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农场·

·农场·


 
  【国营农牧场概况】 1986年鹤岗市属国营农牧场 4个,有五道岗畜牧场、良种繁育场、青山种畜场、试验农场。共有384户,1,835口人。在总人口中,农场职工 562人,占农场人口的 30.6%。在农场职工中,管理干部26人,占职工总数的4.5%;教师48人,占职工总数的8.5%。共有耕地面积14,589亩,占市属耕地面的5%;农场人均占有耕地近 8亩。总播种面积14,428亩,其中粮豆播种面积13,808亩,蔬菜播种面积416亩,瓜类等作物播种面积204亩,机械播种面积占总播面积的69.7%;机械收获面积9,310亩,占总播面积的64.5%;有效灌溉面积327亩,占总播面积的2.3%。农业机械总动力1,853万千瓦,占市属农业机械总动力的3.4%。其中柴油机1,500千瓦,占农场机械总动力的80.9%;电动机143万千瓦 农场机械总动力的7.7%;汽油发动机210万千瓦,占农场机械总动力的11.4%。共有大中小型拖拉机44台(1,023千瓦),其中大中型21台(820千瓦),小型23台(203千瓦)。4场共有大中型配套农具62台,联合收割机 7台(433千瓦),农用汽车3台(210千瓦),胶轮畜力大车11台。
               康拜因在收获丰收的小麦



  1986年认真贯彻中央(1986)1号文件精神,坚持农牧场的经济体制改革.继续稳定、完善各种形式的生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调整了产业结构,加强了畜牧业生产,调动了职工劳动的积极性,各业生产效益均有明显提高。1986年农业总产值176万元,比1985年增加36 万元,增长20.4%。其中,种植业产值88.3万元,占农场总产值的50%;牧业产值76.2万元,占农场总产值的 43.2%;工副业产值11.5万元,占农场总产值的6.8%。全年粮豆总产量I,403吨,比1985年增加287.5吨,增长25.8%。其中,大豆总产 893吨,比1985年增加33i.5吨,增长59%;玉米总产105吨,比1985年增加39吨,增长59%;水稻总产71吨,比1985年增加64.5吨,增长近 9倍。全年蔬菜产量529吨,牛奶产量115吨,占全市牛奶总产的17%;鲜蛋产量232,200公斤,占全市鲜蛋产量的i0.3%;蜂蜜产量1,250公斤,占全市蜂蜜产量的80.6%。
  1986年鹤岗市属农场总人口平均收入959元,比1985年人均收入增加 176元,增长22.5%;比鹤岗市乡镇农民人均收入高334元。
  【农场养殖业发展迅速】 1986年鹤岗市属农场共有养鸡户 129个,饲养成鸡39,200只,平均每户养鸡303只,每户月均纯收入210元。五道岗畜牧场的种鸡场,是 4个农场中最大的养鸡户,共饲养从哈尔滨引进的优良品种滨白鸡 6,000只,向全市集体或个体养鸡户,提供滨白种鸡雏或种蛋,被省命名为“一级种鸡场”。五道岗畜牧厂的养鸡承包户潘桂芝、袁桂芬,注重养鸡的科学管理和饲养,产蛋率在 70%以上,超过了工资水平。五道岗畜牧场和青山种畜场,抽出技术干部和职工,建立了家禽饲养服务站,直接为养鸡承包户供应饲料、防治疾病及介绍科学养鸡的技术,解决了承包户的买饲料难、学科学养鸡技术难等问题,推动了养鸡业的发展。
  1986年市属 4农场共有奶牛116头,比1985年增加47头,增长68%。其中,能繁殖的母牛70头,占奶牛总数的60%;当年生的牛犊26头,占奶牛总头数的22.4%。
  1986年4农场有黄牛、马、驴、骡等农役牲畜86头,比1985年减少33头。1986年4个农场生猪存栏123头,羊存栏34头,养蜂100箱。
  1986年初,副市长白伟民和市委农工部长王宪林深入到各国营农牧场对畜牧业的发展条件做了调查,决定从农场的措施费抽出11.5万元,从唐山引进黑白花奶牛35头,从饶河引进优良乌苏里貉25对,做为全市发展奶牛和貉的种畜。
  1986年 4场养鱼生产有新发展。五道岗畜牧场在400亩水面的水库放养鱼苗6.5万尾,新建鱼种和越冬池120亩。青山种畜场养鱼水面达160亩,其中1986年新建的小型水库60亩。
