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九七农场五九七农场 【领导人】
党委书记:李 宁
党委副书记:孙乃生
付灵浦
场 长:孙乃生
副场长:张 春
王险峰
郭恒东
李国锋
【概 况】 五九七农场隶属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分局。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宝清县境内,北纬46°23′—46°49′,东经131°47′—132°45′。场部地区为北纬46°26′,东经132°00′。 东隔挠力河、七星河与宝清县东升乡、八五三农场雁窝岛和富锦市相望;西与宝清县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七星泡乡为邻;南与宝清镇和青原镇接壤;西北与宝清县梨树林场、胜利林场相毗连。农场中部一、二、三、五管理区被宝清县原建平乡分开,煤矿、二十八、二十九作业站呈 “离岛”状分离在七星泡乡。全场土地总面积960平方公里(95 867公顷),在黑龙江垦区和全国垦区规模均列第七位。其中耕地 43 066.67公顷,林地 7 560公顷,草原9 333.33公顷,苇原沼泽6 933.33公顷,水面933.33公顷。居民点及工矿、交通用地3 973.33公顷。
依(兰)饶(河)公路(省道307线)从场直所在地双柳河穿过;富 (锦)宝(清)公路(县道)从一、三管理区贯穿;友(谊)宝(清)铁路(地方)从一、三管理区通过。公路里程:场部南距宝清20公里,北距友谊53公里,西距红兴隆50公里、双鸭山75公里、佳木斯180公里、哈尔滨530公里。场部距一管理区9公里、二管理区26公里、三管理区 27公里、四管理区50公里、五管理区42.6公里。距双柳火车站(一作业站以西)4.8公里。距十五作业站 35.3公里,距二十八作业站20公里,距二十四作业站53.7公里,距乌拉本德(二十六作业站)66.5公里。
农场境内公路总里程(养护里程)267.783公里。按行政等级划分县道 26.936公里,其中:二级水泥路2.579公里,三级水泥路0.721公里,三级砂石路23.636公里;乡道 124.562公里,其中:二级水泥路2.014公里,三级水泥路67.5公里,三级砂石路23.311公里,四级砂石路21.559公里,等外公路10.178公里;村道116.285公里,其中:四级水泥路8.458公里,无路面(土路)107.827公里。共有桥407.8米/24座,其中,县级路110.4米/7座、乡级路187.1米/11座、村级路110.3米/6座。涵121道,其中:县级路16道、乡级路30道、村级路75道。
地方铁路友(谊)宝(清)线,1994年8月开工,1998年4月竣工。从宝清七星河乡入境,经三管理区场部、十七作业站、十六作业站、水利作业站、十一作业站和一管理区十二作业站、一作业站至二作业站出境。过境线路总长24.9公里,在一管理区一作业站西建有双柳火车站。
农场东北部可乘打鱼船在七星河和挠力河行走。四管理区二十四作业站以北内七星河宽50米,夏季乘小船到对岸富锦市鹿林村,与河北面的公路连网。冬季两河流域可在冰上通汽车往来,运输芦苇等物资。
【政区体制沿革】 1958年1月至5月,农场为两级管理体制,直接管辖7个生产队。同年6月,改为总场、分场、生产队三级管理体制,扩建 7个农业分场、1个基建大队、1个煤矿,共计9个分场级单位,26个队级单位。1959年10月将五分场(杨家围子分场)划给集贤农场(现为双鸭山农场),长林子七分场改为五分场。1960年撤销黑大林子六分场和兰棒山煤矿(划归宝清县),同时又恢复已于1958年10月撤销的李家屯分场。1962年撤销白石沟四分场,将五分场改为四分场。1963年4月,将一、二、三分场,改为一、二、三作业区,保留四分场。同年5月10日撤销一、二作业区。1965年 3月,撤销三作业区,四分场改为长林子作业区,农场成立两级与三级管理相结合的体制。1969年 6月,农场改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九团,按军队编制又改为团、营、连三级管理体制,团下设 4个农业营、1个工业营、1个武装值班营,共42个连级单位。1976年恢复农场名称, 营、连改为分场、生产队,实行三级管理体制。 1979年组建芦苇公司(分场级单位),1998年改为 5分场。2001年,农场下辖五个农业分场、1个水利大队、1个种子公司、51个生产队。2002年组建第六管理区。2005年改分场和生产队为管理区、作业站和居民组,农场下设六个管理区,42个作业站和10个居民组。
【财 务】 2008年,全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77 276.7万元,实现社会总产值148 246.6万元,人均收入7 814元,职工平均收入 11 832元,同比分别增长16.4%、17.7%、10%和11.3%。粮豆总产26.9万吨,比上年增产1.88万吨。
