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
·公路·
【交通工作概况】 1986年全市公路长途营运线路9条,总行驶里程2,645公里,其中最长线路(鹤岗至绥滨)200公里,最短线路(鹤岗至鲜越)22公里,营运日程690公里。长途客车日发班次31次,日客流量1,700人次。在鹤岗市区内,年末实有公路道路长度219公里,面积 189万平方米,营运线路长度83公里。全市交通运输部门,共有各种车辆393台,其中大型汽车340台,小型汽车11台,机踏车30台,拖拉机12台。其中,市内公共汽车实有105台。
1986年全市公路建设投资,比1985年增加42.3%,新铺干线柏油路面9.5公里,新建地方公路15公里,新建桥涵22座,施工量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鹤大公路鹤佳段建设已列入国家计划,将于莲江口松花江大桥同步建成通车。
(林 虹 、沈 良)
【公路养护和建设好于往年】 1986年鹤岗市公路养护里程为148公里,其中干线公路113.5公里,地方道路34.5公里。为了提高公路好路率,交通局采取常年养护和季节养护相结合、季节养护和重点养护相结合的办法,实行科学养路,使干线公路好路率达到 73.7%,超过省下达干线好路指标的0.7%;综合值达到 74.9%,超过省下达综合值指标的0.9%。经省公路局检查验收,本市干线公路被评为优等路。市交通局公路管理处,一年来及时处理了公路翻浆、水、毁、雪阻等问题,保证了公路畅通。
1986年市交通局公路管理处用80天时间在鹤大公路鹤岗段新建成一级沥青混凝土路面 3公里;用100天时间在哈罗公路南山至新一段新建成二级混凝土路面3.5公里。这两项工程经省工路局检查评比验收为良好工程,被市政府做为1986年为全市人民办的十件好事之一。完成了公路补强8.5公里,油路罩面15公里,改建桥2座12延米,新建涵河 7道。打通了鹤岗市南部地区断头路15公里,基本上解决了农民走路难、卖菜难的状况,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作出贡献。
(林 虹 沈 良)
【交通管理进一步加强】 1986年全市共有机动车 7,272台。全年共发生交通事故94起,伤52人,死亡35人,直接经济损失26,300元。按万台车率计算,与1985年相比,事故次数下降3.3%,伤人下降22%,死亡人数下降15%,直接经济损失下降3%。市交通局监理处,为加强我市交通管理工作:(一),广泛深入地宣传贯彻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开展了“冬季交通百日安全”活动,重点抓了元旦、春节两大节日的运输安全。(二),深入有车单位进行安全大检查。共检查有车单位336个,对检查出来的1,257个事故隐患,就地予以解决。(三),开展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全年召开全市性大会7次,印发安全宣传材料4万份,展出事故图片350场,受教育达10万人次。宣传车上路260次,报社、电台播发安全宣传搞件24篇,电视台录相16次。(四),加强了路面管理。市交通局监理处,用全年三分之二的时间和人力深入到路面和交通要道检查。共检查各种机动车35,900车台次,清除违章建筑物14处。(五),抓了车辆的技术检验和换照工作。共检查换照3,855 台,查补养路费12,883元。(六),驾驶员培训。全年举办两期驾驶员培训班,培训出合格驾驶人员1,513人。
(林 虹、沈 良)
【公路运输】 1986年随着公路运输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公路运输管理上坚持“三种经济并存,国营、集体、个体运输业一起上”的方针,狠抓了运输市场的整顿,使我市运输市场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公路运输有很大发展。完成货运量 810千吨,货物周转量24,920千吨公里。长途客运量 11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4,767人公里,与上年比,货运量减少63千吨,货物周转量减少2,539千吨公里。
(沈 良)
【“三费”征收】 1986年共下达我市养路费计划指标1,050万元,实际完成1,251.3万元,比计划提高19.3%;管理费计划全年完成55万元,实际完成67.1万元,比计划提高32.9%;车辆购置附加费,省下达我市计划是35万元,实际完成43.59万元,比计划提高45%。“三费”征收额创历史最好水平。
(沈 良)
【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1986年交通局在抓精神文明建设上,突出地抓了两点:一是端正党风;二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在抓党风的同时,抓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工作。至1986年底,基本上刹住了“以票谋私,以路谋私、以车谋私”的三股歪风,端正行业风气初见成效,基本实现了服务思想、服务质量、服务作风三个明显提高。通过端正党风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全局涌现出文明处1个,文明科(站、所、队)4个,文明养路工区、道班8个,文明职工达30%。
(林 虹、沈 良)
【运输公司概况】 鹤岗市运输公司前身鹤岗市搬运站,建于1952年。始建初期,只有三个营业所,274 台牛马车,设备简陋,工具原始,管理混乱,没有标准的统一运价。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迅速发展,运输公司有了明显的变化。1986年有职工1,453名,其中全民职工288名,集体职工130名,合同工35名。下设保修厂、一车队、二车队、劳动服务公司、客运站5个基层直属单位。全公司固定资产总值372.9万元,其中国营319.9万元。有货车26辆,客车18辆。货车吨位127.5吨,客车客位800座位;货车营运车日6,843日,客车营运车日6,843日。汽车日行程110公里,完好车率95.5%,工作车率70%,里程利用率53.5%,载重量利用率103%。
1986年运输公司营业利润21 万元,比1985年增盈0.4万元,增长2%;净利润12.1万元,比1985年净盈 0.4万元,增长3.4%;单位成本(客货综合)246元/千吨公里,百元营运收入占用的定额流动资金24元,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86天。1986年运输公司汽车大修总行驶里程 1,209千车公里,比1985年提高1.4倍;平均大修间隔里程201千车公里,比1985年增长22%。
1986年鹤岗市运输公司完成公路(长途)客运量112万人,比1985 年增加 1万人,增长0.9%;完成客运周转量34,767千人公里,比1985年增加4,965千人公里,增长16.7%。完成公路货运量105千吨,比1985年增长17千吨,增长19%;公路货运周转量3,134千吨公里,比1985年减少1,079千吨公里。
