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鹤岗市198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鹤岗市198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鹤岗市198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鹤岗市计划经济委员会
  一、1985年计划执行情况
  1985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完成86,816万元,扣除因年底统计口径变化新计入的产值8,692万元 (矿务局汽车修理和自制设备7,000万元,嘉荫河金矿233万元,新华农场928万元,外地在鹤办矿367万元,劳教所33万元,自来水公司115万元,其它外地单位16万元),为78,124万元(含矿务局集体5,488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完成年计划的105.1%,比1984年提高9.2%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发展。
  (一)工业生产稳步增长,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83,084万元,扣除年底新计入总产值的因素,为74,392万元(含村办工业),完成年计划的105.7%,比1984年提高9.9%。在工业总产值中,地方工业完成29,777万元(含村办工业),比1984年增长19.3%。
  列入计划的原煤、黄金、水泥、塑料制品等17个主要品种产量,完成或超额完成了计划。全市原煤产量达到1,618万吨,比1984年提高9.7%,其中矿务局完成1,543万吨,比1984年提高8.7%,地方完成75万吨,比1984年提高36.4%。重点考核的47种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83%,比1984年提高0.3%。隔爆滚筒、重渗锑硅单晶、陈酿红粮白酒、地质罗盘、阀门等 5种产品评为省优质产品,固定式皮带机、大豆一级豆油评为部优产品。到1985年底,我市已有省优产品26种,部优产品2种,产品优质品率达到13.8%,比1984年提高7%。
  地方预算内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52.5万元,比1984年提高66.4%。水泥厂、起重机厂、啤酒厂等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有明显提高。亏损企业由1984年的8户减少到3户,亏损额比1984年下降40.4%。
  (二)农业生产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获得较好收成。农业总产值完成3,732万元(不包括村办工业471万元),比1984年下降2.5%,蔬菜总产量完成16,680万斤(包括土豆),比1984年下降34.3%,其中夏菜减产 682万斤,秋菜减产8,147.5万斤。粮豆作物由于扩大水稻、小麦等细粮作物面积,总产量达到 4,679万斤,比1984年增长9.7%。畜牧业、渔业生产增长幅度也比较大,猪、蛋鸡存栏分别比1984年增长42.7%和59.3%,水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 81%。由于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全郊总收入达到5,545万元,比1984年提高1.3倍。人均收入达到539元,比1984年增加100多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效果良好。1985年地方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971.3万元,其中地方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155.3万元,完成年计划的80.2%。计划下达的62个建设项目,竣工的有55个,竣工率为 77.4%,竣工面积为34,857平方米。电子交易大楼、五号住宅楼、农贸大楼,以及第四中学、第十中学、第十二中学等翻建、扩建的校舍已相继交付使用。技术改造安排 8个项目,完成投资 1,816万元,一些项目已陆续投产见效。农药厂、啤酒厂、第四塑料厂、腐植酸化工厂 4户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新增产值1,660万元,增加利税279万元。平板玻璃厂扩建工程、玻璃制品厂改造工程将在今年竣工投产。
  (四)市场繁荣活跃,外贸出口商品收购好于往年。由于工农业生产持续发展,流通体制进一步改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市市场更加繁荣活跃,出现了购销两旺的好势头。1985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额共完成34,012万元,比1984年增长 12.1%。主要商品销售量均比1984年有显著增长。特别是呢绒、绸缎、手表、家用电器等中高档商品的销售量增加幅度更大。外贸出口商品收购工作好于往年,出口商品收购总值完成5,009万元,比1984年增长23.3%。出口产品品种比1984年增加9种,达到27种。
