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团结乡

团结乡



  地理位置 团结乡位于鹤岗市东南部,距市区10公里,南至鹤立河与汤原县为邻;西与红旗乡、东方江乡接壤;东至梧桐河与宝泉岭农场为邻;北与东方红乡毗邻。总面积 3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091亩、(播种面积36,195亩)草原面积 4.7万亩。林地面积2,635亩。
  人口 全乡总人口6,648人,比1985年增加1.2%。其中:农业人口6,211人;非农业人口437人。团结乡是汉族、少数民族混居的区域。有汉族、朝鲜族、满族、回族。汉族 5,666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5.2%少数民族982人,(其中朝鲜族902人),占总人口的14.8%。1986年人口出生率1.6%,死亡率0.5%,自然增长率1.2%乡人民政府驻立春村。
                 中共团结乡委员会
  书 记 孟宪仁
  副书记 李京书 韩德宪
                 团结乡人民政府
  乡 长 李京书(朝鲜族)
  副乡长 张子艳
  政权建设1984年由团结人民公社改为团结乡人民政府,管辖桦春村,东胜村、立春村、河泉村、合胜村双泉村、东风村、西股流村。1986年 9月,村民委员会进行了换届,在广泛宣传教育的基础上,经反复酝酿、民主选举了8个村的村民委员会。
  经济 团结乡多种植大田作物,以水稻、大豆为主。1986年播种大田34,600亩,占播种面积的95.6%。水稻面积15,000亩,产水稻757万斤。1986年粮食总产量1,211万斤。蔬菜面积1,585亩,占播种面积的4.4%,1986年产蔬菜 605万斤。主要以白菜、萝卜、土豆、西红柿、芹菜为主。近几年来,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较快。1986年底个体户有汽车11台,胶轮拖拉机21台,链轨拖拉机27台,自走康拜因 3台,牵引康拜因5台,手扶拖拉机272台,小四轮65台,小型收割机12台,小型脱谷机17台,平均3户就有一台农业机械。1986年农业总产值358.8万元,比1985年的285.9万元,增长25.5%。
  乡村企业有六家:煤矿、砖厂、农机修配厂、林场、渔场、畜牧服务公司。 职工总数456人。生产原煤、红砖和大豆加工、饲料加工,孵化小鸡、农机修理,鱼种养育、育苗造林等。1986年工业总产值120万元,比1985年增长19%。利润11万元、比1985年增长37.5%。
  1986年造林1,712亩,主要品种松树、杨树。育苗140亩、(松杨、柳)。渔业以自然打鱼与人工养鱼相结合。西股流村1986年有鱼亮子四个、鱼船22只,打鱼15万斤。其余 7个村是人工养鱼,集体鱼池560亩,个体鱼池380亩。1986年放养水面940亩,其中鱼种140亩。产鱼14.4万斤,产鱼种1.3万斤。
  基本建设1986年的基本建设,主要是水利建设,施工了三个项目:立春防洪堤,工程设计15万土方,1986年完成10万土方,现基本上起到了防洪排涝的作用。可保护10万亩土地,不受洪涝灾害。倒洪系一处,国家投资9万元。闸门一个(梧桐河闸门)国家投资5万元,已全部竣工,引进梧桐河水,灌溉水田7,500亩。
  文教卫生全乡有中学1所,9个班级。其中:高中 2个班,初中7个班。在校学生314人。其中:高中学生39人,初中学生275人。全乡有小学 7所,45个班级,在校学生882人。其中桦春小学有初中3个班,在校学生34人。1986年适令儿童入学率98.9%,全乡普及小学教育工作,连续三年达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指标,经省验收合格。成人教育,团结乡设一个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教学班,学员24人,1987年6月毕业。乡农民技术学校1所,为农业培养技术人才。提高科学种田的技术水平,不定期的培训10次,受到培训的 520多人次。1984年全乡已扫除文肓。1985年开始进行初级文化学习和科学技术学习。1986年有村办农民技术学校 7所,为农村培养技术人材建立了基地。
  乡建卫生院一处,医务人员11人,床位6张。村办卫生所8处、医务人员10人。负责本村医疗、防疫、妇幼保健工作。
  乡文化站负责全乡文体活动,1986年举办书法展览2次,法律知识竞赛 1次,声乐比赛1次。选出参加市比赛的歌手,有 3个节目在市里获了奖。举行了“五四”青年运动会,全乡兰球赛,桦春村朝鲜族人运动会。
  人民生活1986年全乡人民团结奋斗,努力进取,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和乡村企业,全乡社会总产值618.6万元,人均收入601元,全乡人民的生活有了显著的提高。1983年以前全乡农民只有 5户砖房,1986年底、有217户住上砖房。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等高档商品共830台。平均1.8户就有一件。
                                     (丁 儒)
  ★粮食专业户张士龙 团结乡桦春村朝鲜族农民张士龙,全家八口人,有链轨拖拉机、手扶拖拉机、打稻机各一台。1985年承包离村18里远的 110垧撂荒洼地,承包当年他带领全家开出撂荒地27垧,种了 7垧水稻,当年取得较好收成。1986年春他从密山县把弟弟妹妹11人请来做帮工,带来手扶拖拉机2台,打稻机1台。又开了撂荒地20垧。除 4垧因平地上不去水未种水稻外,其余41.5垧耕地全部种上“合江19号”高产水稻。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他所耕种的水稻获得好收成,平均亩产 640斤,总产40万斤,向国家交售商品粮30多万斤,总收入达10.6万元。扣除上缴集体提留款,帮工工资,生产费用,纯收入达3.85万元,人均收入 4,800元。成为我市最大的粮食专业户。
                                     (丁 儒)
  ★桦春村运动会 桦春村是一个朝鲜族村,朝鲜族村民90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95%以上。这个村每年都要举办一到两次全体村民运动大会。1986年 6月份召开的村民运动大会,有青年,在校学生,还有老年、幼儿园儿童共计 320多人。历经三天。除球类、田竞等20多个项目外,还有摔跤、钻圈、秋千、幼儿叼糖、妇女顶盆竞走、老头点烟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期间场地内不断出现各种形式的朝鲜族舞蹈,呈现一派男女老少齐欢笑的欢乐气氛。
                                     (丁 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