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建材工业·

·建材工业·

·建材工业·



  【建材工业概况】 1986年,全市共有建材工业企业 (包括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采选业、制品业;不包括乡、村办企业和非独立核算)47个,比1985年增长14.6%。按隶属关系分:市建材工业局8个,轻化工业局2个,二轻局4个,林业局 2个,新华农场6个,矿务局和区街25个。按经济类型分:全民所有制14个,集体所有制33个。按企业规模分:均为小型企业。按行业细分类:建筑材料土砂石开采业13个,水泥制造业2个,水泥制品业2个,砖瓦、砂石轻质建筑材料制造业23个,玻璃及玻璃制品业 1个,陶瓷制品业3个,其它建筑材料制品业3个。1986年全市独立核算建材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4,509万元;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3,202万元,比1985年增长16.8%;利润总额217万元,上缴利税225万元,固定资产年末原值为4,541万元,定额流动资金全年平均余额 2,143万元,职工年平均人数11,281人。1986年全市建材工业企业(包括非独立核算和乡、镇企业)共生产水泥153,994吨,比1985年增长86%;生产红砖16,718 万块,比1985年增长3.7%;生产粘土瓦 939.9万片,比1985年增长0.1%;生产白云灰60,311吨,比1985年增长15.8%。1986年建材工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稳定增长:红砖合格率82.2%;粘土瓦合格率91%;民用砖合格率 91%;出厂水泥合格率100%;熟料平均标号566号;每吨水泥综合能耗256.2公斤,水泥磨小时产量12吨,全员水泥实物劳动生产率76吨/人。全员平板玻璃实物劳动生产率70重量箱/人。
  鹤岗市建材工业局所属的8户企业,是全市建材工业的骨干。
  1986年,市建材局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价) 1,036万元,占全市独立核算建材企业总产值的32.4%;利润总额145万元,占全市独立核算建材企业利润总额的66.8%;上缴利税149万元,占全市独立核算建材企业的 66%。鹤岗市水泥厂,是全市建材工业企业的标杆。1986年市水泥厂的利润总额141万元,
  占市建材局利润总额的97.2%,占全市独立核算建材企业利润总额的 65%。上缴利税115万元,占市建材局上缴利税总额的77.2%,占全市独立核算建材企业上缴利税总额的51%。
  【经营管理的改革】 1986年鹤岗市建材工业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有两个新变化:第一、积极开展了横向经济联合。不仅在本市、而且扩大到省内和全国。市建材工业局1986年同省内26个厂家建立了经济信息联系,同外省、市签定了11份经济技术协议书、意向书、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果。其中,同省地质科研所签定的陶粒、沸石非金属矿资源勘探合同,对鹤岗地区陶粒资源进行了详查,初步探明了储量和品位。1986年 4月25日,邀请北京建材科研所、黑龙江省科委、哈尔滨科技大学、建工学院,师范学院等单位的教授、专家,严格审查了鹤岗地区陶粒的储量和品位,一致通过鉴定(省级签定):鹤岗陶粒储量 1,800万立米,属优良的粉砂质泥岩。可供年产十万立米陶粒的工厂开采18年。鹤岗市水泥厂生产的陶粒,达到了部颁标准,可投入批量生产。测试结果:鹤岗陶粒平均松散容重为每立米473公斤,简压强度为每平方米31.62公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矿务局机修厂集体企业公司珍珠岩厂,与哈尔滨轻质材料保温厂横向联合后,改变了过去产品膨胀系数低、含水量高的问题,达到了部颁标准,产品由滞销变畅销,不但销给本市各单位,还销往伊春、萝北、绥滨等市县。第二、进一步落实了经济责任制。
  1986年,建材企业全部实行了厂长负责制,水泥厂等 4个企业实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鹤岗市制瓦厂进一步探索了企业管理的新路子:厂部对车间实行了产量、质量、工资、费用、安全 5个方面大包干,使经济效益同职工个人利益更紧地挂上勾;加强了产品销售工作,扩大了销路,创出年产值129万元、实现利润7万元的历史最好水平。
