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优势为胜势 化潜力为实力努力把宝清打造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城市
变优势为胜势 化潜力为实力努力把宝清打造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城市
变优势为胜势 化潜力为实力努力把宝清打造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城市
变优势为胜势 化潜力为实力
努力把宝清打造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
最具活力城市
宝清县人民政府县长 朱海涛
地大物博,物宝天华的宝清是一方魅力独特的水土
宝清县地处黑龙江省东部,三江平原腹地,北大荒核心。是国家11个重点煤炭开发区和 7个煤化工基地之一,是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核心区、三江平原粮食主产区和湿地保护核心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资源大县和生态大县,被誉为“煤电之都,北国粮仓,天府之县,湿地之乡”。一是历史悠久。宝清县属于太古层地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生息繁衍。西周时期称肃慎,汉魏时期称挹娄,隋唐时期称黑水靺鞨,两宋时期称女真人,是满族的发源地。现有古遗址 426处,其中炮台山古城遗址,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山城址,是古代满族先人开发祖国东北边疆的明证,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单位。满族先人建造的北斗七星祭坛,是三江平原汉代遗址群中最高阶层核心遗址,是满族先人在天象、历法、等级、礼仪、军事等方面的突出体现,其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在全省是独一无二的。二是地域辽阔。宝清县县域面积10 001.27平方公里,人口43万,东西和南北直线距离各为 100公里,是全国内陆县份中较大的县份,占全黑龙江省面积的1/45,占全国面积的 1/960,相当于台湾的三分之一,和中东石油国家科索沃面积相同。三是物产丰饶。宝清县三面环山、气候独特、土质肥沃、降水充沛,其地貌特征可概括为“四山一水四分田,半分芦苇半草原”,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县域耕地面积630万亩,年产粮食 260万吨。盛产水稻、大豆、玉米、南瓜、红小豆、甜菜、烤烟、毛葱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可谓植无不宜、种无不丰。其中“宝青红”红小豆、“宝清大白板”南瓜籽、“挠力河”毛葱是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农产品知名品牌,其产品品质享誉海内外,宝清县年产白瓜籽达 5万吨,白瓜籽交易量12万吨,交易额达16亿元,是全国最大的白瓜籽交易集散地;森林广袤,面积达35万公顷,山产品种类繁多,生长和蕴藏着人参、五味子、刺五加、龙胆草等百余种野生植物,生活和栖息着马鹿、梅花鹿、东北虎、黑熊、野猪、狍子、银狐等几十种野生动物和东北黑蜂、丹顶鹤等二百多种飞禽,特别是东北黑蜂是世界五大著名优良蜂种之一(欧洲黑蜂、高加索蜂、喀尼阿兰蜂和意大利蜂),其产品极具开发价值;四是资源富集。已探明矿产资源达54种,已开发利用了17种,其中有煤炭,石油、黄金、铜、铁、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硅藻土等,其储量在全省乃至全国首屈一指。特别是煤炭远景储量近百亿吨,占全省40%以上。目前,已查明亿吨以上的煤田12块,潜在价值保守说2万多亿元。是全省公认的东部煤电化基地发展战略的核心区。伪满时期日本人曾评价说:“大大的宝清县,小小的哈尔滨”。其寓意就是资源的富集度。五是景观独特。宝清四季分明,春季山花烂漫,姹紫嫣红;夏季万木争荣,郁郁葱葱;秋季层林尽染,稻谷飘香;冬季银装素裹,冰砌玉雕。主要景观可概括为“两湖、三河、四湿、五红”。两湖为龙湖和蛤蟆通水库景区,特别是以全省第二大水库 (蓄水量6.15亿立方米) 龙头桥水库为中心,高山出平湖,水清如碧染,波光万顷,山峦竞秀,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森林氧吧和山水观光胜地;三河为七星河、挠力河和宝石河,这三条河流贯穿全县境内,是宝清的母亲河,河流两岸风貌原始、绿柳成荫,是宝清的绿色生态长廊,更是黄金旅游开发带;四湿为国家级七星河、雁窝岛、长林岛湿地自然保护区和省级东升湿地自然保护区四块湿地,湿地总面积为 732平方公里,民谚“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说的就是这里的北大荒原始风貌;五红为五个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旅游景点,包括珍宝岛烈士陵园、十二烈士山、龙头桥桥头堡解放宝清战迹地、宝清西部山区抗联密营遗址、南北飞机场遗址。国家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珍宝岛烈士陵园园中长眠着在闻名中外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六十八位英烈,“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珍宝岛精神培养和激励了中华民族的一代人和宝清人民。十二烈士抗击日伪军的英勇故事,与“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齐名;此外, 我们还有新老八景, 老八景中的“龙首连云”、“金山晚钟”、“地河蜃楼”、“梨花飞雪”都是美如诗画。梨树沟是一个长满野生梨树的地方。每逢暖意融融的五月,梨花不再眷恋枝头的美丽,伴着徐徐清风,簌簌飘落。风载落花,轻歌曼舞,似漫天飞雪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仿佛仙境一般。新八景有七星河湿地、龙湖公园等等,特别是面积近两万多公顷的七星河湿地河流纵横, 滩水浩淼, 水鸟翻飞,碧草连天,一派“苇场连天碧,水鸟漫云空”的景象,胜似江南水乡。联合国环保专家汤姆来到七星河湿地,高兴得捧着水就喝,说现在世界上最早的没有污染的湿地已经找不到了。可见七星河湿地生态环境的珍贵和惜缺。目前已被评为全国十大湿地之一,并被联合国收入世界湿地名录。每年10月份我们都将在七星河湿地举办北大荒湿地观鸟节,请各位届时光临指导。同时,我们计划建设北大荒影视城,打造北大荒文化品牌,提升宝清知名度。
充满活力,蓄势待发的宝清是一片正在崛起的热土