  【种植业亩产水平大提高】 1986年经产业结构调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由于进一步完善生产承包责任制和实行科学种田,作物亩产水平大幅度提高,粮食作物在播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总产仍有提高。1986年4场粮豆平均亩产102公斤,比1985年每亩增产21.5公斤,增长27%。总产增产290.5吨,增长 26%。其中,玉米亩产233公斤,比1985年亩增产137.5公斤,增长1.4倍。由于玉米亩产提高的幅度大,在播种面积减少241亩(比1985年下降 54%)的情况下,总产仍增加331.5吨,增长59%。大豆亩产94公斤,比1985年增长44%;水稻亩产217公斤,比1985年增长8.5%;蔬菜亩产1,212公斤,比1985年增长0.3%。
  【加强农场的基础工作】 1986年 4场完成水利工程14项,总投资30万元。建成五道岗农牧场大桥一座,解决了去河西耕地难的问题。红卫良种繁育场、青山种畜场、试验农场分别进行了农田运输道路和道口的修建。4场全年植树造林28万株。其中,试验农场每户平均造林4,000多株,建设苗圃57亩,育苗230多万株。
  【完善生产承包责任制】 1986年各农场根据中央(1986) 1号文件精神,从场长到每个职工和每户,都根据改革精神和自己的具体情况,实行了生产承包责任制,签定了不同形式的承包合同。对种植业擅长的职工承包了土地经营;对养殖业擅长的职工承包了牲畜和家禽的饲养;对农机具擅长的职工承包了农机具的使用和管理。对农活不擅长的职工则按其所长,自找项目,从事工业、商业、基本建设,运输业、农机修理、电器修理、饲料供应、当临时工等。承包土地者,每垧地收承包费100至200元,根据土地质量而定。对承包养殖业的职工,场方提供设备、资金,收取设备折旧费、资金使用费;定额利润或利润分成。对自找项目的职工,每人每年向农场交100元费用。
  1986年4场农牧业承包户共306户,占4场总户数的68%。其中,种植业的最大联合承包户有五道岗畜牧场的徐家年等,3 户承包土地1,050亩,青山种畜场张国君个人承包405亩,五道岗畜牧场习明宝、个人承包 165亩。由于经济承包责任制的完善,促进了各农场经济效益的提高,有三个场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扭转了过去长期经营性亏损的局面。试验农场实现利润3,000元。承包户的经济收入普遍高于工资水平。
                农场粮、菜作物亩产情况       单位:公斤



  【农业技术不断进步】 1986年4场农业承包户,学习中央(1986)1号文件,明确了土地承包十年不变后,心里有了“底”,敢于向土地投资,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了产量和质量。红卫良种繁育场和试验农场为市良种公司提供良种 260,400斤,其中小麦良种——合丰75号,克旱9号;大豆良种——合丰24、25号,共26万斤。蔬菜良种——青椒、茄子400斤。大豆种植实行了根瘤菌拌种、作物田间化学除草,大豆叶面喷洒钼胺酸等,提高了作物产量。养殖业引进了哈尔滨的全省最优种鸡——滨白鸡和良种奶牛、貉等,开展了科学饲养、科学管理、防疫等活动,促进了饲养业的发展。
                             (郭成才、仲 力、文 志)
  【新华农场概况】 黑龙江省新华农场位于佳木斯、鹤岗两市之间,在鹤岗市、汤原县境内,有 90%的耕地属鹤岗市区域。北于鹤岗市大陆区接壤,南与汤原县鹤立镇、裕德镇为邻,东与梧桐河农场交界,西与鹤立林业局红旗林场毗连;场区东西走向约50公里,南北走向约28公里,总面积达 647平方公里。全场现有土地总面积851,631亩。其中,耕地面积292,042亩;林地96,375 亩;果园2,273亩;苗圃244亩;牧地草原11,377亩;苇塘630亩;水面22,787亩;可垦荒地4,500亩;场道路和建筑物占37,800亩;其他土地283,609亩。土壤成份、种类与特性可分为:丘陵漫岗属草甸综壤,占现有耕地面积的27.9%,草甸白浆土,占现耕地面积的43.9%,草甸土,占耕地面积的13.14%,草甸沼泽土,占现有耕地的 3.03%,综壤砂土,占现有耕地面积的6.3%