  【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 1986年市建材工业系统通过“请进来”,“派出去”,“横向联合”等方法坚持进行了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轻化局玻璃制品厂,从北京玻璃制品烤窑队聘请8名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咨询,比土法建窑提前十天投产。建材局制瓦厂,于 3月分派出6名技术人员学习节能经验,回厂后将本厂老式遂道窑改造成新式轮窑,解决了原来窑的上下温差不一致问题;利用轮窖的余热对半成品进行干燥,改变了过去用加温炉对半成品进行干燥的办法,全年节省煤炭一千多吨。矿务局水电厂集体企业公司,经市场预测后从外地引进“无烧采砖新工艺”,其特点:表面光洁、明亮、美观、鲜艳,价格比瓷砖便宜一半,具有抗折、耐腐蚀、耐潮湿,又可任意切割的优点。新工艺引进投产,月生产无烧采砖二百多平方米,产品供不应求。鹤岗市水泥厂在1985年改革回转窑烧成带直径成功,使年产水泥能力由5万吨提高到8万吨,1986年乘胜前进,又自筹资金进行生料系统设备的技术改造,新上一台∮ 2.2×12米的烘干设备,新建三个存料囤,提高了机械设备运转率和台时产量。1986年生料磨运转率为92%,比1985年提高7%;回转窑运转率为 82.1%,比1985年提高7.2%,水泥磨平均台时产量12吨,比1985年提高17.7%;生料磨台时产量11.9吨,比1985年提高8.2%;回转窑台时产量7.3吨,比1985年提高2.8%。
  【质量第一、用户至上】 1986年全市建材工业企业坚持执行了“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方针,把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千方百计提高产品质量。市兴华玻璃厂在改扩建施工中,坚持“工程进度无条件服从工程质量”的原则,发现不合质量要求的工程,坚决推倒重来。由于坚持工程质量,六机窑工程于10月12日正式点火成功,从引上到裁片只用 1小时45分钟,试产的玻璃透明度高、色泽良好,达到“六五”期间老厂的水平。市一砖厂全面加强了质量管理,厂部设置了质量管理小组,车间设专职质量检查员,坚持日检查、月总结,重奖重罚,使砖质量不断提高。1986年这个厂红砖合格率达到82.2%,一级品率61.3%。建材局制瓦厂制定了《质量管理办法48条》,全面加强了质量管理,并成功地运用了外地“盒式码窑法”的经验,解决了产品烧成不匀问题,使粘土瓦合格率达到91%,一级品率达到86%。
  全市建材工业企业,普遍建立了质量管理委员会、质量管理领导小组、QC小组、质量监督岗等机构,形成质量管理网,层层把关。
                                     (文 友)
  【建材工业局概况】 建筑材料工业局直属企业有兴华玻璃厂,水泥厂,第一制砖厂,第二制砖厂,制瓦厂,第二陶瓷厂,木材加工厂,建筑材料厂。拥有职工 4,977人,其中:干部399人,工程技术人员56人,全民固定职工2,036人,合同制职工386人,集体职工2,555人,1986年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649万元,固定资产净值4,112万元。流动资金年末占用额 834万元,其中:成品资金405万元。定额流动资金全年平均余额 754万元。银行贷款年末数额851.1万元。占地面积 218,866平方米,房层建筑面积47,978平方米,其中:工业生产用38,297平方米,职工住宅5,354平方米。1986年拥有设备原值815.2万元,1986年生产水泥74,877吨,平板玻璃8,118重量箱(31,539平方米),红砖6,324万块,粘土瓦939.9万片,耐火砖1,860吨,白云灰4,800吨,陶瓷管1,567吨,陶粒2,897立方米,水磨石板7,053平方米,水泥管5,206米,水泥予制件89立方米,民用缸35,050只,陶杂件7,437件,铺道板3,750平方米,玻璃包装箱 2,210个。完成工业总产值1,047万元,比上年增长3.5%,实现利润145万元。
                全市建材工业企业及产值



  【改革、进取,开创建材工业新局面】 1986年建筑材料工业在电力不足、原材料、燃料涨价的困难情况下,全面完成了“七五”计划第一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局工业总产值提前65天,利润总额提前90天完成国家计划,开创了建筑材料工业生产的新局面。取得这一成绩的主要原因是:
  1.坚持改革,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1986年调整企业领导班子,推行了经济承包责任制,同所属七户企业(除正在基本建设中兴华玻璃厂外)厂长签定了经济承包合同,简政放权,把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等权力全部归还于企业,对企业考核一切按合同规定办事,使责,权,利相结合,促进了企业各项工作进展。党中央和国务院三个“条例”发布后,局党委导认真贯彻执行三个“条例”精神,在全局八户企业全面实行了厂长负责制,及时地协调了企业党、政、工、青之间的关系,使厂长在企业处中心地位,加强了企业领导的责任心和广大职工主人翁责任感,促进企业各项经济技术工作的进展。
  2.开展横向经济联合。1986年建筑材料工业局同全国各地共签定了11份经济技术协议和意向书,同省内26个厂家建立了经济信息联系,同省地质科研所签定了陶粒、沸石非金属矿藏资源勘测合同,对陶粒资源进行了详细普查,为发挥资源优势,发展新型建筑材料产品打下了基础。1986年还组织省内外专家,教授,学者对陶粒制品进行了鉴定,召开了相当省级鉴定会,委托中国东北建筑设计院对陶粒生产线进行了可行性论证研究。通过省计经委的可行性论证,五万立方米的陶粒生产线扩建项目,被列为省1987年技术改造项目和市重点工程项目,投资达879万元。
  对陶粒产品鉴定同时,沸石经过勘测和研究已在市水泥厂得到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果。兴华玻璃厂在大连玻璃厂及大连显像管厂的技术支援下,从点火烤窑到试生产全面进进行合作,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
  3.技术改造和开发新产品。市水泥厂在1984年对窑体改造,产量由5万吨上升到7万吨,使小迥转窑改造闯出新路子,在全省推广经验的基础上,1986年又对生料烘干系统进行了改造,进一步提高了产品产量和质量,生产水泥74,877吨,实现利润总额 141万元。市第二制砖厂在艰苦情况下,完成了大窑的敢造任务,为提高产量、质量打下了基础。兴华玻璃厂在试产过程中,进行艺术玻璃、中空玻璃的研制。市第一制砖厂,从单一产品向多种产品转向,1986年成立建筑装饰材料车间,研制了合成大理石、新型内外墙体装饰材料、各类地板砖和水泥浴盆等新产品,在发展多门类、多品种的产品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为增强企业活力,发展建材工业做出了贡献。
  4.树立竞争观念,实行全面质量目标管理。1986年建筑材料工业局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宗旨,把产品质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局成立了质量检查管理科,所属各企业成立了质量管理委员会,建立了QC小组,进行了全面质量管理培训。1986年全局成立QC小组43个,培训人员达 350人次。把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和产品质量作为经济承包、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主要考核目标。各企业根据质量目标,层层分解到车间班组和个人,达到人人目标明确、责任清楚。加强了标准化和计量检测工作。局规定凡有国家标准的产品必须按照标准生产。产品每月必须检测一次,由市检测部门提出化验报告,否则不能生产销售。对重点建材产品水泥、红砖每年进行两次全面检查,有效地促进了产品质量稳步提高,赢得了信誉,扩大了销售,取得可喜的经济效益。
                                     (张玉甫)
  【陶粒产品通过省级鉴定】 1986年 4月25日,鹤岗市建材局陶粒生产工艺和陶粒产品均通过省级技术鉴定。鉴定结论:1.陶粒厂利用当地储量丰富、品位优良的泥质页岩,经焙烧生产出页岩陶粒,为鹤岗增添了一种新产品,方向正确。2.陶粒生产工艺基本合理,产品的主要测试手段齐全,具备批量生产条件,可以正式投产。3.该厂生产的500级、600级陶粒,性能箱合GB2840—81标准,其中减压强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4.该厂生产的陶粒,经北京市陶粒制品车间作吸声、保温、隔热制品应用在工程上,反应良好。用页岩陶粒生产的承重保温用轻骨料混凝土,以及特种制品有良好前景。
  陶粒产品通过省级鉴定后,为满足市场需要,陶粒厂筹备处计划将现有的17,000立米的陶粒生产线扩建,继续研制新产品,充分发挥陶粒的特殊性能,改变传统的肥梁、胖柱、重盖的建筑体系。