【农 业】 2008年,全场总播面积40 160公顷。粮豆作物 35 333.33公顷,占总播面积的88%,粮豆单产508.8公斤,总产269 640吨,其中:水稻4 066.67,亩产620公斤,总产130 820吨;大麦666.67公顷,亩产320公斤,总产3 200吨;小麦666.67公顷,亩产296公斤,总产2 960吨;玉米12 333.33公顷,亩产600公斤,总产111 000吨;大豆7 600公顷,亩产 190公斤,总产21 660吨;经济作物4 827公顷,占总总面积的12%,其中:甜菜1 333.33公顷,亩产 2.5吨,总产5万吨;南角瓜1 000公顷,亩产78公斤,总产1 170吨;万寿菊466.67公顷,亩产1 750公斤,总产12 250吨;果树2 000公顷;其他经济作物26.67公顷。实现种植业总产值50 220万元,总效益18 238万元。
一、“农业标准化提升年”活动。进一步强化了质量标准,使农业生产“全作物、全面积、全过程、全方位”达到了标准化要求。全场粮食作物统一供种率 96.3%,其中大麦、水稻、高油大豆、专用玉米100%。全场312户种植户应用绿色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 393公顷,平均增产5%以上,平均亩增效益29.8元,农户增收 220万元。农场承担的高油大豆、水稻、专用玉米良种补贴项目、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等得到全面落实。“六看、四全”竞赛活动的开展和严格控制长残效农药使用的措施,保证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4个高标准科技园区,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为标准化提档升级奠定了基础。
二、农业综合开发。二干南小区和平原水库小区两个项目总投资 1 36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680万元,企业自筹408万元,农户自筹 272万元。共治理低产田1 466.67公顷,年增产粮食233万公斤,年增加产值400万元,新增利润140万元。
三、粮食高产攻关。寒地水稻高产攻关取得历史性突破。经农业部专家测产验收组的实地测产验收,第四管理区水稻大面积高产,“万亩片”平均亩单产达到了 752.7公斤,被农业部评价为“高纬度寒地水稻生产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农 机】 全年培训农机管理人员80人,检查动力机械1 000余台,召开4次现场拉练会。当年引入搅浆平地机16台;购进水稻育秧手动播种、覆土机89台,水田大中型轮式拖拉机22台,“北大荒”六行插秧机32台,进口插秧机6台,变速旋耕机2台,多铧分层起垄中耕机13台,进口精密甜菜玉米播种机2台,沃得水稻收获机10台,推广大型平地器16台,进口凯斯195拖拉机1台,总投入730万元。
当年,农机跨区作业已由周边地市县向内蒙等地延伸,全年跨区播种面积3.75万亩,整地13.925万亩,收获3.25万亩。
【畜牧业】 2008年全场肉牛存栏15 593头,出栏16 394头;猪存栏21 161头,出栏13 905头(母猪3 209头);羊存栏 55 606只,出栏28 809只;禽存栏198 992只,出栏325 350只;鹿存栏527头;狐、貉存栏5 400只;獭兔存栏6 500只;山羊绒产量6 794公斤;羊毛产量12 403公斤;禽蛋产量221公斤;养殖鱼产量11 500公斤,捕捞野生鱼类 92 000公斤。制定了八项保障措施、出台了九项优惠政策,投入资金 1 623万元推动了畜牧业快速发展。落实了国家繁殖母猪补贴政策,“德宝”乳肉兼用型肉牛品种人工冻配体系已初步建立,全年冻配 1 206头,妊娠1 002头。截至年底,全场建成保温牛舍 13万平方米。肉牛存栏15 593头,其中可繁母牛9 500头。已累计上交北大荒牛业优质肉牛15 500头,实现肉牛产业产值1.1亿元。增加肉牛养殖收入150万元。
完成了第二、三、四、六管理区的兽医所改建及农场兽医站、化验室建设,规范了兽药使用范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新成效,高致病性禽流感、兰耳病、口蹄疫、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100%。
