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业委员会农业委员会 【领导人】
党委书记:于海河(3月到任)
副书记:乔 伟(10月离任)
主 任:商敏杰
副主任:隋德胜
朱 辉
刘庆琥
纪检书记:栗在泽
工会主席:关增国
【概 况】 宝清县农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县农委)是直属县政府的正科级行政单位。内设行政办、信访办、劳转办、党办、老干部办、减负办、综合股、生产股、科教股、信息产业股、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农产品质检站12个职能机构;下属经管总站、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广校、种子公司、果树示范场、良种场、蚕业站 7个事业单位。核定行政编制30名,实有在岗职工56人,其中,在职干部 44人,工勤人员2人。
2009年,县农委大力实施农业立县战略,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粮食产量逐年递增,农业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78.6万吨,农业总产实现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6%和12.1%;畜牧业产值实现19.6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4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 350.6元,同比增长14.6%。
【农业生产】
一、农作物种植。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9万公顷;大豆 7.38万公顷,小麦12.06公顷,玉米5.21万公顷,水稻1.68万公顷,烤烟 1 500公顷,甜菜1 700公顷,白瓜7 900公顷,红小豆600公顷,蔬菜1 600公顷。其中粮食作物14.43万公顷,经济作物 1.47万公顷,饲料饲草36公顷。
二、生产基地及园区建设。全县农作物生产基地面积为 15.93公顷,其中,优质粮生产基地14.43万公顷,绿特经济生产基地1.37万公顷,蔬菜生产基地 0.13万公顷。全县建立示范园区30个,总面积4 900公顷。2009年,宝清县被列为国家级大豆高产创建县,承担创建任务1.73万公顷,同时被列为省级水稻高产创建县,承担创建任务1.27万公顷;建立了青原镇新城村、尖山子乡头道林子村两个国家级大豆高产创建示范片,万金山乡金山村省级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和龙头镇龙泉村省级大豆窄行密植示范区。全县水稻育秧大棚面积57.8万平方米。 9月25日,经省市专家实地测产检查验收,国家级两个万亩大豆核心示范区平均公顷产 3 342公斤,其中核心高产区87公顷,采用密植技术,公顷产达3 580.5公斤;中产区933,采用垄三技术,公顷产达3 376.5公斤;地产区313公顷,公顷产达 3 172.5公斤。省级万亩水稻核心区采用超稀植技术,平均公顷产达10 588.5公斤,比邻近非创建区公顷增产1 980公斤。9月17日,农委组织举办了宝清县农业科技田间博览会,县委五大班子领导、涉农部门领导及各乡镇领导,参观了30个示范园区。
三、农业产业化进程。2009年,全县以粮、油、乳、烟、糖等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基本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 26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资产总额达11.23亿元。依托龙头企业落实种植基地面积11.84万公顷。
规模以上农产品龙头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统计表
表农业—1
续表农业—1
【农业技术】
一、推广与应用。2009年,全县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紧密结合标志性示范工程、农业标准化和合作共建,贯彻落实科技兴农战略,大力推广应用了大豆窄行密植、小垄密植、垄三栽培、水稻大中棚超稀植栽培、节水增效、玉米通透、白瓜垄覆膜、花生高产栽培、蔬菜高产栽培、毛葱高产栽培、水稻高产栽培、薯类高产栽培等12项技术。科技入户率提高到 98%。突出抓好农业标示性示范工程,农业标准化园区建设,建设农业标志性示范园区10个,农业标准化园区10个,园区秋季各作物平均公顷产量为,白瓜籽1 950公斤、毛葱27 810公斤、水稻9 024公斤、红小豆2 571公斤、大豆2 679公斤、玉米9 805.5公斤,增幅5%~11.7%。
二、新项目示范。2009年,宝清县是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巩固县,全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67万公顷,辐射带动面积6.67万公顷。当年全县落实良种繁育面积6 133.33公顷,其中,高油大豆4 000公顷,白瓜1 000公顷、红小豆666.67公顷、水稻466.67公顷,良种率达到了98%以上。落实田间肥效试验5个点次、校正试验5个点次,采集土样2 000个,对地力进行了评价。
水稻育苗大棚