(张精文)
【推行目标管理】 在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下,1986年运输公司逐步发挥了经营职能的作用,日益充实和丰富了经营管理的内容。公司直属的客运站、保修厂,车队、供应科、服务公司,分别实行了经济承包责任制,进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公司权利下放,把指令性计划变成指导性计划,使直属企业真正成为具有相对独立性和有活力的社会经济细胞。在经营思想上进行指导,在财务上进行协助和平衡,在安全技术、劳动人事、政治教育上进行帮助协调。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制订了各种责任制和奖罚条例。使责任制和奖惩条例有方向、有目标。1986年10月14日,公司决定全公司各直属单位实行目标管理。具体确定了总目标及经营管理工作目标和实施细则。总目标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总成本、单位成本、营业利润、双增双节、企业素质 6项。经营管理工作目标包括:劳动纪律、工作质量、各项费用、生产效率、生产任务、陈欠收缴、文明生产、政治工作 8项。实施细则包括:经营管理工作目标分解、定分、考核实施方法和措施。由于目标管理的实施,改变了运输公司的管理方法,既注重生产又注重经济效益,把工作重点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张精文)
【刘勤被省评为优秀企业管理者】 刘勤是运输公司党委书记,经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积极推动运输公司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从上到下的直线形管理方法。各基层单位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队(厂、站)长负责企业的生产方向,书记做政治思想工作,在经营管理方面直属队(厂、站)长参谋,生产配有技术员、调度员,队(厂、站)长向主管对口副经理汇报工作,副经理各管一个方面,下面发生的情况向经理汇报、请示。经理根据计划和反馈上来的信息,结合具体情况,征求各职能科负责人意见,对付经理进行指导性或建设性的布置任务。这一方法的实行,使运输公司的管理有层次,职能有范围,任务明确。为表彰刘勤在企业改革中所做的贡献和取得的成绩,省运输系统授予他优秀企业管理者称号。
(张精文)
【客运站被省评为先进单位】 鹤岗市运输公司客运站,现有职工 113人。其中:领导干部 3人、党员16人,团员24人,女职工56人,青年职工22人。设站务班、乘务班、修理班、售票班、汽车队、派出所、后勤组。车辆25台,营运车辆23台,营运线路 9条。日发班次31次,最长线路200公里(鹤岗至绥滨),最短线路22公里(鹤岗至鲜越)。总行驶里程2,645公里,营运日程690 公里,日客流量1,700人次。
客运站在春运工作中开展“争最佳、创优质、保安全”竞赛活动,成立了易燃易爆品检查组,全成保卫组,实行提前售票,服务到门。设立询问台、广播台,旅店增设床位,饭店延长营业时间。为方便群众早进城、晚归乡,客车加班加点,安全小组成员跟班跟车检查。提出“确保安全,把旅客放在先,创优质,处处为旅客办实事,争最佳,把客车变成旅客之家”的口号。通过竞赛活动,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有 7人被省评为先进标兵。为表彰客运站在竞赛活动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黑龙江省交通厅、省总工会,授予客运站“保安全、创优质、争最佳”竞赛先进单位。客运站站长黄文庚被评为1986年度省交通系统劳动模范。
(张精文)
【更新车辆】 为改变现有汽车质量技术等级结构,年初购置 8台东风140型新车,8台哈尔滨662型客车,充实了汽车队伍,增强了运输能力。
(张精文)
【举办驾驶员培训班】 1986年 6月受交通局委托,举办了为期四个月的驾驶员培训班,学员30名,平均年令21岁,有1名助理工程师,1名技术员任课。经过书面和实际操作考试,全体学员全部及格。
(张精文)
【第二运输公司的发展】 鹤岗市第二运输公司,位于工农区。下属十个基层单位,除担负长、短途货物运输外,还分担生产原煤、蓄电池制造,对外汽车修理、土木建筑及饭店、招待所、停车场等服务项目。现有职工1,653人,拥有解放吉尔、东风(5 吨、8吨、10吨)车和配套的吊车、铲车、翻斗车以及为之服务的北京吉普车、130型货车。总计车辆196台。其中营运车辆163台,是鹤岗市最大的集体专业运输企业。
1986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事业单位的车辆、个体车辆均打入运输市场。为在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公司开始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迈进。主要抓了六项工作:一是抓党的组织建设,劳动纪律整顿和党风的根本好转;二是深化改革,抓基础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理顺各方面关系;三是进行运输市场调查,掌握信息,合理安排车辆,提高里程利用率;四是抓多种经营,以副业补主业,以副业养主业;五是抓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资文明建设,狠煞了行业不正之风;六是深挖企业内在潜力,本着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相结合的原则,在增收入、降成本上下功夫。这样有力地促进了运输生产平衡、协调、健康地发展,使公司的“七五”计划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公司的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
1986年完成货运量75.5万吨,为年计划的93%,货运周转量2,178万吨公里,为年计划的112.5%,里程利用率达52%,安全间隔里程13.29万吨公里;原煤生产4.56万吨,为年计划的182.5%,比1985年提高27%,实现原煤产值133.8万元,为年计划的134%,比85年提高6%,实现利润 2.5万元,增加固定资产52万元,固定资产总值达576.9万元。
1986年货运一公司、货运二公司被评为市先进集体,并分别被省交通系统评为先进集体、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王国成、柴勇、李东平被省交通运输系统授予劳动模范称号,李世祥同志被省交通运输系统评为模范管理者。
(武允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