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城建 【1986年城市建设概况】 1986年城建工作认真贯彻“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爱”的方针,坚持规划、管理和建设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完善功能,有效地利用城市建设资金,使城市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和社会效益有了新的提高。城市规模逐渐增大。市区总面积 10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986年达54.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986年达484,896人,市区人口密度 133人/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密度4,796人/平方公里。城市设施水平,住宅人均使用面积6.85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占4.37平方米。供水,人均日生活用水量63.6升,自来水普及率79.6%。公共交通,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1.8标台,营运线路网密度0.o1公里/平方公里。气化率3.5%。市政基础设施,人均拥有道路3.5平方米;道路网密度0.05公里/平方公里。道路照明密度9盏/公里。园林绿化,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9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16%。
1986年城市建设投资1,270.6万元。两项城市维护建设资金651万元,其中城市维护建设税419万元,公用事业附132万元。国家预算内投资105万元。地方财政专项拨款218万元。其他收入269.6万元。这些投资-用于市政工程299万元;园林绿化110.9万元;公共交通25万元;环境卫生178.i万元;城市规划9万元;测量7万元;城市管理6万元;市容整顿4.5万元;动迁9.5万元;其它 2.2万元。国家预算内投资及两项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皆用于供水复线、第二跨线桥及城建职工住宅建设上。
1986年市政工程完成工作量403.98万元,全年劳动生产率580元/人,是年计划的116.4%。市政重点工程——第二立交桥工程,自1985年 8月正式开工到1986年12月末,按计划完成了主体工程,使整个工程进度向前推动了一步,已完成全部工程的 85%以上。城市道路新建柏油路13条,总面积为39,393平方米,拓宽解放路复线,将工农二道街、三道街路面升级为柏油路,并大修了南山路等柏油路面。桥梁维修4座,维修路灯951盏。新建城市排水管道6条,2,151延米。同时在工农区新建下水联网主干线4,000米,支干线4,684米,使 605户居民受益。市政设施完好率94.2%,是年计划的104%,利用率达80.6%,比上年有所提高。
1986年城市义务植树20万株,专业植树9万株,种植草花 4千株,五色草2万株,新建花坛5个。园林绿地总面积达 834公顷,其中公共绿地376公顷(市政256公顷,矿务局12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14%,人均公共绿地7.9平方米。全市现有 3个正规公园,即煤海公园、松鹤公园及矿务局南侧新建的红军公园。公园总面积 330公顷(其中市政210公顷,矿务局120公顷)。园林苗圃面积36公顷。城市环境卫生年计划投资 178万元,年底全部完成计划。全年清运垃圾24万吨,为年计划的108.5%,比上年增长8.1%;掏运粪便 2万吨,清扫道路面积19万平方米,新建水洗公共厕所1座,新建翻建旱式公共厕所15个,更新垃圾车3台。
(尤凡若)
【市政基础设施新建项目】 市政建设管理处坚持改革,理顺关系,加强经营管理,1986年在市政设施建设方面迈出可喜的一步。市政设施年计划投资 288.9万元,实际完成了319.29万元,为年计划的110.5%,比上年增长33%。