  (五)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发展。1985年,完成科技项目11项,其中静电植绒引进技术解决了国产原料代替进口原料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85年用于发展教育事业的基建投资 363万元,进一步改善了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小学二部率降低到7.8%,比1984年下降6.9%。全市小学招生11,558人,完成年计划的106%;初中招生12,098人,完成计划的101.5%;高中招生3,218人,完成计划的90.1%;职业高中招生人数比1984年增长 1.5倍。文化、体育、新闻、广播、电视等项事业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六)劳动就业和计划生育取得了新成绩。
  1985年通过改革社会劳动力管理制度,坚持“三结合”的就业方针,广开就业门路,全市共安置就业人员10,788人。计划生育工作认真执行了党的计划生育政策,积极采取有效的节育措施,保证了人口计划的实现。1985年人口出生率为9.92‰,自然增长率为 6‰,年末全市总人口达到588,349人。
  1985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虽然完成得比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需要认真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电力供应不足,1985年全市停电 461次,共1,078小时,影响产值3,000万元;企业素质差,管理水平低,地方预算内31户工业企业,有近半数企业仍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经济效益不好;资金不足,利用效果不好,地方预算内工业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比全省平均水平慢98天;农业生产的基础比较薄弱,抗灾能力不强;个别建设工程工期拖长,质量较差,造价偏高。
  二、1986年计划的主要指标
  1986年我市的经济建设工作,要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积极增产适销对路产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在严格控制投资规模的前提下,积极扩大横向经济技术联合,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和重点建设,做好自然资源开发的准备工作;根据生产发展的可能,继续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妥善安排人民生活,从而为七五计划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开端。具体安排是:
  (一)工农业生产计划
  1986年我市工农业总产值计划安排86,150万元,比1985年实际增长1%,比全省平均增长幅度低6.6%,其中工业总产值计划安排81,950万元(含村办工业),比1985年上升0.5%。在工业总产值中,矿务局计划安排 5亿元,比1985年下降3.4%;地方工业计划安排31,950万元,比1985年增长7.3%。农业产值计划安排4,200万元(不包括村办工业),比1985年上升12.6%。
  1986年我市工业发展速度是在充分考虑各方面增长因素之后确定的。增长幅度之所以不大,主要原因是:1、矿务局原煤产量计划比1985年下降40万吨,影响产值1,200万元。 2、地方工业中的部分企业后劲不足,生产能力年内不能有明显增长。 3、主要产品,如水泥、白酒、地煤等,由于受到停产改造影响或资源不足的限制,产品产量下降。 4、1985年地方工业增长率高达19.3%,也是今年调低计划的一个原因。就地方工业来说,安排7.3的速度是积极的、也是留有余地的。在计划的安排中,一是适销对路产品增长幅度较大。今年计划安排54个产品,有82%的产品产量比1985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黄金增长 1.4倍,塑料制品增长2.3倍,啤酒、腐植酸、电动滚筒、单晶硅等主要产品产量也分别增长 25%以上。二是集体工业和乡镇工业增长幅度较大。集体工业产值计划安排17,175万元。比1985年增长9%;乡镇工业产值计划安排1,900万元,比1985年增长 12.5%。再加上平板玻璃扩建工程、啤酒瓶改造工程两个新项目将在今年投产受益,实现7.3的发展速度,还是有把握的。
  1986年农业计划主要是按照“服务城市、富裕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的原则安排的。1986年农业产值计划增长 12.6%,主要原因是1985年我市农业受灾,总产值比1984年下降2.5%,致使1985年基础数较低,如果扣除1985年比1984年下降的因素。1986年农业生产的增长幅度为10.3。上升的主要因素是:粮、豆作物计划达到5,453万斤,比1985年增长16.4%;蔬菜计划达到18,712万斤(含土豆),比1985年增长12.2%;林业上升10.8%;畜牧业上升 11.5%;渔业上升32%。因此,在正常年景下.农业生产计划也是能完成的。
  (二)技术改造计划
  我市1986年的技术改造计划,是在国家控制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的情况下,根据省下达的计划指标和我市的财力可能安排的。目前,初步落实技术改造资金 2,172万元,其中省行贷款996万元,市行贷款201万元,市、企业自筹975万元,共安排16个项目,其中列入省计划7项,列入市计划 9项。在技术改造计划中,当年投产受益的有5项,设计能力为产值2,616万元;明年投产受益的有 8项,设计能力为产值2,420万元;后年投产受益的有3项,设计能力为产值1,850万元。
