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局

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局

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局



  【领导人】
  局 长:孙 鹏
  副局长:王春山
  【概 况】 宝清县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局(以下简称科信局)是隶属县政府的正科级行政单位。行政编制8名,事业编制3名,工勤编制 1名。内设计划办、信息产业股、知识产权股、地震办公室、办公室5个职能股(办)。



              科信局组织农技人员下乡科技指导
  【科技下乡】 采取举办科技大集与发送科普资料、集中办班培训与个别咨询讲解、电视讲座与发送科普光盘相结合的办法,下乡宣传科技。聘请省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专家,抽调全县各类拔尖人才组成了65人的讲师团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截止 4月末,全县共举办科技大集10次,农民科技节1期,举办各类培训班245次,免费义诊12次。由县讲师团授课85次,共计培训27 500人次;举办电视讲座16次,分12个专题播放;免费发送技术资料 11万份;发送光盘620套;出动义诊专家92人次,免费发送药品价值8 500元;绿色证书初步培训5 200人,跨世纪青年培训1 200人,适用技术培训17 200人;转化科技成果42项。农民受益人群达6.2万人次,受到了群众欢迎。
  【科技工作】
  一、国家重点科技计划稳步推进。2008年,立项并实施了国家“十一五”计划的“大豆优质丰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攻关课题。在尖山子、万金山等乡镇落实核心试验区 33.33公顷,落实示范区666.67公顷,落实辐射区6 666.67公顷。进行了品种、肥料对比实验和先进栽培技术、生物技术、化控技术等试验示范。为群众提供了形象、科学、规范的大豆种植样板田,为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科技成果转化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成果显著。县科信局以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为技术依托单位,以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为拉动,在尖山子、万金山等乡镇建立了 3个科技成果转化试验示范基地。即大豆优质高效品种对比、筛选及技术组装配套试验示范基地;稻、鹅、鱼绿色食品关键技术立体开发科技示范基地;北方药材 GAP标准化种植试验示范基地。示范推广了东农42、黑农43、黑农35、黑农48等高蛋白品系和合丰47、黑农44、东农46、合丰48等高脂肪品系。成功推广了大豆小垄密、大垄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机械化改土技术,运用了中日合作项目国际领先技术“三段式心土混层犁”对白浆土改良,水稻绿色食品施肥除草技术、稻糠除草技术、特色养殖鲟鳇鱼技术示范等科技成果。同时,帮助企业和个人申报专利7项,知识产权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三、民营科技型企业大力发展。全县现有完达山北药公司等民营科技企业 8家,发展科技型非企业单位2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 5家。当年申报成功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成功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个;列入国家星火计划产品2个,火炬计划产品 1个;帮助组织企业开展资金、技术对接会3个;为企业提供实用科技信息50条,开展调研活动3次。全年共储备申报科技项目20余份,向上争取无偿项目资金 200万元,争取资金的数量在全省排名位于前列,在双鸭山市排名第一。其中,申报成功农村信息化“宝清模式”构建与推广项目,获省信息产业厅无偿扶持资金60万元;申报成功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大豆超高产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项目,获国家无偿投入资金20万元;为金田化肥厂申请省火炬计划项目资金20万元;为宝利炭化物有限公司申报省制造业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获省科技厅无偿扶持资金50万元;以县科信局为申报主体,以密林东北黑蜂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成功申报省富民强县计划项目,获省科技厅无偿资金20万元;以北药标准化种植及产业化为依托,成功申报省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获无偿扶持资金30万元。
  【信息工作】 年初,全面细致的对全县信息化建设做了调查统计,了解了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情况,起草了《宝清县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工作发展计划》与《宝清县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草案)。从宏观上和战略上为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是企业信息化稳步推进。2008重点抓了 CAD(计算机制图)、CAMS(自动化)、ERP(资源整合管理)软件的管理和应用。为宝清县新世纪水泥厂、 宝石河酒业有限公司申报了企业信息化项目,提升了全县企业信息化技术水平。
