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邮电·铁路· 【鹤岗车站概况】 鹤岗铁路始建于1925年,经历了中华民国、伪满州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1949年佳木斯铁路分局成立后,鹤岗铁路(佳鹤线)归属佳木斯铁路分局管理。设站有莲江口、鹤立、新华、竣德、鹤岗。1957年鹤岗车站由二等站升为一等站。
1978年至1985年,鹤岗站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总体改造,新建了线路工区,将32公斤的旧轨,更换为45及50公斤的长轨,国产各种型号机车和长、重列车均可畅通无阻。淘汰了旧的通讯、信号设备。换装了自动电话和长途自动电话,电报改装电传电报。站内增设了扩音对讲机等通讯设备:新建两座长五、六十米的光电自动控制灯塔。1978年鹤岗车站新站全部建成投入使用。1975年修建鹤北线,1980年11月全部建成。1981年由佳木斯铁路分局接管,正式通车,为鹤北线,设北大岭、宝泉岭、鹤北三站。
(孙伟玉)
【鹤岗铁路地区1986年概况】 鹤岗铁路地区管辖鹤岗站、竣德站、鹤岗机务段、鹤岗车辆段四大基层单位和工务、电务、房产、水电、生活、中学、小学、医院、装卸、公安、文化宫等十个部门以及六个劳动服务公司。共有固定资产3,218万元。管内路工2,383人。有家属7,131人。
1986年鹤岗铁路地区以提高运车入能力为中心,以增加效益为目的,以安全工作为重点,以完成承包任务为目标,取得了大包干首战全胜的丰硕成果。
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进一步强化和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紧紧抓住工资含量包干这个中心,层层落实指标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各单位、各部门和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安全生产方面鹤岗站取得了 1,i14天无一切行车和人身伤亡事故的突出成绩,鹤机、竣德、鹤辆也分别取得了 146天、178天和174天无一切行车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好成绩。运输生产和运输收入方面,各单位不仅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和各项利、税任务,为国家和集体增加了近百万元的累积,为职工增加了近一级工资的奖金,相应也增添和改善了职工住房、教学条件、托幼设施等福利事业。
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为指针,以党风建设和路风建设为重点,通过岗位思想政治工作这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深入开展了让货主放心、让旅客满意的群众性活动。岗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突破了过去单打一的工作模式,出现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上岗到位解决关键的新局面。岗位思想政治工作的纵横网络和责任联锁,有力地推动了两个文明建设。1986年,鹤岗铁路地区建成市(分局)级文明单位两个,局、分局级文明车间(科室)11个,涌现出先进党支部10个、优秀党员64名,先进生产(工作)者208名。
(武庆志)
【鹤岗铁路运输】 鹤岗铁路担负着鹤岗煤炭以及矿建物资和鹤岗市、附近县乡人民生活物资的运输任务。1986年,完成装车任务 1,454万吨。完成卸车任务32,060车。完成发送旅客106.99万人次,完成净载重任务(车皮平均)53.6吨。列车正点率达到98.9%。完成修车任务339,405辆。压缩残车达到42.6%。机车完成42.56个百万吨公里。日车公里实现 501公里。日产量完成96.3万吨公里。平均牵引 2,102吨。1986年通往鹤岗的客车有:三棵树通往鹤岗:511(3)/512(4)佳木斯通鹤岗:551/552,553 /554,555/556。
(孙伟玉)