  技术改造的重点项目有:平板玻璃厂六级窑扩建工程,资金全部落实,计划 8月份点火试车,形成年产93万标箱的生产能力,产值 1,070万元;玻璃制品厂啤酒瓶改造工程,资金全部落实,计划6月份点火试车,形成 2万吨生产能力,产值960万元;晶体管厂引进可控硅生产线,外汇和国内配套资金全部落实,今年10月份设备进厂,1987年投产,形成年产35,000支可控硅元件生产能力,产值 600万元;电动滚筒厂引进滚筒制造技术及关键设备,外汇已经落实,所需55万元人民币正在筹措。
  (三)基本建设计划
  今年根据省落实的资金和我市的财力状况,初步安排基本建设投资 2,301.6万元,其中预算内投资和省自筹 322万元,市自筹资金1,105元,企业自筹资金802.7万元。目前共落实基本建设项目24项,其中结转项目11项,总投资856.6万元;新建项目13项,总投资1,445万元。重点基建项目和投资额是:
  1.第二跨线桥,投资436.4万元,其中1985年结转76.4万元,省贷款80万元,市自筹120万元,矿务局自筹160万元。年内主桥主体完工。
  2.向阳区农贸市场。投资68万元。
  3.工农区集中供热工程。投资108.5万元。
  4.供水复线。投资120万元。
  5.市医院万米住院部大楼。投资210万元,年末完成主体工程。
  6.热电厂。地方投资500万元,今年建设主厂房和部分附属设施。
  7.住宅建设投资491万元。
  (四)电力和交通计划
  为从根本上解决电力不足的问题,1986年我们将继续贯彻“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热电厂的建设。今年市矿联合建设的热电厂,已分别纳入省和煤炭部计划,5月份破土动工,力争3年建成。在抓好“开源”工作的同时一,还必须十分重视节能工作,努力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1986年全市节能计划为17,100吨标准煤,比1985年提高18.8%。
  今年交通计划重点安排4个项目:一是省投资200万元,续建兴安台至峻德一段 3公里一级路。二是修建哈罗公路南山至新一展览馆一段,省同意拨款 180万元,由于省交通厅目前财力有限,暂由我市自筹,明年省交通厅偿还,此项资金已落实。三是修建新华至红旗乡15公里断头路。四是省投资12万元修建 2座桥。完成上述计划,1986年基本可以实现公路和市区道路联网。
  (五)商业和外贸出口计划
  随着生产的发展,职工收入的增加和社会购买力的增长,市场将持续繁荣活跃。1986年社会商品零售额计划安排37,685万元,比1985年提高 10.8%,其中总购进额计划安排38,481万元,比1985年提高7.9%;总销售额计划安排43,313万元,比1985年提高9.9%,调入和收购的主要商品计划安排21个品种,其中食盐、毛线、絮棉、呢绒等9个品种的购进量比1985年提高15%以上。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计划安排6,221万元,比1985年增长24.1%,其中粮油食品类为 504万元,增长 22.9%;土畜产品类为1,728万元,增长32.8%;轻工业品类为71万元,增长196%;工艺品类为6万元,增长2%;五金矿产类为50万元,增长42.9%;石油化工类为362万元,增长73.2%;煤炭类为3,500。万元,增长15.7%。出口收购品种为31个。
  (六)科技和教育计划
  今年的科技计划主要是围绕自然资源开发,上拳头产品和农业新技术推广三个方面安排的,共19个项目,其中列入省计划9项;省重大科技开发项目3项 (玉米精炼油技术、绒毛切断机、钻井稀释剂),省“星火计划”1项(重烧镁技术开发),申报省待批计划项目2项(垂直磁场直拉硅单晶、陶粒生产线),1985年结转项目 3项(禾草灵中试、隔爆式油浸电动滚筒、三相交流稳功稳频电源);列入市科技计划的10项。科研经费初步落实245万元,其它经费将陆续下达。以上19个项目完成后,预计每年可增加产值2,595万元。
  教育计划是从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继续解决小学二部制授课问题,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打基础和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出发安排的。今年小学计划招生11,808人,校外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8.7%。初中招生计划为12,510人,小学毕业升学率为 89%,其中城市达到93%。高中计划招生为3,134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23.4%。初中升学率之所以还很低,主要是校舍不足,缺少师资问题年内一时还难以解决。职业高中计划招生1,985人,占初中毕业生的14.8%。今年计划投资280万元,其中地方自筹200万元,用于翻建危房和增加校舍,继续为发展教育事业创造条件。
  (七)劳动工资和人口计划
  1986年我市地方全民职工人数计划为32,218人。工资总额计划为 3,478.9万元。全员劳动效率计划比1985年提高5%。要加强工资基金管理,确保工资计划总额不突破。今年计划安排11,000名城镇青年就业,占待业人员总数的44.1%。在就业计划中,全民接班计划安排1,700人。
  1986年全市人口出生率计划为11.57‰,人口自然增长率计划为7.7‰,全市年末总人数控制在596,269人。
  实现上述计划,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一定要采取积极的有力措施,解决经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脚踏实地,勇于进取,确保今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完成和超额完成,为“七五”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