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业· 【化学工业概况】 1986年鹤岗市化学工业企业有28个,工业总产值 5,202万元,其中独立核算化学工业企业25个。按经济类型分:全民所有制企业 3个,集体所有制企业22个;按隶属关系分:轻化工业局直属3个,二轻局直属6个,区、乡直属12个,矿务局集体企业总公司直属2个,二运公司直属 1个,市教委会直属1个;生产规模均为小型企业;按化学工业行业细分类:化学肥料制造业3个,化学农药制造业1个,医药制造业1个,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3个,有机化学制造业3个,日用化学产品制造业4个,橡胶制品业2个,塑料制品业8个。1986年全市25个独立核算化工企业,年平均全部职工人数4,115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2,337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净值1,681万元,全年平均定额流动资金余额 4,094万元,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5,154万元,工业净产值(按现价和分配法计算) 2,260万元。在25个独立核算化工企业中,盈利企业18个,盈利企业利润总额374万元;亏损企业7个,亏损企业亏损总额38万元;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336万元,比1985年增长25.4%;交利、税7万元。1986年,全市化工企业(包括非独立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有:腐植酸肥料3,233吨,比1985年增产21.8%;塑料制品2,287吨,比1985年增产16.2%:医药片剂27,681万片,比1985年增产55.6%;化学农药(原粉) 580吨,醋酸钠2,000吨,小苏达2,177.8吨。在25个独立核算化工企业中,年产值在 500万元以上和年利润在万元以上企业有13个:市轻化工业局农药厂、腐植酸厂,市医药局制药厂,市二轻局塑料四厂、塑料五厂、石棉厂,工农区第一化工厂、第三化工厂,南山区橡胶厂,矿务局集体企业总公司运输处服务公司、十三厂服务公司,教委会育民化工厂,东方红乡综合加工厂。市二轻局塑料四厂,实现产值(1980年不变价)2,242万元,占全市化学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3%;实现利润310万元,占全市独立核算化学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92%;是全市化工企业中产值、利润的最大户。
(文 友)
化学工业企业和总产值
【二轻工业局概况】 鹤岗市二轻工业局1986年实有职工 5,500名,40户企业,其中:塑料厂7户、服装厂 7户、鞋厂2户、五金机械厂12户、印刷厂2户、家具厂3户、服务及其它行业8户,主要生产聚氨脂合成革、静电植绒、塑料薄膜、啤酒周转箱、服装、鞋帽、 阀门、电焊钳等40种主要产品,花色品种 400余种。1986年实现产值4,820万元,比上年提高17.4%;实现利润265.8万元,比上年提高20.2%,产品销售完成4,760万元,比上年提高12.0%,较好地完成了工业生产任务,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被省二轻厅及市政府命名为先进集体。
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进行老企业技术改造。1986年先后同港商签订引进聚乙烯自锁彩印袋生产线、年产牛仔裤36万条生产线、年加工处理 2,000吨废塑再生生产线、与新加坡合资引进塑料玩具生产线合同,这四条生产线将于1987年陆续投产,预计新增产值1千万、利税3百万元。立足企业的实际,积极进行技术改造,上适销对路的产品。橡胶制品厂的废胶再生、石棉制品厂的树酯胶、塑料五厂的低压膜包装袋、工艺美术厂的真空镀铝、国营鞋厂的胶粘生产线、塑料一厂的高低压包装袋吹膜机组等,这些项目,有的已投产受益,有的正在安装调试。
产品质量创历史新水平。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能力,适应市场的需要,从抓基础工作入手,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完善检测手段,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产品质量创出建局以来新水平。产品稳定提高率达到90.2%,比1985年提高10.6%,优质品产值率达到 43.6%,电焊钳产品获全国行评单项第一名,聚氨酯合成革服装、小水门、聚氨酯合成革获省优质产品,宇航童靴、啤酒周转箱、聚氨酯仿皮革服装、闸阀等四种产品在省内行评行检中获第一名。