1986年新建沥清道路13条,总面积为39,393平方米,长3,110延米 (其中厂东路923米,站前路257米,兴安路312米,四粮库路538米)。大修了南山路等 5条道路,大修道路面积25,037平方米;维修碎石路10.1公里,面积10,400平方米;新建人行路12,919平方米。新建下水管道6条,总长10.1公里。
(尤凡若)
【城市道路】 1986年底城市道路实有长度达 219公里,其中市政系统内直管道路长度81公里,含高级或次高级道路长度41公里;系统外矿务局管道路 138公里,其中高级或次高级道路长度21公里。城市道路总面积1986年底达 169万平方米,其中市政系统内直管道路面积72万平方米,含高级或次高级道路面积50万平方米;系统外矿务局管道路面积97万平方米,其中高级或次高级道路面积19万平方米。
【城市排水】 1986年底城市排水管线总长度 129公里,其中市政系统内直管排水管线长度为75公里,系统外矿务局自管排水管线长为54公里。城市污水量每日排放16万吨 (不含矿务局系统污水排放)。
(尤凡若)
【城市供水】 鹤岗市城市供水包涵市政系统的市自来水公司和矿务局系统的水电厂两部分。市自来水公司现隶市城市规划建设局统管。
城市自来水:鹤岗市城市自来水设施始建于1934年,1936年开始通水使用。日本侵略者在石头河二八五车站附近,开始修建了一所25马力的石泵房和一座贮水池,修筑了一条管径为150毫米的铸铁管道,将石头河作为水源,供给老街基的两个大暖房和公房街(现红军街)的“社宅”日籍居民生活用水,以及炭矿事务所、日本宪兵队、发电厂、火车站等单位。而大部份的中国居民,都吃不到自来水。后来,由于人口增加,1939年又辟建新的水源地于老火车站北测,设有滤池,将泉水导入池中,经沉淀过滤后,供应民用。当时日供水能力仅为200—300吨。相继于1940年,又开始修建老大坝水源地,引小鹤立河水供应城市的生产及生活用水。1949年统计:矿务局自备水厂日供水能力为12,000吨,共有54个供水站。供水管道长度67公里。当时使用自来水人口4万人,自来水普及率89%。鹤岗市城市供水事业是自1979年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1986 年城市自来水水厂2个,市政、矿务局各1个。水厂综合生产能力,每日15.1万吨,其中市政为4.6万吨/日,矿务局10.5万吨/日。自来水管道长度68公里(不含矿务局)。供水总量4,976万吨,其中市政为 979万吨,矿务局3,997万吨。供水总量中的生活用水量总计有999万吨,其中市政为182万吨,矿务局为817万吨。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为63.6升,自来水普及率为79.6%。
市自来水公司1986年由于广大干部和职工的共同努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八项经济指标创出历史最好水平。全年供水总量完成 978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26.4%;售水总量完成452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08%;总产值完成292万元,完成年计划的210%,单位成本实际完成每千吨117.26元,比年计划降低49.57元,实际利润14万元,完成年计划140%。
(尤凡若)
矿务局集中供热暖房
【城市公共交通】 鹤岗市城市公共交通起源于1954年。在1954年以前,城市公共交通,除矿区小火车通勤外,市区内皆用四轮马车拉客。1954年11月 5日,省城建局由安达、肇州调来客运汽车 3台。11月28日开通兴安台至西山通勤客车,这乃是我市第一条公共交通运营线。1965年11月 5日正式成立鹤岗市公共汽车公司。从此,鹤岗市内公共汽车客运始由市公共汽车公司专营。1986年底,全市营运线路9条,营运线路总长度83公里,其中市政75公里,矿务局8公里。客运实有车辆105辆,其中汽车公司102辆,矿务局十三厂3辆(其经营6路车)。营运车辆共有98辆,其中市政95辆,内含铰接车14台;矿务局十三厂有客车 3辆。客运汽车运载乘客总数4,033万人次,其中汽车公司运客量达4,021万人次,十三厂运客量为12万人次。
出租汽车,自1985年 4月市公共汽车公司成立出租汽车队以来,仅有6台轿车。1986年9月份以前,出租次数810次,由于客流量小,连月亏损,于9月份停运。
(尤凡若)