近年来,宝清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构建和谐新宝清,打造龙江第一县”为目标,以“招大客商、引大项目、要大资金、上大工程”为牵动,以打造“全省煤电化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安全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功能齐全的新兴工业城”为重点,以大视野、大胸怀、大气魄、大手笔谋求大发展,实现大跨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强劲,实现了经济发展提速、城乡面貌提档、民计民生提质和社会事业提效“四个历史性突破”,今天的宝清城乡建设亮点纷呈,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人民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 一是经济发展跨越赶超。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67.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4亿元,分别比2006年分别增长61%和94%;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 664元和5 540元,分别比2006年分别同比增长53.9%和38.3%,其增幅和总量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商税收实现2.4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7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1亿元,财政总收入实现 8.2亿元,总财力12.5亿元,均比2006年翻了一番;县域经济排名跃升为全省的第14位。今年1至9月份,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9.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 长3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 22.8%,各项指标增幅均居全省前列。二是招商引资效果显著。近三年来,成功引进了山东鲁能集团、国电龙兴集团、中石化集团、金科源煤炭化工集团、华电集团、民通贸易集团、宝太隆集团、浙江五方斋、台湾谢氏集团、香港一方和深圳伊泽实业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并与上海世茂集团、北京汇源集团、南京雨润集团、北京汉能集团、沈煤集团、甘肃鼎丰集团和中煤、神木、神华等国内知名企业、集团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近三年来,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92项,到位资金完成62亿元。特别是总投资 760亿元、年产2 000万吨露天煤矿、年产180万吨甲醇转化烯烃和 520万kw坑口电站的鲁能宝清煤电化项目已于今年 7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三是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近三年来,共投入资金 7亿余元规划建设了广电大厦、文体中心、城南广场、妇幼保健院、标准化社区、有线电视网络改造,烈士陵园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又启动了 3.5万平方米人民医院异地新建、9 300平方米中医院改扩建、九年一贯制学校、2万平方米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和 3万平方米的政务中心等规划、设计和选址工作,年内即将开工建设。同时,启动了挠力河、宝石河、运河、东湖和人民拓宽延伸等工程的前期工作。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了全县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我县教育工作按照“硬件建设大投入、软件建设大提高、办学水平大提升”思路,近三年来,投入资金 1.7亿元用于集中办学和标准化建设,全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品牌日益提升,高考升学率位居全省前列,每逢开学季节,附近县市及周边农场的生源纷纷幕名而来到我县就学。在全省教育工作会上,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县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并受到表彰;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民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三所医院的医疗水平、服务质量、经济效益及辐射力在全省名列前茅。同时,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试点,率先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率先开展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率先为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了特别敬老补贴金,率先成立了慈善总会筹集资金对弱势群体进行救助,率先为低收入群体以实物配租的方式集中建设并提供廉租住房,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四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以“创森”为动力,以打造生态宜居宝清为目标,以实现城市“四化”和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不断改善城乡面貌。近三年来,共投入资金 8亿余元开展了农村公路、农村饮水、农村泥草房改造、村级活动室、植树造林等农村重点工作和城市道路建设、城市给排水管网改造、新华路拓宽延伸、中央大街改造、旧楼体“穿衣戴帽”、城南广场、奥体广场、北岗村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天府公园、湿地公园建设及城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定期开展城镇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城镇市容专项整治、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和生态环境专项整治等工作,使全县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乡功能日趋完善、城乡品位日渐提升。
