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军事军事 【军分区整党工作】 根据省军区党委的部署。鹤岗军分区机关的整党工作,从 3月10日开始至6月20日结束,历时100天,机关25名党员参加了整党。整党参照吉林省军区“学、查、改”一条龙的经验,紧密联系分区实际。整党分三个阶段进行: (1)、采取“五结合”的方法,系统学习了整党文件;(2)、对照检查阶段坚持了“五不放过”;(3)、整改阶段,党委脚踏实地为机关做了五件好事。为了保证整党效果,防止走过场,机关建立了学习签到制度,请销假制度,定期检查学习笔记和考核制度。整党期间,机关党支部组织检查学习笔记四次,25名同志写学习笔记心得体会 375篇,平均每个党员写15篇以上,整党考试两次,平均成绩94分。经过思想、作风和组织的整顿,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根据中央整党决定的规定和党员登记必须具备的五个条件,25名党员郑重地进行了党员登记。通过整党提高了机关党员干部的军政素质和政策水平,增强了党纪观念,促进了分区各项工作的开展,主要收获有五条:一是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了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的自觉性。二是提高了党员的政治素质,增强了党性观念和争做合格党员的自觉性。三是通过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教育,进一步清理了“左”的思想影响。四是进一步端正了业务工作指导思想,机关工作方向更加明确。五是坚定了端正党风的信心和决心,出现了人人争做端正党风促进派的喜人形势。
(李 荣)
【征兵工作】 1986年征兵工作认真贯彻了国务院、中央军委征兵命令和有关政策规定,于10月10日开始,历时一个月,征集新兵460名。
认真搞好宣传教育,提高适令青年依法服兵役的自觉性。征兵工作开始后,狠抓了宣传教育工作,向全市广大适令青年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和宣传教育。教育中,以省征兵宣传教育提纲、兵役法和首长讲话为主要内容,以适令青年为主要对象,采取多种形式,深入进行了依法服兵役、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防教育。通过教育,激发了广大适令青年“响应祖国征召,勇跃报名参军”的政治热情。几天之内,报名人数达 2,500多人。六个区武装部在征兵宣传教育中都采取了普遍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集中教育与分片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利用广播、报纸、标语、板报、流动宣传车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据统计各级负责征兵干部下街道宣传1,500多人次,张帖标语3,000多幅,出板报、墙报230多块面,适令青年受教育率达90%以上。各区、乡普遍召开了适令青年座谈会、家长座谈会、传统报告会。利用“三会”从正面对适令青年和其家长加以引导,解决各种模糊认识,树立依法服兵役是每个青年应尽的光荣义务。一些适令青年说,开始我们报名当兵,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想通过当兵解决工作,混个铁饭碗,这是我们入伍动机不纯的表现,我们参军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克服各种杂念,牢固树立为人民扛枪,为人民打仗的思想,争当一名家乡放心的战士。
严格掌握体检标准,保证兵员身体质量。征兵体检工作关系到部队建设,为搞好体检工作,从全市卫生系统抽调了29名政治责任心强、作风正派,业务能力强,有一定体检经验的医护人员,组成体检班子。规定了四不准:一是不准降低体检标准;二是不搞特殊照顾;三是不准吃请、收礼;四是不准利用征兵之机搞关系,为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建立了医护人员承包责任制,一包到底,责任到人,奖惩分明。受检690人,做到了不漏检、不漏项、不错判。
把好政审关,保证兵员政治质量。为了搞好政审工作,确保兵员政治质量,从公安、武装部街道抽调了 200余人,组成了十三个政审组。在政审工作中,注意抓了报名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目测与初审相结合;联审与调查材料相结合。按照省统一制发的应征青年政审综合表“五到”的要求,做到兵员任务指标公开,内部不留名额;应征青年条件公开,让群众掌握征集标准;上站受检对象公开,不搞计划外名额;双合格预定兵员单位公开,逐级把关负责;批准入伍青年名单公开,依靠群众监督把关。对群众的来信来访反映的情况,都认真的处理,逐人逐事的进行查对核实,做到件件有回音、有着落,较好地保证了新兵的政治质量。
周密组织欢送,与部队搞好交接。对 460名新兵进行了入伍前动员教育,组织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入伍须知,教育新兵要有理想、守纪律,作好吃大苦、耐大劳的思想准备,以英雄为榜样,在保卫祖国的战斗岗位上做出积极贡献。
1986年征兵工作由于上下共同努力,坚持了征集政策和有关规定,保证了新兵的政治、身体、文化素质,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征集新兵任务。
(李 荣)
【营建工作】 鹤岗军分区是1985年12月10日组建的,现住营房是原市武装部地址,由于年久失修,不堪使用。
1986年 2月省军区召开了新成立的四个军分区营建工作协商会议。在省军区、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亲自指导和矿务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1986)沈后营字第210号批复、龙后营字第62号关于下达鹤岗军分区营房指标3,910平方米通知精神和上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了对营建工作的领导。分区党委提出了三年任务两年完的奋斗目标。建筑面积4,975.6平方米(其中修理所 315平方米,门卫室53平方米待建)实建面积4,607.6平方米。在施工方式上,采取了对外全包的办法,(三材由军分区负责)边设计、边备料、边施工。在资金筹措上,采取了上级拨一点、地方借一点的办法,共筹资金70万元。为了实现工期短、速度快、质量好,造价低的要求,在统筹规划,合理设计的基础上,狠抓了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从1986年 6月26日破土动工到12月底,较好地完成了围墙(443延米)、家属楼(1,066平方米)主体工程、办公楼(3,O03平方米)第一层、锅炉、浴池 (247平方米)、车库(290平方米)基础工程等项任务。