  二是农村信息化跃居全省前列。2007年以来,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推动和省信息产业厅的精心指导下,县科信局打破传统的信息化模式,积极引导和扶持鑫雨农民购销信息专业合作社按照市场化机制,以农民专业合作为组织形式,以吸收农民会员组建村级服务站为载体,以农民购销网络服务平台、农业专家系统和远程视频培训系统为技术手段,充分依托金农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党员及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等涉农信息化基础条件,综合利用多种网络资源(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多种终端(手机、电视、电脑)以及市场化的信息资源,面向广大农民, 着力打造农村信息服务、农业技术支持、 农用物资购销配送、农民教育培训“四大体系”,初步在双鸭山地区构建起了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多元化投入、社会化服务”具有广阔前景的农村信息化“宝清模式”。
  宝清县科信局指导鑫雨农民购销信息专业合作社在全县成功建立了 115个信息服务站,覆盖到全县145个行政村的206个自然屯,吸收农民会员 7 000余户;同时分别在集贤、友谊、饶河、虎林等县设立了分支机构,吸收县外会员 4 000余户。在技术手段上建立了农民购销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总站、县级分站和村级子站,并且开发安装了农业专家系统和远程视频培训系统。农民持会员卡可随时在任一服务站可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供求信息,了解市场行情,接受技术培训等30余项信息化服务。两年来,合作社累计向农民发布农业市场行情信息 1 800多条,解答咨询热线5 000多次,为农民购买农资3 000余万元,销售农副产品 5 000万元,帮助农民增收5 600余万元。
  农村信息化“宝清模式”的成功构建,不仅提高了宝清县的农村信息化程度,增加了农民收入,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培养了新型农民队伍,而且使宝清县的农村信息化水平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从2007年开始,省信息产业厅信息化推进处领导多次深入到宝清调研。 7月24~25日,省信息产业厅孙珅厅长在市委组织部长范宏、副市长唐丽华、市科信局长车维华等同志的陪同下亲自到宝清检查指导,对“宝清模式”给与了高度评价。他说:“推进农村信息化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的重大任务,宝清的农村信息化建设走得实,模式也很有发展潜力,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8月 28日,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曲加祥同志在全省科学发展信息产业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上作了题为“创新经营模式,构筑运行载体,实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新突破”的报告,把“宝清模式”向与会的领导和专家进行了介绍,引起了业界同行的高度关注和普遍好评。省信息产业厅已把“宝清模式”列为全省农村信息化的示范典型,给与资金和政策上支持,并决定今冬在宝清县召开农村信息化现场会,把“宝清模式”在全省进行推广。
  【地震工作】 兴建了宝清县数字地震台,组建了各乡镇的地震观测点,健全了全县地震预防网络,开展了重点建设工程安全性评价工作,配合省地震局对地震安全性进行了复查,下发了整改通知书,保证了国家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围绕《防震减灾法》颁布十周年,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针对汶川大地震,5月 20日制发了题为《提高认识,宝清县抗震设防工作刻不容缓》的地震工作简报,提高了全县人民的对地震知识的认识和抗震减灾的能力。积极争取国家地震安居工程试点,在夹信子镇、青原镇、宝清镇、尖山子乡、龙头镇开展了调研工作,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及时申报到省地震局。年末,宝清县已被列入第一批试点单位。
  【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以德育人、做好服务的指导思想,提高全体干部素质。定期组织干部学习党的有关理论、政策、业务知识,“三个代表”及党员先进性教育重要思想,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落到实处。每周三定为学习日,建立考勤制度,管理出、缺勤情况。通过学习,机关作风明显好转,干部素质不断提高,务实竞争意识增强。精神文明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2008年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500万元;帮助小城子镇梨南等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建立科普书屋3个,投资15万元。
                                 (供稿 李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