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岭农场章下序 红旗岭农场
【领导人】
党委书记:张晶华
党委副书记:葛怀安
董佰军
场 长:葛怀安
副场长:崔建华
安柏悦
党委委员:张晶华
葛怀安
董佰军
崔建华
安柏悦
陈一兵
刘清玉
纪委书记:董佰军
工会主席:李中秋
【自然及经济发展概况】 红旗岭农场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完达山下,横跨饶河、宝清两县,北、南分别与富锦、虎林两市相邻;场部设在饶河县境内,隶属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分局。总面积4.23万公顷,在宝清辖区2.44万公顷,占宝清总面积的2.4%,占全场总面积的 57.7%。山地丘陵主要分布在东南部,西部以平原、河川、湿地为主。南部有越岭河,西部有挠力河。挠力河在农场过境长度为104公里,沿岸建有大型排灌站两个,国家级湿地鸟类观测站1个。五星湖位于农场第二管理区第四作业站西部,是农场内最大的自然淡水湖,湖西与挠力河相通,丰水期湖滩面积可达200公顷。
挠力河湿地
2009年,农场实现国内总产值4.5亿万,人均收入1.6万元。农场在宝清辖区建有 3个管理区12个作业站,住户1 075户2 886人。以种植水稻、玉米、大豆为主,白瓜、红小豆、西瓜等经济作物为辅,粮食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在北大荒牛业带动下,建有高标准肉牛养殖小区3个,生态种猪养殖场1个。规模较大的林业经济项目有林下参、五味子、地栽木耳及黑蜂及林下鸡养殖等。
【农 业】 农场在宝清辖区的3个管理区12个作业站,拥有耕地11 853.53公顷,以水稻种植为主、经济作物为辅。2009年,水稻面积836.79公顷。在东风岭至第四作业站沿线建有高标准科技示范区、农业科学示范带、作物良种展示区、良种加工厂和粮食处理中心。农场在示范区推广了蒸气催芽、暖床育秧等12项农业科学新技术。借助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引进和更新农机具 140多台套,实现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节省了人工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全年农业生产在遭受春季低温、5月干旱、6月连阴雨、 7月强降雨等多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靠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水稻仍获得丰收。第一管理区和第二管理区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科学示范带水稻每亩单产分别在728.6公斤和738公斤,核心攻关区亩单产803公斤。
【畜牧业】 2009年,农场采用上级管理政策投资、养殖户出资相结合的方式,在第三管理区第八作业站新建1个千头母猪养殖基地,基础母猪存栏400多头,带动全场20个作业站的生猪养殖。第一管理区和第二管理区有3个高标准肉牛养殖小区,肉牛养殖户8户,肉牛存栏3 000多头。第一管理区新引进育成奶牛75头。在养殖技术上,农场畜牧专业机构注重改良肉牛品质,积极推广“德宝”冻精配种技术,母牛妊娠 1 100多头。在畜禽检疫、屠宰、运输销售等环节严格把关,推进免疫注射和免疫标识制度的实施,控制了牲畜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确保了人畜安全。
【林 业】 农场东风岭3个管理区有家庭林场46户,承包管护林地面积160公顷。林下经济主要发展林下参、五味子、黑蜂养殖。农场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植树造林、见缝插绿工程,全年投入绿化资金267万元,在宝清辖区完成绿化造林面积10公顷;建绿色长廊3条,面积20多公顷。各作业站建有绿篱,栽植了各种花卉、草坪。农场在分局年度造林绿化目标考核验收评比中获第三名,被国家林业总局授予“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观光旅游】 红旗岭农场借助“三河两岭”的天然生态优势,大力开发旅游观光业,推动农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东风岭地区开发了边陲第一村风貌、现代特色农业观光园、五星湖游乐园、挠力河湿地 4个景点。第一管理区是2008年省级的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现代农业观光区以东风岭至五星湖通村水泥公路为轴线,区域内耕地1.06万公顷。区内基础设施完善,土地集中连片,地块规整,是具有生产经营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技术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区。2009年,农场在五星湖建设湿地风情阁 944平方米,完成了码头、护坡、钓鱼台、仿木花架、悬廊、停车场等一期工程。国家级挠力河湿地保护区面积10万亩。有鸟类11目21科89种,鱼类 8科25种。农场在湿地内建立了湿地鸟类观测站和观景台,吸引了大批外来观光旅游者,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星湖旅游区一角
【文化建设】 2009年,农场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在第一管理区建立了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基层服务站,配备电脑13台;建立了多功能活动室,配备了幕布、投影仪、卡拉OK机、音响等设备;建立了职工书屋、阅览室,新购图书上千册。办起了农民广播站,建成了固定宣传窗、阅报栏等,丰富了作业站职工的文化生活。每逢农闲时节,图书阅览室、文化信息共享室随时开放,为职工读书看报、上网学习查阅资料提供了便利,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供稿 焦新秋 杨培荣 县志办责任编辑 邓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