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围绕企业改革,在塑料五厂和文教用品厂进行财产股份制试点。在所属32户企业中实行入股集资,参加入股集资的有 3,300多人,金额达47万元,为缓解企业资金短缺起到补充作用。与沈阳皮鞋厂、勃利县皮革厂、服装厂开展横向联合取得一定收效。
产品销售和承揽加工发生新变化。这个局派出供销人员开辟销售渠道,扩大产品销售。实行看样订货。先后举办十余次产品订货会,定货金额近千万元。适宜补缺,大力生产市场暂缺和畅销产品。实行定点销售。先后在沈阳、哈尔滨和佳木斯等地市百货商场实行定点销售,扩大了二轻产品的覆盖面。
(肖仰有)
【塑料工业发展迅速】 塑料工业是鹤岗市化学工业中的新兴工业门类,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门类。1986年全市共有塑料工业企业 8个,比1980年增加4个,职工人数1,260人。固定资产原值1,212万元,比1980年增长1,032.9万元;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2,921万元,比1980年增加2.522万元;利润总额为 291万元,比1980年增盈294.6万元,实现扭亏增盈。1986年鹤岗市塑料工业总产值和总利润的增长幅度,均创历史较好水平。鹤岗市塑料四厂是全市八个塑料工业企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1982年塑料四厂主要生产聚氯乙烯人造革和石棉制品,由于工艺落后、质量差、产品滞销,处于关停并转的边缘。1985年这个厂生产各种人造革200万公尺,完成产值1,500万元.实现利润120万元。1986年这个厂主要生产聚胺酯合成革,实现工业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2,242万元,比1985年增长 56%;实现利税410万元,比1985年增长2倍,创全国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注重引进设备的吸收和消化。1980年鹤岗市塑料工业开始引进国外聚氯乙烯地膜、聚氯乙烯人造革、聚氨酯人造革等产品制造的先进工艺和设备,使塑料工业的产值和利润均有提高。但由于对引进国外先进工艺和设备的吸收和消化不够,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加的幅度不大。1986年塑料工业企业,普遍注重了对引进技术、设备的吸收和消化。迅速熟练地掌握这些技术、设备,把国内设备和国外设备配套,用国产原料替代进口原料,把引进的技术和设备变为“己有”,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市塑料工业引进国外工艺、设备初期(1980年),年产值399 万元,全年亏损5.6万元。1986年在引进技术设备经过吸收、消化后,工业产值上升到2,921万元,比引进设备初期增长6倍;由亏损3.6万元,转为盈利297万元。
实行横向经济联合,扩大产品销量。1986年鹤岗市塑料四厂和沈阳市皮鞋二厂、鹤岗市国营鞋厂、奋斗鞋厂实行四方跨行业的联合。鹤岗市塑料四厂提供合成革原料,沈阳市皮鞋二厂提供制鞋技术,鹤岗两个鞋厂生产仿皮鞋向沈阳等地销售。1986年四方联合企业在沈阳、哈尔滨等地销售仿皮革鞋 2万多双,盈利43,000多元。不仅搞活了鹤岗两个生产不景气的鞋厂,而且扩大了塑料产品的销量。企业内部联合:1986年鹤岗市二轻局利用合成革产品市场销售好的优势,开展以合成革产品为龙头的深加工生产,形成了一批拳头产品,带动了服装、鞋帽、美术,木制品等14户企业,用合成革原料加工成各式服装、鞋帽、手套、箱包、沙发、软椅等产品,销出10万余件,扩大了塑料产品销路,促进这些企业实现产值、利润双提高。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1986年塑料工业企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试行股份制。轻化局塑料五厂1986年试行财产股份制,促进生产稳步提高,全年实现工业产值35万元,生产啤酒箱 223吨,盈利1万元。推行经济责任制:8个塑料工业企业普遍与上属局和下辖车间签订了经济承包合同,使企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塑料四厂1986年建立职工全面考勤档案,对职工进行产品质量、劳动纪律、文明生产全面考核,规定各项指标100分以上为优秀职工,100至90分为先进职工,90至80分为合格职工。80分以下不得当月奖金,60分以下不得当月基本工资,职工劳动好坏同奖罚挂勾,避免了大锅饭的弊端,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推行现代化管理:各企业从基础工作入手,逐步理顺企业管理程序,做到生产环节衔接制度化、工艺过程卡片化、技术审批层次化、文明生产规范化。试行单轨制:即书记、厂长由一人担任,较好地改善了党政关系,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文 友)
