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畜牧兽医局

畜牧兽医局

畜牧兽医局



  【领导人】
  党总支书记: 葛传生
  局 长: 赵 富
  副局长: 赵东方
  【概 况】 畜牧兽医局编制143名,实有职工145人,在岗人员 142人,事业编制。按照省、市、县的有关部署和要求,以“两牛一猪”为主攻方向,采取“引龙头、上园区、抓大户、育典型、给政策、优服务”等手段,实施“龙头牵动、园区引资、基地支撑、农户参与跟进”战略,促进了全县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
           2009年宝清县草原分布面积及改良面积统计表
  表农业—12                             单位:公顷



  【牧业生产】 2009年,奶牛存栏1.1万头,同比增长4.5%。肉牛存栏 16.7万头,同比增长14.9%;出栏8.8万头,同比增长29.8%。生猪存栏50.1万头,同比增长15%;出栏77万头,同比增长14.5%。山绵羊存栏38.9万只,同比增长14.3%;出栏41.7万只,同比增长 15.5%。家禽存栏269.4万只,同比增长22.6%;出栏475.1万只,同比增长16.6%。其中,大鹅存栏42.6万只,同比增长10.1%;出栏100.5万只,同比增长11.1%。马(骡)存栏305匹,同比增长-69.1%;出栏78只。肉类总产量9.2万吨,蛋类总产量0.87万吨,奶类总产量2.5万吨,毛绒总产量 528.1吨。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小区)13个。畜牧业产值实现19.6亿元,同比增长 16%。县畜牧局被省畜牧兽医局授予省级畜牧工作先进单位和繁育工作先进单位; 在动物防疫工作中马传染性贫血病(马传贫)扑灭净化工作得到农业部的好评;科技兴教工作业绩突出,荣获全省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先进集体;草原监理站被评为省级卫生单位。
              2009年宝清县畜牧生产情况统计表
  表农业—13                         单位:头、只、万只



  【家畜繁育】 县畜牧兽医局为加强繁育体系建设,调整了繁育改良结构,提高了繁育改良的科技含量。2009年,全县冻配黄牛34 234头, 冻配奶牛 6 446头,覆盖率分别为67.3%和86.7%。牛累计准胎31 304头,其中,黄牛准胎26 702头,准胎率为 78%;奶牛准胎4 659头,准胎率为85%。猪良种改良35 623头,其中人工改良14 249头,改良覆盖率为90%。山绵羊良种改良143 947只,其中,山羊80 438只,绵羊63 509只,覆盖率均达到了86%。全县共建乡镇牛人工改良站10处 (宝清镇、龙头镇、朝阳乡、万金山乡、小城子镇、夹信子镇、青原镇、宝清县秋满仓粮食有限责任公司、福通奶牛园区、绿园奶牛园区) ,配备授精技术人员13人;建猪人工改良站10处 (七星河杨树村、北京顺鑫龙宝清宇成种猪场、宝清镇繁育站、宝清镇华康牧业猪场、七星泡向华村站、七星泡镇新丰养猪场、朝阳乡曙光养猪场、万金山乡宝金村、夹信子镇三道村、牧丰养猪场),配备技术人员12人。猪人工授精配送站1处,配备技术人员 2人。调剂种母猪 130头,种公猪34头,种公羊46只。
  【畜禽产品质量监管】 为强化质量监管,县政府成立了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实施步骤和具体要求,形成了主要领导总体抓、分管领导亲自抓、工作人员具体抓的工作局面。一是加强了检疫监督。加强畜禽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把好出栏关、运输检疫关、屠宰检疫关,确保销售畜禽健康无疫病;同时,对重点畜产品经营场所的条件和经营资格进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是加强了投入品监管。对全县规模养殖场派驻兽医或联系兽医,对使用的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进行了严格日常生产监管。全年突击检查规模化养殖场65次,抽样检测 3次24批次。三是加强了奶源管理。对全县3家大型奶牛养殖小区和3家生鲜乳收购站的基础设备、卫生条件、机械设备、检测手段、操作规程、人员素质等进行了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整顿。严格许可证和准运证核发,杜绝添加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以及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加强了生鲜乳质量监测和生产安全技术培训,推动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
  【动物疫情测报与防控】 2009年,共免疫猪瘟病55.07万头份、猪口蹄疫55.07万头份、猪蓝耳病55.07万头份、鸡瘟301.14万羽份、禽流感535.44万羽份、禽霍乱 290.10万羽份、牛口蹄疫22.56万头份、羊口蹄疫43.66万只份、羊痘35.78万只份、仔猪副伤寒23.08万头份。春季在禽流感布控工作中,建立304公里的隔离带,设置警示牌15个,发放宣传单5 000余份,为农户发放消毒药245件。
  一、禽流感监测。对1个规模养禽场(西城种禽场)、1个乡镇(七星泡镇)的散养家禽大户,共采血清样品320份。经血凝抑制试验,抗体效价合格率为 85.65%;经新城疫监测,抗体效价合格率为91.2%。
  二、猪瘟监测。对1个规模猪场(宇成种猪场)、1个养殖户(七星泡镇民主村),各采血清样品110份。经测定,抗体效价合格率分别为91.8%和87.8%。
  三、春秋两季强制免疫。监测血清1 144份,其中,牛132头份、羊132只份、猪220头份、禽660羽份,抗体效价率为猪口蹄疫73.5%、猪瘟89.88%、猪蓝耳病71.20%、牛口蹄疫77.43%、禽流感85.65%、鸡瘟91.2%。
  四、重要疫病防控工作。监测牛羊布病2次、奶牛结核2次;检测牛血清 1 423头次,其中,羊血清3 142只次,检出羊布病阳性682份。对 204匹马进行了鼻疽检疫和马传贫琼扩检测,同时对勃利县的200匹马样品进行了检测。
  五、血清送检工作。全年送省检测血清3次。3月份送检牛血清180头份,羊血清220只份;5月份送检牛血清100头份,羊血清200只份;9月份送检牛血清20头份,羊血清40只份,禽血清300羽份,猪血清270头份。
  六、畜禽部检工作。剖检病死畜禽35例,其中,禽22例,猪10例,其它3例。
  【科技推广应用】 一是推广了人工授精和冻配改良技术。对全县10个人工授精站点实施了规范管理,能繁母猪人工授精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和应用。全县有母猪人工授精中心站 1处,授精站点18处,覆盖全县各重点乡镇、村屯、养殖场。各站点设施相对完备,人工授精中心站有人工授精车1辆。全县有母猪人工授精员18人,母猪人工授精率达到33%。二是推广了牧草饲料作物种植技术。承担了农业部紫花苜蓿青贮项目、草品种区域试验项目、草原监测项目、种草养畜示范项目和草原鼠虫害防治等项目,组织45名技术人员包村包场包户,实行了全程技术指导。三是推广了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的原则,通过采取“春秋重点免疫、日常程序免疫”的办法,做到了应免尽免,不留空当,确保了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到100%,全县连续多年无重特大动物疫情发生。