【矿铁运输概况】 鹤岗矿区铁路是随着鹤岗煤田的发现而建立起来的。1925年7月i日破土动工,1927年1月1日正式运营。当时铁路全长55.66公里,轨距5英尺,另有12公里牵出线。所辖五个站所煤车133辆,机车9台,有工人120 人。伪满州国时期,在1939年建成比较大而集中的枢纽站_一集配站,同时进行铁路拼道,由原来的五尺改为标准轨1,435毫米轨距,机车、车辆等运输设施没有显著的变化。1943年增添了电力机车一,矿区铁路总长70公里。1945年祖国光复后,在党的领导下,着手修复了被日寇破坏的机车和设备,扩建了矿区铁路设施,支援了解放战争。建国后,随着煤炭产量的逐年增加,矿区铁路的改扩建工程不断发展,铁路设施不断更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旧老、笨、杂设备逐渐淘汰,引进和更新了电气化、现代化设备,为使矿区铁路向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鹤岗矿区铁路,纵横整个矿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矿区铁路运输网。1986年,矿区铁路全长226.5公里,电力机车架线180公里,主干线最大坡度18.4‰,最小曲线半径200 米,车站20座,区间21个其中:电气集中车站8个,半自动闭塞区间18个,补助所 4个,道岔403组,其中电气集中道岔214组。全矿区铁路材料线77条,装卸点112个,服务于市内49个单位。
矿区铁路网络遍布鹤岗市区。以集配站为中心、北至兴山煤矿,经由六槽站,十三厂;南部经南山、大陆、富力、兴安台至竣德;在此处以兴安台为中心延伸至竣德站矿铁交接调车场和竣德煤矿;西去则至将军石山;由集配站向东经东选站、会让站,一条去新一煤矿、另一条去东山站和岭东;向西绕一大弯至天然砂场,又向南延至新南站。以新南站为中心,向西分支面粉厂、粮库、平板玻璃厂、发电厂、食品厂、缸厂、陶瓷厂,向北分支水果站、土特产公司等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专用线,材料线。1986年,货物周转量(综合运量)完成23,895万吨公里。比1985年提高2.5%。总运量完成 1,894万吨,完成计划的121.58%。铁路装车261,036车,矿专装车82,794车,分别完成计划的101.44%和102.35%。铁路车停留时间7.54小时,比计划缩短1.24小时,矿专车一次周转时间为24.36小时,比计划缩短1.05小时。客运人次为1,034万人次,提取专用资金500万元,盈利33万元。各指标都高于历年的水平。
(孙果成)
铁路集配站
【运输设备的更新改造】 为了加快矿区铁路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向“五化五新”的矿区铁路迈进,集中财力购置各种运输设备,解决原有设备老化问题。1981年到1986年的五年里,共购置引进新设备161台,其中有东德电机车14台、蒸汽机车2台、客车10辆、自翻车24辆、敞车30辆,还有轨道车、桥式吊车、推土机、交换机、捣固机、各式机床、变压器等。1986年蒸汽机车架修6台、洗修176台。电力机车年修11台、厂修2台、定检240台次。自翻车厂修38台、车辆段修 202台、事故修19台。电力机车完好率达到88.9%,蒸汽机车完好率达到82%,车辆完好率81.6%,机加设备完好率83.8%。1986年对新一矿站场,南山线路,二砖场线路进行改扩建;新建了兴安台信号楼,还完成了六槽站的搬迁任务。在通讯设备上,投入使用 500门纵横交换机,达到自动直拨。
(孙果成)
【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 1986年初在先后制定了《七五规划》和《七五科技发展规化》的基础上,又制定了《建设标准化矿区运输规划》。为使运输管理工作向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聘请了阜新矿院的教授讲授网络计划技术管理,在电力机车检修和蒸汽机车检修上推广应用,大幅度缩补了工期,使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重点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活动。车辆厂革新了电力机车弹簧托卡具,提高工效五倍;机务段自制轴箱托板安装机;试制德国电力机车高速度消弧块;电务段革新制造的轨道钻孔机,被矿务局评为三等奖;工务段引进液压匀轨器,减轻了工人的体力劳动。为解决严冬季节货物与车皮结冻,科技人员研制了用氯化钙液涂洒方法,有明显效果,提高了车皮周转率,增加了货车车箱容量。
【加强管理安全行车】 1986年为加强运输基础工作,制定有关运输行车、指挥、管理等各种技术管理规范、修订了《站务细则》、制定标准化作业程序,严格了各项规章制度,为安全运输奠定了基础。实现全年消灭一级死亡事故,2,749天无一级事故,连续2,321天无死亡事故,消灭职工重伤事故,连续556天无重伤事故,防止各类事故174件的安全好转的局面。
(孙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