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农业委员会

农业

农业委员会

农业委员会


  
  【领导成员】
  党委书记:段洪祥(12月离任)
  副书记:乔 伟
  主 任:商敏杰
  副主任:隋德胜
      朱 辉(3月到任)
      刘庆琥
      高延生
  纪检书记:栗在泽
  工会主席:谢庆利(3月离任)
       关增国(3月到任)
  【概 况】 宝清县农业委员会是直属县政府的正科级行政单位。内设综合股、生产股、行政办、劳转办、信访办、科教股、信息产业股、党办、老干部办、减负办、蚕业站、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农产品质检站13个职能机构;下设经管总站、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广校、种子公司、果树示范场、良种场6个事业单位。县农业委员会核定行政编制 30人,实有在岗职工51人,其中,在职干部 49人(其中退养2人)工勤人员2人。
  县农业委员会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设为载体,大力实施农业立县战略,实现了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粮食产量逐年递增、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县粮食总产达到70.1万吨,农业总产实现36.4亿元,同比增长20.9%和20%。畜牧业产值实现16.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4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 540元,与2007年相比增长15.4%。
  【农业生产】
  一、农作物种植。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9万公顷;大豆 7.5万公顷,小麦133.33公顷,玉米4.22万公顷,水稻1.78万公顷,烤烟 1 820公顷,甜菜2 666.67公顷,白瓜1.14万公顷,红小豆2 000公顷,蔬菜1 400公顷。其中粮食作物13.97万公顷,经济作物 1.89万公顷,饲料饲草366.67公顷。
  二、生产基地及园区建设。全县优质粮生产基地13.96万公顷,绿特经济生产基地 1.89万公顷,蔬菜生产基地1 333.33公顷。全县建立示范园区 30个,总面积9 200公顷,其中标准化示范园区10个,面积6 666.67公顷;科技共建示范园区10个,面积 200公顷;标志性工程示范园区10个,面积2 333.33公顷。水稻育秧大棚32万平方米。
  三、农业产业化进程。2008年,全县以粮、油、乳、烟、糖等多种主导产业为支柱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基本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 3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资产总额达10.8亿元,依托企业落实种植基地面积11.84万公顷。
  【农业技术】
  一、推广与应用。2008年,全县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中心,紧密结合标志性示范工程,农业标准化,合作共建,实施了科技兴农战略。大力推广应用了大豆大垄密植、小垄密植、垄三栽培、水稻钵体育秧栽培、玉米通透、甜菜纸筒育苗、白瓜垄覆膜、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无公害蔬菜高产栽培、毛葱高产栽培、水稻高产栽培、薯类高产栽培等技术。
  二、新项目示范。2008年是宝清县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的最后一年,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高产创建示范区侧重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全县高产创建实施测土配方施肥2.67万公顷,辐射带动面积6.67万公顷。当年全县共落实良种繁育面积6 133.33公顷,其中高油大豆4 000公顷,白瓜1 000公顷、红小豆666.67、水稻466.67公顷,全县良种覆盖率达100%。
  三、农业科技培训。2008年,全县共举办科技培训班532期,培训人数达6.9万人次。其中,实用技术培训6.7万人次,绿证培训728人,农村干部培训678人次。举办科普展览 11次,播放科教影片125场次,举办科技大集6期,下发科技书籍0.75万册,资料2.8万份。