             荷兰沼气专家爱辛格(左一)考贮察青饲料
  【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县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对原有动物疫情测报站进行改扩建,购置相应仪器68台(套)。争取到黑龙江畜牧兽医局拔发专用人工授精车 1辆及猪人工授精设备7 套。二是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通过国家、省基层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为全县10个乡镇的畜牧兽医站配齐了冰箱、冰柜、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显微镜、高压灭菌器、火焰消毒机等设备。建立了7个标准化人工授精站点。全年猪人工授精 14 249头。三是村级兽医服务室建设。为部分行政村建成了标准化村级畜牧兽医服务室,配备了冰箱、显微镜、疫苗冷藏包、连续注射器、消毒锅、液氮罐等设备。同时,落实了村级防疫员报酬,在2008年每人每年 600元的基础上,省局每人每年增加误工补贴1 000元。
  【行政执法】 一是加强了执法队伍建设。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培训,提高了执法人员的素质;执行持证上岗制度,规范了执法行为。二是建立了行政执法工作制度,将执法责任落实到了每个岗位。三是加强了执法监督。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审核发放《动物防疫合格证》、《动物诊疗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四是及时查处各种违反畜牧兽医法规的案件。全年定期或不定期出动执法人员 324人次,对全县10个乡镇的规模饲养场、定点屠宰场、肉品经营市场、加工厂等场所进行了防疫监督检验,屠宰检疫51 449头,其中,猪 2.4万头、牛1 900头、羊20 875只、禽类9万只。全年出动执法人员 574人次,对全县10个乡镇进行了检查,共检验养殖场生产企业,经营业户105家,兽药经营户27户次, 没收假劣兽药价值人民币2 490元, 行政罚款1 100元,打击无证经营兽药和动物诊疗行为3起,吊销许可3本。
  【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积极参加“共建”和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与小城子镇犁南村、宝清镇四新村结成了共建对子,两年共捐助资金2余万元,有力地支持了2个村的经济建设。机关干部开展了向灾区群众献爱心、助残献爱心、爱心献功臣、爱心助春蕾、爱心助学、慈善捐款和维修烈士陵园等活动,共计捐款15万余元。二是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开展了庆“七一”建党88周年文艺汇演、“三八”妇女联谊活动、“爱祖国、爱家乡、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演讲比赛、“三农杯”书法绘画摄影展、老干部门球比赛等活动。三是全年向省畜牧兽医网站、黑龙江省畜牧兽医杂志、双鸭山信息网、宝清县农委信息网、新华网黑龙江频道、盛世金农黑龙江网报送各类信息207条。四是加强了组织发展工作。全年发展新党员4人,按期转正3人。



           省畜牧兽医局处长胥天军(右三)到县畜牧局指导工作
                     (供稿 李春波 县志办责任编辑 刘爱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