1986年,军分区党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营建工作。司令员、政委亲自抓,党委分工一名副司令和后勤部长具体负责营建工作,并从司、政、后抽出三名干部,从地方聘请一名工程师,成立了营建办公室。
军分区营建工作开始以来,市委、市政府、矿务局十分重视,成立了军分区营建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张玉斌为组长,市长索长有和市委、军分区、矿务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他们亲临现场办公,献计献策,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承担困难,对军分区营建地点、土地征用、规划设计、计划安排,建筑材料供应、资金,工程施工等问题当场拍板定案,解决了营建中各种困难。
(李 荣)
【民兵建设】 1986年民兵工作在省军区、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中央(1985)22号文件精神为指针,以省军区党委年初提出的关于“两转、两改、一新”的民兵工作指示为依据,紧密结合民兵工作实际,较好地完成了民兵工作各项任务,为我市民兵工作指导思想的战略转变创造了良好开端。
中央22号文件指出:“发动民兵干四化,围绕四化办民兵”,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兵工作的指导方针,也是民兵工作新的历史时期指导思想上的战略转变。为了尽快适应这一转变,从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入手,突出抓了三个问题:1.是统一思想认识。学习宣传22号文件,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把思想统一到国家经济建设这个大局上来;2.是理顺了领导关系。根据民兵工作性质,必须接受上级军事机关与地方党委的双重领导。3.是更新了四个观念。改变“以武为主”为“以劳为主”的观念,树立了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做好民兵工作的新观念;改变“用兵一时”为“千日用兵”的观念,树立了时刻为两个文明建设做贡献的观念;改变“大办民兵”为“精办民兵”的观念,树立了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的观念;改变“穷”的观念,树立了“以劳养武,扶贫济困,科学致富”的观念。由于观念的更新,开拓了民兵工作的视野,使我市民兵工作出现了好形势。
民兵在进行埋雷训练
发动和组织民兵积极参加两个文明建设,为振兴鹤岗贡献力量。根据22号文件精神,分区党委把两个文明建设当做民兵工作的中心任务。发动和组织民兵积极参加两个文明建设,根据各单位具体情况,针对民兵行业的特点,开展了建设文明村(单位)“一人富带一家”和“扶贫济困”、“学雷锋、树新风”、“为振兴煤城做贡献”、“民兵青年之家”“以劳养武”、“科技之冬”、“军民共建”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民兵队伍的自身建设。
通过贯彻落实中央22号文件,调整了民兵组织。改变了过去以条为主,实行了以六个行政区划片的原则,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领导体制。本着有利于减轻群众负担,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原则,合理调整了任务,落实了13,500名基干民兵,达到组织健全,编组合理,兵员落实,干部齐强的要求。提高了民兵训练质量。按照中央22号文件“突出重点、改进方法,注意实效”的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狠抓训练改革,完成了766人年度训练任务。其中专武和民兵干部61人,步兵 445人,专业技术兵260人。突出了民兵干部和专业技术兵训练,在训练方法上,主要采取了上下结合、统一组织、集中授课、联合教学的方法,提高了训练质量。抓了民兵训练改革,在组训形式上,采取了分片联训;在训练内容上,进行了精简和调整,抓了“军训与育才相结合”的试点工作;在训练时间上,实行了权力下放,在训练标准上,注重讲求质量。加强武器装备管理。认真贯彻中央22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了领导,减少了基层单位武器数量,缩小了分布面。各基层单位都把民兵武器装备管理纳入了本单位的安全保卫管理之中,特别是六个区人武部组建后,都相应地加强了区武器库建设规划,改善管理条件,逐步改进和理顺了区人武部改建后对民兵武器装备管理的领导关系和业务关系,为实现民兵武器装备管理的目标化奠定了基础。根据沈阳军区(1986) 5号文件精神,对民兵武器库的武器进行了一次普查,使民兵武器管理达到了“四清”,完好率达 96%。还对库室进行了调整,缩小了分布面,减轻了基层单位经济负担和管理任务,保证了安全。
