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财政局

财政局

财政局



  【领导人】
  党总支书记:李世芳(3月离任) 
        隋国刚(3月到任)
  局 长:隋国刚(3月离任) 
      李世芳(3月到任)
  副局长:李世芳(3月离任) 
      伊广忠(10月离任) 
      王 欣(女)
      张宇飞(10月到任) 
      张泰峰(10月到任)
  【概 况】 宝清县财政局内设办公室、预算股、国库股、国际金融股、乡镇股、农财股、财政监督检查局、教科文股、行政政法股、税政法规股、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股、资产评估管理股、绩效评价股、综合计划股、农村财政财务股、经济建设股、企财股17个机构,所属财源建设办公室、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财政国库支付中心、预算编审中心、政府采购中心、会计管理站、罚没站、信息站、社会保障办公室、票据监管中心、契税大厅、农业开发办公室12个事业单位。下设10个乡镇财政所。编制174名,其中行政编制25名,事业编制 147名,工勤编制2名。乡镇事业编制86名。
  2009年,县财政局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煤矿关停不利因素,全力挖潜增收,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预算任务,全县财政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了三年增两倍,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任务。被省财政厅授予“全省财政系统最佳形象单位”,被省委宣传部授予“和谐机关”荣誉称号;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新农村建设先进帮建单位”、“向上争取资金突出贡献单位”、“目标考核标兵单位”、“招商引资最佳服务单位”等荣誉称号。
  【财政收入】 年初,全县一般预算收入计划目标2.05亿元。市委、市政府又提出加快宝清经济发展,一般预算收入要突破 2.3亿元的考核目标。为此,县财政局努力挖掘税源,组织协调县内各部门单位,重点对县内煤矿、房地产、公路建设、建筑安装等行业的税源加大清收力度;并加强了非税收入、国有资产变价收入管理。全年县财政预算内总收入完成11.1亿元, 比上年(8.2亿元)增长35.0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3亿元,为年度预算2.05亿元的114.60%,同比增长37.52%,增收0.64亿元。国、地税全口径收入完成3.05亿元,同比增长 30.3%,增收0.7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35亿元,其中工商税收1.24亿元,烟叶税950万元,耕地占用税178万元,契税1 558万元。非税收入8 41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变价收入2 403万元)。



         财政局长李世芳陪同县政府主要领导到基层调研财源建设
  【争取资金】 2009年,县财政局领导班子认真研究国家和省投资政策,配合各部门共争取政策性资金8.3亿元,其中省专项 4.6亿元(同比增加2.5亿元),争取到鲁能宝清煤电一体化项目借款8 000万元。
  【财政支出】 全年县财政预算内总支出10.56亿元,比上年增长 28.58%。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0.46亿元,上解支出1 001万元。结转下年5 448万元,净结余121万元。
  【基金和预算外收支】 全年基金收入3 001万元,支出3 001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全年预算外收入18 693万元,其中政府统筹使用12 896万元,重点用于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路建设、体育馆建设、新农村建设及偿还政府债务等支出。
  【财政保障】
  一、加大“三农”保障力度。全年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 1 985万元,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土地治理;投入近300万元开展种植业、养殖业保险,受灾农民共获得补偿689.5万元,加快了灾后生产恢复。投入97万元,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投入 1 350万元,完成了52个村的农村饮水工程;投入1.5亿元,建设农村公路322公里。兑现粮食补贴、良种补贴等各类惠农补贴1.5亿元,为家电下乡、汽车下乡补贴支出483万元。



           李世芳局长参加县工商局举行家电下乡启动仪式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工资及补助。提高津补贴标准全年支出3 800万元,月人均提高300元,达到全省最高水平。女工卫生费月人均增加10元,从1月份开始兑现,年增加支出60万元。
  (二)社保体系建设。大力支持城乡困难群体救助工作,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用于农村社会救济384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 274万元,就业补助 1 712万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1 586万元。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五七工、家属工”全部纳入养老保险,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教育资金投入。全年教育支出 1.5亿元,义务教育经费得到了保障;新建、改扩建青原中心小学等 4所农村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城乡教育差别进一步缩小。
  (四)文化卫生事业。全县计划生育事业支出达到了人均24.2元标准,落实农村家庭独生子女“奖励补助”政策支出126.8万元;为奥体广场建设投入800万元;支持医疗卫生建设,改善医疗条件,兑现了孕产妇补助;积极预防甲流疫情,进一步提高了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补助标准。此外,筹集资金171万元,确保了四川对口援建工作。
  (五)城市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城市绿化、亮化、市政建设及基本建设支出 6 000万元,偿还历史债务、支付拆迁补偿6 368万元。
  【财政体制改革】
  一、政法部门经费。全省政法部门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开始实施,核定全县2009年政法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专项上解559万元。
  二、预算审查工作。全年共完成预算审查项目20个,核减金额895万元,平均审减率达17.3%。
  三、政府采购工作。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规范。全县政府采购实现 3 081万元,综合节支率10%。
  四、国库集中支付。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完成了财政预算执行系统网络改造和统发工资软件升级。 涉农补贴、 优抚资金、教育助学金、农村独生子女费等“一折通”发放得到进一步完善。
                     (供稿 王 欣 县志办责任编辑 王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