  本场在气候区域的划分上,属于寒温带季节风气候区。冬季受西伯利亚的寒流影响,盛行西风和西北风,寒冷而又干燥。最冷月的 1月份平均气温为-19.8℃,极端最低气温达-40.6℃,夏季受海洋暖温气流的影响,多东北风,气候温暖而湿润。最热月的 7月份平均气温21.5℃,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8.6℃,昼夜温差大,春秋雨季是过渡季节,天气过程频繁,气温变化剧烈,夏季多吹西南大风。在农业气候带划分上:本场属于温凉农业气候带。年平均气温为 2.3℃,最高年3.9℃,最低年0.5℃,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为4月6日,最早年为3月22日。最晚年为4月13日,稳定通过5℃的初日为4月23日,最早年为4月10日,最晚年为5月4日。全年≥10℃的活动积温,平均为24.56℃,但年际间的波动较大。初霜日平均为 9月29日,终霜日为5月 9日,平均无霜期141天。年降水量570.5毫米,年际间变幅大。农作物生长季节的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
  场区境内河流纵横,水源充沛。松花江、伏尔基河、鹤立河、阿陵达河,梧桐河、石头河、乌龙河流经场区境内和周围。
  场部位于场区中心位置,北距鹤岗市中心区30公里,南距佳木斯中心区40公里,近靠新华火车站。“佳(佳木斯)鹤(鹤北)”铁路和“哈(哈尔滨)萝(萝北)”公路,由场部中心穿过,交通方便。
  1986年末,全场户数总计6,103户,人口总计22,927人,年内出生婴儿280人,死亡7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8%。人口籍贯分布于全国各地,有汉、满、回、彝、壮、鲜、蒙古、锡伯等 8个民族,汉族人占总人口的97.8%。现有职工11,252人,其中女职工4,050人。全部职工中有从事农业的6,333人,林业职工156人,畜牧业职工282人,渔业职工32人,水利业职工303人,农、林、牧、渔业服务人员226人,工业职工2,056人,建筑业职工257人,交通运输业214人,通讯业65人,商业150人,物资供销业59人,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47人,卫生事业244人,教育事业478人,管理机关和社会团体350人。
  新华场是县团级国营农业企业,隶属于黑龙江省农场总局宝泉岭国营农场管理局,场内现行管理体制分农场、生产队两级体制,实行两级管理,两级核算。农场是一级管理机构,与所属生产队是辖属关系。1986年,场机关设有生产、工交建筑、经营管理、物资、 粮食等科室8个,专业公司11个,党群纪委7个,公安司法机关4个。
  1986年农业、林业、牧畜业的生产队41个,从事工业的企业16个,运输企业 1个,建筑企业i个,商业企业2个,有队办以上的学校44所,职工医院i处。
                   经 济
  新华农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农、工、商并举、全民、集体、个体经济并存的大型机械化国营企业,1986年全场完成工农业总产值 3,254万元,比上年增长24%,实现工农业净产值1,669.6万元,社会总产值4,664.5万元,国民收入2,014万元;上交利润365.9万元。职工人均收入1,125元,消费465元,职工年末储蓄总额684万元。
  农业:36个农业生产队有职工家庭农场2,267个,从业职工6,333人。从事农业生产的机械,有履带式拖拉机220台,轮式拖拉机 149台,各种小型轮式和手扶拖拉机334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 103台,牵引式联合收割机98台,各种配套机械具3,358台,晾晒粮食的水泥晒场229,201 平方米。农业生产以种植大豆、小麦、玉米三大作物为全,兼种少量水稻、甜菜、谷子、向日葵、薯类等作物。1986年,全场种植粮豆作物面积354,886亩,总产40,116.5吨,其中小麦162,908亩,总产20,689吨,大豆152,634亩,总产i2,87i.5吨,玉米面积24,968亩,总产3,795吨,水稻面积12,126亩,总产2,503吨,杂粮面积2,250亩,总产258吨。种植经济作物面积6,192亩,其中线麻籽面积45亩,总产 0.3吨,油菜籽面积795亩,总产7.6吨,葵花籽面积60亩,总产量306吨,烟草面积34亩,总产量2吨,甜菜5,258亩,总产量4,393吨。种植其他农作物面积6,457亩,其中,蔬菜面积2,077亩,总产4,434吨,瓜果面积570亩,总产423眼,青饲料作物面积3,810亩。全年上交粮豆总计14,591吨,其中,大豆出口3,810吨,实现农业产值2,162万元,比1985年增长22%。