               农民进行大豆小垄密植播种
  【农村经济管理】 2008年,按照黑农经[2007]9号文件 《关于加强全省经营管理队伍培训的通知》精神,县农经总站,确定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面提升经管人员素质的工作目标,把五项条例列为常规学习内容,把《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民合作社法》作为重点学习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培训经管队伍,强化了农村经济管理。全县 145个行政村共落实典型记帐5 000户,为年终填制农经报表提供了有关的基础数据。
  一、发挥职能,抓好审计。 2008年根据黑龙江省农经总站黑审责联发[2008]1号文件精神,对145个行政村、209个基本核算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审计中查处违纪违规的村级组织主要负责人132人,清退不合理开支13万元,查出违法违纪资金43万元。立案5起农村经济案件,现已结案。
  二、规范运作,化解土地纠纷。县农经总站坚持“三级调解、一级仲裁”的原则,认真落实国家土地政策,依法解决土地纠纷,做到农村土地纠纷能在村、屯处理的绝不出村,能在乡里处理的绝不出乡。重点案件定期研究、依法调处。在县乡村三级的努力下,全县农村机动地清理工作中受理的514起纠纷案件已经解决442起;由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会立案22起。
  三、强力化解债务、巩固集体经济。2008年在控制新增债务的同时,全县继续通过增收节支、盘活资产、发展集体经济等方法继续化解村级债务。当年共化解村级债务 958万元,占债务总额的6.5%,超额完成年定减债任务的1.5%。
  四、规范专业合作组织,搭建社会服务体系。2008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形成了玉米、水稻、大豆、白瓜、红小豆、烤烟、毛葱等产业链条。在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工作中,县经管站狠抓了规范和管理,并确定了40个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带动力较强的合作社作为规范化工作的试点单位,帮助它们完善了章程,健全了组织机构。
  五、推进农村保险,保障农民生产。2008年,共落实农业保险面积 6.67万公顷(其中大豆5.5万公顷、玉米9 066.67公顷、水稻5 599.44公顷),共有 3.6万户农民参加了保险,无后顾之忧。
  【种子化肥农药销售与管理】 2008年,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坚持依法管理,实现了农资市场规范化。
  一、加强法规宣传。组织开展了“全省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月”活动,利用标语、宣传车下乡送法,发放农业法律知识、维权知识宣传单4万余份,发放《如何识别假劣农资》、《如何购买农资产品》等宣传书册 2 000余本,重点宣传了《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举办了 “3·15”维权汇演,营造了打击假冒伪劣农资的氛围,增强了农资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二、开展专项治理。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通过严格管理、严格审验,使农资市场秩序井然,2008年,全县注册资本500万元种子生产经营企业1个,注册资本 100万元的种子生产、经营企业10家,种子委托经营单位30个,经营肥料、农药品种89个。
  三、严格执法,大力查处。农业综合执法人员对种子质量定期进行抽查,并依法查处违法生产、经营种子案件5起,没收违法大豆种子1 200公斤,罚款12 000元,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和农业生产安全。



                   科技之冬培训【农业科技人才培训】 县农广校是全县唯一一所农民教育培训学校。现有任教职工43人。共培训中专生3 360人,大专生936人,2008年年末,在校中专班 1个,46人;大专班 1个,53人。2008年组织了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农业经济管理、农村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专业老师深入村屯授课150场次;举办新型农民培训班,培训7 012人次。科技直通车深入 50个村屯,行程3 140多公里,为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劳动力转移】 2008年,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6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 3.2亿元。其中:县内转移27 902人,县外省内转移13 409人,省外转移23 398人,国外转移 293人。全县共培训农民工 31 349人(其中引导性培训27 962人,职业技能培训3 387人)。积极开辟新的劳务市场。首先开拓了大庆、牡丹江、哈尔滨等省内大中城市的劳务市场。其次,开拓国内发达地区杭州、青岛等大中城市的劳务市场,为劳务输出开辟了通道。



