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粮油·

·粮油·



  【粮油贸易公司概况】 鹤岗市粮油贸易公司,是隶属粮食局从事议价粮油,饲料及百货等商品的一个综合性独立核算企业。下设二粮库、宏鹤商店两个科级独立核算单位,现有职工151人,商品销售额每年2,400万元左右。1986年销售33,000吨议价粮油,饲料商品于国内、国际市场,实现利润210万元,成为粮食局年创利润百万元的重点企业之一。
  掌握市场动向提高应变能力
  做好信息捕捉,是掌握市场动向。采取经营管理政策的关键。1986年公司同全国20个省、市、79个县的 195个单位建立了信息联络,充分发挥了“船小调头快”和点多面广的优势。通过各地的信息反馈,了解到饲料是国内市场畅销商品,抓住这一时机,集中力量抓了饲料品种,先后外购外销豆饼、瓦饼、豆粕等千吨左右,获得十分可观的利润。
  突破老框框实现关炼性转变
  1986年初,由于粮食政策的调整,好多品种受到限制,当时议购议销工作处于“停车关闸”状态。为摆脱困境,打开局面,粮贸公司突破过去只依靠销售局内产品的传统做法,一举改为外购,1986年共购入大豆1.92万吨,解决了无货可销和等米下锅的实际困难。
  由外销原粮改为加工成品,也是粮贸工作中的一个关健性的突破。过去,粮贸工作是以外销原粮为主,1986年由于政策上的调整,好多原料出口受到限制,于是,粮贸公司采取以变应变的策略,由外销原料改为加工成品,共加工成品1.42万吨,获得利润 150万元,使企业在面临困难的情况下,获得了生机。
  借台唱戏增强企业活力
  随着经济改革和政策的不断调整,粮油议购议销工作出现了多头经营的竞争形势,因此导致货源不足。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粮贸工作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为了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在工作中边摸索,边总结了外购外销“借台唱戏”这个还不曾被认识的空间。1986年明。
  在购销工作处于淡季的情况下,通过与佳木斯、友谊农场、桦南县、二九。农场等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就地外购外销豆油达1,070吨,获得利润10.56万元,不仅克服了货源不足,而且解决了淡季不淡的实际困难。开展横向联营。经与广州等地联系,与顺德县粮油贸易公司达成联营协议,对方以无息贷款150万元在鹤岗建设一座初具规模的联营商场。
  【稳中有活的鹤岗粮油市场】 1986年粮食局供应部门在抓好平价粮油供应,稳定市场的同时,努力搞好议价粮油和熟食品的生产销售,既活跃了市场方便了居民生活,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市粮食局1986年有食品加工厂76个,食品达 180多种。有大众化的烤、烙、油炸、蒸煮类食品和馅饼、包子、花卷、油饼、糖发面、小咸菜、甩秀汤等。根据部分居民来自山东、河北等地的膳食特点,加工制作了许多具有关内风味的小吃。由于价廉物美,方便实惠,赢得了大量回头顾客。为了提高熟食品质量,真正体现利民思想,1986年多次召开粮油食品质量鉴定会,对食品的色、香、味、型,量及食品卫生等进行严格的评比。分类筛选出12个品种为局优质产品,其中仅糖发面一个品种,每天销往哈尔滨、绥化、佳木斯等铁路沿线、八、 九个市县达2万多斤,被称为驰名千里的“香饽饽”。1986年全市人均熟食品达到4市斤,年销售量达1万多吨。
  1986年以来,局投资 100万元,改造粮店、食品产销网点38个,更换牌匾39块。每个粮店都达到一店四部(食品加工部、便餐部,综合经营部、粮油盐部)。改造后的粮油商店、食品店都把综合经营当做首要任务,做到平议兼营、生熟并举,一店多能,转变了单一经营观念,增加了小油料,小杂粮,小杂豆“三小品种”的经营。
  有计划地组织好节日的粮油供应。1986年的端午节、仲秋节、新年、春节等节日,公司领导亲临生产第一线,重点抓糕点生产,供应量逐年提高。1984年全市元霄供应 40.39万斤,人均元霄0.79斤,1985年全市销元霄43万斤,人均0.82斤,到1986年达45万斤,人均0.86斤。在食品供应上做到批发与零售结合;厂内销售与粮店分担任务结合;组织送货与占领闹市街口设点叫卖结合;边生产边出库结合。通过这四结合,使产、销衔接成为一条龙。1986年粮油食品销售8,375.9吨,比上年增加1,234.3吨,创利润147.33万元,比上年多盈利76.78万元。
  以信誉取胜是搞活经营的重要一环。全市60个粮店全部设有服务台、备有公平秤、意见薄和服务针、线、袋、绳、普遍延长营业时间。店容美观,器具整结、有序,在店外走访居民委用粮单位,给军烈属、五保户、老抗联、老干部包干送粮到家。店与店之间,开展便民措施,登门服务,微笑服务竞赛活动。1986年为群众送粮到家 155,235斤,为学校、工地和街道送食品113,270斤,收到表扬信252封。
                                     (褚福仓)