  林业:本场有专门从事林业的生产队2个,职工家庭林场20个,从业人员i36人。1986年全场森林实存面积196,375亩,其中,人工造林76,375亩,森林覆盖率达9.03%,在造林面积中,有用材林36,550亩,农田防护林31,006亩,水土保持林2,428亩,薪炭林1,114亩,其他林5,277亩。现有育苗林244亩。现已成林面积达14,741亩,木材积蓄量达2.2万立方米,每年按5%间作,年收入可达20万元。在水果生产上,全场有果园面积227亩,其中:沙果1,588亩,葡萄10亩,黑加伦675亩。1986年全场生产水果1.9吨,其中,葡萄1吨,黑加伦0.9吨。
  畜牧业:1986年本场共有畜牧业生产单位3个,职工家庭牧场23个,从业职工282人,为了大力发展畜牧业,场设畜牧兽医站 1处,对各农牧生产队配备了1—2名专业畜牧技术员。1986年末全场畜禽存栏:马149匹,黄牛1,357头,奶牛79头,驴2头,骡8匹,鹿614只,猪3,864头,羊 2,974只,家禽73,616只,兔1,111只,貂70只,貉33只。全年生产畜产品肥猪2,847头,菜牛20头,菜羊160只,肉禽29,600只,肉兔700只,奶牛 147头,羊毛1,204吨,鲜蛋204吨,兔皮481张,全年上交国家畜产品猪 472头,羊毛11吨,牛奶109吨,鹿茸70公斤,实现产值35万元。
  工副业:本场共有场办工业企业16个。按企业生产性质分类,重工业10个、轻一工业 6个;按工业行业分类,采掘业2个,制造业14个。1986年工业企业职工2,056人,工业总产年工业企业职工2,056人,工业总产值1,092万元。全年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为大修拖拉机27台,生产锯材4,833平方米,机制纸756吨,白酒55吨,制大米 406吨,面粉5,292吨,豆油404吨,豆粕2,311吨,糕点30吨,罐头55吨,酱油104吨,生产配合饲料1,500吨,煤炭1.5万吨,水泥5,000吨。产品销售收入1,358.1万元,利润40.7万元。副业生产以种植、养殖为主,1986年蜂蜜产量400公斤,木耳35 公斤,蕨菜8,611公斤,全年实现副业总产值111万元。
  渔业:1986年本场共有养渔水面7,162亩,投放鱼苗29万尾,产鱼52吨,实现产值7万元。
  商业、外贸、饮食服务业:1986年全场年内社会商品零售额 904万元,其中,商业零售额499万元,饮食业零售额13.1万元,工业零售额28.8万元,其他零售额221.8万元。全场有国营商业企业2个,从业人员209人;集体商业企业2个,饮食业2个,服务业 2个,从业人员69人,个体商业70个,饮食服务业51个,从业人员140人。1986年底,全场外贸出口达490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交通运输:场有自建铁路0.7公里,自养公路176公里,其中砂石路面161公里,土路5公里,柏油路面3公里,养路机械3台,有职工214人,有汽车52台,其中,载重汽车46台,吨位184吨,年货运量170,000吨,总收入为189万元,盈利35万元。
  龟力通讯:1986年全场累计建成高压配电线路176.8公里,低压线路100公里,电话线路197公里。有变电设备93台,柴油发电机组7台,年总耗电量(包括自发电679万度。电工121人,全场设 1个总机,6个分机,电话用户325个,从业人员47名。电力部门本年度被评为东北地区红旗变电所。
  基建:1986年末本场共有房屋建筑总面积451,323平方米,其中,职工住宅247,544平方米。场设一个建筑工程公司,有职工257人,全年完成工作货币量为 130万元,竣工房屋6,650平方米,完成土石方17,865立方米,建桥涵2座。
                   政 治
  1986年全场有基层党支部80个,党员1,338名,共青团支部121个,共青团总支 5个,基层团委 4个。全场共有青年总人数7,453人,其中:团员总数2,587人。全场共有青年活动室87处,存图书7,900余册,1986年团员青年共做好人好事1,954件次。