【林 业】 2008年造林计划246.67公顷,实际完成394公顷,完成计划 160%。其中重点防护林计划13.33公顷,实际完成13.33公顷;宜林荒山荒地计划造林200公顷,实际完成200公顷;重点工程造林补植计划33.33公顷,实际完成180公顷;营区绿化计划种植 31.5万株(其中栽植乔木1.1万株、绿篱40万株),实际完成41万株,完成计划130%。义务植树计划12万株,实际完成13万株,完成计划的108%。育苗计划10公顷,实际完成657公顷,完成计划的69%。绿色城堡计划3个,实际完成3个,完成计划100%。绿色通道计划4公里,实际完成4公里,完成计划100%。绿色走廊计划8公里,实际完成10公里,完成计划 125%。新增营区高标准绿化点计划10个,实际完成11个,完成计划110%。造林绿化苗木投入40余万元。完成绿色通道工程、秋整地35公里,折合面积40公顷。落实2009年高标准绿化点 10个。移植红皮云衫等大苗1 000余株。完成造林面积 394公顷,完成计划的160%,绿色城堡、绿色通道、绿色走廊及高标准绿化点建设均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林果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全场新增果园面积 400公顷,已达2 333.33公顷。建成以林果生产为主的家庭林场930个,直接从事果树生产的人员超过3 000人。年生产鲜果 3万吨,实现产值2 000万元,利润1 000万元。
实施了以 2 000公顷果树基地为基础的生态观光园林工程,投资建设了采摘园和望园,果树基地科技含量高、装备现代化、基础设施全、经济效益好、辐射能力强。
【工 业】 引进垦荒酒厂,拉动了玉米种植和畜牧养殖。兴利水泥厂。恒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东方烘储机械厂及水稻加工、制砖、果品保鲜等企业, 产值、利润均比上年增长10%。全场实现工业增加值7 430万元,利润1 09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3.5%和31%。外贸出口再创佳绩,实现出口创汇850万美元,完成计划的113%,比上年增长3个百分点。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生产销售实现良性循环,安置职工就业 1 000多人。恒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兴利水泥厂等骨干企业的增加值和利润占农场工业增加值和利润的80%。
【城镇建设】 全年完成新农村建设投资8 335万元,完成重点基本建设项目7项,建筑总面积27 967平方米,总投资2 800万元。其中:公益性建设3项、7 739平方米,投资1 171万元(包括小学教学楼、公安办公楼和畜牧综合楼);经营性建设项目3项,共计20 226平方米(包括百旺公寓、盛世桃园B、D座和三利住宅楼),投资1 474万元;完成第二管理区至第五管理区水泥路面建设近17公里。
【撤队并区】 撤并第六管理区养鹿场,整体搬迁104户,拆除住房5 247平方米;拆除泥草房394户,共计20 196平方米。
专业协会通过推行 “一制三化”和“1313”工作模式,全场成立种植业、养殖业协会9个,发展会员700多户、近3 000人。
【社会事业】 增加了教育卫生投资,新建了小学教学楼,农场中学、小学达到了“双高”普九高标准达标学校。加强了计划生育工作,基层甲级卫生所达 36%,成立了全国首家精神病人劳动技能辅导站,加强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了 2 100多名大集体人员养老待遇;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不断拓展,场直地区及绝大多数管理区居民吃上了合格的饮用水。广播电视、程控电话、宽带网络覆盖率不断扩大,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道路硬化率逐年提高,全场通乡公路总里程达89公里。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在册职工参保率达100%。
【党 建】 农场党委获分局级优秀党委称号,第四管理区二十四作业站、第二管理区三作业站的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走在了全分局前列。一是通过内培外训,提高了三级干部素质。二是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全场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80余万元,其中党员捐助特殊党费34.3万元。三是创新了“3433”工作模式。以民政(信访)、司法为主体的“调访一体化”格局,以基层民调组织为骨干的群防群治网络,以公安干警为核心的专政队伍发挥了各自职能,维护了社会稳定。新组建的专职保安员队伍,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内保力量。“五五”普法工作进展顺利,“法律六进”提高了职工群众的法律意识,农场代表垦区接受了黑龙江省委“五五”普法及平安农场创建工作的检查并顺利通过验收。
五九七农场基本情况及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统计表2008年)
表驻县厂矿—1
(供稿 王积革 崔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