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势在必行
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势在必行
市经济技术合作委员会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地区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之间出现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横向经济联合,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因势利导,广泛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城乡、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协作,发挥各地优势,极大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生产者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商品交换取得联系,进行生产和消费。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商品经济有不同特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现了部门间、企业间、地区间以及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分工协作和互相合作的关系。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是使分工协作更加紧密,互相合作更加广泛,形成统一的市场体系和四通八达的经济网络。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管理体制上存在的种种弊端,造成“条块分割”,“地区分割”,搞“大而全”、“小而全”,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开展横向经济联合,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从根本上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分割的局面,按照专业化、社会化大生产的原则,在广泛的范围内实现劳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合理组合和合理流动,把地区、部门、企业之间的优势集中起来,从而形成新的和强大的生产力,加速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必须从本地区、本部门、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实行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合。企业之间的联合,是横向经济联合的基本形式,可以不受地区、部门、行业界限以及所有制的限制。原材料生产与加工企业之间,生产企业与科研单位(包括大专院校)之间,民用与军工企业之间,工、农、商、贸企业之间,铁路,公路、水运、民航企业之间都可以联合,还可以引进外资、中外企业合资经营等等。这些联合,可以是专业化协作,人才、资源、资金、技术和商品购销等方面的联合,也可以是紧密型、半紧密型、松散型的联合。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企业要注意从实际情况出发,适合搞哪种形式就搞哪种形式的联合,切忌模式化,防止联合失误。通过横向经济联合,逐步形成新型的经济联合组织,发展一批企业群体或企业集团。
发展横向经济联合要目标明确,注重实际效果。地区、部门、企业之间的经济联合,不能只限于内容上,形式上的联合,而且要紧紧围绕着本地区、本部门、本企业的经济发展目标或经济建设的重点进行联合。这样的经济联合,才是有目的的联合,才是有效益的联合。经济联合成效如何,主要看联合是否有利于充分挖掘现有企业的活力,做到投入少,产出多,产品质量好,技术进步快,经济效益高;是否有利于促进企业组织结构、产业结构和地区布局的合理化;是否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商品市场、资金市场和技术市场;是否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实现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所以,实行经济联合,一定要目标明确,坚持因地制宜,因厂制宜,因项目制宜,克服盲目性,讲究联合的效果。
发展横向经济联合要注意政策,不要捏合,凑合。横向经济联合是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牵涉面广,政策性强。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出关于开展横向经济联合的优惠政策和具体规定,积极推动和引导企业发展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各种经济联合,一定要以合同、协议形式确定下来。企业之间要在自愿的基础上,坚持“扬长避短,形式多样,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进行横向经济联合。对企业之间的经济联合,特别是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企业之间的经济联合,任何部门不得从本位利益出发加以干涉,防止采取行政办法进行捏合,凑合。在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中,要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搞好行业、地区规划,进行可行性论证,注意经济、技术的合理性、科学性,防止一哄而起,避免盲目性。
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已经成为振兴国民经济的有效措施和重要途经。只要各地区、部门重视,坚持贯彻“十六字”原则,广泛深入地开展横向经济联合,才能搞活经济,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