭借平台,扩大对外影响力。邀请省卫视在宝清举办“开心大擂台”、参加省卫视“咱村也有文艺人”节目,成功举办了“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手确认仪式”等活动,扩大了宝清对外的知名度。
  实施文化人才“培育工程”
  加大文化人才建设力度,培育了国家二级演员王国章、王洪凯、王淑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刘晓耽、戚躬圃、赵荷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名人。一是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人才培养体系。以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的,扎实推进现有文化艺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有计划地选拔一批文化人才,利用各种渠道深造教育。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发挥人才市场机制,以灵活方式与优惠政策,面向社会招聘,引进高精人才,从外县引进了文艺能人张泽峰,面向社会招聘了演出人员20名。从人事编制、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切实解决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促使优秀人才集聚。三是进一步完善文化人才政策。建立自主用人、自主择业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合理流动的招聘用人机制,鼓励优秀文化人才脱颖而出,在职称评聘、成果评奖、业绩考核等工作中,打破学历和资历界限,以创新能力和工作实绩为主要衡量标准,奖励优秀文化人才,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舆论环境、生活环境、政策环境,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开辟人才队伍“绿色通道”。
  经过几年的努力,宝清县在实施文化名县建设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宝清龙江剧院在参加历届的龙江剧大赛中,频频荣获大奖,宝清县被评为全国文物保护先进县,全省文化市场管理先进集体及全省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双鸭山日报》2008年9月 7日《宝清专刊》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