三、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2009年 8月,宝清县被确定为基层推广改革和示范县建设项目县。9月1日启动后,按照项目要求, 印发了《项目实施方案》、《基层体系改革方案》, 按照“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辐射千家万户”的技术培训思路,围绕全县水稻、玉米、大豆重点产业生产,以提高粮食产量为目标,以 1 000户骨干农户培训为重点,构建提升广大农民科技能力的示范新体系。组织全县农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对骨干农民进行集中培训和面对面、零距离的全程挂户培训。通过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培育和造就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懂经营、善管理、辐射能力强的骨干农民。动员县、镇(乡)两级100名农技人员,结对挂户1 000名骨干农民,辐射带动 1万名一般农民,促进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构建县、镇(乡)、村三级服务的长效机制。全县共举办科技培训班402期,培训人数达 5.78万人次。其中,实用技术培训5.54万人次,绿证培训600人次,农村干部培训510人次。录制播放“备春耕大讲堂”28期,举办科技大集 9期,下发科技书籍3.26万册,资料3.34万份。在10个村屯建立了农村书屋。
【农村经济管理】
一、财务公开。为使财务公开扎实有效地开展,新组建了民主理财小组,制定了财务公开影像资料存档监督制度,预防了假公开和不公开。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委托代理制的实施意见》和《双鸭山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暂行办法》文件精神,制定了《宝清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委托代理制工作方案》、《宝清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委托代理清产核资操作流程》,完善配套制度20项,印制清产核资工作专用报表33套,确保了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委托代理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使三资委托代理工作由资金代管开始向资产统一监管、资源联合协管方向伸展。
二、资产管理。按照统一处置权限、统一处置程序、统一监督的原则,强化了资产管理,使资产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2009年,经县农经总站评估处置固定资产 8起,总评估值达110.9万元。确保了村级资产不流失。
三、土地管理。一是规范了土地承包合同档案资料管理,做到承包地块、合同、证书、台帐“四相符”。二是加速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三是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土地纠纷调处机制。在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仲裁案件中,改变了过去县站全部包办的工作方式,涉案乡镇经管站站长参与案件的办理,并担任仲裁庭仲裁员。全年共受理土地承包纠纷咨询和申请仲裁案件88起,其中,立案10起,结案10起;通过协商和调解解决78起。四是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管理体制,县级组建了土地流转办公室、乡镇成立了土地流转中心、村级建立了土地流转站。全县 145个村屯均设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薄,县、乡两级农经部门均设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统计薄。2009年 5月,土地流转面积为2.9万公顷, 占耕地面积的19.9%,涉及农户流转0.6万户;土地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为 2.4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6.4%。
四、村级债务。按照国务院关于村级债务的“六个禁止”和化债政策,制定了严格控制新增债务,积极化解村级债务的原则,各乡镇每季度上报减债进度表,年终编制资产负债表,实行动态监控,严格控制村级债务增加。全县村级债务共减少676万元,占债务总额的4.7%。
五、农民专业合作社。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依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以政府引导、支持、服务为手段,多元化参与、多渠道发展,鼓励引导农村能人、基层干部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龙头企业、社区合作组织和供销合作社领办、创办合作社,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量扩张、质量提升、机制创新。同时,举办了经管员和已组建专业合作社成员参加的培训班,开展了为期10天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知识》专题电视讲座。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70个,成员21 695人,带动农户1.6万户。其中,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合作社33个,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37个。
六、农业保险。全县共有114个村7 612户农民参加了种植业保险,参保面积 6.4万公顷,其中,大豆5万公顷,玉米0.8万公顷,水稻 0.6万公顷。因严重自然灾害,参保户享受了保险待遇,减少经济损失近700万元。