                劳动力转移远程培训班
  【农业自然灾害】 2008年,全县农业受灾面积3 140公顷,其中玉米 433.33公顷,大豆2 146.67公顷,水稻56公顷。成灾面积达到908.07公顷,其中玉米133公顷,大豆 737.07公顷,水稻38公顷。绝产面积达到1 639.27公顷,其中大豆1 452公顷,玉米46.13公顷,水稻145.33公顷。受灾后,县委、县政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上下一心,齐心抗灾,并通过农业损失副业补的形式,大力发展劳动力转移、运输业、养殖业、编织业等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植树造林。2008年,全县植树造林面积为1 008.60公顷,其中,退耕还林 471.8公顷,绿色通道279.33公顷,村屯四旁绿化157.50公顷。义务植树77万株,育苗41.73公顷,栽花2.8公顷,种草0.22公顷,植绿篱5 100米。迹地更新605.50公顷和重点公益林培育疏林补植113.33公顷。完成生态保护林面积41 223公顷,其中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护面积 6 335公顷,省级一般生态林管护面积34 888公顷,下拨管护资金216.5万元(其中:国家管护资金33.3万元,省级管护资金183.2万元)。由于荒山治理和退耕还林,使全县水土流失侵蚀沟严重地段得到了综合治理,全县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二、农田水利建设。全县新增水田面积1 333.33公顷,新增除涝面积2 133.12公顷,新增水保面积1 200公顷,治理侵蚀沟21条,新增灌溉机电井164眼,新增农村人饮安全井11眼,新建维修水利构造物 123座,完成水利土石方180万方,投资总额达到 2 356万元(其中省管项目1 400万元,县管项目956万元)。加强了防汛抢险物资储备和队伍建设。共储备麻袋2.6万条、编织袋15万只、桩木50立方米、铁丝25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组建了 8 240人的应急队伍,组织了30人的抢险队伍,汛期坚持24小时值班,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
  三、农业机械化生产。全县机械总动力达48.17百千瓦。全年完成春整地面积 9.33万公顷,其中标准化春整地面积8.33万公顷。投入联合收割机846台,完成机械化收割11.33万公顷。在秋整地工作中,共投入大型拖拉机1 540台套,完成整地 6.05万公顷。2008年成功地争取到了全省现代农业试点项目。省投入大型农业机械 1 000万元。在尖山子乡北岗村实行整村、整组、整块地推进,将农民集中到一起成立合作组织,连片耕种,极大的提高了农业机械作业率。
  【县属农场】 果树场。县果树场有果树品种80余种,面积5333公顷(其中山葡萄26.67公顷,创收80万元)。春季,由县农委、场部等部门20人组成分地领导小组,对全场1 500公顷土地进行了分配。全场参加分地人数980人,人均分配土地1.47公顷。
  良种场。继续进行了高油等良种繁育,其中繁育黑农44号533.33公顷,垦建23号 200公顷,垦丰16号66.67公顷,向社会提供种子近200万公斤,为改善良种繁育环境,大力兴修水利。连续两年耗资15万元,下设涵管,开沟修渠,铺修田间路,解决了抗旱、排涝等问题。
  【新农村建设】 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设立在县农业委员会。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使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全县已安装自来水112个村33 525户;安装有线电视118个村30 080户;有10个村新建了体育健身休闲广场,6个村铺装了硬质边沟10.4公里;112个村铺装村内巷道砂石路7.8公里,修建通乡公路 72.5公里、通村公路367.7公里;新建连锁超市65家。全县共清理垃圾3 500立方米,清柴草垛1 200处,清路障 1 500余处,清粪便5 600立方米,清边沟5万延长米,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党的建设】 以“先锋工程”为载体,以“六个好”为内容,以“三建三服务”、“两贴近、三带头”活动 (“贴近群众办实事,贴近实际解决问题”和“党员带头致富、党员带头帮困、党员带头服务”)为切入点,全面推进了各项工作。 一是研究制定了“先锋工程”的具体方案,推进“四项活动”,为先锋工程提供支撑,切实发挥两级班子的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农业系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政治保证。二是以典型引路。选树了畜牧党总支、农机监理站党支部、农经总站党支部、果树党支部、水产党支部、推广中心党支部为先进党支部;涌现出孙淑云、陈荣柱、王恩平等一大批有特色先进典型。
  在组织发展方面,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在生产、工作一线青年中发展了党员。8月份组织 16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县委党校培训班,新增入党积极分子18名,发展新党员12名。
              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统计表
  表农业—1                              单位:元


 
             2008年各乡镇粮食总产量统计表
  表农业—2                             单位: 吨



  
             2008年宝清县基本情况统计表一
  表农业—3                 单位:户、人、公顷、吨、万元、元/人



             2008年宝清县基本情况统计表二
  表农业—4                       单位:个、户、人、万元



                                 (供稿 刘士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