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佳木斯市宝清原种场

佳木斯市宝清原种场

佳木斯市宝清原种场



  【领导人】
  党支部书记、场长:张廷湖
  副场长:董丽杰(女) 
      刘士宏
  【概 况】 佳木斯市宝清原种场隶属佳木斯市农委管辖,属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自收自支单位。场部位于青原镇东 9公里处,辖区面积1 440公顷,其中耕地为1 276公顷。年末全场347户1 319人,比2008年减少1人。在册国有职工368人,比2008年减少17人。场内设办公室、计财科、生产科3个职能机构,下设卫生所、学校两个事业单位。有管理人员6人,党员41人。
  2009年,原种场根据当地耕地低洼易涝的实际,继续增加水稻种植面积。全年水稻种植750公顷,较上年新增50公顷。大豆种植面积 476公顷,较上年减少35公顷。玉米及杂粮面积为50公顷。虽然水稻面积增加,但稻瘟病严重,粮食总产6 158吨(其中水稻产量4 875吨),比上年减产4.8%。由于水稻价格高,农业总产值仍达1 170万元,人均收入3 500元,与2008年持平。
  【农业机械及车辆】 2009年,新增新型延吉8行插秧机1台,累计达2台;新增6行插秧机3台,累计达 4台;新增延吉6行自走插秧机4台,累计达8台;国际型手扶 4行插秧机15台,东洋“水上漂”20台。水稻插秧全部实现机械化。年末,全场大中型拖拉机由111台增至114台;配套机械由108台增至 110台;排灌机械由177台增至187台;联合收割机由 17台增至20台;小型拖拉机80台;小型配套机械由42台,减少3台;农用运输车3台,较上年增加1台。
  【粮食生产】 年内,全场大力推广水稻旱育稀植及超稀植技术和大豆“垄三”栽培及小垄密播技术 。引进新品种龙粳22、垦稻17、龙粳2425搭配空育131原种。在育秧技术上,采用了大中棚“三化”栽培育秧技术及超稀植技术,全部催芽播种,早晚熟品种相搭配。虽然栽培技术措施得当,但由于气候条件影响,全场750公顷水稻平均单产只有7 300公斤,较上年每公顷减产 200公斤。大豆生产以“垄三”栽培为依托,小垄密植相搭配,仍然以黑农58、垦丰16、黑农52、黑农44搭配黑农37、垦丰 5号等品种,尽管重施底肥、叶面喷肥、封闭灭草、三铲三趟,由于气候原因,造成大豆后期倒伏,476公顷大豆平均单产1 250公斤,较上年减产 500公斤。
  【畜牧生产】 2009年,全场牛存栏66头,比上年增加 8头,其中繁育母牛48头。猪存栏1 000头,比上年减少100头;繁育母猪130头,较上年减少10头。羊存栏1 110只。禽 1 300只。畜牧业总产值149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12.74%。
  【文化建设】 全场立足本场实际,积极组织全场职工,认真学习科普知识,通过广播、板报、电视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本着依法治场、场兴我荣、场衰我辱的理念,在全厂举办科普知识讲座10次。全场电话入户率 100%;有电脑48台,电脑入户率15%,较上年增加5%。
                     (供稿 窦 河 县志办责任编辑 邓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