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龙头镇

龙头镇

龙头镇



  【领导人】
  党委书记:于 军(1月离任)
       于海河(1月到任)
  副书记:钟玉良(1月离任)
      杨景升(1月到任)
      关宏伟(3月到任)
  镇 长:于 军(1月离任)
      杨景升(1月到任)
  副镇长:朱朝林(3月离任)
      张树华(3月离任)
      刘肖杰(女,3月离任)
      刘 伟(3月到任)
      陈 阳(3月到任)
  【概 况】 龙头镇位于宝清县东南部,距县城25公里,东、北分别与夹信子镇、小城子镇毗邻,西与七台河市红卫乡相连,南与密山市兴凯镇接壤,区域总面积 1 0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 586公顷,森林面积66 65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4%。镇域内有 4个县属国营林场和八五一一国营农场的14个连队,黑龙江水利厅所属的龙头桥水库坐落在境内。龙头镇下辖10个行政村,16个自然屯,总户数4 013户,人口12 116人,其中农业户数 2 411户,农业人口9 484人,劳动力5 309人。镇域经济主要以农业、畜牧业为主。
  龙头镇政府行政编制数27名,工勤人员事业编制 3人。内设两个行政机构和两个事业机构。2个行政机构即:一是综合办公室(行政编制数15人,工勤人员事业编制数3人,设主任一职(兼),副主任1职。科员15人,其中武装1职,组织、宣传、妇联、共青团、宗教助理,民政、计育、镇建各1职,实有人数14人),二是农村经济办公室(行政编制数6职,其中,主任1职,科员6职,实有人数 6人)。2个事业机构即:一是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编制数6,主任1职,专业技术员5职),二是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事业编制14人,主任1职、副主任1职,专业技术人员 12职,现实有人数14人)。
  【农牧业】 一是绿特种植业。全镇耕地6 586公顷,其中绿特食品种植基地发展到2 000公顷。重点巩固和壮大了白瓜高产栽培、高油大豆、红小豆高产栽培、药材种植和大豆种子繁育五大基地。2008年,全镇种植白瓜1 500公顷,其中园区267公顷;高油大豆3 097.67公顷,其中园区333.33公顷;红小豆506.67公顷,其中园区133公顷;中药材 16.67公顷,其中园区4公顷。实现粮食总产 1.59万吨。比上年增加12.9%。二是畜牧养殖业。在扶壮兰花奶牛养殖专业村的同时,新建了北龙、庆九 2个奶牛养殖园区,云山绒山羊养殖园区、龙泉肉牛养殖园区和北龙养猪园区。年末,全镇奶牛存栏 811头,肉牛存栏6 483头,肉牛出栏2 711头,猪存栏18 214头,猪出栏16 725头,绒山绵羊存栏13 915只,绵羊出栏24 315只。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7 95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9.8%。在发展畜牧养殖工作中,加强了春、夏、秋三季防疫工作,猪、牛、羊口蹄疫、猪的蓝耳病、禽流感疫苗注射率达到100%。常规防疫猪瘟、鸡瘟注射率分别为98%、96%。完成了全国第一次畜禽污染源普查工作。全年共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 4次,培训人员350人次。全年为养殖户提供了150余次的技术服务。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全镇新修围山壕、田间排水壕22 500延长米,新打抗旱机电井10眼,新建红山村提水泵站1座。