  全场党政行管正式干部总数为715人。干部文化结构为大专39人,中专 104人,高中161人,初中以下411人。全场有专业技术人员340人。
  全场有基层工会81个,会员9,987人,专职工会干部72人,工会小组876个。
  1986年是本场进行全面整党的一年。从1985年11月30日起至1987年 1月20日止,分三批进行了整党。参加整党的 1,338名党员中,场处级党员干部14名,科级党员干部91名,一般干部546名,工人党员641名,家属党员16名。通过整党统一了党员的思想认识,加深了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党员的政治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增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做新时期合格党员的自觉性。整党期间查出超发奖金284.40元,查出单位私设小金库8个,总金额7,066元,查清人情贷款497,800元,查出内部欠款130,493元,外部欠款159,102元,查出干部赔餐吃喝1,291顿,收交赔餐费 530元,查出个人占用公物36件。党员受党纪处分的10人,其中,留党察看2人,严重警告1人,警告7人。
  1986年精神文明建设从组织领导上,建立起了一个统一、协调的指挥系统,调整充实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在力量调配上充分发挥政工队伍,群众组织及各行各业的作用;在资金上实行公助、集资、出义务工相结合的办法;在活动形式上把集中突击活动和经常性活动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定期检查评比,层层落实分工责任制。场部地区成立了居民委员会负责督促、检查居民区的环境卫生,治安防范,调解民事纠纷。对营区街道落实了以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为内容的“门前三包”责任制,统一规划了营区道路、厕所、房屋、园林,禽圈、垃圾定点。1986年,全场新建、改建营区道路80公里,修厕所19处,铺设自来水管道 2,280米,修建花坛 230个,营区绿化树木15,829株,清除垃圾3,210立方米,拉沙铺垫营区道路2,850平方米,使场容场貌有了很大改观。新建职工阅览室56个,游艺室40个,足球场地50个,排球场地35个。
                 教育、科技、卫生
  1986年本场有职业高中 1所,在校学生697人,教职员工89人,其中,教师55人;中学4所,在校学生 920名,教职员工128人,其中,教师43人;小学38所,在校学生1,955人,教职员工139人,其中,教师126人。本年学生高考录取38人,其中,考入大专学校以上的24人,中专学校的14人。全年农场共送出职工外出进行、代培和电大、夜大、函大在数人数62人。
  1986年全场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383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3人,农业技术人员73人,卫生技术人员161人,会计人员70人,统计人员25人,图书、档案资料人员1人。全市场科协共收到各类科技论文16篇,科技攻关项目24项,其中有 7项受到宝泉岭国营农场管理局的奖励,推广运用科技14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卫生:本场有职工医院1所,床位90张,设内、外、妇和五官等科室,有医务人员117人,医生25人,工作人员21人。共有基层卫生室64所,配备医务人员80人。1986年场职工医院门诊诊疗29,821人次,入院患者2,065人次,抢救危急病人 106人,抢救成功率86.6%,对来院患者第一诊断符合率达99.9%,第二诊断符合率达95%,治愈好转率95.2%,病人死亡率1.1%。
                  公安、政治
  场公安分局下设 4个派出所、1个看守所,1个消防队,有公安干警和消防人员38人。1986年,全场调解处罚案件48起。发生治安案件7起。刑事案件11起,破获70起,破案率90.9%。1986年处理民事案件29起。
  1986年全场有基干民兵610人、预备役干部、战士320人,完成征兵10人。