                                     (许荣海)
  【市水泥厂的新发展】 鹤岗市水泥厂始建于1969年,完全土法生产,年产量 2,000吨左右,1975 年扩建后年产量上升到 2万吨左右。1986年,全厂职工平均人数1,082人,固定资产原值943万元,定额流动资金年均余额287万元,占地面积57,746平方米,建筑面积16,756平方米。
  1986年市水泥厂的年产量和利润总额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年产水泥74,877吨,比年产量最高的1985 年增产6.8%;年利润总额141万元,比年利润最多的1985年增长13.28%。产品质量稳步提高:水泥出厂合格率100%,熟料年均标号566号。能源消耗继续下降:吨熟料耗标准煤295.3公斤,比1985 年下降1.6%;吨水泥耗电89.6度,比1985年下降8.6%;回转窑台时产量7.3吨,比1985年提高2.8%;生料磨台时产量11.9吨,比1985年提高8.2%;水泥磨年均台时产量12吨,比1985年提高17.7%。
  经营管理:1986年,市水泥厂在实行厂长负责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了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对过去经济承包责任制重新进行了修定,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落实到各车间、班组,签定了承包合同。为落实经济承包合同,厂部设立了经济核算中心,对承包方案进行检查验收,对承包指标完成好坏给予奖罚,拉开了奖金档次。机械设备管理落实到人头,登记造册,专人负责维修和保养,提高了机械设备运转率和台时产量。1986年生料磨运转率 92%,回转窖运转率 82.1%,分别比1985年提高7%至7.2%。加强了原燃材料管理。对进厂的原燃材料严格控制,实行检斤、记量,对不合格的原燃材料一律不准进厂。新建一座地中衡和储煤点,指派专人负责检斤计量。1986年吨熟料耗标准煤295.3公斤,比1985年减耗7.7公斤;吨水泥耗电89.6度,比1985年减耗6.6度;其它原燃材料消耗均有下降。
  技术改造:1985年市水泥厂把回转窑的烧成带直径由原∮2.4米扩大到2.8米;收到显著效果。窑的平均台时产量比改造前提高21%,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34%。1986年市水泥厂乘胜前进,进行了生料系统设备的技术改造。自筹资金新上一台∮ 2.2×12米长的烘干设备,新建三个存料囤,进行烘干系统工程的配套。对回转窖尾部工程改造做了准备工作。派人到外地学习考察,进行陶粒产品深加工和自制水泥花砖块。全年进行技术改造54项。
  安全工作:1986年市水泥厂切实把安检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共检查出各种事故隐患43起,并把这些隐患全部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了安全生产,使全厂杜绝了重大人身事故、机械事故和火灾等灾害性事故。这个厂安检工作的主要措施:组织上建立了厂安全管理委员会,专门设置了安检科和44名安检员,对安检工作形成全厂齐抓共管。厂部管长(各科室、车间领导)、安检科管网、工会管岗,形成了群防群治的安检体系,并制定了安检工作的具体条例。
  产品质量:1986年初一度出现熟料标号下降的问题,工厂及时召开了质量分析会,逐个环节查找原因,找出风量、风温不稳的关键,及时解决。充实和加强了质量管理机构,把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干部调整到质量管理领导岗位,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严格质量验收制度,对产品质量好、坏重奖重罚,使产品质量稳步提高。1986年平均水泥熟料标号 566号,水泥出厂合格率100%。
  环保工作:1986年工厂制定了治理粉尘污染问题的三年规划。1986年市政府拨款20万元、自筹5万元,在大磨安装了静电除尘器,包装系统装置了旋风布袋除尘器,除尘效果90%以上,对提升机、破碎机等粉尘污染较大部位进行封闭,使粉尘污染问题初步得到治理。
                                     (仲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