【人民防空建设】 鹤岗市人民防空工作先后经历了应急战略大搞群众运动、长期准备稳步发展的两个阶段共17年的建设,为未来反侵略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民防空建设的改革。1986年全市人民防空建设工作实行了改革。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由过去的国家投资单一建设、关闭自守、自成体系改革为国家投资与地方自筹相结合、人民防空建设和城市建设相结合、平时和战时相结合的讲求战备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的轨道上来;人民防空组织指挥建设由过去的单一拟定防空袭预案,进行简单的“三防”常识教育,改革为根据现代化战争核武器杀伤效应进行核、化、生武器综合研究,开展人民防空条例宣传、防空常识教育的综合提高组织指挥能力;通信警报建设由过去单一收、发人民防空训练信号和五十年代通信设备改革为人民防空内部沟通联络,执行领导机关抗震救灾命令,逐步更新改造老式通信器材和人民防空设备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方向上来。使人民防空建设不断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了国家提出的“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平战结合、质量第一”的方针。构筑了可隐蔽十万人的人防工程。其中地道工程面积占全市工程总数的 83.4%,坑道工程面积占全市工程总数的7.6%,防空地下
室工程面积占全市工程总数的9%。市政系统的工程面积占全市工程总数的 47.4%,煤矿系统的工程面积占全市工程总数的52.6%。
1986年全市人民防空工程维护管理达标面积占工程总数的 81.2%,人民防空工程的平时利用面积占工程总数的19.2%,人民防空工程的完好面积占工程总数的23%。
人民防空组织指挥建设。1986年对城市防空袭预案的主件、副件进行了修改,经上级部门检查验收合格。按防空袭预案的计划组建了防化专业队伍,进行了专业训练和考核。《人民防空条例》宣传和“三防”常识教育在全市的13所中学、14个街道办事处、133 个居民委得到普及,《人民防空条例》宣传和“三防”常识教育面分别达到了40%和45%。
人民防空通信警报建设。开设人民防空通信警报、情报、指挥、话务四个有线和无线台。1986年全市人民防空警报信号的音响覆盖率达到100%,人民防空警报信号的鸣响率为100%,通信联络沟通率达100%,通信警报设备设施完好率达100%。
(贾大明)
民兵在进行军事训练
【开展首届民兵“科技之冬”活动】 根据省军区政治部、省科协、省民政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全省农村民兵、预备役人员、退伍军人中开展首届民兵《科技之冬》活动的通知”精神,定于1986年1月15日至4月1日为“科技之冬”活动日。
军分区党委非常重视“科技之冬”活动,结合鹤岗市五个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开展首届民兵“科技之冬”活动意见。1986年首届民兵“科技之冬”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是集中培训骨干。各乡为了把首届民兵“科技之冬”活动搞好。普遍进行了培训骨干工作。据统计,五个乡举办各类培训班56期,培训民兵科技骨干 780名,平均每个民兵连队参加乡一级培训的民兵有20多人。通过培训,每人都较好地掌握了一至两门农科技术,而且基本达到了会做能教,成为乡、村科学致富的骨干,起到一人带多人的作用。永新村民兵连长曹玉林,参加培训班学习后,把自己学到的种菜、养鸡技术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本村民兵尹长奎和丁文礼,使尹、丁二人种菜、养鸡各增加收入 550元。峻德村民兵连长胡庆友,在乡培训班学到了养猪技术后,他选用了科学养猪方法,当年摘掉了贫困帽子。
二是走出去,请进来。在开展“科技之冬”活动中,有的单位为了开发智力,靠科技致富,还从各村选拔一批年青、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民兵到外地参观学习先进技术。去冬以来,五个乡一共有37名民兵到外地学习。长胜村女民兵邓树敏,通过到外地学习先进种菜技术,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刻苦钻研蔬菜栽培和管理,今年蔬菜生产纯收入近万元。峻德村民兵王宝杰,通过到贵州学习酿酒新技术,回来后大胆实践,达到酒味纯正,质量超过当地国家酒厂水平,深受买主好评,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了学习外地先进技术,弥补自己的不足,有的单位还从市区聘请一批工程师和技术能人,加强技术指导。农机厂民兵连聘请退休工程师陶岩信为该厂技术顾问,由他带领 5名民兵攻克生产技术难关,不到一年时间,使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打开了销路,今年产值比去年翻了一番。
三是开展科普宣传。各单位在办培训班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科普宣传,借以弥补师资、场所等条件对集中办班的限制,拓宽了培训渠道。各乡、村普遍利用广播网和农村有线广播网,开设技术讲座。红旗乡广播站,从开展“科技之冬”活动以来,先后摘了四次科技知识讲座,深受广大群众和民兵的欢迎。新兴村民兵李德发说:现在科技知识讲座办到了坑头上,在家吃饭的时候都能学到科技致富本领,“科技之冬”活动搞得太好了。
四是组织民兵参加各级各类刊授、函授、广播学校学习。在群众性的科技培训基础上,各单位都组织了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科技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基干民兵技术骨干和退伍军人,参加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和各地分校的学习,同时号召广大民兵积极参加各类刊授、函授学习。据五个乡的不完全统计,有75名民兵参加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的学习,还有 154名民兵分别参加了各类刊授、函授学习。
“科技之冬”活动的开展,加强了武装部门与科技部门、民兵组织与科技组织的横向联系,促进了群众性科普组织的发展。各单位结合“科技之冬”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了乡、村、屯科技组织。五个乡的民兵连队中有 75%的民兵连队都建立了民兵青年科普活动室,建立民兵科普小组225个。科普组织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民兵学科学、用科学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