近三年来,宝清县相继被国家评为水利建设重点县、粮食产能提升重点县、可再生能源示范县、湿地环境保护重点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县,农村三项重点工作先进县、农村秋季三项重点工作先进县和财源建设先进县、平安建设先进县和文教卫生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宝清是一处投资兴业的沃土
优越的自然禀赋,富集的矿产资源,重要的交通区位,强劲的发展态势,决定了宝清已经成为了全省乃至全国最具发展潜力和最具投资价值的县份之一。一是由富集的资源所决定。我县除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外,其他资源也极其丰富。石油储量约10亿吨左右,天然气总资源量为 3.5亿吨油当量,潜在价值6.7万亿元;黄金储量85吨,潜在价值220亿元。水资源丰沛,我县有大中型水库15座、大小河流32条,地表水面积将近15亿立方米,其中龙头桥水库是黑龙江第二大水库,蓄水量是6.15亿立方米,蓄水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粮食、煤炭、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是全国人均水平的10倍、6倍、4.5倍和 1.6倍。仅矿业和农业两大优势资源的总价值,就达到15万亿元,相当于西藏潜在价值的15倍。上述资源如果加工转化,则效益更加可观。单就煤而言,如果全部转化成电,按1吨煤可发电1 142度电计算,可实现价值 6万亿元;如果转化为甲醇,按1吨煤转化 0.43吨甲醇计算,可以实现价值11万亿元;如果转化为烯烃,按3吨甲醇产1吨烯烃计算,可实现价值13万亿元。这些资源即使十分之一转化为电,也可实现价值 1万亿元,相当于在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黑龙江。二是由发展的态势所决定。近三年来,我们凭借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资源,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目前,跃进山铁矿、宝利碳化物、宏达玉米深加工、五方斋米业、双源油脂、双柳煤矿、宝泰龙矿业、鼎鑫煤矸石空心砖、 120万吨洗煤等大项目的建成并投产达效,以及鲁能宝清煤电化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使全县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同时,随着我们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力度加大,未来五年,国电龙兴煤电化、汇源果汁、雨润屠宰、方盛煤田、180万吨煤制甲醇、1 500吨多晶硅、百万吨水泥、华电风力和国电风力等一大批大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必将推动县域经济总量急剧增加,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城——宝清就会在不远的将来在龙江大地上脱颖而出。其中鲁能宝清煤电化项目,仅一期工程投产达效后,就可实现税收10亿元,全部投产达效后,预计年可实现利税近百亿元。加之上述大项目的投产达效,预计2016年,全县工商税收可实现近5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经济总量将位列全省66个县之首,到2020年左右,经济总量将超过部分地市,进入全省地市第一梯队。三是由优越的区位所决定。宝清县地处三江平原核心,区位优势明显,与双鸭山、佳木斯、七台河、鸡西四市,与密山、虎林、饶河、友谊、富锦、勃力、桦南等10个县及红兴隆、建三江两个农垦管理局和10余个现代化农场毗邻,与对俄口岸最短距离仅为90公里。近年来,为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我们突出交通网络建设,宝清至密山口岸大通道已建成通车,宝清至建三江高等级公路已开工建设,集贤至朝阳鲁能宝清煤电化循环工业基地高速公路,已列入国家和省级公路重点建设计划,力争2010年开工建设,2011年投入使用,加之已完成通乡通村公路 1 420公里,城乡交通网络已然形成;宝清至迎春铁路项目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年内完成征地工作,预计2010年可开工建设,2011年投入使用,年内将开通宝清至哈尔滨客运列车;佳木斯机场异地新建更名为三江机场,位于我市集贤县太平镇,距我县距离仅为 120公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运输动脉,必将增强我县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四是由繁荣的商贸所决定。宝清具有浓厚的商贸氛围和活跃的人流、物流、商贸流。我们按照“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繁荣大商贸”的发展思路,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狠抓市场体系建设。近三年来,共引进建设了白瓜籽大市场、义乌小商品大市场、晟业物流中心、人防商业街、永康商贸城等各类专业市场,进一步完善了全县市场体系建设,初步构建了立足宝清、辐射三江、面向俄罗斯远东的功能齐全的现代市场体系。如我县的商服和商品房达到每平方米均价2万元和2 800元,商服房最高价达到每平方米 5.7万元,丝毫不低于地市一级水平。同时,商贸的繁荣、经济的发展和优良的生态,为我们打造黄金旅游线路和北大荒旅游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未来五年我们将突出打造湿地生态游、龙湖休闲游、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观光游、冰雪游、红色革命教育游、知青文化游、北大荒文化游、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游等优势旅游品牌。重点推介七星河湿地—雁窝岛—乌苏里江—珍宝岛、七星河湿地—龙湖—兴凯湖—境泊湖、七星河湿地—东升湿地—北岗现代农业、炮台山古城遗址—七星祭坛—烈士陵园—十二烈士山—梨树沟等黄金旅游线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人口的转移、外来人口的涌入和城市规模的壮大,我县城镇人口将急剧膨胀。可以说,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城镇人口的聚集,未来五年,预计我县县城人口将能达到25万人左右,十年左右时间县城人口将突破40万人,成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登载于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网, 2009年12月7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