                 商油大豆基地



               龙头镇奶牛专业村兰花村
  【特色经济】 2008年,重点培育和发展了林下经济、旅游经济和打工经济。全年木耳、蕨菜、蘑菇等山产品总采集量达到130吨,实现收入 45万元。依托龙头桥水库和挠力河资源,新建了占地20万平方米,集水产养殖、果树采摘、酿酒、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龙头绿色旅游庄园。开发了龙头桥水库至兰花村近20公里的漂流旅游线路。三项特色经济初步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新支柱。
  【招商引资】 全镇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 2 928万元,运作实施了宝泉煤矿、东龙石场、兴隆木器加工厂等7个项目。其中,2008年到位资金800万元。新建了龙头砖厂、油榨杆加工厂和龙泉五味子基地 3个项目。同时还储备了海升龙煤矿、宝龙矿泉水厂等一批生产加工型项目。
  【劳动力转移】 一是大力宣传。利用假日,举办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推介会,配合县农村劳动力服务中心举办了一次劳动力转移咨询会,发放农村劳动力转移宣传单 1 300多份,书写农村劳动力转移标语 187条,提高了知晓率。二是每个月发布、收集、反馈就业信息。三是强化措施,有序转移。首先建立健全了档案库。对全镇劳动力以户为单位进行全面的详查登记。对已在外经商打工的人员摸清务工地址、单位、联系电话,需要哪些帮助,以便跟踪服务。建立起了劳动力资源档案,健全劳动力档案 6 000余份。并将所有资料全部录入新配置的电脑,制作好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四是实施培训,提高技能。建立健全农村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农村党校、农函大、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协会、农村文化中心户等镇、村二级农民文化技术培训网络作用;建立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广泛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探索农民就业培训模式,大力推行订单培训、企业培训、项目培训等模式,共举办引导性培训班 22期,培训2 186人。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以提高劳动者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的市场竞争力。五是政企互动,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首先通过报刊、网站和在外人员广泛收集经济发达地区和周边城市的企业用工需求信息,掌握劳动力市场动态。六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带动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2008年龙头镇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抓好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寻找和启动小城镇发展经济的增长点。鼓励富裕起来的农民到镇区兴办各种企业。年末,全镇从事餐饮业的12家,从事食杂、娱乐等服务行业的有50多家,拥有各类运输车辆60多部,解决劳动就业 300余人。七是挖掘农业潜能,扩大农业内部就业。在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基础上,我们着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强农业自我消化能力,引导劳动力向林果业、养殖业转移。全年共转移 3 858人,其中有组织转移劳动力 1 875人,自发转移1 983人。县内转移1 554人,省内转移1 211人,国内转移1 079人,国外14人。
  【新农村建设】 一是道路建设。投入资金30万元,维修通村公路 30公里,铺垫沙石料6万立方米,安放涵管500节,维修大小桥涵 10座。二是安全饮水工程。铺设输水管线15 000延长米,工程投资30万元,有 9个村吃上自来水。三是环境治理。本着“自修门前路,自栽门前树,自清门前沟,自搭门前桥”的原则,清理街道边沟 6万延长米,垃圾350吨。共用工5 000人次,车工6 000台次,共计投资20万元。四是沼气池建设。2008年,全镇筹建沼气池 37座,总投资15万元。五是改厕50座。共投资6万元。六是村级办公室建设。2008年共投入资金105万元。村“两委”班子办公条件得到了改善。新建了东龙、龙头、农林和兰花四个村的办公室,改造了龙泉、柳毛河两个村办公室,尤其是兰花村自筹资金 50多万元,新建了建筑面积600平方米两层办公楼。同时,为这些村办公室配备了办公桌椅、档案柜、电暖器等设备,基本解决了村无办公场所问题。七是休闲广场建设。新建休闲广场2个,总面积5 000平方米,投入资金30万元。八是美化村屯。由村集体投资15万元,栽植杨树20 000株,柳树11 000株,种花种草3万株。其中农林村实施了护村林工程,栽种杨树3 500株,柳树 1 000株。九是泥草房改造工程。全镇现有泥草房1 659栋,当年改造141栋,验收合格后,每户由政府补助资金 5 000元,计划三年内全部改造完毕。
  【社会事业】
  一、教育事业。进一步巩固了“ 两基 ”教育工作者成果,减免了全镇小学生的学费、杂费,解决了贫困家庭子女上不起学的难题。
