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地方志办公室

地方志办公室



  【领导人】
  主 任:于畔海
  副主任:刘英林
  【概 况】 2008年,县志办领导《宝清县志》编辑部和 《宝清年鉴》编辑部, 完成了《宝清县志》初稿(征求意见稿)自行印刷和省市县专家与领导评审、审核工作;完成《宝清年鉴》2006年卷资料整理、编纂审核、出版工作;收集编写《宝清年鉴》2007年卷资料;为省编写《辉煌历程》提供稿件;为《双鸭山年鉴》提供宝清县稿件。



        《宝清县志》(1986~2005年)初稿省市专家评议会议
  【修志工作】 2008年初,县志编辑部按照分工审核各基层单位提供的资料,对漏项、内容缺乏的稿件进行了调整、充实,继而投入到紧张地整理和编纂工作中。于 2月中旬县志第一稿完成。2月 16日,为提高志书的质量,县志编辑部和县志办共同对县志初稿的语法、数据、文体、事实等方面进行修改。 3月25日完成内部修改、审核工作,形成 《宝清县志》(1986~2005年)初稿的征求意见稿,共计30编254万字。4月10日由县志办自行印刷90本,节省经费1万多元。
  5月27日~28日省市志办在宝清召开了 《宝清县志》(1986~2005年)初稿省市专家评议会议。省志办市县指导处长娄福恩与副处长刘树主任于畔海街头宣传地方志工作波等 8名省市地方志专家和双鸭山市“四县四区”志办领导,对宝清县志初稿进行评议。指出志稿修改的重点是压缩文字总量,对部分篇目进行调整,统一全文的风格。
  5月29日,宝清县地方志编委会召开了 《宝清县志》(1986~2005年)初稿县领导专家审议会议。特邀部分离退休领导、专家共57人参加了会议,老领导和部门知名专业人士,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着重从县志初稿内容的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方面出发,凭借自己的回忆和工作记录发表了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对记述不够准确的一些事件进行了订正。县志编辑部根据省市县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了县志修改方案,并按方案组织实施。
  8月,根据省志办专家对 《宝清县志》(1986~2005年)初稿审阅时提出部分篇章存在时间断限不清、篇章设置失当、数据前后矛盾等问题,县志总编室讨论研究,重新调整篇、章、节、目。每位副主编在月底前交上一篇成稿,由总编再审。
  9~11月,总编在完善自己负责篇章任务的同时,详审每位副主任交审的稿件;各位副主编深入基层承编部门,继续挖掘收集素材,充实、完善其它各篇内容。



             主任于畔海街头宣传地方志工作
  【年鉴工作】 2008年1~10月, 年鉴编辑部工作人员采取自行修改、交叉订正和集体商讨等方式对《宝清年鉴》2006年初稿中的文字、数据等各项内容进行五次修改、校对,三次审核。其中第四次修改2 000多处,第五次修改5 200多处。全鉴共计22类,约65万字。10月中旬,县志办全体责任编辑在佳木斯市银手杖印刷厂,完成2006年鉴稿最后的唱校修改、工作。
  4月初,启动了《宝清年鉴》2007年卷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6月已收集、修改各部门和单位年鉴材料140份。
  【业务培训】 4月29~30日,县志办举办了两期基层编单位责任编辑业务培训班, 有80家单位 110人参加了培训。年鉴编辑部印发了详细的培训材料,由县年鉴编辑部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同志进行讲解,并回答了与会人员提出的有关年鉴材料的各类问题。通过培训,使各单位年鉴编辑人员进一步掌握了年鉴编写方法与要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稿件报送】 2008年,县志办为省政府编写《辉煌历程》提供了相关资料,展现宝清县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为《双鸭山年鉴》提供了2007年宝清县的年鉴稿。
  10月份,省志办编写反映黑龙江省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图片书籍,宝清县志办为其提供了宝清部分的珍贵资料图片,并为市志办提供了反映宝清特色的图片。
  为纪念宝清建县一百年的发展历程,县志办开展研究制定《宝清百年》方案。
  【存史资治】 县志办对两年来收集的资料分类存档,文字稿和电子稿已入库存档,为合理运用这些资料,充分发挥了地方志服务社会的功能。
                                 (供稿 刘爱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