【种子化肥农药销售与管理】 2009年,全县注册资本500万元种子生产经营企业1个,注册资本100万元的种子生产经营企业10家,种子委托经营单位45个,经营肥料、农药单位125个。全县化肥经营数量5万吨,农药经营数量3 500吨,种子经营数量1.6万吨。
一、法规宣传。组织开展了“全省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月”活动,利用宣传车下乡发放农业法律知识、维权知识宣传单 4万余份,发放《如何识别假劣农资》、《如何购买农资产品》等宣传书 2 000余册。对《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营造了打击假冒伪劣农资的氛围,增强了农资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二、行政执法。农业综合执法人员对种子质量定期进行抽查,并依法查处违法生产、经营种子案件5起,罚款 1.5万元。对“三剂”产品进行了重点抽查,全年共抽查农药标签200份,抽检种衣剂品种20个,发现问题4起,罚款 11 520元。对20个复合肥品种进行了抽样检测,查获一起10吨劣质肥料、3吨无肥料登记案,罚款4.4万元,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和农业生产安全。
【农业科技人才培训】 2009年,县农广校在校中专班 1个,158人;大专班1个,47人。全年组织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农业经济管理、农村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专业老师深入村屯授课60场次。
【劳动力转移】 2009年,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5.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6亿元。其中,县内转移24 110人,县外省内转移11 822人,省外转移23 786人,国外转移 219人。全年共培训农民工 3.1万人,其中,引导性培训2.9万人,职业技能培训1 700人。开拓了杭州、大庆、大连新的劳务基地,开辟了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际劳务市场,打造了宝清保安、宝清电焊等劳务品牌。
【农业自然灾害】 2009年,全县农业受灾面积8 900公顷,其中大豆8 900公顷。灾后,县委、县政府积极组织农民抗灾救灾,通过劳务输出、运输业、养殖业、编织业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收到了受灾不减收的好成果。
【县属两场】
一、果树场。
果树场有农户130户人口409人,土地面积1 967公顷,人均收入达到7 500元。2009年 6月27日、7月20日二分场两次遭受暴雨,受灾面积500公顷,其中重灾30公顷。大豆平均产量不到1 500公斤/公顷,总产比2008年减产75万公斤。灾后,加强了水利工程建设,购涵管40节,秋季铺设农田道口涵洞10处。
在生产经营方面成果显著一是突出发展苗木业和种植业。全场当年新栽培果树10公顷、山葡萄6公顷、防风林5 000株。春季职工向周边市县出售果树苗木60万株,收入90万元;秋季嫁接果树苗木90万株,出售各种水果30万公斤,出售山葡萄7.5万公斤。全场生产白瓜籽2.5万公斤,红小豆、红芸豆7 500公斤,玉米37.5万公斤,大豆 200万公斤,全年实现经营收入500万元。二是加强了农田基本建设。农田道、场街道铺沙石料 2 000方,平农田道27公里,平整道路3 000延长米。一分场清围山壕2 000延长米;职工自费挖排水沟达 2.5万延长米,平整土地10公顷;一分场通往小城子镇铺白色水泥板道 4 500延长米。三是加强了畜牧发展步伐。全场当年饲养黄牛300头、绒山羊1 200只、猪1 500头,创收40万元。
二、良种场。良种场有267户1 089人。耕地面积850公顷,粮食产量1 393吨,人均收入实现6 500元。2009年,利用农闲修路3 000延长米,清理路边垃圾 100立方米,疏通沟塘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抓沟3 000延长米,完成土方3万立方米,铺设涵管6组。
【党的建设】 2009年,农委党委在党建工作中,重点抓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抓了基层支部建设。本着有利于工作的原则,选拔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的人才任党支部书记,使党委工作在组织上得到了保证。二是抓了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了 8项规章制度,即:党支部制度、支部学习制度、党组织生活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三是抓了规范运作。对基层党组织实行了统一部署、统一要求、统一检查、统一评比的运作方式。按要求设置了组织工作基础资料,使组织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4~8月份,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活动中,每周一进行集体学习,每天自学一小时,党委中心组学习了 6次,全委开展培训63次,召开讨论大会83次。同时开展了“我为宝清献良策”征文大赛,共征集良计良策93条。全年发展新党员12名,预备党员转正6名。
农委党委纪念建党88周年总结表彰大会
(供稿 刘士玢 县志办责任编辑 刘爱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