  二、卫生事业。全面落实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建了镇中心医院,加强了村屯卫生所建设,缓解了农民就医难问题。2008年,全镇农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8 942人,参合率达94.3%。坚持“应保尽保”的原则,认真落实了低保政策,对全镇农民低保户175户894人,发放低保金16万元。
  三、文化体育事业。
  (一)加强了宣传工作。 一是围绕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开展了宣传工作。 围绕县委提出的“创建生态型百强县”和镇党委提出的“振兴龙头镇”的工作目标,狠抓工业经济宣传,着力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二是围绕新农村建设、镇换届选举等重点工作,开展了宣传工作。充分运用广播、有线电视、墙报、板报等载体和图片展、悬挂宣传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有关政策内容,营造了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良好舆论环境。三是围绕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开展了宣传工作。围绕“建设生态大镇和创建市级文明城镇”的目标,利用建党87周年、2008奥运、改革开放30周年等重大活动和重要节庆日,组织开展群众性纪念教育活动3次。
  (二)加强了文化与体育建设。围绕争创市级文化大镇的大目标,以农民健身工程为重点,着重抓了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标准文化活动室、篮球场、乒乓球场、健身路径等体育活动场地;建成了具有较高水平的龙泉村活动场、红山村等活动场所;举办了“走向乡村、走进千家万户”健身知识有奖竞猜活动、“迎奥运环城跑”活动,开展各项文化体育健身活动15次,较好地推动了全镇群众文化娱乐与体育健身活动。加强了文体骨干队伍建设,建成了秧歌队、扇子舞等2支健身队伍,成员120余人,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了文化市场管理。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的方针,促进龙头镇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与规范。定期采取集中行动和专项整治,查缴非法出版物、非法报刊等音像出版物,规范音像市场,严厉打击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扫黄打非,加强对外来演出团体的管理和法制宣传教育,有效遏制违法违规活动的蔓延,促进了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地发展。
  【党的建设】 2008年,镇党委深入推进“头雁工程”、“先锋工程”,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一是完成了村级换届选举工作。采取“先调查摸底、后制定实施方案,先分类指导、后整体推进,先排查化解矛盾、后组织换届选举,镇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等工作措施,全力抓好村级换届选举工作。10月15日,全镇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妇代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 一批有文化、有能力的年轻党员进入了 “两委”班子。二是扎实推进了“先锋工程”。开展了无职党员为民全程代理服务活动,全镇10个村都设立了党员服务站,无职党员共为村民提供代理服务近千件(次)。加强了农村电化教育,为全镇10个行政村安装了微机,在全市首先实现了农村党员电化远程教育。加强了先进典型的选拔和培养,涌现出了龙泉村、东龙村和谢明、秦志海等一批市、县 6个村党支部先进集体和优秀共产党员。三是加强了党风廉政建。制定了《龙头镇村级党务公开实施方案》,确定了村级党务公开内容、公开方式和公开时间,制作了镇、村党务公开图版,完善了镇、村党务公开档案,代表全县接受了省纪委党务公开调研组的检查。开展了全镇村级财务大检查,查出了坐收坐支等10个方面的共性问题,现已全部整改。加强了农村党员廉洁自律教育,主要领导带领班子成员实地参观了宝清县看守所,组织农村党员观看了反腐倡廉光碟,广大党员干部反腐倡廉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建立了龙头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分解责任目标》,对党政班子成员的责任进行了分工界定,使党政领导班子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更加具体。深入推行了村民事务代办制度和便民服务进村入户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四是注重了新党员培养和发展。全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 140人,发展新党员9人。
             2008年龙头镇基本情况统计表一
  表社区乡镇—16              单位:户、人、公顷、吨、万元、元/人


  
             2008年龙头镇基本情况统计表二
  表社区乡镇—17                     单位:个、户、人、万元



  
  续表社区乡镇—17                   单位:个、户、人、万元



  
                                 (供稿 蒋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