【40种塑料制品参加全国展销】 1986年 4月28日国家轻工业部在北京举办了历时30天的塑料制品、塑料机械展销会。市二轻系统塑料四厂、塑料五厂、群力服装厂、华美服装厂、革制品厂、工农皮革厂、永力服装厂、国营鞋帽厂、奋斗鞋厂、制帽厂等10个企业参加了展销,展出的产品有聚氨酯合成革、聚氯乙烯人造革、静电植绒,合成革服装、鞋帽、手套、箱包、沙发、软椅、地板革等40种产品和图片,花色品种近300种。
(肖仰有)
【啤酒周转箱在全省抽样质量评比中获第一】 塑料五厂生产的啤酒周转箱设备,是1986年5月从日本引进的,6月投产。职工经过技术培训,在生产中严格按操作程序作业,同时,建立产品质量检测制度配备了专职质量检查员。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赢得了信誉,产品十分畅销。在1986年 9月全省包装产品质量统检中,各项物性指标均优于省内同行业水平,全部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标准。在全省同类产品抽样评比会上夺得第一名。
(肖仰有)
【“静电植绒胶”填补省内空白】 塑料助剂厂于1986年初,与省化工研究所联合从北京引进了一套静电植绒胶设备,生产出与市塑料五厂静电植绒产品配套的产品——静电植绒胶,填补了这项产品的省内空白。
静电植绒胶,是水乳型合成高分子树脂乳胶,无毒、无害、无污染,使用安全。对各种纤维织物,胶合板粘合、纸箱粘合都具有优良的粘结力,粘结牢固,性能可靠,各项指标都达到部颁标准,质量优于国内同类产品。
(肖仰有)
【腐植酸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 鹤岗市腐植酸化工厂是1976年兴建的一个小型集体所有制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0万元,厂区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职工340人。其中:管理人员36人,工程技术人员7人,年生产设计能力5,000吨,主要生产设备20台。主要产品有腐钠、腐钾、腐铵、硝基酸钾、腐植酸、磺甲基腐钠、硝基腐植酸等10种。主要应用于石油钻井、地质勘探、农业用肥料、建筑施工等方面。
1980年经鹤岗市外贸局大力协助,该厂腐植酸类产品首次在广交会上展出,开始与外商建立贸易关系。经小样试验合格,开始向马来西亚出口腐钠,1981年腐植酸类产品开始销往日本,销售量逐年增大,日商用户由兼松江商株式会社扩大到丸红、加商等株式会社。1984—1985年最高外销量达 500吨左右。1986年先后向马来西亚、日本、西班牙、巴基斯坦、泰国、西德等国家出口腐植酸类产品共计 2,000吨,为国家创汇28,800美元,这些出口产品赢得外商一致好评。系列产品“SVC”荣获省计经委颁发的优质产品称号。
【医药生产概况】 鹤岗制药厂位于鹿林山脚下,占地面积89,996平方米,有职工 374人,固定资产94万元。主要产品有:六水哌嗪原料药、中间体维脑路通原料药、维脑路通片、利福平、利福定、甲氰咪呱、土霉素片、消咳宁、麻黄素片等35个。年生产能力 4亿片,1986年实现产值491万元,完成利润8.9万元,为上年的6倍。
1986年1—5月份制药厂亏损15.3万元。6 月份及时调整了药厂领导班子,清理回收陈欠贷款、充实和加强了供销队伍,制订了一系列的采购原料,推销产品措施、下半年主要生产原料基本得以落实,调整了产品结构,发展新产品,使制药厂积压产品销售一空,新产品畅销市场,企业有了生机,出现了蒸蒸日上的形势。1986年末一举扭转了亏损,实现利润8.9万元。
(柳玉增)
【腐植酸化工厂简介】 腐植酸化工厂始建1976年,属轻化工业局,小型集体所有制。1986年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0万元,厂区占地面积 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千平方米,职工340人,年生产设计能力5千吨,生产腐植酸类产品十几个品种。
腐植酸生产,原是陶瓷厂一个车间。1982年根据企业的发展,正式成立腐植酸厂,由轻化工业局直属。
建厂初,设备简陋,资金不足。为发展腐植酸类产品,轻化工业局由总工程师卫德洪 (现任鹤岗市副市长),助理工程师姜振坤任项目负责人。 腐植酸类产品过去全靠进口,国内没有生产厂家,生产腐植酸类产品的技术资料十分缺乏。他们边生产,边探索,经多次试验,掌握了第一手技术数据。1981年腐植酸类产品正式小批量生产。1984年扩大生产规模, 建成年产2千吨技术设备比较先进的生产车间。