                                      (宁福光)
  【矿务局农副业场概况】 1986年矿务局多种经营总公司认真落实经济承包责任制,农、牧、副、渔业全面开创了新局面。粮豆总产 1,400万斤;蔬菜总产2,400万斤;养猪3,500头;养鸡35,000只;鱼的精养水面1,650亩。产鱼506,000斤。农副业总收入 745万元,盈利21万元,为活跃市场、改善职工生活、促进煤炭生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实行科学种田,搞好农业生产。1986年春,多种经营总公司总结了施肥灭草化学化的经验,制定了消灭草荒的科学措施。小麦田普遍用二四滴丁脂进行苗期除草;玉米田使用阿特拉津除草;对容易出现草荒又难以控制的大豆地采用“拿捕净,笨达松”混合使用灭草方法,消灭了大豆的全部杂草。根据不同作物对氮、磷的不同需求,按比例地科学施用化肥。实行机械化作业。针对白菜、玉米播种面积大的特点,总结推广了峻德和新一矿农场白菜和玉米机械化种植、收获的经验,解决了播、收期长的问题。450亩白菜,总产340万斤,不仅全矿做到自给,而且外销 150多万斤。玉米播种面积大,因劳力不足而拖长收割期,损失大,成本高。推广康拜直收玉米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一矿三农场播种玉米 450亩,仅用13天就全部收完。降低了收获成本,秸杆粉碎还田,有利于培肥地力。小麦、玉米、大豆三大作物种、管、收已经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推广了地热线育苗的先进技术,培育出的苗壮,成本低,满足了温室大棚生产的需要。四万平方米温室大棚,生产细菜68万斤。1986年地膜覆盖面积达到 135亩,生产春夏菜110万斤,瓜果60多万斤。
  二、面向市场,发展畜牧业。1986年多种经营总公司实验农场,投资 4,000元,从美国引进4头杜洛克瘦肉型种猪。兴安矿农场投资18,000多元,外购5头英国汉普夏、8 头丹麦长白瘦肉型种猪。地质队农场等 7个农场已经全部更换瘦肉型杂交猪。1986年新建立兴安矿集体企业公司等 3个黄牛改良试验点。煤建处二农场,选用产蛋率高、饲料消耗少的宾白鸡做种鸡,建立了种鸡厂。富力矿鸡厂投资 6万元,从上海购进半机械化养鸡设备,实行笼式养鸡。既节约了饲料,又有利于防疫,方便管理,经济效益好,平均每只蛋鸡,增值 2元以上。1986年饲养蛋鸡8,200只,盈利17,000多元。
  三、发挥水利资源优势,推进渔业生产。1985年放养水面 1,250亩产鱼20万斤。1986年放养水面1,650亩,比1985年增长13.2%;产鱼50.6万斤,比1985年增长 1.5倍。1986年,把鱼种自给当做关键性问题来突破。多种经营总公司水产科先后 3次去外地学习考察,从广州等地空运回各种水花875万尾;培育出一令鱼苗210万尾、越冬鱼种12万斤。仅一项可省资金20多万元。1986年,由于落实承包责任制,加强了饲养管理和鱼病防治工作,没有一个鱼池因病,造成大的损失,亩产量达到 292斤。市政府在供应处农场召开了现场会,对矿区养鱼业给予较高的评价。早在1984年从中国水产研究所牡丹江渤海试验站引进的冷水鱼类虹鳟鱼,经过两年的试养取得了成功经验,创出北方山间溪流养虹鳟的路子。
  四、挖掘资源潜力,大搞多种经营。1986年,各农场先后建起予制件、饲料加工、食品、面粉加工、珍珠岩、打石、采砂、木器等17个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新一矿一农场,1986年办了年加工能力150万斤的面粉加工厂;生产能力200万斤的饲料加工厂;食品加工厂等 5个厂坊,盈利 2.5万元。煤建处二农场,仅有42垧耕地,是全局土地面积最少的单位。这个场办起了予制件厂,全年生产水泥枕木 8,200根,水沟盖板6,500块,采砂9,000立方米,年收入57万元,盈利 6.2万元,为全局农副业战线树立了榜样。1986年育树苗25万亩,41.8万株,植树112.37万株,富力矿集体企业公司栽培人参 2亩,运输处农场在山水如画的将军石山阿凌达湖畔筹建了水上公园。
                                     (李 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