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夹信子镇

夹信子镇

夹信子镇



  【领导人】
  党委书记:刘宏业(1月离任)
       于 军(1月到任)
  党委副书记:周成满(1月离任)
        宁晓海
        景国栋(3月到任 )
  镇 长:周成满(1月离任)
      宁晓海(1月到任 )
  副镇长:闫 全(3月离任)
      刘希民
      王金禄(3月到任)
  纪检书记:宁晓海(兼,1月离任)
       景国栋(兼,3月到任)
  【概 况】 2008年,夹信子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依托邻近县城的地缘优势,坚持以建设经济强镇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着力发展蔬菜、水稻、白角瓜、平贝等特色种植业,通力建设平贝、烤烟、甜菜、万寿菊、白角瓜、水稻、蔬菜、毛葱等8大园区,扩建荣堂饲料、蔬菜冷储、华龙木业等3个加工项目,有力地推动了镇域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实现粮食总产33 135吨,农业总收入10 439万元,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实现2.7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 253元,比上年增长13.26。
  【农业园区建设】 夹信子镇从镇情出发,充分利用各村的自然条件和种植经验,因地制宜,不断巩固、加强了农业园区建设。
  一、烤烟种植园区。2008年仍以徐马、勇进村为重点,实行科学管理,选用优良品种,增加种植面积,产量达780吨,比2007年提高了95%,产值由2007年的353万元,增加到780万元,比上年增加了120.96%。徐马村种植烤烟150公顷,使农民纯增收入175万元,户均纯收入3.5万元。农民王超种植2公顷烤烟,毛收入14万元,纯收入8万元,徐马村成了全县烤烟生产典型示范村。
  二、甜菜种植园区,以夹信子、头道等村为重点的甜菜种植园区,共种植甜菜 237公顷,总产量达10 665吨,仅此一项全镇农民增收38万元。
  三、白(角)瓜种植园区。以河泉、宏泉、林泉、向山、光辉、三道等村为主,2008年共种植白瓜、角瓜1 667公顷,生产白瓜籽1 590吨、角瓜籽689吨,产值达1 800万元。
  四、水稻种植园区。依托境内的挠力河、宝石河、色金别河等自然资源,在头道岗灌区、幸福灌区、宝石河灌区以及色金别河灌区新增水田面积 34公顷,水田总面积达1 567公顷。水稻种植全部采用优良品种,应用旱育稀植、水稻三超栽培技术,使产量大幅度提高,实现收入2 228.4万元,比2007年增加了29%。
  五、蔬菜种植园区。全镇蔬菜种植分为温室大棚和裸地栽培两种模式。棚室栽培主要以合作,团结等村屯为主,棚室面积39万平方米;祼地蔬菜比上年增加 200公顷。夹信子、团结、合作等村裸地蔬菜主栽西红市、黄瓜、大白菜、萝卜、甘蓝、胡萝卜、豆角等品种,种植面积达209公顷,产量24 338吨。2008年,马铃薯成为这些村屯大面积种植的品种,种植面积达400公顷,产量达1 942吨。全镇蔬菜生产总收入达2 045万元。
  六、平贝种植园区。2008年,向山、奋斗等村平贝种植面积达 256公顷,比2007年略有增长,收入118.5万元,比上年增长8%。
  七、万寿菊种植园区。以徐马、河泉、头道等村为主的万寿菊种植园区,种植面积、经济效益与上年持平, 为农民增收878.4万元,万寿菊被农民称为“富裕花”。
  八、毛葱种植园区。由于2007年的毛葱价格看好 (最高每公斤达人民币4元),2008年全镇的毛葱种植面积由2007年的574公顷增至733公顷。并由于采用了微喷灌、科学管理等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单产大幅度增加。毛葱总产由2007年1 600万公斤猛增到2 600万公斤。但是由于毛葱收获时遇到雨季,影响了毛葱的质量,加上葱农持葱待售等涨价的思想严重,在毛葱价格每公斤 1.3元的情况下,只有少部分葱农销售。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毛葱市场一直低迷,葱农只得低价出售。全镇的毛葱总收入2 000万元,比2007年总收入有所下降。