1986年腐植酸化工厂深化企业改革,落实了经济责任制。对质量指标、原材料消耗制定了相应的定额指标,达到定额发基本工资,超定额车间与厂四、六分成(车间得四,厂得六)。科室实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了考核标准,年终按标考核,不合格者充实生产一线。
1986年企业经济效益是历年最好的一年,职工月收入最高达180元,最少的超过120元。企业实现产值 196万元,比上年增加50万元。产品远销日本、马来西亚、西班牙、西德等国家,深受国内外用户高度评价。腐植酸系列产品SmC荣获黑龙江省优质产品称号。
(慕士超)
【塑料四厂简介】 塑料四厂是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416人,固定资产原值700万元,厂区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198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00万元,利润310万元,产品销售1,736万元,全厂实现人均利税 1万元,主要产品聚胺酯合成革,被评为省优质产品,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名列全国同行业之首,被省政府命名为“六好企业”。
塑料四厂原是生产聚氯乙烯人造革和石棉制品的微利企业,职工180人,年产值130万元,由于生产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企业生产很不景气。1983年从日本引进了聚氯酯合成革设备和生产工艺。1985年引进设备投产。仅用21个月的时间,收回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还清设备贷款587万元。
对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
为减少外汇支出,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家原料代替进口原料,对“洋配方”进行了大胆改革,自制和选用了 7种国产原料代替进口原料,调整了五种主要产品的原料配方。1986年末。聚氯乙烯人造革所需进口原料,由试产初期的13种下降到 3种;聚氯酯人造革所需进口原料,由试产初期的17种下降到 8种,全年为国家节约外汇50多万美元。推行现代化管理:全厂制定各项制度73项 438条。工艺过程卡片化,生产过程实行流程卡,使当班物耗清、产量清、质量清、责任清;技术审批层次化,实行总工程师审批制;材料消耗定额化;文明生产规范化,制定明确的规范标准。1986年取得目标管理、价值工程、量本利分析、线情规划等四项现代化管理方法市级优秀成果奖。广泛开展节约活动:1986年提出节约利废20万元的总目标,号召全厂职工从“一字”入手,把节约一米纸、一米布、一勺料、一根纸芯管、和提一项小革新,做为对工厂的最大爱护,全年实现小改、小革8项,提出合理化建议28条,回收废树脂原料400公斤,自制纸芯管9万根,自制包装皮3个,节约价值23.6万元。
(何贵森)
【鹤岗市农药厂简介】 属轻化工业局,全民所有制企业,始建于1966年。1986年固定资产原值400万元,厂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职工857人,其中全民固定工550人、集体工人306人。主要以生产化学除草剂为主。产品有敌稗、禾草灵、敌草隆和“绿麦隆”。
1986年农药厂为了满足国内农药市场的需求,对绿麦隆生产车间进行了技术改造,投资12万元,在原拌种灵车间新增一台 2,000立升冷热反应釜(同时配套三废处理设备)等设备,使绿麦隆年产量由1985年的500吨提高到700吨,当年增产120吨。增加产值120万元,获利12万元,当年收回全部投资。
与沈阳化工研究所签订了新型化学除草剂“禾草灵”的技术转让合同,组建了中试车间,在沈化研究院工程技术人员帮助下,试制生产“禾草灵”,取得一定的科学数据,预计1987年“禾草灵”将拿出合格产品。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增加了敌稗乳油的产量。
1986年厂狠抓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了产品质量,赢得了用户信誉,扩大了产品市场。产品打入湖南、湖北、四川、浙江等省市,产品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
1986年生产绿麦隆原药580吨。敌稗乳油431吨,实现工业产值928万元,销售收入798万元,上缴税利24.6万元,绿麦隆原药、敌稗乳油被评为省优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