【修建公用电话亭】 共青团鹤岗市委为方便广大群众使用公共电话,号召全市青年集资建造公用电话亭。5月4日前,在中心站街心公园、解放路东端、火车站广场、二马路等处建起公用电话亭。共青团鹤岗市于1986年 4月30日召开大会表彰在建造电话亭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10名一等功臣及14家有功单位。向建造电话亭做出显著成绩的市粮食局、轻化局团委赠送锦旗,中共邮电党委向团市委赠送了刻有“邮电振兴”四字的牌匾。
(尤凡若)
矿务局煤气厂净化工段
【城市集中供热】 鹤岗市城市集中供热最早形成于1937年,局限在西山区。1949年建国后,鹤岗城市发展很快,供热系统改建后逐渐达到先进水平,西山矿区锅炉房已建30余处,拥有各种型号锅炉61台。1983年新建一处集中供热暖房安装了 6台SH110—13A型锅炉,进煤出灰均已达到机械化。1986年矿区集中供热能力(蒸汽) 135.5吨/小时;供热总量(蒸汽)390,240吨/年;集中供热面积42.7万立方米。市政房产局及开发公司管产集中供热能力为43吨/小时,供热总量16.8 5万吨/年:集中供热面积10.6万立方米。
【城市煤气】 鹤岗城市供气设施目前仅限于矿区西山煤气厂。西山煤气厂自1985年1月25日正式移交试产,同年12月29日开始向用户送气后, 结束了鹤岗市区以煤做为唯一燃料的历史,为改变城市居民的燃料结构,减少城市污染,方便人民生活,向‘城市现代化发展迈出了第一步。
1986年西山煤气厂供气总量67万立方米吨;其中家庭供气量为53万立方米吨。家庭用气户数4,100户,用气人口16,710人。
(尤凡若)
【城市路灯】 全市现有路灯1,913盏。其中市政系统内直管路灯937盏,系统外矿务局管路灯976盏。
【城市防洪堤坝建设】 全市现在防洪堤坝长度为20公里,其中市政系统修筑前进沟防洪堤坝 1公里,其余皆为系统外矿务局岭北、新一等煤矿修筑的石头河防洪堤坝和兴安煤矿修筑的小鹤立河防洪堤坝的长度。
(尤凡若)
【城市桥梁】 1985年市政系统直管建城市桥梁12座(永久性),1986年新增加一座人工湖下游溢洪渠桥,现共有13座永久性桥梁。
(不含系统外矿务局、铁路等管建桥梁)
【园林绿化及风景区建设】 1986年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比上年有所增加。园林绿地总面积为834公顷,其中市政管理481公顷,矿务局管理353公顷。公共绿地376公顷,其中市政管理256公顷,矿务局管理120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1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9平方米。建成区道路绿化覆盖率9公顷。全年植树109万株。其中全市义务植树20万株,专业植树 9万株。市园林管理处推行目标管理以后,加强了管理,使园容园貌、服务质量、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起色。
风景区建设方面,松鹤公园过去一直当公园管理。自1986年开始,园林部门按照风景区管理,注意开发笃斯湖风景区的天然资源。管理人员细心地对笃斯湖风景区的动物、鸟类、文物古迹及树木进行了考察,并摸索出一套简单的资料。笃斯湖风景区加强了笃斯湖水面管理,疏浚加固溢洪设施,并按规划开始进行吊桥工程设计。将军山风景区由矿务局运输处负责进行开发建设,修筑大堤,拦截阿凌达河,形成了面积120公顷的水库,称为“阿凌达湖”。建有3座铁结构的亭子,即槐荫亭、神鸟亭、观浪亭等。利用将军石天然景物,修筑了盘山曲径,在石峰上设置铁链拦手,方便登山游客。山下设有餐厅、旅社、卖店、照像等服务设施。1986年,全市各公园及风景区游览人数达86万人次,其中市政系统园林游客为65万人次,系统外矿务局自管风景区游客21万人次。
(尤凡若)
【迎春冰灯游园会】 迎春冰灯游园会是鹤岗矿务局矿区工会主办的具有北方特色的游园活动。这项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是自1984年底开始在矿区文化中心广场及矿务局办公楼庭院内举行的。
正在建设的第二跨线桥
1986年初,矿区工会再度举行迎新春冰灯游园会于新建的矿务局南侧的红军公园内。冰雕作品分别由矿务局系统内各单位分担制作。游园会期间,冰雕的曲桥、冰山、仕女、佛像、琼楼、玉树等作品玲珑剔透,璀灿夺目。观光群众数以万计,络绎不绝。特别是节日夜晚,人如潮涌。园内五光十色,霓虹闪耀,使矿区园林充满了欢闹的热烈气氛。
(尤凡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