                 烤烟喜获丰收



                  采摘万寿菊



                   收购毛葱
  【农机与水利建设】 2008年,全镇有农机具1 723(台、套),其中新购大型农机具 32台,新购插秧机19台。年末,徐马村农机联合体拥有大型农用机车46台,大型农机具62台套,其中新购置1台福田雷沃904。服务范围由本村扩大到全镇各村。
  2008年全镇农田水利建设完成了引挠入宝渠道、二道水库溢洪渠和小色金别河改道 3项工程,完成土石方19 800方;完成头道岗灌区和宝石河灌区进水和排水工程土方 8 000方。新建设水利构造物19处,打机井24眼,治理截留沟一条,总投资165.9万元。
  【畜牧养殖】 2008年,新增二道村金增立生猪养殖小区1个,小区占地面积3 000平方米,新建猪舍260平方米,该小区有母猪50头,种公猪3头,仔猪200头。年末,全镇生猪存栏33 810头,黄牛存栏13 986头,羊存栏32 973只,禽存栏 17.5万只,实现畜牧产值9 600万元。全镇渔业生产向特色养殖、观光养殖和垂钓养殖发展,如二道水库的观光养殖、团结村的垂钓养殖。全镇有23户农民从事专业水产养殖,养殖水面72.2公顷,当年增收151万元。
  【植树造林】 全年退耕还林16.87公顷,村屯绿化面积6.67公顷,绿色通道绿化面积6.67公顷,全镇义务植树造林3万株。
  【农民专业协会】 年末,全镇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6个,农民专业协会为发展镇域经济,为增加农民收入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事业】 2008年,全镇在校学生468名,小学入学率100%。巩固率 100%。加强了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全镇农民参合率达 96%,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贵和农民因病返贫的问题。当年由国家投资翻建了镇卫生院,建筑面积 370平方米。计划生育工作达到了省级甲级站标准;人口出生率控制在了 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94%以上符合计划生育。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在元宵节全县秧歌比赛中获奖;“七一”组织了全镇文艺汇演;徐马村组建了农村文化大院,定期在村内演出,并参加了县春晚演出;向山村组织了农民小乐队和秧歌队。2008年镇敬老院供养老人21人,管理人员4名,房舍面积560平方米;2008年秋扒掉一栋 280平方米的旧砖房,兴建了600平方米的集住、吃、娱乐为一体的新式砖瓦房, 改善了供养老人的生活环境。
  【招商引资】 一是引进了双杰绿色蔬菜加工、脱水、保鲜续建项目。当年新建冻干、冷储车间各一个,厂房面积 1 480平方米;引进上海蔬菜冻干设备一套、大连雪山制冷设备一套,价值430万元。二是引进了黑龙江宝马实业有限公司的饲料加工项目,项目总投资530万元,年产饲料4 000吨。三是引进了广州德华龙木业有限公司办公家俱加工项目,总投资580万元。三个项目总投资2 110万元。全面完成了县委下达的招商任务。
  【新农村建设】 2008年,全镇有 8个村新建了村级办公室,配齐了办公设备和电暖器,有 2个村的办公室进行了维修,总投资66万元。向山村、河泉村和西沟村修建了休闲广场和篮球场。向山村在村办公楼前铺设了 4 500平方米地砖,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地。夹信子村对过境宝密公路两侧 2 600延长米的破旧院杖统一更换成铁制栅栏,改善了村容村貌;七一村将村内的350米主干道建成了白色路面,方便了群众出行。全镇村屯绿化植树100亩,种植花草346处,绿化美化了环境。
  【信息网络建设】 信息服务网络覆盖全镇16个行政村、21个自然屯,村屯信息覆盖率100%。各村屯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全年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 130条。在农村新能源建设中,镇内有83户完成了沼气池建设。全年有193户新建了砖瓦房,年末砖瓦房户数占全镇总户数的41%。
  【信访工作】 2008年,镇内有头道、三道、团结等 3个村的多年发包机动地到期,由于人地矛盾引发多起上访案,共发生信访案件 38起,其中到县访7起,20人次;到镇访31起,76人次。对土地纠纷案件,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负责,抽调15名精干人员到村调查,采取排查土地,调整不合理合同,使头道村上访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团结和三道村的到期土地得以平稳调整。
  【劳动力转移】 2008年,全镇采取广泛宣传,扩大劳务输出渠道,规范转移档案管理和引导性培训等措施,共转移劳动力7 012人,其中国外转移40人,省外国内转移1 566人。
  【党的建设】 2008年底,全镇共有20个基层党支部,正式党员434名,入党积极分子120名。年内,镇党委开展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头雁工程”以及“双联双带”(支部联建、党员联户、带头改善党群关系、带领农民增加收入)等项活动。狠抓了“四好”领导班子、“五好”党支部和“五好”党委创建工作,实行了村务、财务、党务、政务“四公开”和民主议事、民主理财、评议干部等项制度。全年召开党委会15次,党建专题会议 5次,民主生活会2次,发展新党员11名。全体党员为四川汶川大地震捐献特殊党费 15 190元。10月30日全镇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全部结束;11月20日村委会换届工作全部结束。
  党建工作跨入了县级先进行列。镇党委被县委评为“五好”先进乡镇党委。
              2008夹信子镇基本情况统计表一
  表社区乡镇—10              单位:户、人、公顷、吨、万元、元/人


  
               2008夹信子镇基本情况统计表二
  表社区乡镇—11                     单位:个、户、人、万元


  
  续表社区乡镇—11                   单位:个、户、人、万元


  
                                 (供稿 刘殿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